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桃知道顾令说的有道理,但现在不行,不是她不愿意,而是,“还没有扩大种植规模,后续到底有多少人愿意种药也不好说,跟方老和九安堂的合作其实很随意的,我们产出多少他们就要多少,价格也都是尽量往高处抬,你们顾家……说实话,我了解过的,只是先前不清楚顾家和张清让还有亲戚关系,抛开这个不谈,据我所知,顾家在价格方面都压得很低,如果合作,这个价格我没法跟村里人交代,毕竟有方老和九安堂的高价在前,你们压太低会让村里人觉得吃亏,不肯卖的。”

  以为是走一趟亲戚,会一下朋友,没想到还有这个局等着自己,乌桃也没心理准备,不过该说的还是要说清楚。

  张清让还是第一次听到乌桃一口气说这么长的话,不由得惊讶,说到底还是自己考虑不周,只想着让乌桃见见这些人,好为乌家庄往后的发展扩人脉,却忽略了某些利益关联,确实是她的问题。

  她截住话头:“桃桃说的也有道理,她在村里生活,就不能不顾及这些,合作的事不如等过一两年种植规模上来了再看,现在先不急,如果那边需要,不防先从方老先生手上买一批药材。”

  顾令苦笑着摇头,“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方老手上的都是抢手货,保命的东西,谁也不嫌多,哪怕自己用不上,拿去送人情走关系也好。”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帮自家侄女是一回事,其他人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张清让也是有自己的私心和考量的,乌家庄的药材种植将作为桂区的重点发展项目,这锅肥水可不能流外人田里去。

  她是桂区的官,总不能帮外人撬自家的墙角。

  乌桃说完自己的就不再搭话了,看桌上的东西已经消耗的七七八八,两个老头也酒意上头,被自家小辈劝去休息,其余人闲聊了会儿,就差不多散了。

  带来的土货山货,除了烹饪起来比较麻烦、不能直接吃的,像酱牛肉、风干兔、果干、鱼、瓜菜这些已经吃完了,那些人走的时候还顺带,反正就住隔壁,又不怕被外人看见。

  乌桃也是要走,张清让送她到门口,张清泽也跟出来,非说要和乌桃谈生意。

  “你能不能别胡闹。”张清让警告道。

  “我才不是胡闹,桃桃姐,你专门弄个果干零食铺吧,我班上的同学都喜欢吃,就是买不到,要不让我代购也行,我拿一成,其他都归你。”

  张清泽觉得自己的提议很好,下一秒就被老姐敲脑门,“你省省吧,我们大人还排队等着呢,哪轮得到你们这帮小屁孩。”

  “这个倒是可以考虑,”乌桃看这姐弟俩打打闹闹挺好玩的,她要是也有个亲弟弟或者妹妹就好了,“本来我也计划开个专门卖乌家庄土特产的线上店铺,以集体的名义,不过这事要回去跟村里人商量。”

  “你忙得过来?”

  “招人呗。”

  “你有计划就好,不过也别太累着自己。”

  “嗯。”

  跟姐弟俩到了别,乌桃开车回表叔家。

  折腾一天,她也累了,洗完澡就睡下。

  第二天吃过早饭,和两家人一起出门逛了逛,给李水琴买了几件秋冬换穿的衣服,又在海底捞吃了一顿,下午她就差不多该回去了。

  上到老下到小都舍不得乌桃,尤其几个小的,抱着她一个劲说:“表姑/姨妈,记得常来看我们,要带好吃的哦,等我们放寒假就回去陪你过年。”

  他们爸妈在旁边说:“就惦记着吃。”

  表叔和表姑叮嘱乌桃开车注意安全,又塞了红包、礼品什么的,才肯放她走。

  张清让本来说要过来送,临时有个重要会议,就不能亲自来送了,其他人代她去送也不合适,怕乌桃有心理负担,就只好让张清泽过去。

  快到高速路口的收费站,乌桃停下车,“我都跟她不用送的,怎么还麻烦你跑一趟。”

