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信息传递既快又慢。

  背靠朝廷的各色政令,传播的快而远;而靠着民众的八卦,同样也能传播得快而远。

  盛京时报一朝爆火,到处都能听到人们津津乐道的讨论声。

  不少路边的酒肆茶楼里,说书人已经轮番讲了好几遍。

  不管是那篇辩驳声激烈的檄文,还是娱乐版本的戏文,一时间都飞快的在百姓们生活中流传开来。

  与此同时,一些嗅觉灵敏的商人已经看到了商机,正在到处打听能以‘盛京’冠名出报纸的人到底是谁。

  背后之人大大方方并未遮掩。一时间,永安郡主楚蕴灵的名头,出现在不少人的耳边和桌案。

  江南金陵,林宅。

  林茂生又气得摔碎了一套平日很得他喜欢的瓷器。

  他都已经闭门谢客了,为何还会在自家后宅听到小厮的议论声。

  岂有此理,居然敢私下议论主家,明天、不今天就给辞退了去!

  林茂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如此‘一朝成名天下知’过。

  哪怕他是个已经有了些名声的儒士,一些给面子的人也会尊称一声‘林大儒’。

  但哪里有大儒名声会传播的如此之广。

  三教九流、无孔不入。

  自从这《盛京时报》一出,他瞬间成为话题中心,几乎所有读书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身上。认识交好的会直接写信问他那篇问帝檄文,不认识的,互相之间讨论的多数也是这篇文章。

  若是讨论之人,人人都认同他的观点,他也不会那么生气。

  可是辩驳声之大、反对声之粗陋,都在挑战他的神经。

  就比如刚才的小厮,聊到最后,居然粗声粗气地仿出一句:“咋滴,你家没老娘啊!”

  真真是,又气又丢人!

  越想越烦,他干脆起身一甩袖,前去后院最近喜欢的一个小妾房里歇着了。

  林茂生一气之下,直接一头扎进后院,连着几天都不再出门。

  但时间和事情并不会因为他的羞恼就结束,第二期《盛京时报》如期而至。

  报童们清脆的卖报声和朝阳一同升起。

  “卖报啦卖报啦!《盛京日报》正式定性为周报啦!新的考题方向来啦!”

  “卖报啦卖报啦!又有大儒发声啦!大脚马皇后戏文续篇来啦!”

  张仁新自从上次在报纸上看到‘接收投稿’后,就照着报纸上的地址从驿站里投递了封信件。

  报纸本身没有提到具体发售时间,但从投稿以后,他就一直安静地等着新刊。

  没想到仅仅一周,第二刊就发布了。

  比他想象中要快好多!

  张仁新拦下了卖报小童,赶紧拿了一份。

  快速的翻找了下,没想到真的翻到了自己投稿的文章。

  他兴高采烈的又多掏出了十文钱。

  这次要买三份。一份给娘子,一份给自己,最后一份用来收藏。

  收好到手的报纸,他溜溜达达到早餐铺子上买了份肉包,这才回家。

  安临琛原本的打算是发旬刊,如今全靠人工的时代,日刊不现实。

  但首刊刚出,得到的反响远比想象中好的多,他干脆大手一挥,直接换成了周刊。

  打不了每份内容精简一些嘛。

  原本报纸走得就是薄利多销的路子,现下销量远比他想象的大,倒也没必要拒绝到手的钱。

  而且报纸铺开越广,对他也同样越有力。

  饭毕,张仁新拿出今日买的报纸,开始仔细看自己的投稿。

  这篇稿子是在张仁新看完那个狗屁大儒写的酸腐檄文后激情创作的。

  主要内容就是将自己与娘子的经历化名编写成了故事,好好吹嘘了一番自家娘子。明确表达并非世间女子都是那位大儒说的‘小妇人’,多得是也能用经天纬地形容的奇女子。

  情感充沛、经历真实。

  这篇文章瞬间在稀少的外投稿件和众多的枪手文中脱颖而出。

  张家小宅,张仁新抖了抖手中报纸,越看越高兴。那规整的印刷体排版着自己的文章,每看一遍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反反复复看了几遍,他才将报纸翻到其他版块。

  首页版块同样刊登的是一位大儒的文章。

  不过这次倒不是檄文了。

  而是这位大儒针对‘报纸’这一新生事物的高调夸夸。

  张仁新一路看下去,不时点点头。

  这位叫唐腾的大儒,分别从几个角度说了报纸的利处。

  首先报纸作为宣传工具,可以传播知识和文化,这对于天下百姓都是福祉;再来通过报纸能够了解各地时事动态,第一时间知道各地发生的新鲜事。三来就是这便宜的价格了,这让报纸作为可收集和积累的书料可能大大增加。

  后面跟着非常流畅的彩虹屁:

  如此大手笔的开民智之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当今圣上能够通过此等提案,定然是个尧舜禹与、雄才大略的天子,这是社稷之幸、百姓之福。

  浩荡皇恩,泽被后世。

  夸完皇帝,又夸了这一壮举竟是出自稚龄女儿之手,果然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

  唐腾如今七十八高龄,在现在的时代是个不折不扣的长寿老人、老祖宗辈分。

  楚蕴灵今年才十五岁,以唐老的年岁说一句‘稚龄小儿’完全当得起。

  但是对于其他人,这消息可就掀起了滔天巨浪。

  这么一个前无古人的举动,这样一份肉眼可见的滔天政绩。

  居然是落在一个刚刚及笄的小女儿头上的吗!

