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寒窗读书人>第277章 邸报

当然翰林们哭穷不是抱怨,而是为了能达到目的,比如收债或者抵赖,不过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双方都不好撕破脸皮,这哭穷真不一定顶用。

许恒走进自己的办公房间,自从面圣后许恒就不再整天呆在书阁做杂事,正式分派了工作,负责编写校对公文,毕竟朝廷政令一个错别字都不能有。

这时一个翰林拿着编撰好的邸报,哀叹

“你说咱们这翰林院是清水衙门吧,这来往的通政司也一样的命,啥时候咱们也能发达发达。

这每年除了俸禄这个收入,外面连一个孝敬的都没有,就是这马上到的冰敬也只有少少的一份。

这三伏天我家这冰都分不了两个房间,只能一大家子呆在一个房间纳凉。”

“行了,你也别光抱怨了,大家不都一样,我这上个月一个月俸禄贡献了国库,还愁今年怎么才能挨到年底,今年家里的冬衣都甭想换新了,穿旧的凑合过吧。”

旁边的另一位也感叹起来,自己最近才知道这聚宝斋做了黑幕,让自己之前用一个月俸禄做的赌注打了水漂,事后还收不回来,因为已经被皇上收归国库了。

许恒编写手里这份手里这份关于赛龙舟博彩的公文,看了看同屋正抱怨待遇的翰林们。

看来抱怨待遇低不管哪个时代,哪个位置都是历来打工人的传统。

邸报是发布朝廷政令的公文,每旬一期,发放给各级地方官员,让地方也能了解到中央的政策和人事变动,相当于所谓的内部参考。

许恒翻看了手旁的邸报,这不是跟报纸有点类似,不过面向的对象是官员或者即将科考的举子,通过邸报可以了解朝廷消息。

人阅读报纸除了工作因素,需要了解这些严肃新闻,有时候一些杂文趣事也是许多人的阅读需要。

报纸也是一种很好的思想传播工具,这个人想开阔眼界,除了亲自去走一走外,阅读也是一个好方式,那种这种多发行游记的短篇文章可以引发别人的好奇。

现在许多出版的游记,除了出名的许多只是零散作者自己掏钱出版,这也造成信息流通过慢,不知这个时代可否出版一本报纸。

若是这报纸发行成功后,翰林院也可以不再成为清水衙门,虽然朝廷严令官员行商,官员还有一种名正言顺的赚钱方式,就是通过笔墨挣钱。

所以许多官员也会自己出自己的文集之类,不过这个是名气越大才越有可能赚钱,比如成为主考官之类的,若是普通官员,没有名气也没几个人认账的。

若有一种公办报纸面向普通民众,这官员文人可以通过这个投稿。就可以把文字换成钱财,不失为一种好的创收办法。

许恒看着几个还在哭穷的官员就试探着开口

“各位大人,咱们现在编写的这个邸报,应该很多人喜欢看吧,我记得我之前科考之时,就经常到处借阅邸报来看。”

“那是当然,这邸报是朝廷喉舌所在,也是地方官员最有效了解朝廷动向的方式,这许多百姓都想着办法找来看呢。”

“听大人这么说,那看来这邸报很受欢迎啊,那我就有点好奇,你说若出一个面向普通百姓这种邸报,内容不用太详细,可以写一些朝廷大的方向,比如这次朝廷决定设立的官方博彩避免普通百姓受骗。

除了这些严肃事情之外,也可以写一些需要给百姓传授的常事,比如三伏避暑的方法措施,也可以写一些普法的故事,这邸报可以普价售卖给百姓。

若这事成了,不失也为咱们翰林院创收的一种办法,毕竟像工部有一些工坊来补贴官员,咱们翰林院也可以通过创办一份邸报,给咱们这清水衙门添点油水。

额,这个只是许某阅历尚轻的一份拙见,让几位大人见笑了。”

其他人听着许恒这想法,一寻思觉得实在是太妙了,许恒一提这个想法,剩下的其他翰林就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七嘴八舌的谈开了,一致认为创办一个面向百姓的邸报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当然对自己更有利。

许恒不再参与谈论,而是说自己还有事要请假回家一趟,直接告假离开,主要是许恒怕其他人让自己这个提出人来给上面说这个想法。

这事虽然是自己的想法,可自己不能做一个出头鸟,先避开一下为好,有什么需要自己完善的可以帮忙,不过先去做开头人可不行。

这个时候为官就有一个好处,偶尔请假一时半刻不扣工资,当然天天缺勤也不行,会被纠察御史弹劾的,这丢官不至于,不过会有当众丈刑的处罚,责罚不重,可是面子丢的比较大,这各位士大夫还是很注重的。

许恒虽然回家躲着去了,不过这个办邸报确实对于翰林院是有好处的,于是校对邸报的其他翰林就找到了苏安博提了这个想法。

苏安博听了后,沉思了一下,觉得这个方法确实好,自己虽然身为大学士,钱财虽然不用多虞,只是自己的属下每次发放俸禄后,个个愁眉不展也不是一个事。

这显的自己作为翰林院的大佬管理不好,若通过办官办邸报可以增加翰林院的收入也是一个好办法,哪怕许恒躲懒请假了,这事是许恒提出的,后面这怎么办许恒的想法也很重要。

等许恒隔天来翰林院时,就被苏安博叫了过去,详细询问了许恒对于邸报的筹办细节,许恒很想说自己啥都不知道,只是随口提了一嘴。

不过苏安博可不相信,逼着许恒一定要说出一二,没办法许恒只能把前世一些报纸的形式说了一下,哪些内容百姓会更喜欢,这官办报纸可不能胡编乱造,一些下流的内容也不能有。

这京城中识字之人不在少数,除了官员和科举之人,这大家闺秀还有一些办事的奴仆甚至跑堂的店小二都略通一二,文章写的通俗易懂即可。

听了许恒的建议,苏安博让翰林院的人先打了一个邸报的样板,除了朝廷时事是严格规定外,翰林院每位翰林都撰写了一篇文章先行投稿。

翰林院择优挑选了文章的内容,许恒被临时选为编辑来选择文章,许恒选了一篇写的是偷牛案,里面有关于朝廷对耕牛的政策,又选了一篇老翰林对于京城外一座野山观景的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