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带着灵泉回村种药【完结番外】>第146章 张部长来了

  竹筒饭是泡好的米加了豌豆粒、腊肉丁、香菇、木耳, 跟冬瓜盅在同一个蒸笼里蒸熟,再随便炒个青菜。

  中午就母女两个人吃饭,小妹和乌梅她们在村里吃员工餐, 其他人今天没来,她给放了几天假。

  谁家都能从地头林间扒拉出草药拿去卖, 她也不能拦着人家挣钱, 这几天家里也没有什么要紧活,草药跟灵芝都采收完了, 剩下的自己也忙的过来。

  老妈让她得空就把猪放出来跑跑,这样猪肉会比较紧实好吃, 之前不放是因为种了太多东西, 怕猪冲上去就是一顿啃,现在该收的收了, 让它们刨几下也没事。

  白天的猪栏还有养牛羊鹿的棚栏都是空的, 禽舍也只有需要孵蛋的母鸡, 山鸡会自己往药山跑了,还会带上土鸡专门扒藏在落叶的小虫子当饭后零食, 到点了又回来吃正餐, 它们毛色鲜亮多彩, 穿梭在林间的画面跟鹿群一样唯美。

  除了做这些, 她在家主要还是酿酒, 米酒、高粱酒、玉米酒、各种果酒和药酒, 光是酒坛子就新晋了百来个,仓库跟阁楼都放满了,家里每天都飘着酒香, 乌榴开玩笑说再闻下去都要醉了, 连山脚下都能捕捉到一缕, 游客又开始打听。

  村里会酿酒的人不多,都是老一辈,会酿的也是米酒,手艺还不稳定,不是淡了就是有股苦味,这是从煮酒饭那步开始就没有做好。

  现在他们都是来乌桃家买酒,自己提一个小酒坛子,要个几斤,要太多就没有,但可以提前跟乌桃预订,自己提供粮食的只收加工费。

  乌桃还打算在村里建一座酒坊,做一个乌家庄自己的酒品牌,她计划年后找村委会在旧村址附近批一块地,这个事她目前只跟张清让说过,张清让挺赞成的。

  如果明年药山的马尾松能长出松茶的话,她还计划做一个茶叶品牌,但这个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只能寄希望给山里那帮小生灵了。

  …

  晚稻收成,村里的收割机突突往稻田开,这几天进村的游客都喜欢站在路边看机子收割水稻。

  黄金米的热度居高不下,十分受追捧,还有茶籽油、红糖姜茶、桂花红糖和各种土特产干货,店铺新推出的礼盒装是很多人都想抢的,可以当做年货在春节的时候送礼,这可比送黄金都体面。

  现在淘宝店的管理运营都是乌榴负责,年轻人比较有想法,礼盒装就是她想出来的,对原有的一些产品也做了调整,将货源不足、不好运输的转为线下零售,重点打造黄金米、茶籽油、红糖这三样,这可是乌家庄的招牌产品。

  之前乌桃注册过一家公司,淘宝店就挂靠在这家公司下面,其他合作也是以公司之名,但因为她事情太多,对人员组织架构这些还没有来得及整理,除了黄琼、莫慈萍、乌梅、乌兰兰有管理权限,其他人都还没有怎么变动。

  在征得她同意之后,乌榴对员工也进行了调整,有能力、好学习的晋升,还细分了部门、岗位职责,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样什么事都得管,黄琼说早该这样,就是桃桃太忙,总找不见人。

  …

  时间眨眼就过,临近年关,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杀猪宰羊,成串的腊肠还有腊肉挂到竹竿晾晒,男人们扛着大渔网去鱼塘捞鱼,一网下去能捞几百斤,留一部分过年吃,其余的卖掉,又是一笔收入。

