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仗剑行【完结】>第46章

  十里芦苇荡,一望思无穷。

  李长安望着眼前被无数文豪挥洒泼墨点缀过的景致,愣愣出神。

  等人高的芦苇丛中有一座亭楼,也不知是谁人盖的,衬着此处美景写意非常。名字也取的好,叫长乐亭。临近周边的文人学子时常来此饮酒作赋,只是眼下不见歌舞升平,亭楼下围了一圈士卒,各个气势凌人。

  挂腰牌的士卒领着二人到了亭前,朝亭中坐着的人毕恭毕敬道:“王爷,人来了。”

  亭里的人头也不回道:“请上来。”

  士卒侧身让路,“二位,请。”

  李长安瞅了一眼洛阳,没成想洛阳目不斜视,已先她一步拾阶而上。李长安紧随其后,只见洛阳立在那人身后,作揖道:“见微宫弟子颛孙洛阳,见过武陵王。”

  李长安脚下一顿,正见那人缓缓转过了身,笑容和煦道:“果真是个美人儿。”

  这人,是个女子。

  商歌女帝有手足五人,女帝排行老四,上头有两个兄长一个姐姐,这位公主在先帝时便下嫁给了王朝十二悍将之一,余下的这一位幺女便是如今在三国之中也独一无二的女亲王。不仅仅是顶着个头衔,当年封疆裂土时这位女亲王亲自请缨驻守南疆,早早离了长安城,二十三载期间,与这女亲王有关的斑斑劣迹可谓数不胜数,恶名远胜于威名,相较于李长安也算得上是棋逢敌手。

  世人说她韬光养晦,日夜觊觎皇位,来南疆闲云野鹤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二十三年前那场宫门兵变,若早去一步,兴许长安城里坐着的就是她姜凤吟。可她不偏不倚就那么恰如其分的迟了一小步,眼睁睁将皇位拱手让给了姐姐。

  若说姜凤吟心悦诚服,鬼都不信。

  那妇人虽只远远的瞧过一眼,但那股子英姿勃发的气态却与眼前的女子极为相似,李长安不禁皱了皱眉,不仅如此,此女子更甚。

  甚至有些盛气凌人。

  姜凤吟站起身,合拢手中折扇,扇尾坠着一块龙鲤荷纹玉,与姜岁寒身上的那块游螭莲纹玉有异曲同工之妙。晃的李长安莫名心烦意乱,无比碍眼。

  折扇抵在洛阳下巴,姜凤吟嗓音轻柔,“抬起头来,让本王好好瞧瞧。”

  四目相对时,洛阳脑子里一片空白。二人在样貌上分明各有千秋,可看着姜凤吟她便觉着仿佛看见了十年后的李长安。那微微勾起的嘴角,以及光芒隐黯的眼眸,尤为相似。

  姜凤吟上前一步,轻声赞叹道:“果真是个天然尤物,本王侍妾众多,没一个能及得上你。”

  洛阳呆愣的不知所措,只见姜凤吟低下头,那抹红唇靠的越来越近。

  忽然,一只骨骼分明,修长的手横/插/入了二人中间,洛阳的嘴唇紧贴在那手背上,越发的滚烫如火。

  “王爷可是喝糊涂了,她可不是您府上的侍妾。”

  李长安冰冷如霜的嗓音传入她的耳中,令她恍然清醒了过来。洛阳猛然后退一步,正撞入身后李长安的怀里,李长安一手揽过她,顺势将她藏入了背后。

  折扇打在李长安的手背上,动静不大不小,姜凤吟竟也不恼,笑盈盈道:“你就是李长安,久仰大名。”

  李长安似笑非笑道:“彼此彼此,我这一路上可没少听说王爷的艳闻,还有人说李长安若与武陵王凑成一对相互

  霍霍,那才真的是为民除害呢。”

  躲在她身后的洛阳捂着嘴,不知为何忽然想发笑。

  姜凤吟哈哈大笑,一把捏住了李长安的手腕,上前一步,凑到她面前,促狭道:“说的有几分道理,试一试也无妨。”

  二人身形相差无几,李长安目光往下游移,停在与她大小差不多的胸口上,问道:“王爷今年贵庚?”

  姜凤吟兴致勃勃,丝毫不在意的道:“三十有六。”

  李长安抬眼,微微一笑,“还真是如狼似虎的年纪,但我对磨磨没什么兴致。”

  饶是性子冷清的洛阳此刻也不禁面颊微热,默然垂下了头,心中犹如万马奔腾。可亭下那些士卒怎还能如此面不改色?

  谁知,姜凤吟的下一句话,洛阳虽听的似懂非懂,却更加让她无地自容。

  她轻笑道:“你若不喜欢,磨些别的也行,本王都依你。”

  李长安嘴角一抽,反手捏住了姜凤吟圆润的下巴,阻止她企图偷偷靠近的趋势,皮笑肉不笑道:“我下手没个分寸,怕伤了王爷千金之躯,这水磨功夫还是留给您的爱妾罢。”

  姜凤吟虽仍笑着,却横眉倒竖,嗓音不大不小,亭下的士卒都能听见,“李长安,你敢碰我,找死?”

  噌的一声,刀剑齐齐出鞘。

  李长安一愣,才记起有人说过,武陵王喜怒无常,性子乖张,在长安城时便是权贵子弟中的大纨绔,她称第二,无人敢夺魁首。但凡被她瞧上眼的女子,不论是世族小姐,还是官宦千金,统统都逃不出她的手掌心,其嚣张跋扈可见一斑。

  可李长安是何人,春秋第一大魔头,区区纨绔子弟莫说一个武陵王,今日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不买账!

