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一?

  苏槿先是一愣,随即又仔细看信上的时间。

  “这信上的确是写着,十一月十一可不就是今儿?”苏槿瞪大眼睛,抬起头看向自家母亲。

  昌邑公主本来正在喝茶,听闻此言也是一顿,二人凑在一起,仔细地看上面的时间。

  顿时大惊失色。

  “来人,赶紧派人去码头瞧瞧,可瞧见姑苏林家的船。”昌邑公主连声吩咐,此时语气已然有些焦急。

  有机灵的丫鬟赶紧跑出去命令小厮,不过一会儿,便瞧见一名中年人快步走来。

  他身穿公主府中的制式衣服,墨蓝色的衣服上没有一丝褶皱,头发也是紧紧的束起一丝不苟。

  “启禀公主娘娘,林小姐的船只,今儿午后就到。”

  苏槿先是一喜,随即看向母亲口中说着:“今儿午后就到,我去接她?”

  昌邑公主不置可否,反而看向苏总管。苏总管便是西流的父亲,统管着苏家京城府中的大小事宜。

  他感觉到主子的视线,当时微微躬身,口中的话不紧不慢,极为有条理。

  “启禀公主娘娘之前,您说林家姑娘要来,奴才们便早早地派人到外边等着。”

  苏总管在苏家已然多年,哪里不知道众人的脾气。当知晓黛玉要来,不但城外的陆运码头那里安排了人手,便是北运河那儿,也已经派人守候多日。

  因此对于黛玉的动向,他早已了然于胸。

  此时说起来,头头是道。

  京城这地方不比别处,所有的人员来往,大队的皆是需要提前报备。

  因此,苏总管早就找到负责记录的官员,他们这些人手上都提前有着信息。

  “咱们早就问过程门的监事,昨日里的确是有过报告,不过因为最近两日天气不好,因此具体是否会不会延误也未可知。”

  昌邑公主点点头,自从知道今日里林家来人,她便想要亲自前往,倒是苏槿直接拦住对方。

  “母亲且慢,不如由我先行前往,接了黛玉过来拜见你。”苏槿眼见着,自家母亲要亲自去接黛玉,赶紧上前阻拦。

  毕竟母亲的身份太过特殊,而黛玉的身份也极为敏感,如若是昌邑公主真的亲自迎接,恐怕又要遭到景帝的谋划。

  如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林如海身处江南,巡盐御史这个特殊的职位,自本朝建立以来,不单丝管盐政,更有闻风奏报之权。

  因此若是一时不注意,恐怕会惹得有心之人侧目。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就是苏槿前往迎接。

  她毕竟尚未出阁,不参与正事。纵然此事让景帝听闻,也有一半的概率,是觉得苏槿好奇黛玉而已。

  有的时候,政治就要一块遮羞布,只要面子上过得去,底下的东西都可以视而不见。

  昌邑公主略微沉吟,便明白自家女儿的顾虑。当下里,她看向苏槿的眼神越发的柔和,其中更多了欣赏。

  能够意识到此事,便证明苏槿有一定的政治头脑。

  “既是这样,那你便过去。苏总管,你跟着娇娇儿。”昌邑公主仔细地吩咐,所以说她不亲自前往,但终究还是担心女儿。

  让苏总管多带人手,也是防患于未然。

  苏槿党并没有觉得自己的自由被限制,很多时候身边的人多,其实更加方便。

  她从怀中掏出怀表,白金色珐琅怀表上面镶嵌着大朵的郁金香。

  “这会子时辰正好,到码头还需要些时间。”苏槿口中说着,随即便吩咐丫鬟回去叫人。

  又担忧黛玉不知京城的天气,命人准备好了之前准备的大毛衣服,一起打包直接送到车上。

  等一切收拾停当,她这才手中托着紫金雕彩凤点石手炉,带着众人往外走。

  走过二门,她若有所思的停住脚步,转头看向身后的大总管。

  “大小姐?”

  苏槿微微蹙眉,思索一下,这才说道:“苏伯,多备些车辆人手。”