  得到这么一个消息,各方反应不一,也气坏了不少人家。

  其中就有林茂生。

  他明知这报纸可能会有让自己生气的内容,却又忍不住买回来看。

  现下从报纸上看到‘老对手’这么一篇文,五脏俱焚。

  他忍不住开始诅咒起来:“这老家伙怎么还没死……哼哼,对着这么点屁大的小姑娘也能夸得如此肉麻?若不是看上人家了,都老不死到这把岁数了,还想一枝梨花压海棠呢。真是不讲究……”

  人心皆为自身映照。

  话分两头,这边的唐老同样在看着新出的报纸。

  他慢悠悠的抚摸着自己长长的美髯,边看边品茗,显然心情甚好。

  眼前报纸上,他的这篇文章被排版的很漂亮啊。

  唐老会写这份文章,有一些些是出于自己的私心,他对报纸确实欣赏。

  但是大头还是因为陛下他,给的太多了!

  没错,唐腾属于安临琛找来的高级别‘枪手’了。

  当然也是唐老本身立场没什么毛病,名声态度都够,才让他进入了帝王的视线。

  如今这位圣上,野心不小啊……不过只要方向对,野心对于一个帝王不是坏事。

  他似乎隐隐看到了盛世将启的前兆。

  就是不知,搞出如此巨大声势,圣上打算怎么往下走,又打算如何对待那些世家。

  士心也是民心,但民心不只是士心……

  陛下这艘巨轮,能压得下士心掀起的滔天巨浪么?

  唐老眼里的精光忽被一阵疼痛打断。

  “哎呦!哪个小兔……是晓晓呀~怎么突然过来了!快过来给曾祖抱抱~”

  看清眼前的粉嫩团子,已经到嘴边的小兔崽子硬生生被他咽了下去,转而笑呵呵的哄着小小姑娘来他身边,也不管他那每日精心呵护的长髯了。

  唐老的忧思深远。

  但安临琛敢这么搞,自然是不怕那些所谓的‘世家贵族’。

  更不会以为这‘得民心者得天下’里的民心独指士心。

  准确来说,如今的大锦里。那些标榜着世家大族的人家,并不能给他带来足够多的威胁。

  甚至可以狂妄的说句,这些个世家,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积淀深厚的人家。

  此时所谓高门大族,底气无非就是权钱人脉与手中掌握的知识。

  乱世一通洗牌,那些个什么百年世家名门望族,能全须全尾保存下来的有多少,站对了位置能博到从龙之功的又有多少。而不管哪个,都大不过手握军权的开国皇帝。

  钱权不说,安临琛本就站在天下的顶端,富有四海。

  且大锦如今只有以军功封的爵位。在安临琛开启世界线之前,只有那五位大公。而开启时间线后,安临琛没有再封国过爵位。

  就是说,那些世家,现在想用个出于荣誉的‘xx伯府’、‘xx侯府’装点门面,都拿不出。

  他们能依仗的,更多的只有自己家族里还立在朝堂上的人。

  偏现下朝堂风起云涌,陛下经常的神来之笔搞得人人自危。

  甚至世家最依赖的‘知识’,正是安临琛最不缺少的。

  他缺少的,只是将这些知识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的人才。

  科举制度的步步完善,科举地位的层层拔高,都是对世家的极致打击。

  当人才不再是问题,当寒门可出贵子,哪怕再少,基数也在那放着。

  乾清宫,安临琛左手轻轻捏着一瓣西瓜,右手则拿着新出的报纸看着。

  时下活字已经很精致,但是大小还是不能缩减到他前世看到的模样。

  在安临琛看来,这份报纸还是比较粗糙的。

  但是对于现在的时代来说。

  已经相当精致了,它甚至有专门在边边角角刻印花纹。

  《盛京时报》虽说挂名在楚蕴灵名下,但前面这两期最后的审稿人都是皇帝本人。

  安临琛还需要报纸成为他的口舌,这个开头自是不能马虎。

  好一会儿,安临琛看完了报纸,慢条斯理擦手:“目前效果还不错,gg应该是能搬上来了。”

  “对了,金斗那里怎么样了?”

  距离将金斗提拔为专项人才已经过去了快一个月。

  甚至为了防止泄密,关于册子上的内容是由麦冬亲自带去给金斗的,直到他能一字不差的复述完毕,这才放人去扫盲班学习。

  这大半个月来,金斗整日两点一线。除却上课时间,剩余时间全都在玻璃制作中度过。

  这事情陛下关注,麦冬自然也是高度关注,对于具体进度知之甚详。

  现下陛下问起,麦冬毫不犹豫的汇报进度:“据说已经可以一次成型很多小心器具和大块玻璃了。距离陛下想要的效果不差什么了。看起来那小子是吃透了,只是目前制作人数稀少,总体成品还是少的。”

  安临琛微微惊讶:“已经吃透了?”

  麦冬笑道:“不敢期满皇上,大致是没错的。”

  安临琛顿时兴起:“走,去看看那小子做出了哪些成品。”

  他将那些资料递给金斗,是因为金斗在无师自通之下,就已经找到了‘将玻璃熔液倒入模具待其冷却成型’这一方法使得到玻璃。

  他给出的流程更完整,方法自是更加繁复。资料里的制作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空心管吹气法’、‘锡槽加压氮气法’、‘退火’、‘回火’等等。

  这小子居然可以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自行摸透吗?

  要知道这可是全新事物,并没有经验老道的师傅前面带着。

  麦冬自无不可,麻溜出去准备轿撵。

  很快一行人便来到了热火朝天的玻璃制坊。

  要是整个玻璃制坊只有金斗一人那是不可能的。譬如烧火、填炉、模具制作,都是其他人来。

  金斗只负责玻璃液烧好后到制作成新的玻璃制品这一流程。

  安临琛到来时,麦冬正在制作一个透亮的宫灯。

  林茂生:此人实乃我一生之敌,老对手,哼!(斗志熊熊燃烧)

  唐老:嗯?《问帝檄文》,林茂生林大儒?这谁啊好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