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汉末之黄天当立>第344章 收服鲁肃

张昭叹息一声,收回目光,开门见山道:“江东不是孙权一人的江东,昭此来代表孙暠将军,愿向大贞投降。”

太史慈注意到他说的是向大贞投降,不是向自己投降。

不过太史慈没有在意这个,点头道:“好,我会向陛下禀报,并推荐孙暠将军为扬州刺史。”

孙暠专门让张昭前来,自然是来提条件的,太史慈很清楚这一点,直接开出了自己的价码。

和聪明人交流就是痛快,张昭微笑道:“那就多谢将军了。”

扬州刺史只是一个大的条件,接下来,两人又针对诸多细节讨价还价了良久,终于达成一致。

太史慈派人将两人商谈的结果派人快马送到临淄。

张致基本上都答应了下来,唯有一条,征召张昭到临淄做官。

除了面对强敌的时候有些怂之外,张昭其实也算是这个时代数得着的人才了。

至于孙暠,听都没听说过,应该不是什么厉害人物,有太史慈这个扬州将军,加上周仓水军就在彭泽,量他也翻不出多大的浪花。

张致的答复以最快的速度传回了江东,同意了孙暠的绝大部分要求,以孙暠为扬州刺史,丹阳郡和吴郡的太守之位都由孙暠举荐的人来担任。

另外,以洪明为会稽郡太守,杜长为豫章太守,尤突为豫章都尉,将两个山越大帅一下子提到了一郡太守和都尉的高位,即有牵制孙暠的意思,也有千金买马骨,拉拢山越人的意图。

这时孙暠已经带人来到了秣陵,孙策孙权之母太夫人以及孙家的其他重要成员都在此处。

要想取代孙权成为孙家之主,形式上也需要这些人的认可。

面对孙暠,秣陵城门紧闭,张昭代表孙暠与太史慈商讨投降的消息早已传出,城中已经知道孙暠的意图。

不过此时城中已经没有多少守军,太夫人亲自来到城头,指着城下的孙暠大骂道:“竖子,敌人大军压境,你手下儿郎,不去迎敌,却来此处何为?”

孙暠顿时满脸通红,半晌才道:“仲谋年幼,不懂大势不可逆,太夫人岂能不懂?如今大贞国力昌盛,披甲数十万,一统天下,指日可待,我孙家岂可与其争锋?”

太夫人大怒:“竖子,匹夫,凭你也想代表孙家,做梦。”

孙暠也是恼羞成怒,大声下令攻城。

城头上,一声呐喊,重伤未愈的周泰站在城墙上,如同天神一般。

守军虽少,孙暠攻了半天也没能把秣陵攻下来,主要是太夫人就站在那里。

这些人虽然是孙暠的手下,但是孙坚孙策在江东的地位颇高,那可是孙坚的夫人孙策之母,攻城士卒对她有一股敬畏之心,自然是发挥不出战斗力。

很快,孙暠也想通了这一点,只好无奈退兵,他没有太多的时间了。

虽然张致已经让他做了扬州刺史,但是如果在平定江东的过程中,他发挥不出丝毫作用的话,将来他这个扬州刺史的地位不会太高。

秣陵攻不下,孙暠干脆不理会了,单方面宣布,取代孙权成为孙家之主,并以孙家之主的名义投降大贞。

孙暠这个自封的孙家之主,没有得到孙家的认可,却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丹阳和吴郡不少地方官员纷纷投向孙暠这一边,他们很清楚,孙权已经无力回天了。

听到这个消息,最高兴的当属刘晔了。

因为劝降了刘表的功劳,黄忠周仓等人都愿意给他面子,鲁肃被俘之后,一直交由刘晔处理的。

但是这个面子能持续多久,刘晔自己心中也没底,鲁肃可是江东的重要人物,如果长时间不愿意投降的话,恐怕这几位将军忍不住就要动手了。

如今孙家投降了,虽然不是孙权,但他好歹也代表孙家,孙家都投降了,鲁肃一个臣子还有什么好坚持的。

刘晔来到鲁肃处,不等坐下就急匆匆的说道:“孙家投降了。”

故意没说是孙暠投降了,反正孙暠也代表孙家。

鲁肃叹息了一声,早有预料,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孙权可还活着?”

刘晔点头道:“活着。”

鲁肃又问道:“大贞皇帝准备如何安置他?”

刘晔摇摇头,终究是没法隐瞒,只好如实回答道:“陛下已封孙暠为扬州刺史。”

鲁肃仰起头来:“为何是孙暠而不是孙权?”

“孙权被困曲阿,孙暠取而代之成为孙家之主,投降了大贞。如今整个江东之地只有曲阿和秣陵等寥寥之地还在孙家的掌握之中,败亡已成定局,子敬大才,正该建功立业之时,何苦执迷不悟。”

鲁肃长叹一声,终于答应投降,刘晔这才终于松了口气。

写信给魏延,请魏延向张致推荐鲁肃,毕竟魏延才是刘晔的顶头上司。

张致自然知道鲁肃是大才,得知他终于投降后,也很高兴,就近把鲁肃安排到了水军中,给周仓做谋主。

毕竟周仓在这里防范的可是关羽,丝毫马虎不得。

曲阿。

城外的大土堆终于完工了。

战鼓声咚咚的响起,旌旗招展处,推出十几架抛石机。

同时数百弓弩手爬上土堆顶部,现在他们对于城头上的士兵是居高临下了。

随着太史慈的一声令下,残酷的攻城战正式开始。

投石器和弓弩手同时发射,十几块大石从天而降。

大石其实造成的伤亡并不大,真正的作用是打击士气,任谁看着百十斤的石头不停的落下,也无法保持冷静。

土堆上只有数百弓弩手,他们造成的伤亡却比抛石机大多了。

明面上只有数百人,土堆后面还有数千人给他们打下手。

弓弩手人人手上一把连弩,对着城头就是一阵齐射,数千支弩箭如雨般射向城头。

然后将空弩收回,土堆后面的士卒将填装完成弩箭的连弩传给土堆上的弓弩手,接着就是又一阵箭雨。

接连对着城头发出好几轮攻击之后,太史慈才将手中长戟一挥,数千士卒推着云梯冲向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