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千秋梦【完结番外】>第134章 一百三十四、新岁

  第二日清晨, 君后同上议政殿,龙椅旁边多了一张凤椅,君后接受百官叩拜后, 同坐龙台。自萧灼起,后世皇后皆是出身名门, 兼燕王爵,与君共治天下。此乃祖制, 亦是崔泠与萧灼争来的权利。

  早朝之上, 崔泠命礼部着手准备科考, 命吏部准备择优录选新的官员。因为人才难得,所以从这次科考起, 各州有才女子皆可参与科考。本是求才无奈之举,最后也成了大雍的惯例。礼部将贡院一分为二, 左边是男考生的阅卷区, 右边是女考生的阅卷区。今次礼部尚书裴钰与户部侍郎黛黛为主考, 裴钰负责巡视左区,黛黛负责巡视右区, 足足九日,最后取士一百三十七位。

  可惜此届参考女子不多, 只取得一十四名女子入朝为官。崔泠与萧灼看着最后的取士名册一声叹息, 只道任重道远, 大兴女子私塾刻不容缓。她们坚信, 长此以往, 终有女状元出现的一日。只是,那是清平十三年春闱之事了。

  回到君后共治的第一日, 崔泠安排了科考之后, 吩咐兵部与工部加紧打造军备, 又吩咐户部加紧核准各州户籍,以便减免各州赋税。待六部事宜都安排妥当后,崔泠看了一眼萧灼,也该到皇后的进言了。

  萧灼自凤椅起身,对着崔泠福身一拜后,呈上了奏章。

  “臣妾有本启奏。”

  崔泠接过奏章,匆匆翻阅后,命刘公公接过,呈给众臣一览。

  官员们从高到底,依次看完后,纷纷表示赞同。

  萧灼往前走了一步,卓立龙台之上,徐徐道:“大隆宫左右最外宫阙,平日都是空置。所以,本宫想将左边最外宫阙改为储宫,日后皇室子嗣,不论皇子还是皇女,皆在此处养育。皇储关系大雍国祚,事关重大,所以,必须从中择优者入主东宫。各皇子与皇女天生便是皇家人,已得享荣华富贵,想要王爵亦或是公主封号,便得靠自己争取,通过每三年一次的皇家内部考核。如此一来,一可杜绝皇族懒怠,二可遴选皇族佼佼者。”至于三,百官们是看破不说破,皇子与皇女皆从低处往上走,便可杜绝朝臣从开始就站位党争,更可杜绝皇族分封四方,再为祸京畿。

  天家做了范例,民间自会效仿。

  无能之人,哪怕出身皇家,最多也只能享受富贵。这些富贵最多只能泽佑一代,因为皇子与皇女若是一直不得封号,便不能独立开府。没有开府资格,冠礼或是及笄之后,只能通过礼部在京畿城寻个宅子安家。朝廷只负责他这一世的皇族俸禄,下一世是富是贵,各安天命。这等于是帮户部节约了一笔不小的开支,否则皇族繁衍,数代之后,单是皇族的这笔俸禄都是一笔惊人的数字。

  有才之人,翘楚不论男女,都可入主东宫。其余人等,或封王或封公主,可在京畿赐宅,朝廷给与兼任一定的官职,为国家继续效力。只是,这兵权是决计不会再给了。京畿卫自此,只是天子亲卫,由天子主掌虎符。

  解决完皇族之事,便该解决官员效率之事。

  “大隆宫右外宫阙,改为六阁宫。将集合六部府衙入驻。”萧灼神色自若,“各部事宜繁杂,互有牵连,若能集中一起,自当事半功倍。也免得各部官员东西奔忙,浪费脚力。同时,若遇国家急难,也可及时上达天听。”当然,萧灼并没有直言另一层意义。只须加派京畿卫守卫六阁宫,便可掌控官员动向。官员们集中办公,可互为盯梢,人多了,自然就眼杂了,想要聚拢说点什么悄悄话,那是绝无可能的。至于官员们到了宫外,便还有九衢酒楼那些死士盯梢,如此一来也方便控制,免得官员暗中联手威逼皇权。

  有点城府的官员怎会不知这一招的狠辣,可他们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也只能一一遵从。

  皇室中人可控,官员可控,皇权便是稳固的。

  既然已经大权在握,也当不忘初心,为天下女子做点什么。

  “看来,诸位是没有异议了?”崔泠适时问询众臣。

  众臣齐拜:“皇后进言,乃治国良策,臣等没有异议。”

  “如此,就照皇后所言办吧。”

  “诺。”

  “刘公公。”崔泠突然召唤刘公公。

  刘公公拱手道:“老奴在。”然后轻声问询,“陛下可是要下朝?”

