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两两>第18章 2015第一章【锋芒】

开年后就是异常紧张的工作节奏。


蒋俞去了TW,开始作为咨询总监,独立承接更复杂的咨询项目、承担更重的项目交付,day trip是常事,有时候一天可以飞三个城市,清晨踏着点点霞光追第一班飞机,晚上披星戴月的从另一个城市的机场出来。有时候,蒋俞也会恍惚,不记得自己到底身在哪个城市。


林雁在Rules的时间越来越长。蒋俞知道今年上半年Rules没有和竞对拉开差距的话,再想拿到融资就很困难了。Rules的产品理念是优于竞对的,但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产品的商业化程度不高,说白了,就是给资本讲的故事,不够有煽动性。


2015年的资本市场是疯狂的,仿佛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代表了时代的需求、产业升级的必然、生态建构的可能。仿佛有个概念,就能被资本包装成百亿、千亿级市值的巨无霸。


Rules虽然赶上了这波风口,但是作为一款终极奥义是健身app的互联网产品,虽然有社交属性加持,依然很难成为一个综合性运动科技平台。这其中,Connect是最大的竞对。


Connect主打的是运动数据智能化呈现,和移动设备紧密协作,除了手机,手表是健身达人们的首选必须装备,Connect很好的利用了这个使用场景,把个人的所有健身数据、以及健康分析都实时呈现在手表上,不仅对互联网大数据的运用智能化、更使Gamin在内的知名硬件厂商,都趋之若鹜的与之合作。


Rules主打的是运动心智,通过在移动端通过分享个人的运动状态、轨迹、成果,来激励更多的朋友加入健身圈,这样更多的用户,通过社交网络加入到Rules的数据库中,流量引爆用户体验,给Rules提更多的功能需求,形成反馈闭环,产品迭代速度更快。


两家公司的累积月活用户数,都在指数级的增长。问题在于,Rules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化路径,前期的融资,基本都用在了用户心智教育的引流上。不像Connect,通过与硬件厂商Gamin的合作,已经轻松获得了第一桶金。


蒋俞知道林雁是完美主义者,她对这个产品是有情怀的,健身是一件终身自律的事情,Rules的定义就是要对自己有约束,有自律才有自由。所以前期的产品定位不能单纯是功能性的,社交属性在最大程度上,传递着Rules的健身态度。林雁希望像蒋俞一样自律的、优美的女孩儿,向更多人传递正向激励的信念。这个产品的用户心智教育是需要时间的,不会在初始阶段就大规模商业化。


蒋俞好不容易攒出一个周末,给林雁做了顿家常饭,等她回家。


“还不到大规模在产品上加广告的地步,现在的产品调性,也不会有很精准的广告投放效果。”林雁一边进门脱鞋一边还打着电话。


“我再想想想吧,你别操心了,我心里有数。”林雁说着挂了电话。


“谁啊?”蒋俞随口一问。


“嗯…”林雁这个两秒钟的迟钝让蒋俞有些警觉。


“是任晴,她问了之前市场的合作伙伴,帮我找了几个愿意投广告的朋友。”林雁没有说谎。


“哦。”蒋俞揣度着回话的力度。


“她也是好意,这算她专业领域,不希望我做不成吧。”


“所以我没有善意,也没有专业,你做不成我也无所谓是吧?”蒋俞开始字字带刺。


“我刚到家,别闹,你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林雁走过来要抱蒋俞。


蒋俞用一只手推开林雁,“那是进门前没打完电话,要是打完了,你是完全不会跟我提这事儿的。”


“看情况,需要跟你说的时候会说。”


“需要,是什么时候?”蒋俞不依不饶。


林雁没回答蒋俞,拉过蒋俞抵着自己的一只手,两人坐到餐桌前,蒋俞自然坐在了林雁的腿上,“吃饱俞儿做的饭的时候。”林雁笑着说。


蒋俞拿跟她开玩笑的林雁没一点办法,谁让林雁永远是专家教授范儿的古板样子,太难得听到她说些肉麻的话。


林雁会用肢体语言告诉蒋俞自己对她的在乎,但是言语上,几乎从来不会说体贴私密的话。从两人在一起的时候就这样,蒋俞经常笑话林雁,就是自己身体里阿尼姆斯的实体化,是一个呈现在女人形态下的男性气质。


