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白月光君后失宠了>第35章

  季恪面无表情地坐在御案后。

  记得上次这般情景, 是八月初一,大雨天,他生着病, 额头很沉, 觉得到处都是熏香的热气,闷得要命;

  而这回是新年正月,飘着细雪, 他仍是生病,胸口疼痛,殿内仿佛牢笼。

  案下跪着的人也还是姜守, 一副豁出一切的样子。

  今日甚至还有帮手。

  所有人都在帮姜宣, 却从无一人设身处地地考虑过他的感受。

  他知道是他伤害了姜宣, 是他的错,可是、可是……

  除夕深夜山崖边的情景再次浮现,季恪攥紧拳头,胸口越发地疼了。

  “姜卿,事到如今, 你老实回答,朕对你姜家究竟如何?就算你为朕立下过汗马功劳,但你等近来所为, 是否早已功过相抵?”

  说这话时, 季恪并未动怒, 语气平静, 细听之下还有些绝望的意味。

  姜守磕了个头:“陛下明鉴,微臣忠心侍主, 从不曾、也绝不敢居功自傲,近来出于亲情数次犯上, 自知罪孽深重,恳请陛下处置。”

  季恪垂目:“朕问你的是,朕对你姜家究竟如何?”

  姜守一愣。

  的确,有许多细节,或许旁人不明白,但他明白。

  “陛下对臣有知遇之恩,这些年来用人不疑、言听计从,遇事论理处置、论功行赏、宽德为怀,陛下是少有的明君,对臣来说更是第一好的主子!至于对待宣儿,虽然……曾有误会,却是一以贯之的包容,更能为宣儿放下帝王之尊,放弃六宫之幸,甚至牺牲性命回护……这一回,其实陛下可以找到宣儿,但陛下依旧不忍,没有严查入城人员,没有在臣与谢宁的婚礼上下令搜查,那夜山道上也没有放箭……臣明白,陛下只是想见宣儿。更不要说陛下为臣与谢宁赐婚,为谢氏平反,给了臣与谢宁莫大的荣耀。凡此种种,陛下对姜家再好不过了。”

  闻听此言,季恪眼中的不解与失望更重:“既然如此,你们为何还要这样?”

  “因为宣儿不想见陛下。”姜守十分诚恳,亦十分直白,“陛下无论如何挽回,不过是一意孤行。”

  “放肆。”季恪压着情绪说。

  姜守义无反顾地伏身到地。

  僵持片刻,谢宁忽而道:“陛下,微臣斗胆进言。微臣与宣儿虽然相识不久,但看得出来,宣儿虽外表活泼,内心却藏着许多难过和不得已。他最想要的就是和家人及所爱之人一起开心地生活,可惜从前姜守没能给他这些。宣儿懂事,不仅不怪姜守,反而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姜守,他喜欢那些安排,在那些安排之下,他过得很快乐,入师门是如此,做君后亦是如此。然而他真地喜欢那些安排,且因为那些安排而快乐吗?他只不过是想让家人和所爱之人安心快乐罢了。陛下曾与宣儿朝夕相处,此一节一定能懂。”

  季恪一怔。

  “十几年了,宣儿总是这样,日久天长反反复复,他连自己都骗过了。陛下既然深爱宣儿,还请您体察宣儿的内心,让他真正地幸福快乐。”谢宁瞥了眼身旁,语气坚定起来,“姜守做错了的事,相信陛下不会再重蹈覆辙。”

  将军。

  季恪曾面对千军万马,铁蹄踏过、血流千里,都不曾有丝毫的畏惧和动摇,但这一刻,他的眼前明明只有一个文弱书生,没有兵器,单是一把纸折扇,然而折扇一开,“哗”地一声,他便受到了重挫。

  他突然慌了。

  他突然发觉他口口声声说爱姜宣,无论如何也要挽回姜宣,可是他却好像根本不懂姜宣,甚至不如一个与姜宣只有一面之缘的人。

  他突然发觉,他在南辕北辙,越努力,就离目标越远。

  他突然发觉,即便现在真把姜宣找回来,摁在宫中做君后,那也是假的。

  他没有真正地拥有姜宣。

  从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或许也……

  季恪出了一身的冷汗。

  病中的昏沉消失不见,他突然间清醒了。

  长久的沉默后,他低低地叹了口气,话锋一转:“谢卿,前些日子你上的那些政论条陈,朕都看了,很有见地。”

  姜守和谢宁一愣。

  季恪站起来,一边往御书房外走一边平静得几近冰冷地说:“自此刻起,朕不愿再提此事,也不愿再听到有关此事的任何。”

  推开门,御书房外细雪飞舞,冰凉的雪沫和气息扑在脸上,于呼吸之间侵入身体。

  去岁已逝。

  自此刻起,一败涂地。

  一败涂地啊。

  -

  出了年节,季恪与礼部商定,改元元初,以示平叛之后的新气象;

  正月底,擢谢宁刑部郎中,领翰林院经筵讲官;

  二月中,大将军姜守返西北治所驻防。

  这时节,无论凡尘俗世还是玄道洞天,皆春风拂面花草幽香,温阳气暖人人减衫,减得一身舒畅。

  姜宣身体恢复,略略心宽体胖,照镜子时觉得不太好,便重操旧业,扎风筝放风筝去肉。

  一时之间,停仙门后山上,漫山遍野都被他、他的小山儿与他的风筝们包圆了。

  “山儿你抬头看,这是爹爹昨天新扎的!一条大金鱼!咱们门前河里的那种!爹爹故意将它的眼睛夸张画大,你喜不喜欢?”