  “自今往后,我大雍的子民,永不自称这个‘奴’字。”崔泠凛声下令,“宫婢与内侍皆自称下官,永绝‘老奴’亦或是‘奴婢’。”

  听到这里,众臣目光不由得一亮。

  崔泠正色道:“大雍并非朕一个人的大雍,而是天下人的大雍。哪有主人在家称‘奴’的道理?”即便额前鎏珠晃动,众臣也能看见女君眼底的炽热之色,“朕在田间见过干农活的女子,在沙场见过保家卫国的女兵,也在朝堂上见过为民请命的女臣。同样的,朕也见过大雍儿郎们的浴血报国,若再以‘奴’字自居,未免欺辱了他们。”

  “宫人自称下官可以,可寻常百姓家的家奴……不,是家丁,又如何自称呢?”裴钰忍不住反问。

  崔泠淡然轻笑:“家丁平日便自称小的,可从未自称过小奴。自始至终一直自称‘奴’字的,其实是各府的婢女们。裴尚书,她们也是我大雍的子民,您说对不对?”

  裴钰无话反驳,只得重重点头。

  “既是大雍子民,便该受大雍的律法保护。”崔泠的视线落在了刑部侍郎常玉身上,“常侍郎,若再有打死婢女与打死牛的案子同时上奏,按律当如何判罚?”

  常玉轻叹一声,出列拜道:“每件案子,关联不同,缘由不同,刑部自当秉公处置。人命不当贱如草芥,牛命有时也贵比黄金,刑部会重修律令,呈与陛下御览定律。”

  崔泠满意点头:“如此,就有劳常尚书了。”

  常玉怔了怔,以为是女君说错了。他明明已经降为了侍郎,怎的女君会突然喊他尚书。

  崔泠笑意微深:“常尚书先前大义,解决了齐王之乱,当有赏赐。如今,朕让你官复原职,还望常尚书多多为朕分忧。”

  常玉受宠若惊,急忙拜倒:“臣谢主隆恩!”他必须承认,这位女君确实与先帝不同,先前确实是他轻看了她。

  龙台之下,谢宁与黛黛互看一眼,只觉心间火热。她们知道,大雍一定会迎来一个全新的盛世。

  “陛下,臣有本启奏。”户部尚书秦忠突然往前一步。

  崔泠眸光微惑:“秦尚书有何事要奏?”

  “臣今日痼疾发作,难当户部重任,还请陛下允准臣致仕回乡,颐养天年。”

  “这……”

  萧灼回到崔泠身边坐下,足尖轻轻地撞了一下崔泠的足尖,已示允准。崔泠了然,这秦忠从一开始就是萧灼的人,今日他突然请辞,想必也是萧灼的授意。确实,也当让黛黛坐上户部尚书的位置,不能让她一直藏在秦忠身后干最多的活,得最少的赏。

  “准奏。”崔泠说罢,又给了秦忠一笔赏赐,让他衣锦还乡。

  户部尚书一位空缺,崔泠顺势将黛黛拔擢为户部尚书。至此,户部尚书是黛黛,刑部有尚书常玉与员外郎卢巧,礼部侍郎是夏且,吏部尚书是谢宁,兵部侍郎封了萧破,工部等都尉铁妞返京继任侍郎之位,等于六部皆有天子心腹。今日的大雍朝堂,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蠹虫遍地的朝堂,于诸位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后来,风青萍掌握赤凰军,兼任了兵部尚书,那是独属于风帅的守疆传奇。她曾仰望过大雍最耀眼的赤凰昭公主,她追逐着崔昭昭的脚步,这一世也活成了另一颗闪耀的大雍将星。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中的后话了。

  清平二年,四月。皇后亲蚕,女帝祭天,祈求年年丰收,大雍长安。五月,科举开试。六月,户部汇总各地户籍,女帝大赦天下,减免天下赋税三成十年。七月,各地女子私塾陆续落实,女娃渐往私塾识字开智。八月,魏州与齐州麦浪翻涌,两州丰年。九月,北境来报,平澜湾大营重建,北境防线初成。十月,西境防线巩固,赤凰军西军开启招募。十一月,京畿大隆宫改建完成,储宫与六阁宫开启。十二月,天降瑞雪,举国欢待下个新岁,盛世初绽。