其实林雁长的很白很文静,仿佛白的人天生就是文静的,只有她霸气抱起蒋俞的时候,蒋俞才会感受到这个文静身体里蕴含的控制欲。再加上林雁表现自己决绝态度的时候,基本都是不自知的,蒋俞才觉得林雁这个人,古板,禁欲。于是俩人在外人看来,两人就是冰与火、飞鸟和梭鱼的关系,完全不搭嘎。


幸好,蒋俞也不期待林雁的软言细语。偶尔得到一句,蒋俞把她当成是林雁的特别小情调。想到这儿,蒋俞马上忘了刚刚小小的不快,给林雁碗里不停夹菜,好不容易做一次饭的蒋俞,像努力表现自己,要老师表扬的小朋友。


“吃饱了吗?好吃吗?”蒋俞期待的看着林雁,自己还坐在林雁怀里,这样吃完一顿饭,也够让林雁苦辛苦的。


“压到胃了,快起来吧。”林雁说着向上托了下蒋俞。


蒋俞环着林雁的脖子,耍赖,“吃饱要跟我说什么?”


林雁无奈,只好抱起蒋俞往沙发上移动。站起来的一下,稍微晃了晃。


“老林,你不行啊,你得健身了,咱家公司的产品你自己都不用!”蒋俞非常肯定的说。


“是你自己胖了吧,天天在外面出差,胡吃海喝了吧?”林雁也没客气。


“那好,用Connect的手表测一下就知道了。”蒋俞说。


瞬间,两人都噤声了。


这就是两家产品的本质区别了吧。


一个有根本的功能性,一个在互动环境下才会有作用。功能场景和互动场景哪个更高频呢?


“我想让雪松来,应该对你有帮助。” 蒋俞认真的对林雁说。


雪松是蒋俞的大闺蜜,北理工的工科女硕士,一直在BAT大厂做产品经理。最近在A公司,担任自动驾驶地图功能的产品架构师。


蒋俞知道现在的团队里也不乏从BAT请来的专业高手,但是,对于如何让一个产品的设计情怀和市场需求接轨,却是功力很深的产品经理才会有的架构能力,这要涉及用户分析、体验运营、商业洞察、最好还要懂研发流程等等,这些还是当年在百度做项目的时候,那位产品专家教给蒋俞的。当时,蒋俞就默默的在心里评估了雪松。


再加上,蒋俞没少跟自己闺蜜,描述心上人的创业项目。过去一年,雪松有机会就给蒋俞补互联网产品知识。雪松一直都是姐妹仨人中最稳重、最顾大局的那个,蒋俞和林雁的关系,雪松也是最先知道的。她就问了蒋俞一个问题,开心吗?蒋俞说开心,雪松就支持她的各种决定。雪松总是能最快get蒋俞的问题,又能最准确的给蒋俞答案。


蒋俞知道如果能请来雪松帮忙,林雁会轻松很多。毕竟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又是知根知底靠谱的熟人,从不干涉林雁创业决策的蒋俞,终于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你是真的很想帮我。”林雁看着蒋俞,不是问句也不是陈述句。


“最早你说过想让我帮你,可是都今天了,我还是没帮上什么。”蒋俞有点委屈。


“你怎么知道你没帮上什么?”林雁宠溺的刮了下蒋俞的鼻子。


“帮了什么?”


“之前和小姑讨论产品定义的时候,你就给过灵感。而且,这个创业项目的创意就来自你,你不知道吗?”林雁看着蒋俞,很认真。


“那年过年我和小姑出国,本来计划是从西班牙首都巴塞罗那一路南下到塞维利亚的,我还没走完巴塞罗那,腿已经不听使唤了。我姑说我东亚病夫,白长这么高。我一下子就想到你,有时间就催我和你一起运动,每天吃完晚饭,拉着我在咱们公寓下面沿河夜跑。我想要是有款软件,能记录下我的运动轨迹分享给你,你一定很开心,这样我到过的地方你也在。和后来你说的陪伴,不谋而合。”


“回国路上我把这个想法讲给小姑听,小姑才问我,是想做一个创业公司,还是单纯就想哄你开心。”


“你怎么说的?”蒋俞听的很认真。


“我说,我要做创业公司,这样你一定更开心。”


“开心你是大老板养我吗?”蒋俞整个人横坐在林雁腿上,就是不好好坐沙发。


“这房子还是你的呢,现在可是你金屋藏我。”林雁抵着蒋俞的额头说。


俩人就在沙发上消耗掉了晚餐的热量…..