  乌桃忙着盘今年的账,又要准备员工的分红、年货、年终奖等等,大家跟着辛苦一年,作为老板的她总要有点表示,就跟老妈商量摆酒请所有员工吃饭,再弄个抽奖。

  乌桃也请村里的阿叔捞三岭塘的鱼,开春放的鱼苗很杂,有草鱼、鲢鱼、鲤鱼、鲈鱼、鲫鱼、鲟鱼、翘嘴、七星鱼、扁鱼、桂鱼、鮰鱼等十几种,这回是大小全捞,鲟鱼和鮰鱼刺少肉嫩,全村就只有她家鱼塘有,都不用往外卖,捞鱼的当天就有不少村民来现场买。

  捞上来一千多斤大鱼,当场卖掉六百斤,李水琴守着称给村民称重,乐呵呵的收钱。

  还有村民问乌桃来年买鱼苗帮他们家也买点鲟鱼和鮰鱼,这两种鱼在市场就卖得贵,又好吃,那种专做烤鱼的店,鮰鱼都卖六十几块钱一斤,还特别受欢迎,有眼光的村民都知道养着不亏。

  乌桃答应到时候帮他们问问。

  捞鱼那天也请了帮忙的村民到家吃饭,做的全鱼宴,炸鱼、鱼腐、鱼丸、鱼滑、酸菜鱼、番茄鱼、天麻鱼头汤、鱼片粥、酸辣鱼杂、红烧鱼、松鼠桂鱼等等,多到数不过来,所有人都吃撑了。

  剩下的鱼除了留到过年吃的那部分,其他的就送给亲戚朋友,那几天别说李水琴,就是乌桃的手机都一直响不停,有特意打来感谢的,也问还有没有多余的,想另外买几条送人,鱼没有,猪肉羊肉都行。

  她家养了很多猪跟羊,亲戚都知道,快过年了,都想买点好的当年礼送人,农村人朴实,认为送肉送吃的比买那些胡里花哨的超市礼盒强,再说谁不知道乌家庄的东西是出了名的好,有钱还买不着呢。

  猪宰了三头大的灌腊肠做腊肉,羊还没有宰,乌桃只说等宰杀了再告诉,鸡鸭鹅鸽这些也会在年前处理掉一批,春节就是做这些家禽买卖的好时候。

  她还叫人在酸梅林那个山坳挖了口深潭,那里原本有棵黄皮果树,四周都是石岩,底下是砂石土,之前在这种过不少生姜,角落有一处只在雨天才会有水的小瀑布,她计划在这里养银山宝。

  …

  各自都忙,两人也有好长时间没见面,张清让抽了个空独自开车到乌家庄,乌桃早早就等在村口,她穿了件藏青色的薄棉袄,麻花辫垂在脑后,鹅蛋脸细腻有光泽,像煮熟的蛋白,在农村她真是一点都没晒黑。

  张清让的头发剪短了,长度只到脖子,碎发掖在耳后,略显英气,车里开了空调,有点热,外套被她丢在副驾驶,乌桃坐进来就把外套抱在怀里。

  “还专门来接,我自己进去就行了。”她的车牌登记过,可以自由出入。

  “给小医馆送点东西,顺便的。”其实是专门来接然后顺便送东西,在一起这么长时间了她还口是心非。

  张清让笑了笑,也不揭穿,车子经过医馆,看见很多人坐在门口等号,“都快过年了还这么多人,村里过年也接待游客?”

  “那倒没有,今天是小医馆最后一天问诊开药,挂号的人比往常多。”

  山脚下停了车,是舅舅家的表哥来送年货,腐竹豆皮豆干这些家里从来不用花钱买,大舅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送,还有干米粉、干河粉、淮山面、米饼、糖环,年年如此。

  李水琴装了一大包腊肠腊肉腊排骨让乌桃的表哥带回去,还有几条活的鲟鱼和鮰鱼,做好的鱼腐鱼丸也各装一袋,还有家里晒的干菜、果干,煲汤用的灵芝、香菇、红枣,装进笼子的鸡鸭鹅鸽等等,新酿的米酒、高粱酒和玉米酒也装了几小坛,可以留到过年有亲戚上门再拿出来喝。

  表姑今天也上来,拿了很多南瓜条,就是一种用南瓜和面炸出来的类似于小油条的小吃,金黄色,外酥里糯。

  “桃桃回来啦?”看到张清让,“桃桃的朋友有好长时间没见来村里玩了,过年放假了吧?”

