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总裁豪门>核污水入侵?开启海上长城计划>第230章 大手笔下的明显变化

如此大手笔的建设工作。

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讲都绝对是无法忍受的诱惑,仔细想想,致远科技之前的加上现在的,已经足足建设了14座生命之环。

14座!

4座生命之环就可以每日发电超1.1亿瓦,14座加起来就是接近4亿千瓦,一年发电1440亿度,这对于整个处于夏江计划范围内的地区来讲。

当这些生命之环完全建设成功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等于在整个夏江之内再次拥有了约两座四峡大坝!

但是这14座生命之环建设的意义却远比再建两座四峡大坝意义更高,最关键的是其建设成本,14座生命之环建设所需不过50亿。

而相比之下,两座四峡大坝的建设所耗费的资金可就要多太多了。

而增加的这两座四峡大坝对整个夏江流域的城市来讲,又会形成怎样的影响?

答案似乎已经不言而喻。

高层当然是非常乐于见到致远科技经常来几次这样“大爆发”的,夏江计划嘛,这么大的一条夏江,基本来说。

生命之环建设在夏江边缘,也是为了夏江庞大的水源供应,然后以此驱动设备运转,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从夏江中截取的水流,在净化过后又是重新排入夏江之中了的,所以一来二去,夏江的水并没有减少。

想要发的电也达到了目的。

如今夏江计划只是建设了14座生命之环。

但是夏江多长啊?这要是建设起来,即便是在夏江流域建设百座生命之环,那也只能说是绰绰有余!

到时候,百座生命之环带来的每年1.03万亿度电不直接让夏江流域的沿岸城市发展直接起飞?

要知道整个地区目前一年的发电量也不过是7.14万亿度,每年地区在自己发电的同时,还需要向外购买一大笔的电,才能基本上满足各个地区在快速发展同时对能源消耗的需要。

要是百座生命之环能够建设成功,那仅仅是这一个计划,就可以达到目前整个国内年度发电量的1\/7。

这可是一笔极为不小的能源支撑。

当然,百座【生命之环】的建设计划实际上肯定有难度,这也只是他们心中的一个猜想而已,如果致远科技真的按照他们的猜测去建设百座生命之环。

他们自然是非常高兴的。

但即便没有在夏江沿岸建设百座生命之环,那也没什么可值得遗憾的,毕竟这个地方没用到,相应的资源就一定是用到了其他地方了对吧?

十座生命之环,五座生物之心和八座白浪级都在夏江计划沿岸等待正式落地,周边的每一个省市地区都能够拥有一座甚至是两座生命之环落地。

最不济也有好几座生物之心作为补偿,一时间夏江沿岸城市那可是称之为提前放烟花过年都不为过。

在这个节点。

致远科技旗下第一座【蚀月级】以及一座【群星级】垃圾处理中心也宣布正式投入建设,所谓千呼万唤始出来。

在【生命之环】和【海雾级】都接连亮相过后,反而是本应该在城市建设大展拳脚的【蚀月级】迟迟未曾露面。

甚至就连【群星级】也仅有一座。

之前致远科技也不止一次的说过,【群星级】至今不敢大规模建设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垃圾运输的压力太大。

要不然之前致远科技也不会大张旗鼓的投入3000亿打造“东南西北中”五大格局的垃圾处理中心。

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垃圾运输的问题。

垃圾毕竟不是液体,用管道迅速就能解决,那是正儿八经的固体,运输压力很大的。

如今【蚀月级】终于可以露出它的容颜,并展示在全世界的面前。

这座【蚀月级】将和【群星级】一起完成单日300wt垃圾的处理重任,并每天为致远新区提供3300w千瓦时的电力供应。

在这两座垃圾处理设备建设完成过后,距离最开始致远新区的规划建设目标,也就只有一座【蚀月级】的距离了。

……

6月14日,第一批次1号5%海水灌溉浓度盐碱地\/2号15%海水灌溉浓度盐碱地\/种植培育水稻育苗合计9400棵。

6月15日,第二批次3号30%海水灌溉浓度盐碱地\/4号60%海水灌溉浓度盐碱地\/种植培育水稻育苗合计9400棵。

第一批次种植水稻生长状况良好,符合30%生长效率加快进程。

6月16日,第三批次5号80%海水灌溉浓度盐碱地\/6号全海水灌溉浓度盐碱地\/种植培育水稻育苗合计9400棵。

2号\/3号培育水稻未发现明显因海水浓度上涨带来的生长效率延缓问题,1号\/2号海水田培育水稻在营养供应充足情况下生长状态良好。

6月17日...

