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凤雏已死,血凰当立>第24章 庞统要兵不血刃的解决成都

“哈哈哈~”

庞统大笑。

这郑家人,可不会去求郑度的。

刚才骂得那么爽,现在就有多难堪。要他们去求郑度,他们的老脸往哪搁。

“郑家人,郑度已是我军的劝学从事,这任用谁为官学的教书先生,只能去找他。”

庞统笑着说道。

郑度听到庞统的话,睁大眼睛,看着庞统,又看看刘备。

他可没表示要投效刘备呀,怎么这货就自作主张了?

刘备见他望来,亦是含笑以对。

听见郑度成了荆州军的劝学从事,郑家人思之良久,终究开口道:“度儿,你大人不记小人过,还请原谅大伯之前所言,让你的堂弟、堂侄进入官学呀~”

“是啊,度儿,三叔先前也是心直口快,不不不,是口不择言,被邪魔迷失了心智,三叔认错,三叔认罚;可你的堂哥、堂侄他们是无辜的呀,他们如今俱是白身,你可不能丢下他们不管呀~”

郑度的大伯、三叔低声哀求着,向着郑度求情。

听见这话,郑度很是厌恶。

先前他们就因自己被罢黜一事连累到他们,从而怪罪自己,还要将自己逐出郑家。

不念着自己曾经对他们的好,反倒自己一朝失势,他们就弃之如履。

这样的为人,郑度根本不愿再去理睬他们。

之前想让他们继续担任私塾的教书先生,就是对他们的惩戒。

可是,如今刘备在他的提议下,私塾改为官学,教书先生便有了官家身份,水涨船高,自是成了香饽饽。

这有了官家身份的教书先生,那可是绝对不一般的。

若是刘备成功将成都城攻破,成为了益州之主,那么,郑家人有了“教书先生”这一官家身份,将会继续可以在郑家村作威作福。

所以郑家人想要担任教书先生,他们也是在赌。

庞统让他们来求自己,这明显是讨好自己,意思很明显,刘备想招揽他。

可还没等他说话,庞统就说他已是荆州军的“劝学从事”,凡属教育这一块都得经过他的手。

这令他心中颇为踌躇。

“孙儿,你就看在我的面上,饶过你大伯和三叔吧,他们是嘴碎了点,可对爷爷,还是不离不弃的。”

郑老爷子也替郑度的大伯和三叔说起了话。

听到郑老爷子这般说,郑度又是个大孝子,也只能默默点头。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劝学从事一家团圆,结局很是美好啊~”

庞统向着郑度道贺。

看见庞统这副做派,郑度突然想一脚把庞统踹开。

他都还没答应刘备的招揽,再说,刘备也未向他抛出橄榄枝呀。

庞统就是这么随口一说,谁知道“劝学从事”一职,是不是庞统随意编排的,刘备都没点头。

想到这点,郑度很是尴尬。

其实郑度跟着郑老爷子来见庞统,已经很是说明问题了。

若是他不愿意为刘备效力,那自然是不会来见庞统的。

“郑大人,可否屈才在我刘备帐下效力?”

刘备见状,适时抛出橄榄枝。

郑度一愣,随即说道:“郑某不才,愿效犬马之劳!”

“哈哈哈~,好好好!”

刘备大喜。

解决了两个问题,还收了郑度这样一个大才,这趟外出,值!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

一众文臣武将齐呼。

众人皆大欢喜。

参军获取免束修名额,在刘备这一趟郑家村之行后,瞬间达到顶峰。

雒城范围内的村落听见有这等好事后,纷纷携儿带女的来到参军登记报名处、登记参军,顺便将自己的孩童送入官办学堂。

一些落难的益州学子和无权无势的贫寒子弟,亦是纷纷加入到官学的教书先生行列。

无论是暂时栖身还是期望在这个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余热,都令教书先生的人数,在短时间内大大增长。

