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雷雨从阿瑶家里偷偷摸摸溜出来, 她满脸绯红眼神飘忽,那小模样明眼人一眼就知道肯定有故事。

  她自己也知道不妥, 但激荡的心绪根本不受她控制, 满脑子都是阿瑶阿瑶阿瑶。

  刘雷雨一路自己用手挡着脸, 低着头专挑避人的地方往家走。

  回了家里也一头躲进了自己的屋子,假装是要收拾从阿瑶家里拿回来的东西, 避着母亲不敢见面。

  好容易拖到下晌,刘雷雨感觉自己终于平静了些。

  她跟阿瑶有了这样亲密的关系, 心里知道这件事不能再瞒着母亲了, 极早坦白为好。

  母亲正坐在桌前做针线,看见刘雷雨进来,便跟她说话:“雷雨啊, 我正给你裁布做鞋, 你也来学着一起吧!”

  桌上放着母亲裁好的鞋样,旁边还有预备做的鞋垫,刘雷雨一看到就想起了当初阿瑶送给她的鞋垫。

  可惜坠崖时那鞋垫就丢了,刘雷雨拿到手时也没舍得好好看看, 时间一久,她连鞋垫上的纹样都记不大清了。

  刘雷雨一不留神分了神,心中光顾着想,也不知阿瑶还会不会再送她鞋垫呢?

  母亲有点纳闷,刘雷雨这孩子怎么看着桌上的碎布头也能走神?最近心思这么重?

  她刚想喊一声,突然之间,大地之下传来了一阵微弱的颤抖。

  母亲都没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了, 但刘雷雨去年经历了太多的山崩地裂,她一下子就醒过神来,这是地震了!

  她也不知道哪里生出来的一股怪力,竟然一把将母亲从椅子里拉站了起来,拽着就拼命向门外跑。

  随着她俩慌不择路的脚步,大地又再次战栗了起来。

  刘雷雨拉着母亲一直跑到屋外,母亲抬头看了一眼天空,竟然忍不住惊叫起来:“天哪!”

  只见遥远的天边,天空整个黑了一块。

  一股巨大的黑云从地面上一直延伸到天空中,遮天蔽日恐怖至极。

  越来越多的人从各自家里逃了出来,大家都惊惧惶恐的往远天边去看。

  刘雷雨却顾不上这个,她一路拉着母亲向阿瑶家跑过去。

  阿瑶家里只有她和阿爷两个人,阿爷腿脚不方便,肯定来不及往外跑。

  母亲也想到了这一点,她们两人加快脚步,跑到阿瑶家附近时,刚好看到阿瑶搀扶着阿爷,正一脸焦急的往外走。

  刘雷雨急忙迎上去,从另一边扶住了阿爷的胳膊。

  身旁全是仓皇奔逃的人,有想从家里抢救东西的,也有逃命时不小心摔倒的,一时耳边竟然响起了无数哭喊声叫骂声,恐怖的像是大难临头一样。

  刘雷雨跟阿瑶对视一眼,这时候也来不及说话,她们四人一直跑到了村外的开阔处,才气喘吁吁的停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地下传来的震动渐渐平息了,只是远天边那天柱一般的黑云却越发浓厚,黑云之中隐约透出火红的颜色,像是有巨龙藏在黑云里游走一样。

  人群里先开始是冒出了窃窃私语,不多时终于有人忍不住叫喊出声:“地龙翻身,那肯定是地龙出来了啊!”

  刘雷雨和阿瑶脸上纷纷露出担忧的神色,难道是山谷那里,终究出事了吗!

  那老吴一家有没有早作防备,他们村子里的人都及时逃出来了吗?

