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戏长风【完结】>第64章 假面(三)

  “想见吗?”

  要说帝都的弄月坊, 那就不得不说说莳花馆。

  莳花馆位于弄月坊正中,乃是帝都最为锦绣繁华的秦楼楚馆,但较之平常勾栏的卖/身卖笑不同, 其间女子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谈吐若兰, 举止雅致, 且不随意接客,纵使有千金万金也不可, 总给人一种九天明月难以拥揽的感觉,故而从宗室皇族, 世家官僚,到太学学子, 墨客文人, 都以能成为莳花馆的座上宾为风雅。

  足以窥见, 每当莳花馆灯火若昼, 笙乐起此彼伏时, 整个弄月坊是何等高朋满座,显贵云集, 宛如人间极乐之境。

  而在莳花馆出现以前, 弄月坊不过是城东诸坊中最不起眼的一块去处, 鲜少有人提及。

  不过,孟怀晋今日带曲斯远到弄月坊, 并不是去名头煊赫的莳花馆,而是踏进了弄月坊内名不见经传的茶楼,名唤惜岁楼。

  平日里, 惜岁楼虽在弄月坊, 但较之其他地方, 尤其是莳花馆,显得冷清许多,往往是随主奔莳花馆而来,又不得进的随从留在此处等待。

  不过每逢除夕等亲朋相聚的特殊节日,帝都一众离乡求学的书生都会汇集于此,毕竟他们大多无钱无势,都做不了莳花馆的入幕之宾,又愁思难寄,烦忧多积,正需同这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以排解。

  “我倒是好些年没来过惜岁楼了。”

  曲斯远抬头看了眼微微掉漆的招牌,默了默,补充道:“不过之前也来的不多,还是为了公事。”

  孟怀晋没有立即说什么,而是等两人到了楼上雅间,将茶楼伙计挥退,才问:“那十七还记得当时是为何事吗?”

  曲斯远回想一番,道:“是为北境军饷一案,当年正在审理此案的前大理寺少卿遇难于此,我奉命来查,但奇怪的是,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导致后来整个案子也跟着成了悬案。”曲斯远说到这里,顿了顿看向孟怀晋,“似乎,现在这个案子也没能查出真相来。”

  孟怀晋摇头道:“当年查不出的案子,隔了这么久时间,自然是更没希望查出真相了,倒是那位大理寺少卿,当年还只上任了一个月,便毙命于此,多少令人有些唏嘘。”

  说到这里,曲斯远突然一愣,想起什么来,道:“我记得,当年这位前大理寺少卿姓梅。”

  孟怀晋笑:“苏洛屿给你的帝都幕僚身份,正是梅家公子梅城。”

  看来,早在很久之前,宸王府和梅家便暗中有了联系,不然苏洛屿不可能凭空给人家赛个儿子,还是占的嫡出身份。

  如此再结合当年悬案,其中关窍便不由让人深思,因为此案发生在元景九年,那一年的帝都也不太平,轰动一时的紫毫案就发生在那一年,元景帝真正实现亲政也是在那一年。

  “如今看来,当年梅家看似是为苏洛屿除患,实则是苏洛屿用北境军饷案做障眼法,给紫毫案开了道,令冯太后措手不及。”曲斯远说着望向孟怀晋,语气肯定道,“而且,当年师父应该知道其中内幕吧。”

  孟怀晋并不反驳,直言:“冯太后势力太大,且除自己势力外,不能容人,无法善任,基本上只用对自己衷心的,导致尸位素餐者诸多,这对国本不利。所以我在发现北境军饷案这一障眼法后,并未呈报冯太后,而是选择推波助澜。”

  曲斯远由衷道:“师父好计谋。”

  又过了会儿,楼下传来欢笑声,仔细一听,便知是帝都那群书生来了。

  “明年二月春闱,今年这些书生中,有不少是来参加科举的。”

  孟怀晋说着起身,掀开门帘,顿时便有清晰吟唱歌赋的声音传来,皆是点点离乡愁绪藏其间,但更多的则是满怀壮志,意气风发。

  “你看,他们对自己和大楚都满怀希望,是不是像极了曾经的我们?”孟怀晋指了指楼下把盏谈笑风生的众人,语气之中不由露出讥讽,

  曲斯远也上前两步,俯瞰着整个一楼,直言:“如今卖官鬻爵严重,科举贿赂成风,加之党争频繁,要想单纯只靠真才实学,确实很难得以高升。”

  “何止是难?几乎是绝无可能!”孟怀晋放下门帘,坐回桌前。

  曲斯远也坐回来,将煮好的茶分给两人。

  “如果师父今日带我来,就是为了追忆往昔?”曲斯远品了口茶,问。

  孟怀晋笑而不语,看向隔壁雅间,像是在等待什么。

  不多时,便有脚步声往楼上来了,曲斯远喝茶的动作一顿,起了警惕。

  来的人都是悄无声息的高手。

  “是宫里的人。”孟怀晋欣然一笑,同时松了口气,就好像是猎人终于等到了猎物入场。

  曲斯远闻言,当即猜出来者正是元景帝。

  “非常时期,倒是意外。”曲斯远不由道。

  “这有什么意外的?”孟怀晋端茶喝了口,慢条斯理道,“宫变虽有变数,但咱这位陛下到底胜了半子,自然会松懈几分,更何况,他每年都会来此,听一听这群书生的迂腐之言。”

  曲斯远想了想,道:“也不禁是迂腐之言,之前得以重用的大理寺少卿吕幅,还有兵部侍郎汪仄,都是通过这般途径被选中,然后入仕大展宏图的。”

  “大展宏图?”