  ——《大雍书·总章第五卷·清平纪事》

  清平三年,元月初一,夜。

  循例,宫中守岁,半月不朝。这是女君与女后难得的闲暇时光。

  宫苑里的梅花开了不少,本该是赏梅的大好时节,可崔泠受不得寒,萧灼便陪着崔泠在椒房殿饮茶闲话。

  “沅妹妹今日来,是辞行的?”萧灼给崔泠斟上一杯热茶,好奇问道。

  崔泠捧起茶盏,细细地品了一口,暖了喉道:“终究是长大了,她有她想走的道,我也该成全她。”她裹着白色狐裘,可即便如此,耳朵还是冻得通红通红的。

  萧灼往崔泠身边挤了挤,贴着她暖着:“那大雍的九衢商行可就没有人打理了。”她也穿着白色狐裘,可底衣鲜红,哪怕只露了衣领,也衬得她的右脸极为美艳。只可惜,平日里她左颊上还得戴着半个面具。

  “谁说没人打理的?”崔泠将茶盏中的热茶喝完,示意萧灼再斟上一杯。

  萧灼温柔斟茶:“啧啧,弦清莫不是又物色到什么美人了?”

  “是,一等一的美人。”崔泠夸赞。

  萧灼本来只是玩笑,可见崔泠如此认真的夸赞,心底不禁泛了酸意:“哦?哪家的美人?”

  “我家的美人。”崔泠嗅到了她的酸意,“当世无双。”

  萧灼以为说的是自己,嘟囔道:“弦清,你是想累死我么?后宫要管,国事要管,现下连你的私产也要我管。”

  崔泠忍笑,刮了一下萧灼的鼻梁:“自是舍不得的。”

  萧灼这下更不依了:“还真有第二人?!”

  “嗯!你的小阿娘,怎的,不欢迎她回家么?”崔泠失笑出声。

  萧灼又惊又喜:“她要回来了!”

  “阿沅去大夏接管那边的九衢商行,换阿娘回来。”崔泠感慨万千,“至于她愿不愿回来,就看阿沅能不能说服她了。”

  萧灼自语:“也要看阿娘愿不愿意回来。”

  “哦?”崔泠听出了她的言外之意。

  萧灼低声道:“阿娘悄悄渡海数月,我前几日还去信说她们乐不思蜀,结果阿娘狠狠回信骂了我。”

  崔泠好奇问道:“她骂你什么?”

  萧灼清了清嗓子,学着崔昭昭的语气道:“你们两个新婚燕尔,过好自己的便是,少管我们俩的小日子。”

  崔泠听得大笑,这的确是她说得出的话。

  萧灼委屈巴巴地继续道:“我可是洋洋洒洒写了整整两页的手书,字里行间都是我想娘亲了,瞧瞧,结果阿娘根本就不想我。她才是有了媳妇忘了闺女!哼!”

  崔泠是懂得萧灼委屈的,牵了萧灼的手来握着,柔声道:“阿娘她们都是嘴硬心软的,我相信她们肯定会回来的。”

  “我知道。”萧灼语气微软,“我只是想她们了。”

  今日是元月初一,本该一家人坐在一起守岁闲话的。

  “夭夭。”

  “嗯?”

  崔泠捧住了她的脸,认真道:“我在。”

  萧灼莞尔,也捧住了她的脸:“我也在。”

  两人眼眶微润,抵住了额头,闭眼轻笑。

  万幸,还有彼此。这偌大的宫阙,因为有你,所以此处就是我们家——这句话,谁也没说出口,只是她们的心照不宣。

  “陛下。”银翠忽然入内,小声轻唤。

  崔泠与萧灼分了开来:“何事?”

  “皇太女来了。”银翠看向殿门处,只见曲红抱着皇太女,恭敬候在殿外。

  崔泠当即下令:“外间凉,速速进来。”

  “诺。”

  曲红抱着君婉走了进来,微微行礼后,便将君婉小心翼翼地托到了崔泠怀中:“近日殿下咿呀不休,想必是想唤‘娘’了,这第一声‘娘’,应当让陛下与娘娘听见才是。”

  崔泠抱着君婉,看着她那粉嘟嘟的小脸,笑道:“这第一声‘娘’,确实不应该错过。”

  萧灼凑近细看君婉,这小娃眼珠子水灵水灵的,眉眼比先前襁褓时长开了不少,像极了李妩。

  “君婉乖,我是母后,应当先唤我才对。”

  崔泠白了一眼萧灼:“我还是母皇呢。”

  曲红窃笑,女君与女后呀,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争这种小事。银翠悄悄地揪了揪她的衣角,给她递了眼色,两人便悄无声息地退出了椒房殿。

  今夜的雪下得很大,外间是白茫茫的一片。

  曲红撑开纸伞,准备离开此处,却被银翠唤住了。

  “曲院首请留步。”

  “嗯?”