  家里司机把张清泽送到这,还有张家给的回礼,特别多,跟表叔表姑的一起,再次把后座和后备箱堆满。

  “不麻烦,等放假了我还想去桃桃姐家玩呢,这些都是我爷爷还有爸妈让拿过来的,这两箱是姐姐的。”张清泽指着东西说道。

  “替我谢谢你家人,也欢迎你来我家,到时候给你做好吃的。”

  来的时候带一车,回去的时候也没有空车,乌桃是临近傍晚才到家,李水琴已经在煮饭了,在山脚下就能看到袅袅炊烟。

  一只耳狂奔出去接人,尾巴摇的跟螺旋桨似的,兴奋的围着乌桃打转。

  “哎哟,怎么这么多东西啊,你又乱花钱,家里又不缺,买干嘛呀。”看到车上的礼盒,李水琴以为是乌桃买的。

  乌桃抱着东西进屋,“有些是表叔表姑送的,剩下的是张清让,我也说不要,她们非要给,就只能带回来了。”

  李水琴这才没再说什么。

  中午在省城吃了顿火锅,乌桃这会早饿了,放好东西又把车子开进车库就洗洗手准备吃饭。

  今天的晚饭李水琴做的是猪肉丸子山菜汤、牛腩腐竹煲、清炒藕片。

  村里有位阿叔很会做猪肉丸,就拇指大小,肉质紧实有弹性,打汤最好,山菜其实就是山上野生的苦麦菜,单吃又苦又涩,但和猪肉丸一起滚汤就别有一番风味,本地人办酒席也经常做这道汤。

  牛腩也是村里伯爷送的,腐竹是乌桃的舅舅昨天拿过来的,他们村有人专门做豆制品,腐竹、豆干、千张、豆皮都有。

  莲藕是镇上放周末回来的学生去挖的,现在正是吃藕的季节,粉的脆的都有,村里人嫌麻烦,都不想挖,就这些孩子爱玩,一大帮人去捣鼓荷塘。

  外面再多美味佳肴,也还是家里的饭最好吃,乌桃破天荒比以往多吃了一碗饭,汤也喝干净了,就剩下一些牛腩,她家很少会留剩饭剩菜到明天,吃不完的基本都拌了喂猫喂狗。

  她不在家的这两天,李水琴自己也没有干其他事,倒是先前黄琼说的那几个小媳妇来过,问乌桃什么时候去看山地,黄琼都已经开始种第二批药材了,她们不能落后啊。

  “我看她们挺着急的,就跟她们说了明天上午过去看,旧村坪也不远,从村河石桥过去会快点,小时候也带你去过几次,你要不记得路了我明天和你一块去。”

  乌桃想了想,“那就一块去吧,你顺便问一下表姑要不要也种点,比她种菜种玉米挣钱。”

  她也知道这个表姑过的挺不容易的,前几年是老公在家带孩子,她出去打工,现在换过来了,可她老公也没挣着几个钱,她一个人又要带孩子又种了很多水稻田,很辛苦。

  “那我问问,”李水琴想起来说,“这两天好多人问呢,我不知道你怎么打算的,就没敢应。”

  “嗯。”

  乌桃洗漱出来就上楼休息了,吃饱喝足的大师趴在窗台上舔爪子,时不时抬起肥肥的脑袋冲她喵一声。

  微信上好多消息,她挑紧要的回。

  张清让:“到家报平安。”

  “到了,刚洗完澡。”

  “要睡了?”

