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五代十国之我是荆南王>第131章 幽州之战

皇帝在派遣安重诲接收汉中的同时,也在派遣兵马北征。南平道教众退回到蜀地之后,中原各地的叛乱逐渐被唐军平定,魏博的赵在礼在皇帝的保证下,也放弃了叛乱,重新回到大唐的怀抱。为了拉拢赵在礼,皇帝只好将宗室之女嫁给了他,如此一来,赵在礼就成了皇亲国戚,自然会绑在大唐这条船上。唯独幽州的节度使赵德钧凭借着临近契丹的地利,拉拢了契丹这个外援,眼见赵在礼投降朝廷,还白得了一个宗室女,随风倒的赵德钧心里也痒痒。可是契丹主耶律德光哪里容得他两面三刀?直接派遣大将赵思温率领五万辽军进入幽州城,准备想要将幽州变成辽国的南部疆域。此时的赵德钧悔恨自己引狼入室,朝廷容不得他,若是击杀了赵思温,只怕自己两面受敌,处境会更加艰难。

辽主耶律德光乃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儿子,渤海国被灭后,为了安抚渤海民众,耶律德光被封为东丹王,治理渤海遗民。耶律德光到了渤海后,面对契丹人和渤海人、汉人杂居的情况,采取了两面官制和两套法律体系,北面官管辖当地的契丹人,用契丹人原有的法律制度来处理他们的案件;设立南面官管辖当地的渤海人和汉人,用渤海国原来的汉制来治理渤海人和汉人,针对汉法复杂的情况,耶律德光删繁就简,只保留了大概的几条原则。若是契丹人与渤海人和汉人发生冲突怎么办呢?根据冲突发生的地点、性质、社会影响来综合评判,总体来说,更偏向于渤海人和汉人。如此一来,原本被激化的民族矛盾被耶律德光化解。因此,正当李存勖派兵灭蜀的那年,太祖耶律阿保机去世,太子耶律倍深明大义,推荐弟弟耶律德光继位。耶律德光也就正式成为辽国第二任皇帝。

统一了草原,耶律德光的眼睛瞄上了燕山的州县,燕山北面的平州、定州等地早就被辽太祖征服,如今,他的眼光看的更远,他想要趁机入主中原,做那中原汉人的皇帝,成为第二个天可汗!渤海人的驯服让他看到了治理汉地的路子,他相信,只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别说拿下中原,就算是征服江南也未尝不可。自从上次被李存勖击败,契丹人蛰伏了几年,不敢逼近燕山,如今,他们卷土重来,准备再次进攻燕山。正当耶律德光无机可乘之时,赵德钧的来信给了他一个入主中原的机会。赵在礼叛变之后,赵德钧也依葫芦画瓢,在幽州举起反旗来,申明反对李嗣源继任皇位,应该由先帝李存勖的儿子们继位,就算李存勖没有后人存世,也应当由先晋王李克用的后人继位,你李嗣源是一个养子,如何能够继承大统?

对于赵德钧的胡搅蛮缠,皇帝的旨意就是一个字——打,打到你赵德钧服从为止。于是,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趁机发兵,沿太行山脉东进,直逼幽州西南的卢沟桥。赵德钧哪里是石敬瑭的对手?一番进攻,将赵德钧驻守的兵马杀得丢盔卸甲。赵德钧知道自己不是石敬瑭的对手,连忙派出信使,请求辽主耶律德光派兵支援,并表示自己愿意加入大辽,服从耶律德光的领导。

耶律德光正为找不到进攻大唐的突破口,赵德钧的归顺,让他找到了契机,他连忙以协助防守为名,派赵思温率领五万大军驰援赵德钧,同时自己率领大军十万进攻河东主城太原。在赵思温五万辽军骑兵的进攻下,石敬瑭立足不稳,被赶回了河东。好在云州节度使沙彦珣坚决抵抗,这才保证了河东太原的安全。可是,辽军就这样在幽州扎下了根。赵德钧虽然想要回归朝廷,可是有赵思温在,他只能怪自己当初一时情急,如今请神容易送神难,赵思温就在幽州城内不走了。而且耶律德光的十万辽军就在长城关口,时刻准备入主幽州。赵德钧叫苦不迭。

面对藩镇勾结契丹的情况,皇帝先是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了内地的藩镇,接着便是要解决幽州问题。幽州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节度使赵德钧,而是耶律德光和赵思温的十五万辽军。因此,皇帝认为,只要击败了辽军,幽州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于是,为了保卫中原,皇帝决定亲征。他集合洛阳周围精兵以及各路藩镇兵马,总计二十万,亲征幽州。留儿子李从审、养子李从珂驻守洛阳。同时,派河东石敬瑭与云州沙彦珣封堵长城关口,防止耶律德光入关支援幽州。

得到皇帝亲征的消息,赵德钧吓破了胆,依照他的想法,只要捞够了政治资本,他就应该再次归附朝廷,可是赵思温辽军的存在,让他没有了退路,只有抵抗到底。两面三刀的他,又玩起了随风倒的做法,一方面是派人到耶律德光处求援,另一路则派人到皇帝营中投诚,并表示,赵思温辽军的存在是他无法投靠朝廷的阻碍,陛下若能击败辽军,他自然也就归附朝廷。

收到大唐皇帝亲征的消息,耶律德光不敢怠慢,整顿兵马,准备援助幽州,却不曾想,云州的沙彦珣竟然在这个时候对耶律德光的十万辽军发起了进攻。虽然云州军的进攻被击退,可是石敬瑭却率领五万兵马夺取了长城关口,任由辽军如何进攻,却无法突破唐军的防线。

此时皇帝率领的二十万精兵直逼卢沟桥,赵思温一方面请耶律德光支援,一方面请赵德钧发兵共同抵抗唐军。赵德钧没有得到皇帝同意归顺的旨意,只得派兵五万协同作战。辽赵联军坚守卢沟桥,等待皇帝的进攻。

很快,唐军发动了第一波进攻,在幽州军的弓箭手和辽军的骑兵组合下,唐军的进攻受挫。皇帝大怒,让唐军发起第二波进攻,一场决定中原和草原的大战在幽州城下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