雒城,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

每个人都很忙,但又很努力。

但这一切美好的前提,都得建立在刘备成为益州之主的条件下。

所以,雒城百姓很是期待刘备快速的将成都城攻陷,好将这一切好的政策实施下去。

成都城内。

刘璋听闻刘备在雒城征兵,已征得三万之数时,他顿时变得惶惶不可终日。

他没想到,刘备居然能在半月之内,在雒城征兵三万,这可是未曾料到之事。

“民心尽丧、民心尽丧,如之奈何呀~”

刘璋高高坐在益州牧府上,很是焦躁。

雒城百姓纷涌而至的奔向刘备,这让刘璋很是沮丧。

初来的刘备,在民心上,居然压过了他这个长期把持益州政权的一方大员,他自问对益州百姓一向不薄,可雒城百姓的踊跃参军,却让他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又十日后。

刘备六七万大军,号称十万,浩浩荡荡的杀奔向成都城。

刘备、庞统、法正,还有黄忠、魏延、李严等一众将领,骑马站立在前头,与成都城门遥遥相对。

整个荆州军,一字排开,旌旗招展、遮天蔽日,对成都城的守军形成了强大的压力。

“军师,我军何时进攻为好?”

刘备向着庞统求教。

攻陷了雒城,又喜得三万大军,刘备对庞统信任大增。

庞统望着成都城头。

那儿,刘璋定会坐在那里亲自镇守。

此时,刘备兵临成都城,还是与书上记载的有了不小的区别。

书上记载,刘备兵攻成都城时,张鲁派马超去攻打了葭萌关,刘备担忧葭萌关有失,便急匆匆的返回,收了马超后,再回头攻打的成都城。

可是,由于“庞统”未死的缘故,且雒城又提前三月被攻破,此时这个时间,马超还在与曹操在西凉大战,张鲁大将扶禁又才被霍峻斩杀,张鲁哪里还敢在短时间内兴兵?

所以,攻打成都城,比书上说的要早了那么一年半载。

虽然时间上有差异,可事实还是一如既往的发生。

庞统记起,书上说,刘备自葭萌关收了马超后,再度返回攻打成都。成都城内蜀郡太守许靖欲越墙投降,被刘璋发现擒住,而后刘备派简雍进入成都城内劝降,刘璋遂降。

虽然没了马超,可许靖和简雍还是在的,他打算顺着这条脉络行事。

“主公,咱们或许可以兵不血刃的解决成都城,嘿嘿!”

庞统“嘿嘿”笑着说道。

他觉得,只要许靖出现,他只要顺着脉络走下去,刘璋一定会投降。

“兵不血刃?”

“那可就太好了!”

“士元,你可是有良策了?”

刘备急着追问庞统。

若是能兵不血刃的令刘璋投降,那自然是极好的。

兵员和手下将领都不会遭受到损失,成都城又能保全,那可是皆大欢喜之事。

“主公,士元愿意一试!”

庞统答。

“嗯。”

听到庞统的话,刘备点头道:“士元,就依你之计而行,我军可在此修整些几日,刘季玉若是不降,再行攻打不迟。”

“多谢主公信赖!”

庞统拱手道谢,说道:“那我就去选派将领去劝降了~”

“好。”

刘备点头。

庞统微微而笑,看了看身后一众文臣武将。

文臣:法正、糜竺、孙乾、简雍、伊籍、蒋琬、李恢等十几人。

武将:黄忠、魏延、李严、吴懿、孟达,以及张任、泠苞等十来名将领。

这些个文臣武将,人人都不弱,各有各的本事。

尤其在劝降一事上,简雍是极其擅长的。

书上记载,刘璋正是在简雍的劝说下,才最终答应投降。

不过,简雍还不宜派出,他得用在关键时刻。

现在,缺的是促使蜀郡太守许靖投降的诱发剂。

“黄汉升可在?”

庞统突然大喝道。

“老臣在!”

黄忠即刻出列。

“黄老将军,令你率领你的弓箭营,即刻向成都城内射出劝降标语,万万不可伤人,能否办到?”

庞统对着黄忠说道。

“射劝降标语?”

黄忠有些疑惑,不过也只能点头,应道:“老臣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