  “是喜欢这大金鱼,还是更喜欢前天的大红蝴蝶?放大红蝴蝶的时候你挥了十次手,若更喜欢大金鱼,你就挥十一次!……哦对。”

  正拽着风筝转圈儿跑的姜宣折回来,把线绑在小山儿的木车上,双手举起来回摇,同时一板一眼地数数。

  “看,这样就是十一!”

  有如此可爱亲切的爹爹,小山儿虽然不能言语,却已在无形之中深受感染,望着爹爹的努力教习咯咯咯咯地笑,一笑便双眼弯弯眯成一条缝,瞧得姜宣十分心软喜欢。

  “你笑得这般开心,爹爹就觉得你喜欢大金鱼喽!今晚回去再画更多鱼的花样!等扎够二十个,爹爹就带你下山,去镇上卖,镇上人多,东西也多,可好玩了!”

  日光渐强,姜宣把小山儿的木推车转了个方向,再按下木推车扶手上的一个小凸起,咔咔声响,一横木从车后伸出,撑出伞盖;

  再按另一边扶手上的凸起,“哗”地一声,车前发出一个抽屉,里头放着水袋、零嘴儿等。

  姜宣拿起大水袋喝了几口,又拿出小水袋,拔了塞子递给小山儿。

  小山儿立刻张嘴噙住,发出咕嘟的喝水声,随了姜宣的大眼睛盯着突然出现在头顶的伞盖,双手使劲儿摸高。

  “新奇吧?这是你四师伯专为你做的会走动还有各种机关的木车!四师伯擅长偃术,往后也会给你做其他好用有趣的玩意儿!等你会说话了,一定要谢谢四师伯哦!”

  一说这个就停不下来,姜宣蹲下捧着脸凑近小山儿。

  “还有大师伯送你的剑,是他亲自采灵石铸造的,大师姑给你的香囊能避秽解毒!伯伯和阿宁伯伯更是不断不断不断地给你好东西!可惜咱们不能一块儿住。”

  “而且看信上的意思,他俩也分隔两地了,明明才刚成婚……没办法,伯伯要当大将军,阿宁伯伯要在京城做官,施展才华。”

  “……不知道小山儿以后的才华志向是什么?”

  说着说着,姜宣有点怅然——

  大家都有自己的才华和志向,那他呢?

  捧脸抬头,他呆呆地望着天空中随风飞的大金鱼。

  云层卷来,大雨落下,霜雪凝结;

  初晨和暖,夕阳余晖,黎明熹微。

  日复一日,姜宣翻阅书籍,照料山儿,间或走出师门,走遍川原谷野。

  元初二年春夏之交,大将军姜守回京述职,依依不舍离京之时,刑部郎中谢宁的腹中已经怀上了龙凤双胎。

  元初三年八月,又是一个中秋,宫中照旧饮宴,向来不苟言笑的今上照旧草草参加、速速离席。

  侍从们都知道,今上对与宗亲大臣们相聚毫无兴趣,他更喜欢出外打猎,却并非去皇家猎场,而是独自骑马前往京郊一个不知名的地方。

  过了中秋是重阳,重阳之后入冬季,冬季里人人盼着过年,年节后便是生机勃勃的春天。

  元初四年,当天气已然不冷亦尚未太热之时,姜宣打好包袱,牵上小山儿,与老师和师兄师姐们告别——

  这几年来,他一边读书研习一边行路,因为山儿尚小,无法走得太远,也无法离开太久。

  如今山儿三岁多了,像他小时候一样天真可爱能说会道,也是时候看看更广阔的世间,姜宣便决定带上他游历一番。

  “小师弟,你一个人背这么多东西,让我们送你和小山儿下山吧。”师兄师姐们仍旧无微不至地关怀他。

  听了这话,小山儿抬头看爹爹,果然,爹爹背了好大好大的一个箱,手里和腰间还有包袱,他便揪住爹爹的裤管:“爹爹我帮你背!”

  姜宣笑起来,谢过师兄师姐们,说:“不用啦,就只下山这一段路,短短的没多累!等到了镇上,我们就买一辆二人用的小马车!”又揉揉山儿的脑顶,思索着把腰间一个轻小的包袱拆下来塞到他怀里,“这个给你抱,不过不要逞强哦,抱不动了要同爹爹说!”

  山儿开心起来,捧着包袱使劲儿点头。

  告别了大伙儿,父子俩一高一低的轻快背影渐渐消失在山道上。

  千里之外,京城皇宫,明威殿外御道,季恪腰悬金剑,利落地翻身上马,抬臂一挥,南巡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