  李长安冷笑一声,欲加重指尖的力道。

  “住手!”

  二人闻声望去,只见停在不远处的华贵马车上下来一个衣袂飘飘的少女。年纪约莫与姜岁寒姜松柏差不多大小,少女仪态万千,即便是小跑而来仍秉持着那份端庄。走进了瞧,容貌与姜凤吟有七分相似,只不过少了几分英气,眉宇间尽显柔媚。

  少女快步走到李长安身侧,朝二人盈盈一拜,肃然道:“请阁下放开我母亲。”

  李长安哦了一声,松开了手。

  少女蛾眉微皱,对姜凤吟煞有介事道:“母亲,您过分了。”

  姜凤吟脸色骤变,舔着笑脸扑到少女身上,揽着少女的肩头,娇嗔道:“哎哟,我的小心肝儿,我就是逗她们玩玩,当不得真。”

  李长安浑身打了个激灵,洛阳不自觉的拽住了她一片衣角。

  少女不为所动,似习以为常,冷漠的推开姜凤吟,面无表情道:“母亲若再没个正行,女儿这便回去了。”

  无法无天的武陵王竟不敢造次,幽幽叹了口气,摆手道:“知道了知道了,把东西给她们罢。”

  少女侧身接过婢女递来的锦盒,转手递到李长安面前。

  李长安未动,“何物?”

  姜凤吟坐到亭边栏杆下,双手拢袖,笑眯眯道:“打开看看不就知道了,你还怕本王藏了什么暗器不成?”

  李长安接过锦盒,犹豫了片刻,翻开盖子,双目微瞪,低呼道:“抚仙镜,王爷!”

  姜凤吟倚在廊柱上,翘起腿,笑意深长道:“你不是要去东海,本王知道那里有一处龙息泉眼,不过你李长安想要在桃花岛那群练气士的虎口里拔

  牙,恐怕没那么容易,本王大慈大悲就勉为其难帮衬你一把。”

  眼下李长安没心思与她计较,问道:“此物怎会在王爷手中?”

  姜凤吟拿折扇抵在下巴,仰头嗯了半晌,末了笑道:“说来话长,改日你来我府上,我慢慢与你讲。”

  李长安嘴角抽搐,这话怎的听起来格外耳熟?

  拜别时,姜凤吟仍似贼心不死,唤了声洛阳姑娘,笑容促狭道:“你师父送了信来,说她已动身前往武当山,你若不愿独自回长安便随姓李的一同去东海,她会在武当山等你。不过洛阳姑娘若是更愿意留下来,本王倒是有些陈年旧事想与姑娘彻夜长谈。”

  李长安低声骂了一句,“老色胚!”

  拉着洛阳的手,快步且头也不回的出了长乐亭。

  姜凤吟嗤笑了一声,柔声道:“姜孙信。”

  少女微微垂头应声。

  “去送送罢。”

  姜凤吟瘫软在栏杆上,秋风扬起她鬓角的青丝,荡起亭外莺飞草长的十里芦苇,她轻轻笑了,眼眸温柔。

  多少年没见了,颛孙洛阳?长的与你真像啊。

  李长安朝姜孙信微微点头,“郡主留步。”

  少女看着她翻身上马,感觉有些玄妙。分明是两个全然不同的人,但举手投足间又何其神似,就连喜好也有相近的地方。这人一袭青衫,飘逸洒然。母亲平日里也喜穿青衣,只是今日似刻意换了一身白衣。

  “郡主,告辞。”

  “且慢!”

  姜孙信走到洛阳马前,从脖颈上摘下一枚玉戒指,递到洛阳面前,赧羞道:“此物是我从母亲那讨要来的,洛阳姑娘若是不嫌弃,便收下罢。”

  莫说一旁看着的李长安,就连洛阳当下也受宠若惊,这母女一个二个怎的都别树一帜,与众不同!

  但洛阳到底是洛阳,面色如初后,平静道:“无功不受禄,何况是这等贵重之物,我如何能收?”

  少女似有梨花带雨的预兆,眼巴巴的望着洛阳,仿佛方才在亭中当众指责母亲的是另外一个姜孙信。

  洛阳头疼不已,犹豫了半晌,见少女手臂颤抖,只得无奈的接过,道:“好吧,由我暂且保管,何时你想要便拿回去。”

  “二位,慢走。”

  姜孙信回到长乐亭时,亭中多了一个人。

  那人面无须眉,身着灰布长衫,笑意儒雅温润,自有一股清高倨傲之气,却又和蔼可亲。中年书生坐在姜凤吟对面,二人小酌了几杯,他便起身告辞,从姜孙信面前走过时,他停下脚步朝她作揖一拜,随即大步离去。

  圣人风采,也不过如此罢?

  姜孙信走入亭中,问道:“那是何人?”

  姜凤吟歪着头,一手拖着脑袋,手中把玩着酒杯,双目半阖似有了些醉意,笑道:“一个只会下棋的臭棋篓子。”

  走出一段路,再瞧不见满眼的芦苇时,李长安忍不住嘀咕道:“这对母女脑子多半有问题。”

  话音刚落,李长安便觉着腰间传来一阵酸痛,她哎哟一声转头望去,洛阳已缩回了手,冷眼斜着她道:“我看你与那女王爷才是一丘之貉,方才她说那句话时你可记起了在小天庭山与我说过的话?当时你存的什么心思?”

  李长安干笑了两声,一夹马肚子,牛马不相及的道:“咱们走快些,天黑之前得入城寻个住处。”

  “李长安,你给我站住,今日非把话说清楚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