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大唐一根棍>第556章 脱了裤子放屁

刘异正与两名绯服官员八卦,另一侧的士兵招呼他们过去打卡。

签到时士兵不仅要记录每位参加朝会官员的姓名、官职,连身高、年龄、样貌也会详尽描写,最后盖了个章。

这时后面有一个低沉郁闷的声音说:

“我脸伤初愈上朝第一天,卡在这里险些没进去。”

刘异一听声音就知道是倒霉蛋王会。

他扭头调侃:

“这充分说明土办法的人脸识别技术有弊端。”

王会没斟酌他的新鲜词汇,凑上来小声问:

“御史台的事你知道吗?”

“知道啊,我怕他们搜集的材料不全,还暗中帮忙补充了呢。”

“你疯了?”王会费解,然后拉他到旁边无人处低声问:“你到底又怎么触怒陛下了?”

“他闲歇性神经病发作,我能有什么办法?”

“陛下病了?”王会疑惑。

“对,病得不轻。”

王会一脸狐疑地看着刘异,最后化作一声长叹。

“等下我恐怕无法帮你,若被陛下知道……”

“切,谁要你帮。”刘异堵住他接下来的话。

刘异没等王会,直接去了静候房等待。

这大房子此刻容纳了至少上千名官员,他们正三三两两的聊天。

见刘异进来,朝中凡是认识他的官员纷纷退避三舍,个别人还偷偷对他指指点点。

刘异知道他们大概也听说了御史台的事。

他刚找个墙角想苟一会,孔彪、孟堂、昆仑瓜三人不知道从哪里窜了过来。

他们仨均穿青色朝服,让刘异看着耳目一新。

昆仑瓜一脸担忧说道:

“街使,我刚才听到一个消息。”

“又是御史台是吧?”刘异问。

“街使已经知道了?”

鬼主意最多的孟堂建议:

“街使,要不你现在告病吧?”

刘异嘴角阴笑:“来都来了,告什么病啊。”

孔彪表情略微淡定,三人中只有他知道刘异早有准备。

这时院外传来一阵吱嘎嘎嘎巨大响声。

“宫门开了。”

“走走,别迟到。”

官员们陆陆续续走出待漏院。

刘异走到外面发现大明宫开启的是丹凤门两侧的建福门和望仙门。

现在每道大门两侧各有全副武装的一排青甲卫士持戟站立。

刘异与孔彪等人在门口接受验信后,由建福门进入大明宫皇城。

建福门一进去就是一条红砖铺地的笔直宫道。

道路很宽,两旁每隔几丈就亮着街灯。

刘异对大明宫皇城不陌生,这边也有金吾卫仗院,他经常过来。

他们沿着宫道往北,前面是横贯东西的龙首渠,龙首渠上有四座下马桥。

走过下马桥宫道变成青砖铺地。

沿着青砖大道一直往前就到了宫城。

路上孔彪想起刘异好像是第一次参加入朝会,便小声为他讲解:

“等下还要排队,文武和官员要分开走。”

“这么麻烦?”刘异抱怨。

“朔望朝会算好的,你没经历过元日大朝会,那才叫繁琐,全体官员拜见天子时还要跳舞。”

刘异噗嗤笑出声。

他脑中的画面是一群老头摇头晃脑在跳广场舞。

都不用想,肯定会有很多年纪大的跟不上节奏。

这舞蹈能好看就怪了。

刘异奇怪后世电视剧为何没把这段拍出来,肯定精彩。

去过北京故宫的人都认为故宫很大,可故宫在大明宫面前只是弟弟。

大明宫的占地面积是故宫的四到五倍,刘异他们走了半个多时辰,才走到宫墙往外。

他们从光范门进入宫城后,刘异要跟着前面人继续走时,被孔彪及时拉回来。

“咱们武官走这边。”

刘异发现在东西朝堂前文武官员便分道扬镳,各自排队。

队伍最前方一个头戴乌黑进贤冠,长相方正的中年男子踱着四方步喊道:

“紫绯朝服的官员往前排,绿青朝服的往后排。”

刘异小声问孔彪:

“这人谁啊,这么横?”

“监察御史萧邺,咱们自己人。”孔彪答。

“自己人?”刘异疑惑。

他们还能跟御史台攀上关系?

