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扩散之后,王仲淮和左思知最开始都怀疑是不是刘衡元那边说漏了嘴。

  毕竟贺禹山就不是个多稳重的人,他要想显摆自己要得立功的机会,也在情理之中。

  二人的暗示听的刘衡元火冒三丈,他一贯是个笑面虎,只要能达到他最终目的,都是笑脸对人,能屈能伸。

  看刘衡元对外人发火,属实难见。

  “本官千叮万嘱告诫了贺禹山,叫他闭紧嘴巴,否则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谁都有可能说,只有本官这边不可能出任何纰漏。”

  这话说的在理,刘衡元对自己的见解十分的透彻。

  他哪怕是为了那天大的功劳,也不可能说出去叫人后头去抢功。

  而王仲淮和左思知也从未对家里人说过,方自山是摄政王霍烬心腹,若是霍烬在洛安城里,想要夺权,倒可能是霍烬的人说的。

  但现在霍烬也是生死不明,与陛下一同失踪了。方自山泄露这些,除了让朝堂一片混乱外,也没有其他任何好处。

  如今各地异象频发,天守关遭遇敌袭的消息爆出,皇帝失去音讯的消息被爆出。两者结合,官员们都在猜测,是不是陛下在天守关遇了险。

  不过再如何遇险,也不可能一点消息也没有。除非是人被敌人控制又或者是,人没了。

  朝堂动荡,世家大族心思各异,洛安城隐约要乱。

  王仲淮三人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再去查是谁泄露的消息,全都用来安抚文武百官上。

  只是,不管三人再如何费劲安抚,在又收到一处府城持续高温,隐约有了旱灾的苗头消息后,洛安城的动乱也压不住了。

  王家之前因萧锦年和霍烬吃了大亏,如今皇帝和摄政王都失踪,边关战乱,各地天灾频发。这是亡国之兆啊!

  他们一族已经被两位当权者厌弃,若非改朝换代,王家想翻身是不可能了。

  于是,王家人暗中联络,还真的勾结了不少对朝廷积怨已久,还有一些没落无望复起的士族,掀起了一场内乱。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群人平时分散开,各自的力量很小。可凑到一起去,确是不容小觑。

  为了搜寻皇帝踪迹王仲淮派了不少人马,方柳雨也带了一批人去了南江府。

  如今洛安城里的军防,除了守城军就只有禁卫军。

  禁卫军又只听皇令,严守皇宫。哪怕王仲淮他们能调动禁军,也不敢随意派遣。

  否则皇城无人守,叫人攻占了那才是笑话。

  这样一来,能和这些反贼一战的只有守城军。

  洛安城的守城军都是兵马司的,赵缘作为指挥使,临危受命组建了一支队伍与集结起来的反贼对战。

  卯着一股劲,赵缘下手不仅不手软,甚至有些狠。他直接武力镇压,是要杀鸡儆猴。

  这场仗不仅要赢,他还要赢得漂亮,赢得让人畏惧。

  否则的话,一些人有样学样,反乱者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洛安城很快就会沦陷。

  洛安城因为赵缘的镇压,动乱平息了下来。王氏一族,不论老弱妇孺还有与其咎结的没落士族全都被关进了死牢。

  而其九族内的所有人,王仲淮也派人去各府通知拿人,全都押入牢中,等着最后的宣判。

  ……

  海安府的山火烧的旺,虽说海安府近海,可那一片海,许清让无法引水上山灭火。

  山火又大,靠着从山下运输水馕往里投放根本灭不了。只能等着隔离带里面的树木被烧完,自然熄灭。

  许清让让官兵砍伐出隔离带,同时水和食物如流水的往山上送,绝不让官兵累着。

  可山火范围实在是大,光靠着官兵人手不够。没办法,许清让贴了告示从百姓中挑选合适的人手。

  因为晒盐场,许清让手里有钱。百姓们若是自愿报名且被选中,一天一两银子。若是不幸遇难,也会给一笔厚厚的丧葬费。

  海安府是穷苦多年的地界,一看到官府给这么多钱,报名的不在少数。

  会死又如何?平日出海打渔遇到恶劣天气会死,没饭吃会死,山火蔓延下来也会死。因为帮着灭山火死,还能得到不少钱。

  有了这些钱,家里人至少不用死,能好好活着了。

  傻子才不去。

  许清让猜到人来的会多,但没想到这么多。

  大概的筛选了一下,本身就有疾病的,腿脚不便的,太过瘦弱,太过年幼和太过老迈的没要,其他的都要了。

  里面还有不少女子,许清让看到后,也按照之前的标准筛选,其他条件符合的,全都通过了。

  有了百姓们的加入,砍伐出隔离带的速度快了许多。

  隔离带彻底砍伐出后,看着火没有再往外蔓延,参与砍伐的官兵和百姓们都瘫倒在地,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因为没有靠近火源,虽有人受伤但无人身亡。

