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七零年代文工团【完结】>第48章 朋友

  姚思雨被宋知时的举动逗得十分开怀,忍不住道:“我一个人在家里也很无聊,如果可以的话,你能陪陪我吗?”

  姚思雨长得很秀气,戴着一副眼镜,有点知识分子的味道,宋知时对这样的人有天然的好感。

  家属院的人他接触得都不多,加上前世他没见过姚思雨,此刻对对方充满了好奇。

  索性回去也没事干,宋知时就在姚思雨的家里坐下了。

  “姚同志,我听你这口音不太像是陕省人啊。”

  “对,我是河省人。你不用叫我姚同志,太见外了,直接叫我思雨就行了。”

  “思雨,思雨。”宋知时反复念了几遍,然后恳切地说:“你的名字很好听。”

  “你也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盲猜你的名字是来自杜子美的这首诗吧。”

  宋知时十分惊喜于姚思雨的博学,闻言连连点头:“确实是因为《春夜喜雨》,我出生在一个春雨绵绵的夜里,我爷爷给我取名知时,希望我珍惜光阴,遵守时间。”毕竟宋家是做生意的,最注重诚信和时间。

  姚思雨抿嘴一笑:“你看你的名字有知时,我的名字里有雨,都在一句诗里,我们很有缘分啊。”

  宋知时一拍手:“嘿,你别说还真是。不然你我一南一北,明明都不是商阳人,却还能在这小县城煤矿的家属院里遇见。”

  接下来两个人越聊越尽兴,越聊越投机,宋知时恨不得直接跟人拜把子。

  “你怎么从北方到河洛来,距离这么远?”

  “不瞒你说,我父母很早就过世了,他们临走前让我来投奔姑姑,可是我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却没找到她。”

  见勾起姚思雨的伤心事,宋知时也挺不好意思的,赶紧说:“其实我爹娘也走了,我就一个爷爷还有两个姐姐,她们也都不在我身边。”

  姚思雨似乎并不介怀自己身世的痛处,继续说了起来:“后来我身上的钱用光了,好巧不巧就流落到了刘家村,是志毅收留了我。当时我的介绍信到期了,如果不能落户在这边,我只能被遣送回去……”

  刘志毅?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人好像是姚思雨的……

  “志毅也是个孤儿,一直没有娶妻,他为了帮我就跟我结了契,把我的户口迁到了这里。”提起刘志毅,姚思雨原本苍白的脸庞浮现出淡淡的粉色。

  显然两个人后来是假戏真做了。

  宋知时本来还想感慨两人的经历境遇竟然如此雷同,但听见姚思雨后面的话,他就说不出来了。毕竟他跟顾淮只是室友,以后还可能还会成为彼此的前任。

  见宋知时一言不发,姚思雨好奇地问:“对了,你跟顾淮也是契兄弟啊,你们是怎么在一起的?”

  “呃,这个……其实跟你们俩也差不多……”就是后续发展差多了。

  刚刚面对周秀萍,宋知时还能侃侃而谈,把人忽悠得一愣一愣的,现在聊到顾淮,他就跟锯了嘴的葫芦似的,完全不知道说啥。

  好在姚思雨也是个会看脸色的,见宋知时不想多说的样子便也不多问了,转而问起了其他事情。

  “我听说你在文工团上班?”

  “是啊。”

  “上次国庆文工团来矿上表演,可惜座位紧缺,不然我真得去看看。”

  姚思雨语带艳羡,让宋知时心有不忍:“一定会有机会的。我能冒昧问一下你的学历吗?”

  “我高二的时候,家里就落难了,后面就没有再读了……”

  姚思雨没有把话说完,但其中的未尽之意宋知时也猜到了。

  说起来,他跟姚思雨的情况还真差不多,要不是有顾淮,他能不能继续学业还是未知数。不过他的出身家境同样不能宣之于口。

  宋知时想,这年头谁还没个秘密,所以并不打算打破砂锅问到底。

  “你学历挺高的啊。”宋知时这话完全是发自内心的,现在全国大半的人还处于文盲状态,读过小学的一般都是工人家庭,读到初中高中的寥寥无几,能读到大学的简直是凤毛麟角。

  “学历再高有什么用,毫无用武之地。”说着,姚思雨轻咳了几声,然后他跟宋知时解释说:“哦,我这是老毛病了,不传染人的。我身体不好,平时很少出门,家里都是志毅在赚钱养家。”

  宋知时提议道:“矿区不是有学校吗?凭你的学历,你完全可以去做老师啊。”

  “做老师?”姚思雨有些诧异。

  宋知时倒是误会了,他以为对方看不上这个职业,赶紧说出自己的心得体悟:“不瞒你说,其实我也做过老师,虽然工资很低,有些小孩子也挺烦的,但总算是有份事情做……”辞职之后待在部队的日子,那才是真真无聊透顶。

  姚思雨赶紧解释:“你误会了,我只是不知道我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如果有机会,我就试试。”

  “那你平时都呆在家里干什么呢?”

  “我、我看书……纯粹打发时间……”话还没说完,姚思雨的耳朵不知不觉红了起来。

  通过这几小时的相处,宋知时敢说自己已经把对方摸得很透彻了,姚思雨一看就不是个能扯谎的。

  而且这时候除了红本本以外,好像也没什么好看的书籍了吧。

  “什么书啊?”