关于培育水稻的研究正在有序进行过程中,虽然现阶段培育水稻还无法直接看到结果,但是目前却可以通过第一批次种下去的培育水稻察觉出一些不同寻常的蛛丝马迹。

首先,目前的培育水稻在总体的过程中,其生长效率和状况直接受到天气影响的程度并不大。

现在本来就是夏季。

光热条件充足,但在目前的实验过程中,实验室刻意针对培育苗,也就是每天产出1wk育苗过后,实际种植两块试验田过后会剩下600株。

而这600株会被分为两块试验田的另一个试验对照组,在同等生长条件下,在室内进行非优良光热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对比。

是非优良光热条件下,而并不是完全无光热条件下的实验,非优良光热条件模拟的是秋冬及初春季节的种植环境。

但以目前的试验情况来看。

只要是在供应营养充足的情况下进行非良好光热环境种植的培育水稻,目前的生长效率同比优良光热环境的水稻育苗生长效率只是降低了3%~5%不等...

就从这个环境适应度来看。

这当然是极其不错的。

毕竟减少的3%~5%并不算什么。

关键在于,在光热环境不充足的情况下,这些最终种植下去的培育水稻在结穗率以及颗粒饱满度上有多大的的区别。

现在这些培育苗种下去也就十天的时间而已,虽然最开始种下去的水稻培育苗已经足有半米多高了,但还没到开花挂穗的时候。

开花挂穗是关键。

培育苗在设备介绍里面说明的是培育苗会失去繁育能力,如果失去繁育能力,即便水稻开花,但是无法授粉,谈何挂穗?

不能开花挂穗的水稻,就是一棵生命力旺盛的杂草!

水稻育苗的培育工作是秘密隐藏着进行的,而相比较秘密进行的水稻培育工作,另外一边的火炬森林计划就是正儿八经的轰轰烈烈了!

分布在全国多个种植区域的培育机每天能够为前线提供数以百万计的培育苗。

从今年年初火炬森林计划提出宏大的年度500万公顷土地养护计划过后。

直至现在,整个计划已经进行到了极为灼热的关键节点,火炬森林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招募的各类型养护人员高达4.6万人,一共有17个养护基地。

平均每一个养护基地里面拥有人员三千多,部分面积更大的养护基地,其中的人员更是多达六千,对于前线的生态养护人员来讲,种沙或者水土养护是一个非常具有难度的工作。

而后勤保障是比前线种沙养护工作还要更加困难的一件事,之前和火炬森林计划合作的,国内所有的林业公司现在每天都在紧赶慢赶的把大量育苗打包,然后送上前来将育苗送到一线的卡车上。

浩浩荡荡的育苗运输队伍,货车,火车运输,无所不用其极,大量的人工合成草芥也是供不应求,其繁忙之状况,仅仅是让人看着就觉得头皮发麻。

而在火炬森林的前线,受益于海量物资的疯狂运输,以及各种采购的高科技设备的大量使用,目前一线火炬森林每天推进的距离都是一个足以令人惊掉下巴的数字。

腾格内沙漠。

作为火炬森林计划的1号前哨站,如果何致远今年再来这个地方的话,一定会被如今1号前哨站的变化惊讶到!

腾格内沙漠。

正儿八经的严酷沙漠上,肉眼可见的地方,已经是一片令人瞳孔都柔和的绿色奇迹!

大量的无人机和养护无人运水车接替了部分绿植养护的工作,每天持续不断的运行在这片土壤之上,然后把大量的水分提供给这片沙土之上生长出来的绿植。

这些绿植郁郁葱葱,而深藏在沙土之下的,是密密麻麻相互串联的根须,把整个沙漠都给连成一片。

自1号前哨站的绿植规模基本成型过后,从年初截至现在,这里已经非常令人意外的下了足足七次雨!

虽然降雨量不大,但是对于这个炎热的沙漠地区来讲,还没到一年结束,所下的雨就已经突破了历年年降雨量的最高水准。

这就是大规模植物蒸腾作用,以及日夜不断向沙漠中人工洒水带来的明显气候变化。

现在肉眼可见已经没有沙丘存在了,一眼眺望过去,只能看见茵茵草地以及驻扎其中的真正贡献者-草方格。

“真是奇迹嘞~”

康定站在曾经的沙丘上,看着一片平静的稀疏绿地,眼清目明,没有任何风沙遮挡,口中发出了极度欣慰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