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我为明皇!大明当无敌!>第851章 中都凤阳

从码头到凤阳不过几百里的道路,因为一行都是骑兵,速度倒也不慢,没有赶路走了三四日也就到了。

朱雄英作为皇太子,代表皇上亲临凤阳祭祖,这件事情早在队伍抵达凤阳之前,就早早被传开了。

凤阳可不是其他什么地方,满城住的都是大明的开国功勋!

当初老朱起家的时候,凤阳作为老家乃是功勋臣子最多的地方!

但凡数得上数的,有些功勋能够排的上号的,都要在凤阳城有一套家底的。

其中以信国公汤和最为重要,早在去年就告老还乡,一应事务都交给了自己的儿子。老朱当然也应允,赏赐了一大堆的东西,让其荣归故里。

凤阳城外,信国公带着信国公府大大小小的人都来到了凤阳城门,等候在官道旁,连带着凤阳府官员、还有各家有点名头的也都派了人迎接。

原本按照凤阳知府的意思是想要出六十里百姓夹道迎接的,毕竟朱雄英现在也是太子的身份了,但是却被朱雄英派遣报信的人给劝阻,直言太子殿下不喜兴师动众。

这样才换成了只有各府出人,在城门外等候。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丝毫没有队伍的消息,也幸亏是秋高气爽的时节,不然要在城门等这么久,不知道有多累人。

等到终于临近中午,官道上才远远的有动静传来,官府便立马派人去打探消息,没过多久,便由官府的人骑着马赶了回来。

“是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来了!”被派遣的差役骑着马,高声的呼喊道。

听到消息的凤阳府官员们,便立马举起手招呼起来:“都给本官打起精神来!谁要是在殿下面前丢了本官的颜面,可不要怪本官不讲情面!”

此时在一旁早就准备好的鼓乐也早就开始奏响,就是为了迎接皇太子驾临凤阳府!

其中最大的队伍当然是汤家,信国公汤和更是当仁不让的站在了最前方,没有办法谁叫他们是太子的姻亲呢?

如今谁不知道,其孙女儿汤黛儿给皇太子生了一个儿子,那孩儿如今还养在宫中留在了如今太上皇和太后身边,十分得宠爱。

今日出城的汤家人,老老少少加起来总共有几十号人。

如今汤家负责侍奉双亲的老四汤燮,二儿子汤軏在军中任职如今做到了正三品上轻车都尉加授昭武将军,目前在沿海一带练兵,五儿子汤醴如今在管理汤家的船队。

可以说,汤家极受老朱重视,光看其唯一在军中的二儿子汤軏就知道了,其五子没有从军,但是掌管的船运可以说是汤家的立身之本,况且这个船运行业可是皇家股份占了大头,说起来那还是为皇家做事的。

唯一一个早逝的大儿子,其闺女嫁给了如今的太子,嫡长子汤晟算是太子的大舅哥,那地位更是稳得不行。

官道上,锦衣卫、幼军、皇家旗帜不断飘扬。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参见代王殿下!”当队伍前面的兵马向着两侧一动,露出了骑马而行的朱雄英和朱桂,众人便在汤和的带领下纷纷行礼叩拜。

要知道,这可是皇太子殿下第一次来到中都凤阳!

必须要拼尽全力,给太子殿下留一个好的印象。

朱雄英坐在马背之上,看着下面的人群,这里有中都留守的将士,也有凤阳府的人,当然也有凤阳府下辖县城的人。

除此之外,能够叫得上名号的淮西勋贵们,也都一一到场了。

“诸位,都起了吧!”朱雄英走到近前,翻身下马径直朝着汤和走去,将老头给扶了起来。

“臣等多谢太子殿下!”众人得了旨意,当即起身。

此时信国公汤和拱了拱手:“殿下一路上舟车劳顿,如今已经设好宴席,可以为殿下和诸位接风洗尘。”

霍!信国公府这是要抢人啊!