  “还没有呢,我们单位年三十才放假。”张清让手上提着年礼进门。

  “这么晚啊,那些路远的都赶不回去吃年夜饭。”

  “是啊,不过也没办法,只能下了班连夜赶回家。”

  “你们领导怎么不提前两天给你们放假啊,年三十才放,太不近人情了,别人都是过了小年就放假。”

  “规定就是那样,领导也难做。”

  今天天色有点阴,像是要下雨,桂区的冬天就是这样,阴雨绵绵,那种湿冷让人很受不了,下车前乌桃就叫张清让把外套穿好,别冷感冒了。

  火塘烧着荔枝炭,张清让跟李水琴还有乌桃的表哥表嫂打过招呼才把年礼放下,她每次来都不空手,每次都会被李水琴念叨家里什么都不缺,让她别浪费钱。

  乌桃搬了张小凳子让她坐在边上烤火,自在钩吊着茶壶,是上午泡的黄芪桂圆红枣茶,冬天喝能驱寒保暖,也能改善体寒、宫寒、胃寒,入冬后的菜馆就有很多类似的养生茶。

  “自己开车来的?吃饭没有?”李水琴主动问,午饭时间已经过了,厨房只有剩菜剩饭,要是没吃她再去给张清让做新的。

  “我吃过了,琴婶,现在不饿。”

  “那就喝点红枣茶暖暖身,今天天冷,火炭里埋了红薯芋头,让桃桃扒两个出来给你吃。”

  乌桃已经拿火钳子掏了几个出来,芋头是那种小的奶芋头,口感软糯,很好吃,红薯挖回来放了有段时间,表皮干巴巴的那种最甜,会有糖渗出来,弄的手指都黏糊糊的,她扒了个给张清让吃。

  表哥表嫂在乌桃生日那天见过张清让,相貌和气质那么出众,一看就知道不是他们这种小地方的人,表姑说那是桃桃在省城的朋友,跟桃桃大伯一样也是公务员。

  小老百姓对公务员、教师、医生这种职业都有滤镜,特别尊敬,拘谨到不怎么敢搭话,略坐了坐就说要回去了。

  李水琴挽留,“那么着急干嘛咯,吃了晚饭再回去也不迟啊。”

  “晚饭就不吃了,今天我妈娘家的人下午也要过来,我妈喊我们早点回去。”

  那些也是亲戚,就算看不上他们的做派也不好不让人进门,李水琴一边嘀嘀咕咕一边叮嘱乌桃表哥表嫂回去看着点,别让那些人把李大舅和舅母给欺负了。

  “让他们进门是看在亲戚一场的份上,你们又不靠他们吃饭,别让他们总说你爸妈这不好那不好的,你也是三十好几的人,拿出点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来,怕他们干什么。”

  表哥什么都好,就是性子有点软,嘴巴笨,被人说了也不敢还嘴,李水琴这个当表姑的有够操心的。

  “知道了表姑,那我们先回去了。”

  “回吧,路上开车慢点,桃桃,送送你表哥表嫂。”

  “哎呀不用送,外面冷得很,别让桃桃出来吹风了。”

  “我穿着棉袄,不冷。”乌桃帮忙提给表哥带回去的年货,和张清让一块送到山脚下才回来。

  乌榴捡回来的那只小狗长大了,挺精神的,它今天第一次见张清让,开始还警惕,现在就把狗头枕在人家鞋面上呼呼大睡。

  乌桃看着好玩,伸手过去想扒拉狗脑袋,中途被张清让截胡,说:“手有点干,没涂护手霜么。”

  “忘了。”每天都要洗洗刷刷,哪想得起来。

  作者有话说:

  回村啦,我家的猫还没回来,不会被哪个狐狸精拐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