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寒风瑟瑟,别墅内温暖如春。

  小黑卧在唐景汐盘着的腿上,惬意且舒适地随着唐景汐的手抚摸它的狗头,还会发出轻轻的呼噜噜声。

  “小黑,你说,我是不是不该硬要追着宋青岚跑呢?”

  “我和她就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我还在为考去北京努力,她已经可以提前结束战斗了。”

  “小时候,我怕她跳级,她没有跳,我怕她去北京八一队打球,她没有去。现在,她可以提前保送去北京,上最好的大学了,无论怎么样我都不能再说什么的,对吧?”

  她小声自言自语。

  小脸神情忧伤,手轻轻地抚摸小黑的狗头,和它身上柔软顺滑的毛毛。

  晚上躺在床上,她还在床上地翻来覆去,瞪着天花板。

  既然睡不着,她只好下床,在屋里游荡,一间小小的卧室都不够她游荡了,她穿着睡裙出了门,正好碰上洗漱路过的唐莉莉。

  “莉莉姐姐,你还没睡啊?”唐景汐惊奇:“这会儿都十二点了呢。”

  唐莉莉有些怕被她发现似的,低声:“嗯。”

  顿了顿:“我,我在背书……”

  “真好,你这次期末考肯定还能进步的。”

  唐景汐这会儿心情依然不是很好,她其实有些怀念以前成绩刚开始努力的时候呢。

  成绩基础差,稍微努力就能卓有成效,现在进入年级前一百,想进步哪怕十个名次都觉得难如登天,前一百的同学都很拼呢。

  唐莉莉看出她小脸情绪略微低落。

  她的堂妹,什么情绪都在脸上,见人自带三分笑意,若是没有笑意,那就是心情不好了。

  “你怎么了啊,期末复习得不顺利吗?”

  唐莉莉问这话时有些别扭,从没想过,有一天她能和从心里嫉妒的完美堂妹这样,坐在房间的地毯上像把酒夜话一般谈心。

  “还行吧,主要是……”

  唐景汐没忍住,将宋青岚可能高二能保送的事情说了,她曲着膝盖,捧着小脸,柔声叹息:“是不是好厉害啊,可是,这样我和她就要分开了。”

  唐莉莉听得心里也一阵酸意。

  她现在还在为了能不能上专科,废寝忘食地学,宋青岚却能保送了,还是清北那样的顶尖学府。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真大啊。

  酸归酸,她心里倒比之前坦然。

  像是接受了人与人就是有着天差地别,亦或是从堂妹的认真中自然而然地猜到,比堂妹还要优秀的宋青岚,必定是付出了比堂妹还要多的努力。

  就像她的哥哥。

  以前唐莉莉也嫉妒自己的哥哥,但远离了那个环境,好像能从旁人的视角再去回望她的父母,她的哥哥。

  她小时候就嘴馋,每次出门吃酒席她都特别欢腾,哥哥打小就高冷,不爱去人多的地方还被爸妈教育过。

  但上学后就不教育他了,因为哥哥在房间看书做题,反过来教育她,为了一口好吃的半分心思没放学习上。

  她小时候爱跳皮筋,爱玩过家家,看电视只看电视剧和动画片。

  她哥哥,从小对这些都不感兴趣,爱看动物世界和答题科普类的节目,叫开心辞典。

  现在想想,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或许是小时候的点点滴滴就开始埋下伏笔。

  她只愿现在一切还不晚。

  她想要的不那么多,顶尖学府她知道自己够不着,能逃离这里、自力更生就很好。

  她望着堂妹脸上的一片哀伤。

  想起宋青岚,那是一个总是清清冷冷,唯独对她的堂妹总是温柔以待的少女。

  “不用担心吧我觉得,你和宋青岚,跟我和我哥不一样的。你们比我们更亲。”

  即使是曾经的唐莉莉,也曾羡慕过堂妹身边总有一个宋青岚呢。

  “偷偷跟你说,我还想过,如果我哥是一个姐姐就好了。”

  唐莉莉第一次跟人吐露秘密:“我看你和宋青岚就总想呢,妹妹与姐姐,是不是比妹妹与哥哥就是要更亲一些呢?”

  唐景汐微微蹙眉,下意识想反驳。

  她从未将宋青岚看作姐姐。

  小时候小伙伴们都叫她岚岚姐姐,她从没叫过,那时候是为了赌一口气,好像叫了姐姐自己就成了低她一头的妹妹。

  后来……

  后来是因为什么呢?

  唐景汐的心一瞬间有些难以捉摸和辨别的慌乱,但她说不清道不明这种微妙的感觉。

  这一夜的秉烛夜谈,好像谈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谈。

  可是第二天当阳光照在唐景汐的脸上,她躺在床上,阳光的暖意像有了实质,给彷徨委屈的心注入了属于太阳的能量。

  她不是曾经成绩中下游,连安江一中都考不上的唐景汐了。

  她现在是火箭班的,她身处年级前一百名,她才高一,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可以全力以赴。

  宋青岚说,她来到安市的每一天,都是全力以赴的。

  过去唐景汐从未做到过。

  这一天,她一下车就开始狂奔,肩上书包重量不轻,但她好像身轻如燕,一路狂奔到教室里,到了宋青岚的面前。

  大口大口地喘气,大冬天额头上隐约有薄薄汗意。

  宋青岚惊疑:“汐——”

  “你走吧!”唐景汐声音小但坚定:“我晚一年也会考到北京去的!”

  这是她的决定呀,从这一刻开始全力以赴,走竞赛已然来不及,但高考也没有那么遥远。

  只要两年多。

  宋青岚更惊诧:“……谁说我要走?”

  宋青岚同桌的男生也惊讶问:“班长你要走啊?”

