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农家子弟安天下>第152章 古清婉

京城,

古府内的棋室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墙上挂着一幅字。

上面有四个大字:“兴国棋圣”

是由兴锦帝亲笔题名。

棋室里的书架上摆满了古德邦收集的棋谱,每本棋谱都是手抄本,正版已经被古德邦收藏起来了。

即使是手抄本,也能明显的看出来经常被翻阅的痕迹。

棋室的正中央摆放着一张古色古香的红木桌子,桌上放着一张由小叶紫檀打造的棋盘。

两个精致细腻的瓷器里,装着由玉石做成的棋子。

古德邦慈善的看着对面的小姑娘,乐呵呵的说道:“清婉,你这棋艺可是越来越厉害啊!爷爷都快下不过你了!”

对面的小姑娘放下手中的棋子,眨了眨清透漂亮的眸子,嗓音甜软的说道:“爷爷,您又让着我!”

古德邦闻言,笑得更加开心了。

这时,下人拿着一封书信走进来,躬身道:“老爷,清风书院齐山长又给您来信了!”

古德邦见状,笑骂道:“那老小子是又来跟老朽炫耀了!”

接过信封,抽出里面的书信:

“古兄,身体健安!……”

前面都是些客套话,后面步入主题:

“老夫那拙徒在府试里又作出一首诗,请古兄品鉴一下:《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次府试,那拙徒又侥幸的成为了府案首,………”

古德邦读完之后,浅笑道:“阿仁的这首诗,将君子的气节体现的淋漓尽致!可谓是做人当君子,君子当如竹啊!”

古清婉一双晶莹剔透的大眼睛盯着古德邦手里的书信,娇声询问道:“爷爷,李公子又作新诗了?”

“嗯嗯!那老小子除了这个,也不会给老朽写信!怎么?清婉也要看看?”

说完,古德邦将书信递给孙女。

古清婉立即接过来,品读着书信上的诗作。

片刻后,喃喃道:“李公子的诗写的真好!”

古德邦见状调侃道:“清婉今年十二岁了,就比阿仁小一岁。用不用爷爷帮你去跟阿仁念叨一下?”

听见这话,古清婉的脸颊微红,娇嗔道:“爷爷你坏!人家不理你了!”

说完,拿着那封信跑回自己的闺房。

正巧撞见她的母亲何氏。

何氏见状,柔声问道:“清婉,你不是和你爷爷下棋呢吗?怎么跑出来了?”

古清婉扑进母亲的怀里撒娇道:“娘,爷爷坏!”

何氏用教训的口吻说道:“没大没小的!怎可这么说你爷爷?”

古清婉抬起头认错道:“娘,女儿知错了,下次不会了!”

听见闺女认错,何氏满意的点点头。

“你那手里拿的是什么?信吗?”

“嗯嗯!是清风书院齐山长写来的。”

“齐山长又来信了?肯定是他徒弟又作出什么诗词了吧?”

“娘,你猜的真准!居然一下子就猜到了!”

何氏轻轻的点了一下女儿的额头,“乖嘴蜜舌!”

随后问道:“对了,你爷爷刚才做什么了?让你这样说他老人家?”

“爷爷说……”

古清婉难以启齿,红着脸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话。

何氏见女儿的脸色,也没有过度的逼问。

为她整理一下额头上的秀发,温柔的说道:“娘不问你了!你回房去吧。”

古清婉将头再次扎进母亲的怀里,轻轻的磨蹭几下后说道:“娘,您真好!”

何氏笑着教训道:“你这丫头!娘刚为你弄好的头发,又被你弄乱了!”

古清婉脱离母亲的怀抱。

嬉笑道:“娘,女儿回房了!”

何氏来到棋室,见到古德邦这那思考着什么。

“爹,您想什么呢?”

古德邦抬头说道:“柔嘉来啦!有什么事吗?”

柔嘉是何氏的名字。

何氏坐到古德邦的对面。

询问道:“爹,您刚才跟清婉说什么了?”

“这小丫头还找你去告状了?”

何氏笑道:“没有,刚才儿媳碰见她了。问她,她也说不出来什么。”

“这丫头肯定是害羞了!”

古德邦一下子就猜出孙女的心思了。

何氏不解道:“害羞了?”

“柔嘉,清婉的岁数不小了,也该定亲了!”

“爹,清婉今年刚十二岁,是不是早了点?”

“不早了不早了!再晚就被别人抢先了!”

“听爹的意思,您是为她寻得了一位良人?”

何氏见古德邦点点头,询问道:“是哪家的公子?”

古德邦笑着回答道:“李家!”

“李家?可是那户部侍郎李岩的儿子?”

古德邦闻言,嫌弃道:“他那儿子不学无术!也配得上清婉?”

“那是大理寺少卿李广的儿子?可是李少卿的儿子也没有合适的啊?不都成婚了吗?”

古德邦摆手道:“不是京城的!算了,告诉你吧,是淮安府李家!”

“淮安府李家?”

何氏眼前一亮,扬声问道:“您说的是李守仁?”

“没错!老朽打算让他当我的孙女婿!这要是成了,看齐正明以后还怎么跟老朽得瑟!”

何氏闻言,轻笑道:“您原来是因为这个啊!”

“这个是次要的!主要的是李守仁那孩子天资聪颖,再加上齐正明与徐博的教导,恐怕是前途无量啊!”

古德邦看向儿媳询问道:“你是清婉的娘亲,这门亲事你看如何?”

何氏笑了笑说道:“儿媳感觉这门亲事甚好!”

随后眉头微皱,“只是这门亲事能成吗?”

“这个就不用你操心了!”

“哦?爹这是有主意能凑成这门亲事?”

古德邦掷地有声的表明:“老朽打算把清婉送去清风书院,让她与徐灵一样,跟着齐正明读书!与李守仁朝夕相处下来,那必能日久生情。”

看得出来,古德邦的想法与淮王的一样,走得都是这个套路。

可是叶明熙不争气,每天到书院就知道跟齐流海混在一起,将这码事抛之脑后。

叶明熙每次都是把齐流海领回王府,徐灵好像就是顺带跟着似的。

因为这个,淮王没少批评他。

王妃蒋婉儿也看出来徐灵的心思没在自己儿子身上。

也就只好再物色别人家的小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