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亮剑:战神重生之烽火年代>第289章 无名兵法

“各位同志,指挥作战绝非小事,不是一拍脑袋就行的,所谓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们不提倡,一定要实事求是,实际勘察。

所谓时间,地点,任务,敌情,我情,每一样都要清清楚楚才行,就说这个地点吧,国军的很多地图都有错误,那就需要我们进行实际勘察。

有条件的指挥官应该亲自勘察,没有条件的情况下,也要动用一切渠道,侦察兵和内线情报员去获取情报信息佐证......

还有敌情,敌人有多少人,多少门火炮,多少机枪,有没有坦克,有没有飞机掩护,辎重带了多少......指挥官是谁,此人的性情如何,风格如何......

还有我情,也就是我军的情况,战斗力如何,战士们的情绪如何,最近有没有吃饱穿暖,哪个营擅长攻坚,哪个团擅长防守......心中有数,才能调配自如。

我把这五点称之为五行,五行不定,你就输得干干净净......“

院子外,靠着墙头的两个人听得认真,时不时还要互相讨论一二,正是陈更和孙德胜。

他们两个在食堂吃完了午饭,又接着商量部队出大同之后的作战计划,边走边说,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刘师长上课的地方。

课上到一半,他们两个也不进去打扰,决定‘尊重’一下老首长,选择靠着墙头偷听。

陈更道:“师长说出了知己知彼的要义啊,简单好懂,要点明确,别看这个大白话听起来没有古人说得好听,但是他不会漏啊,我看这个孙子啊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疏。”

孙德胜想了想,笑道:“我看不然,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就说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计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老人家八成是觉得,要是后学没从‘知己知彼’这四个字看出来‘五行’,那是不配当兵打仗的。“

陈更呵呵:”那要是悟性不够的人,偏偏又熟读兵法,他手底下的兵岂不是倒了大霉?“不知为何,他想到了自己的老朋友黄维,讲话总是‘兵法有云...',书呆子一个。

孙德胜道:”正是如此,我看啊这就是古人的智慧,没有悟性的人就不配学,老祖宗这是要考考后学末进,笨蛋蠢材之类的要早早甄别出来才好,免得学得越多捅出的篓子越大。“

陈更闻言有些不满:”这就是我最为不满的地方,什么算聪明人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聪明人就是喜欢多想,孙武不好好的说清楚,后学者往往是望文生义,误入歧途不自知。“

孙德胜笑得有些高深莫测:”这是我最庆幸的地方啊,这些杀人的学问蒙上了一层面纱,就属于加密传授,非精通我族学问者不能尽然明白其中深意,外国佬再怎么学,都不能把握其中真义,比如说’七亘村伏击战‘。“

七亘村两次重复设伏,大大违反用兵常理,不仅震动两军,更是入选“世界经典百战”,还被英国军事家列为“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

亲身参与其中的陈更,将其视为平生得意之作,他面上一缓,指了指孙德胜,笑道:

“你小子这个马屁拍得很生硬......当时刘师长我们仔细研判之后,才决定在七亘村再次设伏.....从那以后啊,小鬼子再不敢跟咱们耍聪明喽!”

刘师长的课程并没有持续多久,129师扩军之后事务繁忙,重整建制,提拔干部,分配驻地乃至于恢复生产种种事务千头万绪,政工干部的数量大大不足。

虽然延安从全军抽调了一万干部分送一野二野各自5000,但查看履历分配人手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因此才刚过下午两点,他的课程就结束了。

”兵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手足之胜也。“

回去的路上,孙德胜突然想到一句话,和自己现在打仗的方式蛮像的。

以戚继光为代表人物的兵技巧家,强调练兵的重要性,苦练杀敌本领;又重视各种器械的使用,比如鸳鸯阵配套各种武器和三眼火铳等火器。

近代以来,兵技巧这一流派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光彩,热武器的开发使用对冷兵器军队形成了碾压之势,有如浩浩江水东流入海,人在其中犹如船在水中,除去顺流而下只有舟毁人亡一途。

穿越之前他也只是个普通人,穿越之后除了系统也没有什么别的优势,小规模战斗的时候就是凭借好身手打开缺口,大规模战斗则是凭借优势装备碾压,当然,也少不了系统地图透视。

今天听见师长的课程,虽然觉得大有道理,但细细思索一下,似乎还是没有讲明如何弄出“七亘村伏击战”这种战例来。

如今要单独负责一路兵团......这让他有些担心,以鬼子对八路军的优势,不也是搞出了这种耻辱,”八十万对六十万“的战斗不也是输了,”塔山阻击战“300mm的舰炮直接清洗了一遍阻击阵地......可最后老蒋不是照样失去东北?

战场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他必须找到一种靠谱的方法论,来为自己,也为12万战士托底,而不是走钢丝一般取得胜利。

认真想了想,他决定先不回临时指挥部,转上一条岔路......

夜晚,电灯发着橘黄色的光芒,虽然他还是不大满意(孙德胜喜欢白炽灯),但总比之前条件差时的煤油灯强了。

这是一本看不清封面的笔记,已经不知道着作人是谁,一手钢笔字铁画银钩自带征伐之气。

孙德胜小心展开,把这一本最和胃口的作战笔记平铺在桌面,细细阅读体会起来:

“若我用兵时,于开战之前已知胜败,能胜则战,不能胜则不战,所谓畏敌如虎虚名而已,百战百胜亦是空谈,从无不败之名将,唯有常胜之虚名。

凡每战之前,需事先列出敌人种种反应,一一想定应对方案,则临战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不至于手忙脚乱。

......地形地势要熟记在心,最好做到不需要地图的程度,兵力计算要尽量精确,营连排,越细越好。

作战是一场赛跑,比对手更加熟悉地形,预备方案更多,兵力使用更加精确,就能更加接近胜利......

......不打无准备之仗,战场上所有的意外都有可能发生,预留余地应对变化是指挥官的美德,胜则扩大战果,败则敛兵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