邀请雪松加入还是很严肃的,几经周折,雪松在不违背竞业条款的情况下,终于加入了Rules。


雪松加入的时候,很认真的和林雁说,她不知道林雁是不是玩票,但是蒋俞邀请她的时候,是那个西班牙的故事打动了她。一个产品,或者一个企业,最主要是情怀,如果这个情怀能触动到大多数人,那么因为情怀导致的体验差,就能被最大化,这就是一个产品最大的用户价值,也是这个产品能成功的秘诀。


有雪松的加入,Rules的产品定位和运营思路快速清晰起来。用户调研摆脱传统的用户画像描述,直接通过社交属性放大用户需求。分析下来,有两种场景下的用户需求最高频:


一是发生在线下健身时,用户对实时健身状态感受的分享需求;


二是发生在线上非健身时,对健身周边产品的种草和购买需求。


前者对应全面的健身品类;后者对应全面的周边覆盖;但都要求app有全面的记录能力和电商能力。


再深入分析商业模式,可以预见前者在健身教程、内容运营上有盈利空间;后者在健身周边上的消费转化上会有高毛利。


终于,产品除了情怀,为爱发电,有了真正的市场场景和商业模式,只要能验证商业模式成立,很快就能有更多的融资进来。


有雪松主内负责产品架构,林雁有更多时间和小姑在外做一次次路演。林雁又开始了通宵改片子的状态,蒋俞虽然心疼,但也知道最好的支持就是相信她。


蒋俞在TW接的项目,能有选择的情况下,她会聚焦在电商和本地生活两块业务里,不管是互联网还是传统线下业务,她希望自己能更专业的看清、在产业转型的周期里、生存下来的公司有哪些核心竞争力,企业又能提前做哪些组织布局。


雪松来了公司大半年,姐妹三人就没有再聚会过了。一转眼都快中秋节了,三人说好在蓝色港湾聚一次。


静怡还是第一个到,蒋俞第二个,以前最准时的雪松反而是最晚到的。


“你还是问问你家那位,给不给工伤补偿吧。”雪松赶来时对着蒋俞戏谑。


“知道你忙,我来做东还不行吗?”蒋俞赶紧卖好。


“你少来,好像花的钱不是我卖命挣得一样。”雪松这么说,好像也对,蒋俞吐吐舌头。


还是静怡打圆场,“你俩现在好的穿一条裤子,不理我了。”


“哎呀,我亲爱的静~,怎么可能,我指望摊子大了,请你这尊大佛指导我们专业管理,目前我只能眼巴巴求着产品架构师,给融资故事添砖加瓦。”蒋俞赶紧挽着静怡的胳膊,冲雪松眨了眨眼。


静怡是同济的文科状元,早年在上海工作,刚调回北京的时候,蒋俞嫌她浑身都是沪杭女子的矫揉造作,总跟雪松说人家坏话。直到一家芬兰的大客户,当时要跟公司解约,没回北京多久的静怡,果断只身去见了那个大客户,一番操作,凭藉同济状元的学术气场,镇住了来访外宾,保住了珍贵的大客户。从此蒋俞就对静怡尊重有佳,再也不敢胡乱说人家是水乡软妹子了。说这话,都是快10年前的事了。


静怡现在是一家航空公司的HRVP,静怡的老公,就是和蒋俞前夫韩冰,合伙开律师事务所的老白,也是这些朋友里,蒋俞最不敢开玩笑的一个。蒋俞总觉得这夫妻俩就是国之栋梁、人间清醒的典范,国家应该发她俩一个中国好夫妻的奖杯。


“就你最贫!”雪松和静怡齐声说。


三人哈哈大笑着。像年少时一样,彼此吐露心声、彼此互怼、彼此信任。


蓝色港湾商家的霓虹灯开始关闭的时候,三人终于聊尽兴了,起身打算各回各家。


雪松拉住蒋俞,小声补了一句,


“让林雁抓紧去一趟日本,赶紧把那个投资谈下来,据说竞对这轮拿到了紫藤的融资,估值要过百亿了。”


不知道是不是酒意上头,蒋俞突然有点站不稳。


林雁周一跟她说要飞一趟国外,谈个投资。今天周五,雪松居然不知道她已经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