  宋青岚:“……不走啊。”

  唐景汐从出门时鼓起的巨大勇气,像大大的气球忽然被针戳了个小洞,一溜烟气球飞没影了。

  她小脸窘窘的,磕磕巴巴地说:“可、可是轩轩说,你进了省队,再进国家集训队就……高二就能保送清北了,就不用上高中了。”

  宋青岚隐约明白过来:“进国家集训队没有那么容易。”

  唐景汐坚定地说:“可如果是你,一定行!”

  宋青岚抿唇,笑意忍不住,蔓延至眼底:“你比我都有信心。”

  顿了顿,她又道:“即使真的高二保送,只是不用参加高考,高中学业也要完成的。”

  唐景汐懵了,会意之后像天降巨大惊喜,满脸都是灿烂明朗的笑意。

  “就是说,你保送了也还要读书的,在我们这里读书的对不对!”她急于求证。

  宋青岚失笑点头:“没错。你的多愁善感,浪费了。”

  “啊啊啊太好啦!”

  唐景汐伸出手,环住宋青岚的脖子,紧紧与她拥抱,还一屁股坐在宋青岚的腿上,压得宋青岚准备不及,闷哼一声。

  同桌的男生瞠目:“……”

  不知道该羡慕宋青岚,还是羡慕唐景汐呢。

  -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结束,唐景汐抱着自己的好些辅导书回了家。

  宋青岚要离开是虚惊一场,她还是要为去北京努力的呢。

  宋青岚还是经常过来的。

  她在一边电脑旁为省选和冬令营做准备,唐景汐就在一旁看辅导书,做练习题。

  唐莉莉有不懂的也会来问宋青岚。

  除了文科的部分题目,基本宋青岚都能给她解答。

  三个姑娘一起学习的场景是景新雨最爱看的,每当这时候,她就会和蒋阿姨一起为三个孩子准备一些下午茶。

  “学习费神啊。”她笑着招呼:“吃点东西再继续呀。”

  有时候黎湘打电话来问唐莉莉在她家表现如何,景新雨如实相告。

  黎湘还不敢相信:“……是吗,你说得我都不认识了,真是我家那个莉莉吗?”

  景新雨:“莉莉的期末成绩你看到了的啊,我听宋青岚给她分析过,现在的势头保持下去,专科是稳的,说不准还能上一个本科。”

  “谢谢嫂子了哈。”黎湘心情复杂地挂了电话。

  在自己家里不成器的孩子,到了别人家里,忽然变得积极上进,对父母而言着实不是一件单纯的喜事。

  有一次唐莉莉回家来拿一些过冬的衣物,黎湘都觉得她变了一个人。

  她这个女儿,以前总是唯唯诺诺的,现在话还是不多,但竟能与她对视了。

  “你大伯大妈对你好吗?”

  “好。”

  “怎么看你瘦了啊,是不是没吃好?”

  “没。”

  唐莉莉抱着装了衣服的大袋子出了家门,在缓缓下降的电梯中,心中一片轻松。

  曾经那么胆怯惧怕的,好像做到也不是那么难。

  她抱着大袋子,回到大伯家时,恰好撞见唐景汐赖在沙发上,抱着宋青岚的胳膊摇晃。

  “不管不管,我也要去!”

  宋青岚语气迟疑:“可是刚才你说得对,人家没有请你……我也觉得这样不好。”

  “宋青岚!”唐景汐将额头“砰”地一下抵住她的肩头磨蹭:“你就是气我的。”

  她抵着脑袋,看不清宋青岚的表情,唐莉莉站在玄关看得分明。

  宋青岚在笑呢。

  “我要去我要去我要去嘛。”

  “为什么呢,你不是一直和彤彤关系一般吗?”

  “……”

  唐景汐卡壳,没想到这也被她看出来了。

  她抬起脸,左看看右看看,慌忙找理由,指甲抠着宋青岚的衣角:“那是小时候不懂事嘛……她现在这么厉害,我……我想去要一个签名咯。”

  宋青岚含笑觎她:“哦,是为了签名?真的么?”

  唐景汐的小脸又火辣辣的了,她就是不擅长说谎呢。

  只好低头又将脸埋进宋青岚的发丝中。

  “哎呀,你就带我去吧,要不我今晚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宋青岚,宋青岚,宋青岚……”

  她一遍又一遍地念她的名字。

  用那甜糯糯的嗓音。

  “不带你去,你要跟我生气的吧?”

  “绝对!”

  “我还有第二个选择么。”

  宋青岚幽幽叹息,却有笑意。

  “我就知道!”

  唐景汐一下抬起小脸,大大的眼睛满是得逞之后的精光,笑盈盈地就在沙发上蹦跶起来。

  蹦跶着转身,瞧见立在玄关的唐莉莉,她有些难为情地又蹲了下去。

  说起来也是高中生了呢,还做这么孩子气的举动。

  “你们晚上要出去吗?”唐莉莉问。

  唐景汐高兴地笑:“对啊!和那个世界冠军一起吃饭哦,管彤彤!”

  景新雨恰好也从楼上下来,听见了就说:“汐汐你跟去干嘛呀,人家和岚岚叙旧呢。”

  就是叙旧她才要跟去的呀!

  但这话可不能说。

  唐景汐指着宋青岚,生动地表演一个指鹿为马:“她说让我一起去的。”

  宋青岚“忍辱负重”点头:“是我,景阿姨。”

  其实景新雨在楼上就听全了的,但当事人都这么说,她还能说什么呢?

  只能叮嘱女儿:“去了不要闹腾哦,彤彤现在不一样了,人家是世界冠军。”

  唐景汐勾着肩头一缕卷发,撅嘴:“我还是安江一中火箭班的呢。”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