  苏总管先是一愣,随即低声应承。

  他没有问为什么,苏槿也没有解释为什么。

  苏总管能够作为大总管的位置,自然是个心思剔透之人,因此马上便能理解苏槿的意图。

  苏家自然是什么都不缺的,苏总管一声令下,不但多带了十来个小厮,更加上七八个婆子。

  一行人浩浩荡荡,竟足足坐了五辆大车。

  随着鞭声清脆,苏槿便感觉到车轮滚动。

  她坐在正中,却是有些心不在焉。

  也不知玉儿那丫头,是何等的容貌,想来定是个玉雪聪明的孩子。

  如今这会子,让她越发的期待起来,只恨不得马蹄能再快一些。

  苏槿不知道的是,如今黛玉也恨不得船只再快一点。

  自那日冲突之日起,黛玉便心中忐忑。年幼之时,贾敏虽曾经说过贾家之事。

  可与如今的情景截然不同,加上当日两个三等嬷嬷的话,使得原本旧心思敏感的黛玉,更是对于荣国府有些抗拒。

  她此时颇有些坐立不安,一双大大的明眸之中满是抗拒。

  然而纵然她再不愿,船只仍旧是缓缓向岸边靠过去。

  一旁收拾东西的王嬷嬷,这会儿看着自家小姐这般模样,也是心疼得不行。

  她咬紧牙关,心中思忖,最后到底还是舍不得姑娘难受。

  虽说只是两个三等嬷嬷,可由仆及主,她林家也是五代列侯,可不能被人欺负了去。

  “姑娘,你若是真的不想去贾家,咱们就直接去苏府,找你姑祖父,姑祖母去。”王嬷嬷摸着自己的怀中,那里正躺着一封,林嬷嬷在临行前交给自己的信。

  听到奶娘这样说,黛玉眼睛闪了闪,随即又黯然下去,她摇头叹气道:“如今咱们未曾跟表姑祖他们联系,直接登门却是不合时宜。”

  黛玉性格乖巧,虽心思敏感,却是个极其为他人考虑的。

  似这种情况,直接登门显然并不合适。

  王嬷嬷却直接打断自家主子的话,她掏出信送到黛玉面前,连声地说道:“姐儿不必多想,林嬷嬷临行之前,就已然写信给苏大人他们。

  如今咱们上门,是决计没有关系的。”

  黛玉接过信封没有打开,用手摩挲了两下,仍旧送到王嬷嬷手中。

  “嬷嬷是为我好,只是如若是苏家表姑祖那边来人接还好,若不来人接玉儿不该造次。”黛玉虽一时一刻不想去贾家,可也不想如同逃难一般到苏家。

  她抬起头看着王嬷嬷,那有些懵懂的面容,却没有再往下解释。

  贾府乃是自己正经的外祖家,就算是这样的关系,仍旧对她有几分嫌弃,那么亲眷关系更远的苏家又会怎样?

  黛玉不愿去揣度人心,可是如今却容不得她不多想。

  王嬷嬷虽说不知道,自家小姐究竟是因为什么,可是她有一个长处,便是积极的听话。

  黛玉听到王嬷嬷这一句,垂下眼眸,两把小扇子遮住他双瞳中的神色。

  “如若是表姑祖家来人接,我自然不敢推诿,更何况父家母家当有不同,自然要以父家为先。”

  黛玉这话说的积极的明白,王嬷嬷此时,也心头一块大石落地。

  只要苏家的人来接,那么他们便先去苏家,而不去贾家。

  并且黛玉给出的理由极为充分,那就是父系和母系的先后顺序。

  如若是未曾发生在船上之事,以黛玉的脾气,肯定要先到贾家住下,整顿之后才会去拜见苏家。

  可是通过那两个三等奴才,就已然露出贾家的嘴脸,这种情况之下,黛玉自然不再愿意前往荣国府。

  于是现成的理由便出现了,不过这个理由倒也不是胡诌。对于世家大族来说,父系和母系的关系,既是相辅相成,又是相互倾轧的。

  更何况如今黛玉不过是,先去苏家暂留,并不是疏远荣国府。

  王嬷嬷见自己,竟说动黛玉,当下里笑颜若花。

  对于荣国府贾家,姑娘尚且年幼,因此不知道贾家众人的嘴脸,她们这些老人可是心知肚明。

  当年老爷时任兰台寺大夫的时候,他们可一直就住在京城。只是后来老爷被外放江南,这才离京统共不过五六年的光景。

  贾家的外表已然日薄西山,那里面更是糟烂一团。外人不知晓,她们这些奴婢,都是看在眼中的。

  自家姑娘如同天上的谪仙,如若是随随便便送了进去,恐怕被害了都不知晓。

  之前是没有办法,如今有了依靠,哪里还能让姑娘自己往火坑里跳。

  王嬷嬷这一会儿打定主意,不管如何一定要先去苏家。

  不久之后,随着船身一阵巨大的晃动,终于靠岸了。

  很快便有人上来请小姐下船,黛玉蹙眉看向岸边,心情颇为忐忑,不知表姑祖家可有人来接。

  王嬷嬷也往下瞧,只是如今却一时看不出来,有没有苏家的人在。

  “姑娘,咱们下船吧。”王嬷嬷这会儿也将心悬了起来,她此时心中暗自祷告。

  黛玉微微颔首,伸出手指牵住王嬷嬷的手,低声说道:“嬷嬷,咱们下去吧。”

  纵然是在过早会黛玉,如今不过是个虚岁六岁的孩子,此时面对着未知的一切,她本能有一丝胆怯。

  如今支撑她的,就只剩下属于骨子里的那一丝骄傲。

  黛玉此时还不知道,只因为这一封信,她原本的命运,便直接偏离了既定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