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先生点了点头,然后问李叱道:“陛下,那臣留在冀州这段日子,是不是也能继续住在书院?”

  李叱笑道:“先生想住在哪儿就住在哪儿。”

  燕先生道:“眼睁睁的看着这么大一片地方荒废,倒也真觉得可惜,臣在冀州无事的时候,还可以在这书院里继续种种菜,也可以收收弟子。”

  李叱道:“那还不好办。”

  他回头对余九龄说道:“九妹,一会儿朕写个四页书院的牌匾,你找人重新雕刻挂上去。”

  余九龄笑起来:“臣明白。”

  只要陛下亲自写的牌匾一挂上去,这四页书院也就活了,而且会活的朝气蓬勃。

  到时候再有传闻,帝师在此开门授课,四页书院很快就会人满为患。

  就在这时候,大内侍卫统领叶小千上前,俯身对李叱说道:“陛下,刚刚廷尉府从长安城送来消息,说徐绩安排他夫人也回冀州来了。”

  李叱听后眉角微微一扬。

  “徐公朗现在赋闲在家?”

  李叱回头问了一声。

  燕先生答道:“是,徐绩曾经邀请他出仕,但被他拒绝了,一直都赋闲在家。”

  李叱道:“叶小千,派人去请他来,就说朕希望他也能来四页书院教教书,若他怕累着,就在四页书院里挂个名,偶尔来一趟也可。”

  燕先生笑了笑:“徐绩知道后,会感念陛下恩典。”

  李叱道:“他已经向朕表态了,朕答应了他就是……就到徐绩一人为止吧。”

  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可不能失礼了

  李叱在冀州住了五天,安顿好了燕先生之后启程返回长安。

  四页书院的门口上边挂上了他御笔亲题的牌匾,这四页书院果然立刻就活了起来。

  回程的路上,余九龄忍不住问李叱。

  “陛下,徐绩把他夫人送回冀州,是他已经认命了?”

  李叱点了点头:“朕在藏劫和尚于宫里动手的那天和徐绩聊了聊,他也是真的让朕失望,所以朕把话挑的比较明,他不是悟了,是被朕点醒了。”

  余九龄点了点头:“所以他懂了陛下的意思,他该死不是现在才该死,而是在豫州的时候就该死了,于是他把妻子送到冀州,是想求陛下网开一面。”

  李叱看向余九龄道:“哪个说你愚笨的,你这看的比谁不清楚?”

  余九龄嘿嘿笑了笑。

  “陛下,西疆的战事,陛下要亲自去吗?”

  余九龄又问了一个他好奇的问题。

  李叱摇头:“现在不一样了,打黑武的时候朕去了,是因为朕要让全中原的百姓们看到,朕和大宁的将士们,皆有这样的勇气和决心。”

  “可是打个西域人,如果朕还去的话,就会让百姓们觉得西域人也是大敌……北边是大敌,西边是大敌,这样不好。”

  “西疆这一战要主动打,而且还要打出雷霆之威,可有老唐在,有澹台在,陆重楼和叶策冷还都去了,这雷霆之威打出来并不难,百姓们听闻西疆大捷之后就会明白,原来大宁唯一的对手,中原唯一的强敌,只是黑武人。”

  “要让大宁的百姓们尽快自信起来,对外开战是最快的一种手段,用打仗来告诉百姓们,大宁兵强马壮。”

  “中原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乱,大大小小的战争,百姓们经历的太多了……他们现在每个人都畏惧战争,所以也并不自信。”

  “打过西域人之后,朕想让百姓们知道,以后的仗都是在国门之外打,以后的仗,都是我们欺负着别人打,再也不会被人欺负了。”

  “朕就算长寿,活到百岁也了不得了,所以朕必须用这几十年的时间,让中原百姓都自信起来。”

  “自信之后再有团结,朕用几十年的时间让大宁上下一心,变成铁板一块,再把这铁板,锤炼成神兵利器。”

  李叱说到这笑了笑:“朕还是那句话,朕把一百年内该打的仗都打完了,让四疆太平,连战连捷百姓们必然开心,也会自豪,再有百年发展……”

  李叱看向余九龄问道:“你想想,百年之后的大宁,那样子美不美?”

  余九龄使劲儿点了点头:“美!美滴很!”

  “所以朕要做的事太多了……”

  李叱缓缓说道:“外患内忧,朕都要在这几十年内解决掉,以后朕的子孙后代们提起来,得说一声咱老祖宗不孬,总不能让他们也在一个内忧外患的中原里骂他们老祖宗。”

  余九龄笑道:“陛下要做的事,就没有做不成的,内忧外患陛下解决起来,哪里会用那么久。”

  李叱道:“马屁中听,回去奖你。”

  余九龄:“何必回去呢,陛下现在就奖。”

  李叱:“你也看到了,朕出门的时候什么都没带,就算想现在奖赏你,也没的可奖啊。”

  余九龄:“臣这些年跟着陛下,唯一让臣觉得很满足的就是,臣和陛下学了不少本事。”

  李叱:“这话是什么意思?”

  余九龄道:“陛下,你写下来,口说无凭,况且翻脸不认账历来是陛下的拿手好戏……”

  李叱:“九妹……你怎么能学的这么坏。”

  余九龄:“陛下你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李叱笑道:“那行吧,你说想要写什么,只要不太过分,朕都应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