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枭臣【完结】>第1036章

  叶济罗荣此时派人杀掉罗献成,派董原解除收编随州军的主要障碍,使钟嵘等将立即降董原,就能将董原在淮西的兵力骤然间剧增。

  随州军降董原,还将使董原控制淮山北麓进入荆襄的通道,林缚真就敢率淮东军北上之时,完全将后路暴露在淮西军的兵锋之下?

  只要林缚在随州留在部分兵马防备董原,哪怕只留下三五万兵马,都将极大减轻他们北撤的压力。

  此计叫叶济罗荣听了也砰然心动,说道:“好计。”

  “文庄公昨天派人送来一封私函给下官,”胡宗国见叶济罗荣赞同除去罗献成,才接着刚才的话题说道,“只是文庄公信里所言过于骇人耸听,下官也未以为意,此时想来,或有可取之处……”

  叶济罗荣眉头一挑,看向胡宗国,暗道:要是自己追究苏庭瞻逃跑的罪责,胡宗国大概不会提起这封信吧?

  “闽王在信里说什么?”叶济罗荣问道。奢文庄此时在鄂东生死不明,叶济罗荣也想知道奢文庄还有何遗计叫胡宗国转告自己,心想派人刺杀罗献成也应该是奢文庄的遗计吧……

  “文庄公在信里言荆襄此战过后,淮东将占据上风,”胡宗国似乎看不出叶济罗荣眼里的猜疑,“文庄公以为朝廷应该调整对南越的策略,应立即改战为和,立即派人向南朝请和,哪怕将河南之地割还给南朝也在所不惜,以换取休养生息的机会。同时也需要立即秘密拉拢曹家、董原以及南朝帝党一系的官员,使曹家与董原以及南朝帝堂消耗淮东的力量才是上策……刺杀罗献成,使随州军降董原,只是第一步,不然淮东将无人能制。”

  周繁听了暗暗心惊,心里同时又疑惑:奢文庄既然先一步看到征兆,为什么不逃出来?

  田常说道:“不管怎么,眼下都要攻下荆州城。末将请穆亲王放开荆州残军南逃入江的通道,末将率部从北侧强攻之,誓在明天之前拿下荆州城……”

  叶济罗荣看向残破的荆州城,没想到胡文穆据此城硬是将他们拦了大半个月。

  眼下胡文穆还率残军守住荆州内城不降,然而他们不把荆州城彻底的打下来,淮东军三五天之间就能派出一部精锐战力从荆州快速登陆。待淮东军一部精锐与荆湖军在荆州汇合之后,他们该派率部殿后?谁又愿意留下来殿后?

  只有拿下荆州城,才能使北撤变得更从容不迫;就算北撤的通道给淮东军完全封锁,他们也能据荆州全境跟淮东军对抗。

  当然,荆州守军想来已知道淮东的通盘计划,他们给困在荆州内城里守志非常的坚定,搏杀得十分顽强,谁都不想在最后一刻放弃。

  北燕大溃在即,对荆州守军来说,即使投降也不过多活几天,战后不可能逃不过淮东的清洗,反而会背上战败投敌的罪名连累家人,不如英勇的战死荆州城里。

  但放开荆州城南入江的通道,叫胡文穆有机会率残部撤到扬子江上去,胡文穆及荆州守军就未必会再有决定拼光最后一兵一卒——

  胡文穆坚守荆州到现在,对方方面面也交待得过去,到最后一刻他战死在荆州,将最后一点嫡系精锐在荆州拼光掉,对他又有什么好处?反正北燕兵马北撤之后,他又可以迅速收复荆州。

  卷十一 狂澜 第136章 选择

  江畔议定应对之策,叶济罗荣与周繁、田常心思大定,策马驰回大帐,十数道令函由快驰往荆襄各地,也将下面的将领召集起来,通报当前的形势。

  虽说汉水东岸的形势已难挽回,但陈芝虎率部进入南阳,以及淮西董原对淮东存有异心,使汉水西岸的形势看上去并没有到最坏的地步:至少淮东军主力离进入汉水西岸还有一段时间,并没有立即覆顶之虞,而从荆州撤入襄阳、从襄阳撤入武关的通道还是畅通的——叶济罗荣、周繁、田常等主将镇定若素,也叫下面的将领心安一些。

  这也是汉水西岸比东岸强的地方:在东岸,奢文庄只是名义上的总指挥,便是杨雄所部都未必会尽数听他的命令,更不用说孙季常、钟嵘、马德魁、孙季常、孟安蝉等外系将领了;而西岸的兵马要么是叶济罗荣本部精锐,要么是周繁、田常嫡系,又有叶济罗荣亲自在荆州坐镇,指挥体系井然有序,只要周繁、田常与叶济罗荣心在一起,短时间内稳定军心还是能做到的。

  周繁、田常即使这时候不愿从听叶济罗荣的军令,也没有可能逃得比叶济罗荣更快,包括荆门、襄阳以及南阳(武关)等退路,实际都还在叶济罗荣嫡系兵马的直接掌握之中,周繁、田常心里也都明白,要想逃脱升天,就绝不能自乱阵脚;他们二人又没有投降淮东的可能。

  对叶济罗荣说,即使随奢家新投附的田常不那么可靠,周繁还是可以信任的,毕竟周繁及其麾下诸将的家小、亲族,大多在燕京城里,不可能惘顾他的军令。

  再一个,东岸的兵马崩溃之后,包括罗献成所部在内以及奢家留在东线的兵马,大部分都是新投附的杂兵;叶济罗荣统率南下的西路军,真正的精锐都集中西线以及北线。

  叶济罗荣本部有四万精锐骑兵、周繁所部还有近四万新附军精兵未受大创,田常与韩立两部在攻打荆州之前合起来有两万六千人,此时还有近两万兵马未损,北线陈芝虎、屠岸还有超过六万的精兵——要不是粮道从樊城给截断,将西线与北线的兵马集中起来,还有十六万精兵,未必没有与淮东军主力决一胜负的实力。