一旁的凤阳知府李桂林当即就将想要引殿下到自己那里去的想法给压了下去。

人家是亲家,他们可不敢凑什么热闹。

朱雄英微微笑了下,看了眼身旁的解缙,解缙当即上前一步到:“信国公,如今殿下刚入城,按例应当是居于中都皇城,祭祀大明列祖。”

众人听到这话,便明白了皇太子的意思了,这是完全不给他们献殷勤的机会!

朱雄英摆了摆手:“多谢汤爷爷的一番好意,但是规矩如此,咱也是要遵从的,不过还请汤爷爷赏脸,到时候咱再宫中设宴,宴请汤爷爷还有汤晟。”

闻言汤和一愣,随后笑着应了下来,朱雄英这么一番话也算是给了汤家足够的面子。

中都众人看到朱雄英已经下了命令,没有人敢说些什么,便簇拥着朱雄英入城。

凤阳府的众人早就就在城中布置好了,清理了街道,沿途还有兵马差役护送,一路上百姓们只能远远的观望皇太子的车驾。

这些算得上是凤阳官府的重视,以及淮西勋贵的表现。也算是一种表达忠心的方式。

对于这样的举动朱雄英并没有拒绝。

只是在看向远远在周围簇拥着的淮西勋贵人家,朱雄英心中不免有几分的感触。

除了在应天也有府邸的,跟随老朱打天下到最后的那些人,还有些是在大明创立之前,战死的,给了名头的,这些人炸了大多数。

朝廷前前后后共赏赐出了公侯伯六十多个的爵位,仅仅是淮西一系,朝廷下旨在凤阳建造的宅邸就有三十多座。

除了还在任的,有许多如今已经是空有一个名头了。

朱雄英看向身侧的汤和:“不知汤爷爷过得如何?皇爷爷很是挂念啊。”

“陛下能够记得我等老臣人家,便已经是朝廷恩典了,是我等的殊荣,我等人家都是与陛下同出淮西,这些年各家老人都不中用了,但是小一辈的还是没有忘本的,都是勤练武艺。一个个在地方讲武堂用功,但凡朝廷有需要,小辈的二郎们,自会如同父辈一样,为大明、为陛下、为朝廷领兵出征,上阵杀敌!就算是马革裹尸,我等人家也是甘之如饴啊!”

汤和语气坚定,这话他不是为了自己后人,而是为了这些留在中都已经去世了兄弟们。

当初他们没有得到功成名就,其后人总要出头的,总在中都难免会和皇家疏远了。

有了汤和的话,周围的淮西勋贵人家也是纷纷开口附和,但凡是国家有张,那么淮西勋贵必然是倾尽全力的,将家族中的子弟送入军中为国效力!

这就是大明的底气!

不论是大明如何变动,无论是皇家如何改革,只要这群淮西勋贵还依旧是忠心和支持,大明王朝就有底气!

虽然改革也动了这群人的利益,但是远洋贸易早就把那个这部分利益给补齐,甚至远超了!

朝廷虽然对勋贵看管的很严,这些年也处死了一些,但是对淮西一系的照顾也是从未断绝的。

每到赏赐和永生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淮西一系的老臣。

再加上各地的讲武堂,以及皇家武学院,几年下来淮西一系的几乎都将自己儿郎送入了讲武堂学习。

与国同休,既是皇家的底气,也是这些淮西勋贵的保障!

只要子嗣不断绝,大明还是朱家的,那他们的富贵就少不了!

其中的利益交织岂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

“咱家起于淮西,皇爷爷昔年的诸位鼎力辅佐,从此地开始南征北战,各家不知道死了多少儿郎。开国之初,天下即定,皇爷爷也是根据昔年的功绩,赏赐了爵位,次乃是我朝盛举。如今朝廷亦是征战四方,正是用人之际,咱淮西子弟,当不忘父辈之志,苦练武艺,熟读兵法,卫家国安宁,守父辈荣耀,与国同休!”

朱雄英来到中都说是祭祖,但是同时也是要安这些勋贵的心!

有了朱雄英今日这番话,这些淮西勋贵日后也会安心。

毕竟朱雄英是代表父亲,代表老爷子说出的这番话!

此话可保他们继续享受如今的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