  许清让不仅给了百姓们银两,还给了官兵们不少的奖励。都是些为了生活可以不要命的辛苦人,许清让也不好给一不给二。

  海安府因为有许清让坐镇,山火处理的很好。灾情的奏折刚送到朝廷,随后就快马加鞭送了奏折说没事了,朝廷不用担心。

  这两个奏折一前一后到,王仲淮看着情绪一会低一会落到。海安府的山火倒是没有让王仲淮多头疼,但重山府的地龙翻身王仲淮心里有些犯难。

  本来王仲淮还想着要怎样抽派人手,然后还要再去找一趟顾展方问问赈灾粮能不能匀些去重山府。

  没想到他刚着手要做这件事,就收到了重山府和甘岷府两个知府的奏折。

  重山府知府奏折大概意思是说,朝廷不用担心他们,甘岷府知府帮了他们重山府灾后重建,粮食也有,朝廷放心。

  甘岷府知府的奏折大致意思也是说他们帮了重山府重建,朝廷不用担心。

  这奏折看的王仲淮沉默不语。

  按理说天有异象,天灾四起,早就乱成一锅粥,各地都嗷嗷的叫着救援叫着赈灾粮。

  怎么现如今,大家好像都全部完美的化解了一切不利危机……

  除了王氏一族企图兵乱,被赵缘直接按下外,大瑜四处天灾看似乱了,却又乱中有序,稳的很。

  遥远的西北方,重山府的知府李瑞亲自去了甘岷府拜访钱松岳。

  他们重山府与甘岷府相邻,以前两个府都穷,都缺粮食。百姓们饿,当官的腰包也不丰。

  能来这没油水地方当知府的,也都是没什么权势的,家族在朝中没有影响力说不上话。

  地龙翻身后,对于朝廷的赈灾李瑞想过很多种可能,有好有坏。

  好的就是赈灾及时,损失少,百姓能活下来更多。坏的就是赈灾拖延,损失大,活下来的人少很多。

  他就是没想过甘岷府会第一时间出现,还给他们带了一批救灾粮。

  救活了第一批险些被饿死的百姓。

  李瑞出身于农门,知道民生疾苦。也是为数不多为民的好官,他看到钱松岳时,什么也没说,郑重的给他行了礼。

  二人年纪相仿,都年过半百的人,钱松岳自知受不了李瑞的礼,急忙侧身,托住对方的小臂往上抬。

  “李大人何须如此啊!”

  把人请近府衙后,李瑞才发现驻守甘岷府的督军姜羽也在。

  甘岷府驻军虽然没有天守关多,但是作为西北方的门,也是有驻军把守。掌管甘岷府内所有军务的,便是督军。

  姜羽前来是为了和钱松岳说夏收的事情,去岁钱松岳突然找他,说了一个军屯屯田的法子。将士无战事时可以开荒种地,这样也不用每次都想尽办法伸手问朝廷要,还经常要不到多少,干等着饿肚子。

  钱松岳又有意无意透露是陛下给他说的法子,姜羽本来有些心动,但也有顾虑。可听了钱松岳的暗示后,细细一想觉得可行,于是就和钱松岳合计一番,先整地,然后秋种时种了一批。

  收获的时候,粮食数量还是很可观的。哪怕亩产不多,但是整体面积大,最后产量自然不少。

  春种的时候他们又开了不少的地,这次夏收,粮食定然是翻倍的。

  这次重山府地龙翻身,钱松岳拿出的救济粮也是姜羽同意的。他们之所以拉重山府一把,也是因为军屯屯田的面积过大,且还想再扩。他们能瞒住朝廷,瞒不住相邻的重山府。

  若是有能力不出手,重山府事后知晓的话,与甘岷府就彻底结怨了。

  远亲不如近邻,放在两府之间也适用。

  既然重山府很快就会发现,钱松岳和姜羽也就没打算瞒着李瑞。

  同时也都暗示李瑞,这法子是陛下说的,不是他们私自动土地。

  李瑞听完只觉得这法子好,可惜他们重山府没有驻军。不过他们重山府也没那么多的地种,有驻军也用不了这法子。

  不管怎么说,甘岷府及时拉了他们一把,也免了李瑞这个重山府知府处理不好灾情而受责,这情谊李瑞是不会忘的。

  ……

  洛安城,摄政王府。

  如玉自从身份被识破后得霍烬放过一命,一直安安静静的生活在王府的偏院。

  这院子偏僻,但有小厨房,也有小花园,面积不算小。

  如玉之前做探子,从小就是常人难以忍受的训练,后来接了任务接近小皇帝,然后杀了小皇帝。

  每天睁眼闭眼都是算计。

  刚在院子里住下的那段时间,如玉还很不适应这份静谧。

  后来慢慢的她觉得没有什么比这份静谧更好了。

  暗卫每日都会送她前一晚写下想要的食材,其他想要的东西,只要写下,暗卫都会寻来。她每天在院子里根据古籍研究做吃食,有的好吃有的难吃有的一般。

  还会学着做做机关,种种花,看看杂记话本。

  偶尔也会乔装改扮去外面逛逛,她身上有毒,为了每月的解药,也不可能逃跑。更何况,暗卫还都盯着她。

  如玉活的太过悄无声息,霍烬把人藏的也挺好。那院子如果不是专门横跨整个王府,再过一片竹林,根本就发现不了这处还有个院子。

  摄政王府里除了看守如玉的暗卫,没人知道如玉的存在。

  在天守关战乱与陛下失踪的消息传出去的那天,如玉在院子里呆闷了,想要去茶馆听书。

  便穿着男装,脸上简单的易出男性特征弱化女性柔和感,从偏僻的后门离开。却发现了一个婢女在与一个戴了□□的男子说话。

  如玉对易容之术有了解,那人脸上的怪异感是如玉极为熟悉的。

  这人不仅易容,还是她也会的易容术。

  准确的说,那人的易容术和她的易容术,来源于同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