  姚思雨眼看瞒不过去,只能一咬牙从床底下拖出一个行李箱,然后当着宋知时的面,把行李箱打开了。

  宋知时被呈现在眼前,这个积压着的满满当当的世界名著的行李箱给吓呆了。

  他忍不住上前随手拿起一本,然后就念了出来:“红与黑?”

  “这是战争与和平,这是伯爵的故事!”

  “这可都是——”

  “嘘!”姚思雨赶紧把宋知时拉到一旁。

  “我知道,这都是禁书,只是我实在爱看这个,你可千万要替我保密啊,连志毅都不知道,你不要告诉任何人。”

  宋知时赶紧做了个封口的动作,以表忠心:“一定一定!”

  得了保证,姚思雨这才松手放了宋知时。

  宋知时激动得双手都在颤抖,何止是姚思雨啊,他也超爱看这些书的,他自己就有很多外国名著,可惜都被抄了,一本也没带过来。

  他一本一本抚摸过去,宝贝地就像是在对待自己的孩子,这里面很多都是外文原版,厚厚的封皮和泛黄的纸张昭示着它们浓厚的历史。尤其是里面竟然还有德版书和法版书,宋知时并不会说德语和法语,但这不妨碍他对书籍的欣赏。

  姚思雨见他也是爱书的人,便道:“你要是喜欢,随时可以过来看书,只是不能把书带出去,还有一定要保守秘密。”

  “嗯嗯,我一定保守秘密。”这秘密要是泄露了,别说姚思雨两口子,他跟顾淮甚至可能整栋楼的邻居都要受到牵连。

  宋知时这点分寸还是有的。

  他随手拿了一本,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不知不觉竟然从中午看到夜幕降临。

  等顾淮回家发现家里没人,出来找人的时候,宋知时才发现自己完全忘记了时间。

  他婉拒了姚思雨的留饭,偷偷跑回家里,试图装作一切并未发生。

  顾淮没找到人,回来却发现某人正在床上“呼呼大睡”,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虽然知道矿区也丢不了人,但一天没看见少年,他一直心有不安。

  看见人回来了,还没心没肺的装睡,顾淮难得生出了些捉弄人的想法,准备给对方一点小小的教训。

  “看来今天只能我一个人吃饭了,这烧鸡也只能我一个人吃了。”

  说完,顾淮瞥了眼床上——不动弹,行,我看你能撑多久。

  “不愧是老师傅做的烧鸡,味道就是香。”

  天知道,宋知时这一天忙里忙外,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到现在还滴米未进呢。刚刚看书还不觉得,此刻他只能感觉胃里一阵蠕动,还时不时发出细小的咕咕声。

  坏心眼的顾淮。

  宋知时一面骂,一面愤愤地起床,把鞋子踩得吱吱响。

  “我起来了。”

  顾淮装作没听见,宋知时无法,只能抬高了音量:“我、我起来了。”

  然后顾淮才拿正眼瞧他,见少年气鼓鼓的,顾淮不免觉得好笑,脸上却仍是板着:“一天上哪野去了?”

  宋知时讪讪地坐下,眼睛不由自主地往烧鸡上瞥:“你发现我出去了?”

  他还以为顾淮是故意诱惑他吧,还真有烧鸡。

  宋知时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他好想上手啊……

  “去洗手!”顾淮一字一顿道。

  “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宋知时火速洗了个手,然后才把手伸向了烧鸡,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唔,好粗——”

  “慢点吃,你这一天都干什么了?”

  宋知时把嘴里爆满汁水的鸡肉咽下去,然后把今天路见不平的事情说了出来,说完还一副求表扬的姿态。

  顾淮听完以后,却一脸不赞同:“你啊你——”

  “怎么了?”

  “以后做事要多考虑一下后果,别这么冒失。”到最后,顾淮还是没舍得说重话。

  “我明白你是想帮周婶,但是你不能以这种虚假的甚至迷信的方式,一会儿我陪你上门道歉去。”

  啥?道歉?

  老古板,他才不去呢!

  “难道我真的做错了吗?”

  “用心很好,但是方法不对。知时,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她们出去乱说,很可能把你暴露在风尖浪口。”

  宋知时虽然不服气,却也只能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知道了。”

  “对了,我今天还交了一个新朋友。”

  考虑再三,宋知时还是没有把姚思雨有禁书的事情告诉顾淮。

  “姚思雨?隔壁邻居?之前给我们送菜那个?”

  顾淮记性很好,很快就说了姚思雨和刘志毅不少事情。

  “你调查过他们?”

  “嗯。”顾淮也没隐瞒,直接就说了。

  宋知时理解现在是特殊时期,倒也没有生气。

  “那你查出什么了吗?”

  顾淮手里的动作一顿:“暂时还没有。”

  “那就是没什么问题咯!”宋知时很高兴,那是不是意味着他跟姚思雨真的可以做朋友,别的不说,就对方那箱子书就够他馋的了。

  “说起来真巧,刘志毅的老家刘家村也在三河公社,现在我们又成了邻居。”

  三河公社位于黄河的两条支流洛河跟渭河的交界处,是个有着上万人的大公社,顾淮家所在的顾家村也在那里。

  顾淮敏锐的眼里忽然涌现出一股疑虑,但是很快却消失殆尽:“确实挺巧的,好了,别说话了,快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