  “还没。”

  “还得再谢谢你送来这么多东西。”

  “你已经谢过了,不用再说,而且那也没什么,就是一些土货山货。”

  “还是要谢的,我家里人很喜欢吃,今天早上老爷子还特意让阿姨给煮了一大碗米粉,他以前胃口没这么好,身体也时好时坏,现在是吃什么都香,尤其爱吃你家的土特产。”

  张清让一点都没有夸张,为维护爷爷退休老干部的形象她还含蓄了,她不能跟乌桃说爷爷把剩下的东西都贴上名字锁起来了吧,多丟人,为了口吃的。

  不过,也确实好吃,还是那种说不来、无法形容的好吃。

  昨晚见识过,乌桃能想象那个画面,不由低笑出声:“老爷子喜欢吃什么你跟我说,别的没有,瓜果蔬菜我家还是有的。”

  说不定以后真的有很多事需要张清让帮忙,不管怎么样这层关系总要维持,成年人哪有那么多的感情用事,先把事业搞起来再说,至于爱情……就顺其自然吧。

  “哈哈哈,那我以后就不客气了,往后我家吃的菜啊肉啊就从你家订购。”

  逐渐熟悉后,两人说话也随意也很多。

  乌桃也跟着笑:“欢迎。”

  明天彼此都有事要忙,就没有聊很晚,互相到了晚安就睡了。

  …

  早上,乌桃在一阵阵鸟鸣中醒来。

  也奇怪,都要入秋了这些小鸟也没有南迁,往年这个时候都已经成群结队起飞了。

  李水琴做了蒸鸡蛋和枸杞红枣豆浆,吃过简单的早饭,乌桃就挎个竹篮去外面捡鸭蛋和鸡蛋。

  家里养了好几种鸭子,白色羽毛的北京鸭、嘴部有红色肉瘤的番鸭、还有本地人最喜欢养的高邮鸭和巢湖鸭,也有专门生蛋的蛋鸭,个头比肉鸭要小一圈,挺瘦的,喂不胖,但很能下蛋。

  鸡鸭都是散养,除了那几只老母鸡有专门的窝下蛋,其他的都是自己找地方,有的干脆就地下了,嗑碎都是常有的事。

  鸡/鸭蛋都有青皮,也有软皮蛋,这种就单独留出来炒着吃,不做其他了,之前给亲戚朋友送了点咸鸭蛋,都说好吃,乌桃打算再腌几瓮。

  捡蛋路过生姜地,一只耳又在周边新刨出几个老鼠洞,乌桃看着地里长势奇好的生姜,突然有了主意。

  村里有不少人种姜,吃不完,又卖不了多少钱,不如做成姜糖挂到网上去卖,线上店铺也不用等明年了,今年就筹办起来,不过这事还要先跟乌夏林商量,不能一下子搞,得找几户带头才管用。

  乌桃想着还早,不用着急去旧村坪,结果蛋捡到一半,黄琼就领着几个小媳妇来了。

  “你们怎么来了?我还想等会下去找你们的。”她提着一篮鸡鸭蛋。

  黄琼笑道:“她们着急,我就带她们上来了,还有多少没捡?我们帮你。”

  “已经捡完了,拿回家就跟你们去,我妈也一起。”

  “琴婶也来?那好啊。”

  那个地方之所以叫旧村坪是因为那原来是乌家庄生长队的养殖场,乌桃的爷爷就被分配到这养过猪。

  老一辈以前也是集中在这附近建房子生活,后来改/革/开/放,土地又重新分配过,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在外圈建房子,搬离了旧村坪,久而久之,这一片就成了闲置的沙土地。

  在乌桃看来,旧村坪的地理位置很好,背靠山岭,村河围绕,河对岸就是村路,在这里种菜、种玉米和红薯都长的特别好。

  很多人都是跟着来看热闹的,不知道乌桃像个风水先生似的一会看河水一会挖沙土是干什么用,想种药的那几户离她最近,一边看一边听她说。

  “沙参、玉竹、白术、黄芪、百合和贝母都能种,这几样需求量挺大,价格也不低,种子和幼苗我都有,你们如果想要种,可以先选一块地实验。”她没有一下子把话说死,给了对方考虑的空间。