  孟怀晋闻罢不由好笑,直摇头,道:“不过是咱这陛下看他们出自寒门,朝中无依,不仅好控制,而且还能拉拢寒门,一举双得。”

  曲斯远闻言没再就此说什么,转而问其他:“如果我猜不错,今日这处大戏便是和陛下有关吧?”

  孟怀晋将杯中茶水一口饮尽,半眯了眼,露出胸有成竹的模样来,道:“自然,这出戏怎么唱我都不亏。”

  又过半个时辰,楼下书生们已经彼此熟络完毕,开始吟诗作对。

  隔壁雅间自客人出现后,便再无什么动静,曲斯远眼神时不时微不可查地往惜岁楼门口看。

  但直到此刻,熟悉的身影依旧没出现。

  “瞧,来了。”

  孟怀晋此番干脆将门帘掀开挂起,露出一个俯视一楼的洞口来。

  曲斯远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发现是前来唱曲的一对母女。

  妇人眼盲,腿也有些跛,背着把琵琶,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衣,女孩则换上了新衣,但下裙也是破旧不堪,走在前面给母亲带路,举动小心翼翼,又礼数周到,看了在场众人会先熟稔地问好,有着超乎年纪的懂事。

  看样子,这对母女该是长期这般出来卖艺。

  在场的众人都是书生,正是心怀济世、仗义疏财的年纪,见状也不管曲唱得如何,先就给了不少银两,还有的直接给了自己腰间玉佩。

  妇人和女孩一一谢过,一刻钟后才得以到台上开始唱曲。

  众人也各自落座,边听曲,边谈笑。

  “随这对母女前后脚进来的客人里,有你的人。”曲斯远毫不顾及地指出。

  孟怀晋也不否认,并道:“你看,这戏还没唱,便已经让在场的这群书生有所动容了,所以有时候,戏外和戏内同样重要不是吗?”

  曲斯远手指轻轻敲着桌沿,看着楼下台上的母女,没说话。

  母女唱的第一曲,是平湖秋月。

  本来,在场听惯名曲的书生们并不抱希望,只当是施舍钱财做个善事,但随着醇厚熟稔的女声开腔,纷纷侧耳恭听,不由陶醉其中,周围奇迹般安静下来。

  待一曲毕,先是静了片刻,随即掌声不断,更有上前竭力打赏者。

  “妾身万谢诸位。”

  妇人起身,对众人一一道谢,而后又在女孩搀扶下坐回去,开始弹唱下一曲。

  曲斯远注意到,旁边一直安静的女孩也上了前,看样子是要一起。

  “古有周老,明唤莱子,至孝至纯,天地感之。”

  妇人边念唱,边手弹琵琶,女孩则跃身上前,扮作曲中莱子。

  曲斯远听到这里,便大致明白孟怀晋要做什么了,不由微不可查地蹙了下眉。

  莱子乃是戏彩娱亲中人物,生于周朝,性情纯良,乃是典范孝子。

  传言,莱子伺候双亲极尽所能,饭菜无不美味可口,举止无不事事躬亲,且虽年过古稀,却从不在双亲面前称老,常着一身彩衣仿做婴儿,以此来逗弄双亲高兴。

  曲斯远再次抬眼看向台面时,女孩正挥动着自己衣裳,对着妇人舞动,动作刻意笨拙,反而能起到逗笑之意,与曲中的莱子着彩衣娱亲如出一辙。

  好一个借古讽今,指桑骂槐。曲斯远不由心里叹气。

  “此雅间内,可是孟怀晋孟大人?”

  这时,门外突然响起熟悉的声音,曲斯远当即回神过来,但面上波澜不惊。

  “就说宸王苏洛屿早闻你家大人博闻强记,通晓古今大师,故而心生仰慕,想要一见。”

  过了会儿,等侍卫交涉完,苏洛屿还是坚持不屑。

  “想见吗?”孟怀晋呡唇一笑,问曲斯远。

  曲斯远反问:“师父带我来此,不就是想用我牵制住他吗?”

  作者有话说:

  昨天欠大家的一章俺明天再补吧,因为还要上班,不能熬夜太久,在这给大家鞠躬道歉,感谢大家理解

  (明天偷偷摸鱼也会把补更写完的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