  “外间雪大,曲院首不妨去偏殿饮上一盏热茶,待大雪稍停,再走也不迟。”

  “也好。”

  银翠引着曲红去了偏殿,两人煮了热茶,絮絮话起家常来。一个是自小卖入王府的婢女,一个是自小孤苦的孤女,往年的守岁皆是一人度过,如今多个人说说话,也算是一种慰藉。

  今夜的雪虽然寒凉,大雍每个人的心间却是暖的。

  来年,定会是个好年。

  于所有大雍的女子来说,大雍会是一个越来越好的天下。

  “君婉,快些长大,母后有好多东西想教你。”萧灼眉眼温柔,轻轻地托住了君婉的后脑勺。

  崔泠抬眼看她,笑问道:“你想教她什么?”

  “弦清想教她什么呢?”萧灼含笑反问。

  崔泠想了想,眸光明亮:“顶天立地,女子也可青史留名。”

  “那我便教她……”萧灼热烈地笑着,低头看着君婉的小脸,“只要心正,想做什么,便做什么。”

  崔泠打趣道:“她可是皇太女,有些事可不能做。”

  “比如?”

  “比如,不守礼数,孟浪。”

  崔泠话中有话。

  萧灼不禁大笑:“椒房殿内的事,我怎会教她呢?”

  “这可说不定,毕竟我家夭夭入夜后,可是惑君的妖后,朕可是一点也把持不住。”

  “好像陛下就不是媚人的天子一样,臣妾也把持不住。”

  两人不客气地打情骂俏,脸颊上蓦地染上了一层红晕。若不是碍于怀中还抱着君婉,崔泠早就先下手为强,捏着萧灼的下巴,狠“咬”她一口。

  “咿唔……”

  怀中的君婉忽然咿呀开口,两人惊喜地看去,这小娃看看萧灼,又看看崔泠,竟是合眼呼呼大睡起来。

  这小娃以后怕是个小人精。

  崔泠与萧灼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起。

  “她抓周好像抓了一只玉狐狸。”

  萧灼想起来君婉抓到的小物件,只觉有些不妙。崔泠点头,认真道:“君婉得好好教,规规矩矩地教。”

  萧灼深表认同。

  然而,萧灼与崔泠两人养出的皇太女,岂会是个规规矩矩的小姑娘?

  “母皇,儿以后也可以立后么?”十二岁的君婉歪着脑袋问崔泠。

  崔泠轻抚君婉的脑袋:“虽说可以从县主膝下过继血脉,可是这条路并不好走。”齐王还留了几个女儿,都封做了县主,现下都已嫁人婚配,膝下的孩子不少。

  君婉似懂非懂,转头问萧灼:“母后,儿记得你教过我,即便前路难行,只要想走,便该无惧无畏地走到底。”

  萧灼点头:“嗯。”没等君婉说完,萧灼又道:“可是,路也要一步一步走,急不得。”

  君婉暗暗记下,抬眼再看向两位阿娘时,清亮的月光落在她们的身上,将她们映照得熠熠生辉。

  她们是大雍最耀眼的明月,也是百姓眼中最耀眼的君与后,更是君婉从小就仰望的两位奇女子。

  “君婉想走这条路,也不是不行。”崔泠柔声提醒,“在那之前,你得先让天下女子都可以名正言顺地继承家业。”她与萧灼能做的始终有限,她能继承皇位与君婉能继承皇位,都是时局不得已为之,想要用短短数十载改变千年来的约定俗成,还需后人继续努力。

  这是她交给君婉的重托。

  萧灼会心笑笑,拍了拍君婉的肩膀:“慢慢来。”

  君婉重重点头:“嗯!”

  萧灼看向崔泠,眸光明亮。

  崔泠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也许,君婉会成为她们的骄傲。正如她们是崔昭昭与慕容九的骄傲一样。

  史书云:皇太女崔慈性机敏,聪慧无双。继位之后,秉承明宗与明后遗志,积极改制,终使天下女子也有继承家业的资格。在位时,轻徭薄赋,选贤任能,终使大雍进入全盛时期。因年号“凰初”,史称“凰初盛世”。

  ——《大雍书·昭宗传》

  ——正文完——

  作者有话说:

  这个故事的正文结束啦~~正式进入番外篇,谢谢大家几个月来的陪伴,比心~希望这个故事能让大家获得一点点慰藉与温暖吧。

  番外篇大家想先看哪一对的收官?

  捉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