  看都看过了,哪有白看的道理,几户人经过一番商量,就决定按乌桃说的,找一块最好的地先种,要是有得赚,明年就扩大规模。

  一直没插话的乌夏林提醒道:“种子和幼苗你们就从桃桃这里买,不要去外面瞎搞,种不活了又赖人。”

  之所以说这个话,是因为有些村民自己跑去外面卖种子,回来撒一地,结果一棵都没有长出来,白浪费钱。

  “我们都让桃桃来看地了,肯定是从桃桃这里买啊,外面那些人哪信得过啊。”

  她们在这边说,李水琴也在那边和乌桃的表姑说,“你家离旧村坪又不远,就跟着她们种一点,回头让桃桃帮你卖,比你种玉米要好。”

  “我又不会种药,能行吗?”

  “哎呀,你不会可以问桃桃啊,她懂,你看黄琼不也种的挺好。”

  “黄琼本来就比我厉害,听说她现在都开始种第二批了。”

  黄琼家也是在附近,乌桃平时很少来村里,黄琼想着今天机会难得,就好说歹说让乌桃上她家吃饭,她已经提前回去跟公婆准备了。

  看过沙地,定下几时开耕种药,乌桃的任务也暂时完成,被众人领着去黄琼家吃午饭,同来的还有乌夏林和几个村干部,这对向来门庭冷清的黄琼家来说是大好事,很有面。

  乌桃有事要和乌夏林商量,关于土特产店铺的,光是她手上那些“回头客”预订的数量就不少,靠她家是供应不上的,不如分出去让村里人也跟着赚。

  黄琼家是老房子,席面就摆在客厅,一共三桌,乌桃和乌夏林一个桌,两人商量店铺的事其他人也听得见,老的听不懂,年轻的却竖起耳朵。

  乌夏林一听就觉得有门,“这个主意好,前几天我去县城开会,上边的领导也提过两句,桃桃啊,这可多亏了你,让我在这些大领导跟前露了脸,就冲这,你说怎么做就怎么做,反正从石斛开始到现在,我们也没有亏过是不是。”

  “药材和其他农作物分开发展对大家都有好处,有些山地不适合种药,但房前屋后、果园这些地方能种不少瓜果蔬菜,夏林叔你也知道,我家之前请人做果干,也是小赚了的。”

  这个乌夏林当然知道,因为他也搭着乌桃这辆顺风车,把家里的荔枝干龙眼干什么的卖了,虽然价格不如乌桃家的高,可比收购价要高很多了。

  有个小媳妇听两人说这么多,那心早就跟着飞了,忍不住插话道:“那什么时候开店铺啊?我家的那些能不能放上去卖?现在不是有很多直播带货吗,我们也可以搞一个的啊。”

  “人家说正经事,你捣什么乱。”她婆婆出声。

  “我就问问嘛。”

  有钱赚的事,大家都关心,乌桃理解她们的心情,“我有几个朋友想订购一些果干、菜干、大米、五谷杂粮这些吃的东西,你们后面要是得空,可以晒一些,品质好的我统一收。”

  她刚刚看过,村河的水和附近的土地都有得到净化,种出来的东西不会差,那同样的,乌家庄的地下水源应该也净化的差不多了,水井的水能正常喝,最近不少村里人都在说。

  乌家桃桃要收菜收米粮这个事就像一阵大风刮过乌家庄,意动的可不止一两家,菜地少的都紧急多开辟一块,桃桃特意强调用井水浇菜,说城里人就爱这样种出来的,他们也照办。

  乌夏林也打报告向上申请开了个乌家庄土特产助农店铺,从商标到后续的一系列手续都跟开了挂似的,特别快,没几天就下来了,主要管理人员是乌桃,村委会协助。

  乌桃把店铺链接转发到朋友圈,言明以后想要土特产可以自行进店铺选购,同样是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第一单生意来自于张清泽,他就等这天了,领着同学把上面刚挂出来的辣椒酱、米饼、果脯全买了。

