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我想去县城念高中。”

  农忙结束,顾知朝在饭桌上将这件事情提了出来。

  “乖孙,你想清楚了?!”

  李桂英听见这话,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刘振伟对顾知朝的安排,他们可是十分清楚的。

  不过顾知朝不愿意,执意要回到农村,他们也拿他没办法。

  这段时间顾知朝上工,给家里帮忙,顾建国和李桂英都担心他是真的下定决心留在农村,在这里生活了。

  为此,老两口还一直忧心,准备等农忙结束后,好好劝劝顾知朝。

  这年头,虽然说当农民光荣,但是当农民辛苦啊。

  他们家其他人也就罢了,顾知朝有进城吃商品粮的途径,他们当然不希望顾知朝留在农村了。

  老两口这边还犹豫着该怎么和顾知朝开口呢,结果顾知朝主动提了出来,他们能不高兴吗?

  家里其他人听见顾知朝这话,心思也多了起来。

  这年头的工作是可以让家里人顶缺的。

  顾知朝这一走,记分员的工作谁顶上?

  大伯顾国强和二伯顾国贤不用想了,他们只有小学文凭,根本不够资格,只能从他们的几个儿子中选择。

  顾国强的大儿子顾利民有初中文凭,顾国贤的二儿子顾涛有初中文凭。

  不出意外,顾知朝这个记分员的工作就是从顾利民和顾涛这两人中挑选了。

  “嗯,我想清楚,我想继续念书,以后找个好工作,也可以更好地孝顺爷奶。”顾知朝微微点了点头。

  “好好好!我乖孙就是孝顺!”

  李桂英激动地拉着顾知朝的手,连连称赞。

  对于她而言,顾知朝的一句漂亮话抵过其他人十句百句。

  “至于我这个记分员的工作,就由爷奶安排人顶上吧。”

  顾知朝见大家都眼巴巴看着自己,知道他们都盯着这工作,索性将话摊开直说了。

  顾利民也好,顾涛也罢,让家里长辈决定,顾知朝不掺和这件事情。

  “嗯。”

  这一次,李桂英没说话,顾建国点了点头接过了话头。

  老两口夫妻这么多年,分工明确。

  大事顾建国做主,小事李桂英做主。

  分配记分员工作这种事属于家里的大事,所以由顾建国来做决定。

  “顾涛还没说亲,有份计分员工作,也能说一门好亲事。这工作之后就让顾涛顶上吧!”

  顾建国平日里虽然闷不吭声,但却是个非常果断的性子。

  三言两语间就将这件事情拍板决定了下来。

  合适的人选就两个。

  顾利群今年二十三岁已经结婚,女儿都有一个了。

  而顾涛今年十九岁,因为前些年他的几个哥哥先后成婚,家里的钱粮紧张了,所以顾涛的婚事就耽搁了下来,到现在都还没有说亲。

  眼下这个工作也算是给他的补偿了。

  除此之外,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顾建国想着顾涛有这么一份工作,也能说一门好的婚事。

  通过小儿子顾国伟的事情,顾建国清楚地认识到有一门好的亲家对他们这种家庭而言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顾知朝因为有刘建伟这个外公,有刘家这个外家,所以他除了回到乡下种地,还能有其他的选择。

  但是顾家其他的几个孙子,就没有这种选择了。

  甚至,连这个稍微好点的记分员的工作,都还是顾知朝让出来的。

  里面的心酸也只有当事人能够体会了。

  顾利群听着自家爹的决定,有些沮丧都垂下头。

  顾涛虽然高兴,但是这会也不敢表现的太过,只是握紧了拳头,将高兴的情绪都藏在了心中。

  顾知朝听着顾建国的安排,有几分了解他的用意。

  顾建国的出发点无疑是为了这个家庭,他是希望顾家的后代能够有一个好一点的生活环境。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全家老小吃不饱穿不暖。

  只是对于知晓未来发展的顾知朝而言,顾建国想要发展壮大顾家,根本没必要走媳妇娘家路线,完全可以从自身入手。

  顾家孙子辈的年纪并不大,最大的顾利民也不过才25岁,顾利群23岁,顾刚22,顾涛19岁,两个女娃顾小娟和顾玲今年都是十五岁。

  十几二十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明年恢复高考,他们只要抓住这个机会,就能够走出农村,实现阶级跨越。