  北撤成为压到燕胡西线兵马一切的目标,但北撤的前提就是将荆州拿下。

  樊城失陷,从襄阳西走丹江北撤的通道又十分的狭窄,汉水西岸的十万兵马要都撤到关中去,不是三五天能做成的事情,首先确保不能叫淮东军大规模从荆州登岸掩杀他们的退路。

  这时候军心动摇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将一切都摊开来,叫下面的将领看到北撤的希望,叫下面的将领认识到拿下荆州是北撤的前提,反而就不会引起太多的恐慌,反而激起中层将领的余勇来。

  这本身也是一支精锐兵马所面临危局跟困境时所应有的素质,便像一头凶恶的猛兽,即使落入陷阱,也会猛烈的挣扎,产生极强的破坏力。

  田常知道奢家已经彻底完了,没有可能再崛起:奢文庄在黄陂犹献遗计,一方面是不希望北燕输得太惨,这样才能迫使林缚采取更多的怀柔手段,使奢家留在闽北的残族有可能逃过血醒清洗;一方面奢文庄要消解叶济罗荣对奢渊、苏庭瞻携石城族人先逃的恨意,使奢渊及八姓族人在逃到北方后能逃过北燕的血腥清洗——田常不得不为自己的前途考虑,不说之前与淮东所积累的仇恨,他所部参与南阳屠杀,双手满是血腥,也没有办法再走回头路。

  田常要想消除叶济罗荣的疑心,彻底的融入新附汉军体系,这时候就只能拼尽全力去打荆州;哪怕将麾下的兵马都拼光,叶济罗荣也会看他劳苦功高,携他北逃。

  叶济罗荣也无意将田常、周繁的兵马都牺牲使他们离心离德,将麾下一万精锐骑兵沿江北岸部署,一方面是防备城南通道让开,胡文穆非但不逃,反而从江上调援兵进城;一方面是在胡文穆退出荆州后,用这一万精锐骑兵殿后……

  叶济罗荣这辈子也经历过很多大风大雨,当然知道想独逃反而逃不出去的道理,殿后一定要留能信任的兵马,也要消减周繁、田常等将的担忧。

  ※※※

  胡文穆站在荆州内城的残墙之上,看着燕胡将城南的兵马撤走;虽说燕胡让出城南逃入扬子江的通道,但内城北侧集结的兵马更密集,胡文穆满心苦涩:是坚守到最后一兵一卒,还是趁势撤出?

  这两个选择,对胡文穆来说都是极难,他都不愿意去做,但是还能有第三个选择吗?

  在黄昏时,燕胡将城南封锁的兵马撤出之后,胡学长在数十扈兵的掩护下,冲入荆州残城,与其父胡文穆汇合。很显然,燕胡不会理会小股兵马登陆进城,但更多的兵马想登岸,从江岸码头到南城那近十里纵深,将是充满血腥的死亡地带,燕胡部署在两翼的精锐骑兵绝不是摆饰。

  看着老脸枯瘦、胡须凌乱、满眼血丝,仿佛精力已经给榨空的父亲,胡学长没有大胜将至的兴奋。

  “胡虏斗志看上去没有消退的迹象啊!”胡学长登上残墙,看着完全控制北面残城的燕胡兵马,阵列依旧整饬,此时还不断有兵马从残破的外城北门涌进来,能预感到即将而来的攻势将如暴风骤雨。

  “困兽犹斗啊!”胡文穆轻吁道,看着长子走过来,这时候完全没有胜利会师的喜悦,摆在他们面前,还有一道生死考验。

  为了攻下荆州城,虏帅叶济罗荣将手里的精锐兵马几乎都集中到荆州的外围,要是能轻易击溃,叶济罗荣以及他麾下的燕胡精锐这些年闯出来的凶名倒是徒有虚名了。

  三万守兵,守城战死或受伤以及在外城给突破时被击溃、被分割包围被迫降敌的,已经远远超过半数,眼下还有不到八千人随胡文穆退到内城,能站起来拿兵器与敌搏杀的,不足六千——即使在这时放弃荆州城撤到江上去,胡文穆也无亏于心,但事情永远都不会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淮东援军几时能至?”胡文穆轻声问道。

  “即使有援兵,最快也是四五天之后。”胡学长说道。

  要撕开燕胡兵马对江岸的封锁进援到荆州城里,已经不是荆湖军在南岸的万余弱兵能胜任的,而淮东在此之前要集中兵马突破鄂东防线,也没有可能分兵来援荆州。毕竟在淮东的通盘战略,能不能守住荆州,对整个战局都没有决定性的作用。

  就算林缚会考虑在东线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往荆州派援兵,但从黄陂以东逆水而上行四五百里水道,入冬后西北风正盛,怎么也要四五天的时间。实际上,胡学长在江夏没有看到林缚有往荆州直接派援兵的迹象。

  胡文穆看着周遭将卒,四五天之后,还能有几人生存下来?

  胡文穆倒不是怕事后因为弃城事给林缚抓住小辫子,他不甘心啊——胜利唾手可得,谁甘心与最后的胜捷无援啊!

  “左相可有什么话与你说?”胡文穆轻声问道,声音轻得几乎连他自己都听不到。

  “左相倒没有说别的什么,只叫左链拿了一张便函给孩儿……”胡学长说道,从怀里掏出左承幕叫其子亲自交给他的便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