  辣椒酱是乌桃家的,米饼和果脯都是几户人家凑的,总共也没有多少,在村委大院打包发货后,第二天就到省城,当即被瓜分完,连渣都不剩。

  米饼好做,家里都有多出来的大米,磨成粉加糖、井水和匀,用模子压出来再上锅蒸熟。

  这是本地最传统的口味,创新一点的就花生碎、芝麻碎、坚果碎,学云南那边加食用鲜花也可以,有的人家也加豆沙。

  豆沙同样自家种的红豆熬煮出来的,又香又沙,绵而不腻,口感特别好,做豆沙酥皮饼和糖果子都好吃,乌桃还教她们做绿豆糕。

  来购买的基本都是熟人,要么就是熟人介绍来的,但无一例外都成回头客,再来一单的频率颇高,全家老少齐上阵都供不上货,但大家伙开心,因为赚到钱了。

  店铺也卖生鲜蔬菜,原以为寄过去会焉了不好吃,看评论区返的图,菜还是水灵的。

  全是好评的新店难免遭同行下黑手,但买家根本不鸟这些,一上新就秒光,想搞小动作的人都买不到,自己没吃过就出来说,没可信度。

  …

  乌家果园。

  昨天宋淑带家人从北京过来,在省城下飞机后转动车到的县城,乌桃开车出去接。

  一到这个地方宋家人就感觉神清气爽,路途的疲惫一扫而空,乌桃带着四处逛了逛,她们看什么都稀奇,今天也是早早起来跟着乌桃捡蛋、摘菜、摘果、挖生姜。

  乌家庄的店铺宋淑也关注,只抢到两盒米饼,公司领导喜得千金,她就装去送礼了,放假前领导还特意问她要了店铺地址。

  宋淑挽起衣袖蹲在地上,戴手套帮忙捡挖出来的生姜,把上面多余的泥土抖掉再放进竹筐,她没干过这种农活,动作很生疏,又慢,但乐在其中。

  “这么一大片能做多少姜糖?”

  “我也不知道,先做着呗,有多少卖多少。”

  “你家这些土特产现在可是抢手货了,上架几秒钟就断货。”

  “有不少人在朋友圈帮着宣传了。”

  “这里生活挺好的,难怪你想回来,”宋淑扭头看和一只耳玩的很好的女儿,会心一笑,“小洁怕是不愿意走了,她很喜欢一只耳和大师。”

  “等放寒暑假,你带她来这边多住几天,小洁的眼睛好点了吗?”

  “好多了,多亏你寄来的石斛花。”

  “有效果就行,跟我还客气。”

  她们在这边挖生姜,宋爸宋妈就拿小锄头挖野山药,昨天的晚饭就有野山药猪骨汤,二老喜欢得很,今天说什么都要自己挖一棵回去。弦著富

  中午李水琴下来喊她们回去吃饭。

  女儿的朋友第一次来家,当妈的肯定要大显身手,李水琴就恨不得把家里所有好吃的都搬上桌,还想着明天把家里那两头羊宰了做烤全羊吃。

  乌桃一看这桌菜就知道李水琴摆起了药膳宴。

  灵芝蒸猪心、天麻鱼头汤、白芍猪尾、玉米须煲蚌肉。

  家里有新鲜的大河蚌,昨天村里人刚送上来的,一个足有菜盘那么大,李水琴就用秋玉米的嫩须做了道玉米须煲蚌肉,这道民间菜味道鲜香清甜,老人小孩都喜欢吃。

  另外还有日常吃的,银山宝不用说,最近餐桌待客的老演员了,像乳鸽、焖鸭、炖牛肉、红枣枸杞蒸鸡。

  怕宋淑一家吃不惯这边的口味,就没有放味道很特别的配菜,像鱼腥草、紫苏这种,李水琴就收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