  刘雷雨还记得除夕夜里看到的那村子万家灯火的场面,她揪心的不行。

  “雷雨,你说吴婶儿一家怎么样了?”阿瑶焦急的问。

  刘雷雨摇摇头,她目光在人群中穿梭,试图找到老吴的侄子。

  母亲眉眼间也满是忧色。

  刘雷雨和阿瑶回来的第一天,就说过她俩之所以能这么快就回家,是因为遇上了一群好心人。

  当时她俩刚从山谷里逃出来,进了深山中,山高林深又没有现成的路走,若不是遇上了老吴,光靠她们俩要想走出大山,还不知要花费多少功夫。

  她对刘雷雨和阿瑶说:“你俩快去找找吴家兄弟问问吧,若真是地龙翻身,那条村子都要遭殃。村里人算得上是你们的救命恩人,咱们也不能忘恩负义。不用担心阿爷,这里有我呢。”

  听了母亲的话,刘雷雨和阿瑶应了一声,拔腿便去找人。

  老吴的侄子名叫吴成,是前年到双峰村来做上门女婿的,他妻子家里年迈双亲都不良于行,幼子又才一岁多,妻子又挺着大肚子,一家人格外艰难。

  刘雷雨和阿瑶赶到时,只见两个老人被好好的安顿在屋子外头空地上。

  按村里的辈分,阿瑶管两位老人叫:“李叔,婶儿,你俩怎么在外面?”

  两位老人一看见有人过来了,慌忙哭喊着求救:“救命啊救命啊,我家女儿女婿都还没逃出来啊!”

  原来地震发生的时候,吴家兄弟第一时间将两位老人先后从家里背了出来,然后才回头去救老婆孩子,可偏偏去了这么久,一直也没出来。

  两位老人都腿脚有疾不能走路,硬是拖着残躯靠双手爬到了这里,试图找人求救。

  但这天灾吓人的紧,谁家都顾着自己逃命,没谁理会两位老人的哭喊声。

  阿瑶见状,连忙上前安慰两位老人:“李叔,婶儿,你俩别太担心,这地震不是发生在咱们这里,你看现在已经好了。”

  刘雷雨则拔腿往李家跑去:“我去看看怎么回事。”

  阿瑶也跟上她:“我也去!”

  李家家境贫苦,家里只有一间茅草屋,旁边盖了一间崭新的土坯房,是去年年尾时,吴成自己建起来的。

  吴成踏实勤快肯吃苦,自从到了李家,跟妻子过的和和美美的。

  他挣上钱盖了新房,自己也不肯住,而是先让两位老人搬了进去,他带着妻儿还是住在茅草屋里。

  这次地震的余波传到双峰村,其实震感已经不算强烈,也就是天相看着吓人。

  但李家的茅草屋风雨飘摇实在是不堪一击,竟然塌了。

  刘雷雨和阿瑶赶到时,只见吴成一岁的幼子独坐在屋外的学步车里,哭得撕心裂肺。

  阿瑶连忙上前将孩子抱起来哄,刘雷雨则推开了李家的房门。

  往里一看,里头一片狼藉,茅草屋倒了一面墙,屋顶塌了半边。

  吴成半跪在地上,用肩膀撑着倒塌的屋顶,在他身旁,他的妻子被倒塌的衣柜砸中了腿,整个人动弹不得。

  一见有人进来了,吴成连忙求救。

  他一人撑着屋顶的重量已经好久,早已脱力,但一直苦苦撑着。

  他的妻子哭着哀求他走开,但吴成眼眶发红,无论如何也不肯听:“快救我妻子!”

  刘雷雨连忙上前帮忙搬起沉重的衣柜,阿瑶也放下了吴成的孩子,过来帮忙拉着女人往外拽。

  女人因为拖累了丈夫,原本只想死了,但吴成无论如何也不肯弃她而去。

  这会儿见有了希望,她也挣扎起了求生的意志,硬是咬牙借着力往外爬。

  好不容易,女人终于爬了出来。

  吴成一见妻子安全了,他松了口气,整个人眼看着就要倒下,刘雷雨及时将倒地的衣柜撑到了屋梁底下,帮吴成撑了一把:“快出来!这衣柜撑不住!”