  这个年代可以说是学生们最好的时代。

  从政,本科以上学历至少能够留在市里,专业好的话更有机会留在中央。

  就是考不上大学,只是专业毕业,回到地方上也能有一个好工作。

  而且还有“干部年轻化”给他们保驾护航,仕途根本不用愁。

  从商,市场经济之后会逐步打开,他们可以选择下海经商。

  二十一世纪国内最富有的那一批商人,基本上都是赶上了这波风潮上的人。

  正所谓,站在风口上,连猪都可以起飞。

  当然了,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水平,就是飞起来了,也长久不了,之后反而会摔的更惨。

  顾知朝身为顾家一份子,他自然不可能抛下这家人。

  只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与其靠着顾知朝一个人补贴养活全家人,不如让他们自己强大起来。

  不过现在说这些都太早了,等到明年恢复高考了,再让他们准备也不迟。

  ……

  “我听说顾知朝要去县城里面读高中,再过一阵就要走了,有些人不把握机会,以后可就难见到了。”

  张红霞回到房间,看着正在吃烤红薯的叶明玉,冷声提醒她。

  这消息是张红霞今天洗衣服的时候,从刘玉兰嘴里打听出来的。

  顾知朝已经准备将记分员的工作交给堂哥顾涛,过一阵就要去县城继续念书了。

  县城可不比镇上,以后要见到顾知朝可就难了。

  张红霞这些天仔细想过,她觉得以叶明玉的姿色,如果叶明玉愿意主动放下身段,不像之前那么端着,或许顾知朝真能喜欢上她也不一定。

  总归,这件事情要是成了,张红霞能够继续跟着叶明玉享受。

  所以她这才迫不及待地来告知叶明玉,怂恿她去接近顾知朝,好坐收渔翁之利。

  叶明玉听到这话,一用力将手中的烤红薯都抓变形了。

  不用张红霞提醒,她就已经说服了自己放下身段去见顾知朝。

  只是事情并不顺利。

  叶明玉知道顾知朝这段时间每天做完工作,会去给李桂英帮忙干活。

  所以她故意挑了一个顾知朝会路过时的位置干农活。

  叶明玉想着,顾知朝看到她如今的模样,肯定会心疼来帮忙的。

  只要顾知朝愿意主动接近她,那一切也就能够再回到从前了。

  结果哪知道顾知朝从头到尾都没看她一眼,像是没发现她这个人一样,直接就走过去了。

  叶明玉也不好大庭广众之下直接开口叫他,只得郁闷地继续干活了。

  叶明玉还想着,明天再换个位置,保证顾知朝一定能够看到她,要是顾知朝再看不见,她就假装摔倒闹出点动静,总归一定要让顾知朝注意到她。

  结果,今天刚回来就听到张红霞说顾知朝要去县城上高中的事情了。

  叶明玉心中产生了一种紧迫感,她很清楚,一旦顾知朝真的去了县城,那以后可就再难找他帮忙了。

  虽然说叶明玉在村里的追求者不少,但是这些人要么是普通的农村少年,要么是和她一样的下乡知青。

  可不是每个农村少年都像顾知朝一样受宠,其他人要是敢拿家里东西送给她,或者来给她帮忙,对方家里绝对会打断腿。

  至于下乡知青,他们表达爱意的方式很文雅,他们会写诗歌送给她,可没一个像顾知朝会送吃喝用那么实在的东西。

  所以目前顾知朝是唯一能够给她实际帮助,能够让她脱离苦难生活的人。

  张红霞看叶明玉神情,就知道她听进去了。

  这些日子,叶明玉也吃了不少苦头,她只要不傻,就知道该怎么做的。

  ……

  “大队长,我想要请假去一趟县城。”

  顾知朝和家里谈妥了,这才去和村里大队长请假去一趟县城。

  “去县城?去看你外公?”

  刘大勇对于顾知朝来请假去县城,并不诧异。

  原主外公是县里公安局局长,这事不少人都知道,原主去县城找他也是常有的事。

  “对,麻烦大队长批个假了。”顾知朝递了一卷旱烟,笑着说道。

  “不麻烦,不麻烦。看外公也是尽孝道嘛!”

  刘大勇接了烟,爽快地同意了。

  平日里他自然不可能是这么好说话的,但是对顾知朝总归是要比旁人多几分宽容。

  顾知朝从大队长家里出来,想着该怎么和外公道歉。

  虽然说外公肯定不会计较这件事情,但是他也不能敷衍了事,该有的诚意也还是得要有的。

  “来了。”

  叶明玉藏在树下,看着顾知朝走过来,心中微微有些紧张。

  张红霞说顾知朝准备去县城的时候,她就猜到顾知朝会来找大队长请假,所以特意在他回家的路上等着。

  这条路比较僻静,很少有人会经过。

  她就不相信顾知朝还能注意不到她!

  “啊~”

  叶明玉见顾知朝走近了,从树后走出,假装摔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