孔彪小声说:“他就是咱们中郎将的长兄啊。”

刘异默默念叨萧邺、萧鄂,还真是亲兄弟。

前天傍晚孔彪突然跑到他家,神神秘秘告诉刘异御史台正搜集材料准备参他。

这消息就是中郎将萧鄂从他兄长那探听到后转告孔彪的。

刘异忽然有点小感动。

这时萧邺往他们这边瞥了一眼,面无表情催促:

“绯服官员赶紧往前走。”

刘异看了萧邺一眼,以口型无声说了句谢谢。

他回头跟孔彪、孟堂、昆仑瓜轻轻颔首,然后往前走,最终站到了绯色朝服队伍末端。

他们排好队后井然有序地往前走。

前面有两条前高后卑、下塌于地、逶迤弯曲有如龙尾下垂的龙尾道。

两条龙首道直通含元殿外的东、西飞廊,东侧飞廊连着含元殿的通乾门,西侧连着观象门。

唐代诗人王建《宫词一百首》中云:

“蓬莱正殿压金鳌,红日初生碧海涛。闲着五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八诏蛮。上得青花龙尾道,侧身偷觑正南山。”

文官将从含元殿东侧的通乾门进入,武官则从西侧的观象门进入。

刘异跟随武官从观象门进入含元殿后继续北行,最终经宣殿西侧的月华门进入宣政殿。

对面日华门进来一群人是文官队伍。

宣政殿装不下上千人,所以孔彪、孟堂和昆仑瓜他们这些五品以下的官员只能站在宣政殿外。

刘异进入大殿,看见北墙三级台阶平台正中摆着一张黄漆的宽大坐榻,坐榻后方有靠垫,两侧有隐囊。

这就是皇帝御座了。

御座后面有一架刺绣龙腾云海的巨大黼扆( fu yi ),黼扆两侧各有一名手执仪仗扇的宫装女使。

御座脚下铺有蹑席,一直延伸到台阶下大殿南门口。

他不过多看了两眼,就被监察御史萧邺提醒:

“不要张望,按品级站好。”

文官居左,武官居右,经常上朝的文武官员轻车熟路找到自己该站的位置。

刘异第一次上朝,萧邺特别指点他站在右侧靠近门口柱子的位置。

“怎么没有凳子啊?”

刘异之前听老书童说过,大唐前期臣子是脱鞋脱袜跪坐上朝,后来又改为五品以上官员可以坐凳子。

可他的凳子呢?

咋变得跟小宋一样了,上朝即全体罚站?

萧邺白了他一眼轻声说:

“都多少年没凳子了。”

刘异抿嘴望着前方台阶上的龙椅,突然有点理解老爹为何心心念念想造反了。

槽,凭啥老子站着你坐着?

刘异回头望一眼站在大殿外一望无际的青绿官员,祈祷今天最好别下雨。

待全部人站定后,李德裕出列高声喊道:

“今日无制,恭迎天子临朝。”

中译中的意思是:今天没有圣旨颁布,直接开会。

这时从宣政殿东侧大门排队进来四十几名年轻宦官,他们每人举着一面巨大的仪仗羽扇,联合形成一道屏障。

等屏障撤掉时,李炎已经坐在御座上了。

据说之前皇帝上朝直接走出来就好,可玄宗时期有个嘴欠的傻逼宰相叫萧篙,他上奏说:

“宸仪肃穆,帝王的升降俯仰不应在众目睽睽之下。请备羽扇于大殿两厢……”

大概意思是说皇帝直接走出来没有神秘感,建议可以故弄玄虚一下。

此后大唐皇帝上朝就有了这种遮遮掩掩见不得人的出场方式。

刘异暗暗撇嘴嫌弃。

“何必脱了裤子放屁呢?”

“谁还不认识谁啊?”

他又往前瞅瞅,发现李炎今天只穿了一身黄色的常服上朝,头上绑着寻常的黑色幞巾。

“这么随意吗?”

刘异不知道的是最近几朝天子都不爱穿公服上朝。

李炎的哥哥唐文宗在大朝会宣布大赦改元都穿常服。

要不是怕大臣们啰嗦,李炎都想穿道袍上朝。

这时门下省的年轻典仪官出列,转头面前众臣子唱赞:

“拜天子,行稽首礼。”

大唐朝会流程分为朝集、开言、奏章、议事、颁诏、送别,六道程序。

如今大臣朝集完毕,轮到皇帝开言。

李炎坐在高处望着武官队伍最后面的刘异,脸上露出一个不易察觉的浅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