  吴成一咬牙,硬是又生出一股力气来,他拼着全力往外一挣,感觉肩上一松,连忙拉起刘雷雨的衣领,两人拼命向外一跃。

  只听身后“轰”的一声巨响,茅草屋彻底倒塌成了一片废墟。

  刘雷雨几乎是被吴成扔出来的,但是她顾不上痛,心中只有劫后余生的庆幸。

  阿瑶急忙冲过来,她眼眶急的发红,对刘雷雨不顾危险救人的行径又急又气。

  但救人时她也参与了,当时情况紧迫,眼看着吴成与妻子两个大活人在自己面前,两人当时都忘了自身安危,只想着救人。

  吴成倒在地上,他连喘口气都没停,跳起来查看了妻子的情况。

  妻子腿被衣柜砸到,皮肉绽了口,腿骨也受了伤不能动弹,但总算是捡回了一条性命。

  吴成的幼子被阿瑶推到了妻子身旁,孩子哭的小脸发红,紧紧捏着他娘的手不放。

  吴成转头,冲着刘雷雨和阿瑶就跪地磕了个头:“救命之恩没齿难忘,我吴成以后愿为二位赴汤蹈火。”

  刘雷雨和阿瑶哪里想到这一幕,她俩连忙避开了,拦着吴成请他起来。

  吴成见状,他本也不是话多之人,自己心里下了要报恩的决定,默默地站了起来,不叫刘雷雨和阿瑶为难。

  刘雷雨说:“李叔和婶儿还在前头等,听见屋子倒了的动静,不知道要担心成什么样,咱们赶紧过去吧。”

  吴成的妻子不方便走路,吴成将她拦腰抱起,托在怀里。

  阿瑶则主动接过了吴成的儿子。

  几人连忙往前走去。

  刘雷雨却瞥见吴成的妻子脸色苍白双拳紧握,额头也渗出许多汗水来,她虽然没有出声,但似乎是在忍着剧痛的模样。

  妻子大腹便便,看她的模样,刘雷雨连忙提醒吴成:“吴兄,你快看看,你妻子是不是要生了?”

  吴成的妻子怀孕才七个月,还不到生产的时候。

  但吴成定睛一看妻子的模样,立马慌了神:“阿芳,你怎么了?哪里疼?”

  妻子阿芳她突然遇到地震受了惊吓,又被柜子砸伤,疼痛和恐惧双重惊吓,她动了胎气。

  早在刚才刘雷雨和阿瑶来救命的时候,她就觉得腹中一阵一阵的疼痛,到了这会儿,疼痛变得越发频繁起来。

  她头前生过一胎,知道这是肚子里的孩子要发动了。

  只是孩子才八个多月,这时候生下来,只怕难养住。

  她又惊又怕,这时候只想忍着。

  然而生产哪里是她能忍得住的。

  “这里不行,去我家吧!”

  刘雷雨只想着救人,哪里顾得上别的,她直接给吴成指了路:“你快去,我去喊我娘!”

  吴成也是慌得乱了分寸,他抱起妻子就向着刘雷雨家跑过去。

  阿瑶抱着吴成的幼子去找了李叔和婶儿,刘雷雨则出村去找母亲。

  杨氏得了消息,急急忙忙跑回家去。

  感谢陈家为刘雷雨家新盖的房子,宽敞地方够大,空屋子也多。

  杨氏快手收拾出了一间房间,铺好床褥当做产房,又安排吴成去灶下烧热水。

  双峰村没有产婆,要到隔壁村子去请,这时候根本来不及,杨氏只能自己进去帮忙。

  刘雷雨先将阿爷搀扶着回家休息,又与阿瑶一起将李叔和婶儿也接了回来。

  她们这边刚刚在刘雷雨家堂屋里安顿下来,就听见房间里传来了杨氏的声音:“生了生了!”

  阿芳这一胎生了个女儿,八个月的孩子,比小猫大不了多少,但抱在阿芳怀里时,却也能发出细弱的哭泣声。

  孩子太小了,杨氏只抱到房间门口给吴成和李叔李婶儿看过一眼,就送回了阿芳怀里去喂奶。

  这一回,连李叔李婶儿都想给刘雷雨和杨氏磕头。

  吴成见刘雷雨无论如何不肯接受,他一个七尺的汉子,红着眼睛跟刘雷雨拱手行礼:“大恩不言谢,刘兄,我全家的性命都是你所救,从今天起,我吴成甘愿成为你的仆从,但有吩咐,莫敢不从。”

  刘雷雨原本是不想答应,她救人又不是为了回报。

  但她转念一想,她打算买个山头,以后要建庄子,若是只有她和母亲两个人,偌大的庄子也管不过来。

  这吴成一看就知有情有义的汉子,若能请他当庄子的护卫,倒也是个帮手。

  她便把这打算跟吴成说了说。

  吴成当场应下。

  当人护卫,就要衷心护主,吴成稳重却不莽撞,他身上没带纸笔,便从灶下捡来碳条,撕了一块衣裳的干净布料,写下了一份效忠刘雷雨的契书。

  他请了在场的阿爷当见证人,咬破手指在契书上印上了血手印。

  “我吴成,甘愿效忠刘雷雨,从今往后,任凭刘雷雨差遣。”

  刘雷雨收了吴成做护卫,随后便跟吴成说起了老吴一家,这次地震不知道有没有事。

  吴成这才知道,刘雷雨与自家堂叔老吴一家,竟然也有这样的缘分。

  他亦很挂念堂叔老吴家的情况,老吴家里有老母幼子,就算真要逃命,也是行路艰难。

  刘雷雨当即决定:“那我们去一趟,往老吴叔家村子走走,也不靠近最危险的地带,说不定迎头碰上了老吴叔一家,正好带回来。”

  吴成一听,只肯自己独自前去,说什么也不准刘雷雨同去冒险。

  毕竟山里刚刚地龙翻身,危险情况不明,这会儿是消停了,但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还会不会再地震。

  吴成打定了主意,便将妻儿老小托付给了刘雷雨照顾,自己随即就出发了。

  李家的茅草屋塌了,剩下一间土坯房倒是能住人,但阿芳刚生了孩子,不好挪动,不方便搬回去。

  因此李叔独自回了自己家里,李婶儿借住在了刘雷雨家,照顾阿芳坐月子。

  李婶儿虽然腿脚不便,但处处要强,自己用一双手撑着来去自如,做饭洗尿布样样能行,还帮着把屋子收拾的干净利索。

  杨氏每天得了空,就坐在自家院子里,与李婶儿聊聊家常,逗着吴成的小儿子玩。

  小家伙刚刚学会走路,一颠一颠跑起来歪歪扭扭的,又爱笑又淘气,虽然不会说话,也哄得杨氏天天喜笑颜开。

  没几天,小家伙就粘着杨氏,连晚上睡觉也要靠着杨氏睡。

  这下刘雷雨连想找杨氏说句话,都轮不上了。

  阿瑶更喜欢阿芳新生的小女儿,别看是八个月的早产儿,但小丫头能吃会长,每天光是窝在阿芳怀里喝奶就要喝上十来遍,夜里也要起来吃好几回。

  吃得多长得快,小丫头见风长,不几天的功夫就长大了一圈,脱去了出生时的瘦猴样儿,粉嘟嘟白嫩嫩惹人喜爱。

  阿瑶总是忍不住去看小丫头,逗她笑逗她玩。

  刘雷雨毕竟是“男儿身”,不方便进阿芳坐月子的房间。

  每天阿瑶要来刘雷雨家好几回,但一来就去看小丫头,刘雷雨被晾在一旁,只能坐在房间外头老远的地方,竖着耳朵听听阿瑶哄孩子时的笑声。

  就算有时阿瑶留在刘雷雨家里吃饭,饭桌上也只听见阿瑶和杨氏两个人不停地说着吴成家的两个孩子。

  刘雷雨满耳朵里都是孩子孩子孩子,想插句话也插不进去。

  她一边往嘴里扒着饭菜,一边看着眉飞色舞的阿瑶和母亲,只觉得味同嚼蜡难以下咽。

  甚至,刘雷雨心里开始焦急的期盼起来,她每天数着日子,就盼着吴成早点回来,把他的妻儿老小全带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