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才知这些钱原来还要被剥去一层他们才有得分, 心里尽皆有些不舒服。

  不过,不舒服归不舒服,他们也知自己能赚到这些钱全靠沈舒, 沈舒本该说啥就是啥。

  不就是出钱给村里搞建设嘛?——出,谁让他们是平梁村的人呢!

  一个村民甚至十分活络的联想到:“村长, 我们出钱建设村子, 那分地的积分给不给我们加啊, 怎么说我们也给村子做出贡献了对吧?!”

  沈舒微笑:“当然要加, 每出一两银多加五分。”

  村民们闻言顿时一乐, 好家伙, 这积分一下子就涨上去了。

  万万没想到,自己不过是响应了下沈舒的号召, 既赚了银两,又能分比别人更多的地, 这可真是两全其美。

  保准这事儿明天一传出去, 村里人个个都眼红。

  殊不知,沈舒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他可不想以后再出新令,总是只有那么零星几个人响应,人心若是不齐,村子便永远也富不了。

  再然后,村民们开始顺理成章的分钱,在场一共十八人,每人能分到五两半, 一人充公半两, 还能得五两,这对村民们来说简直是天降横财。

  所有村民都乐坏了, 一个个龇着大牙嘴巴合都合不拢,他们恨不得立刻跑回家去关起门来,跟妻儿分享自己的喜悦。

  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待人走后,沈文庆将充公的十两银交给沈舒,道:“建学堂的钱是小舒你垫的,现在还给你。”

  沈舒爽快收下,眉眼染着关切,问:“表姑父,学堂建得如何了?”

  “还有两日就能完成。”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肯出钱,哪个干活不勤快,沈文庆捧着自己参与做酱分得的五两银,不禁发自内心的感叹,“小舒,你真是了不起。”

  沈舒莞尔一笑:“这是我应当做的,表姑父不必夸我,以后村子会越来越好的。”

  沈文庆深信不已。

  次日一早,村里有人发财的事儿在全村沸沸扬扬的传开,整个平梁村犹如炸开了锅。

  所有村民无心种稻碾麦,一股脑扎村口激烈讨论:

  “今天天不亮,四郎就带着媳妇儿上县城去了,说要给媳妇儿买新衣服。”

  “巧得很,二狗他媳妇儿也跟着去了。”

  “我看到二狗他媳妇儿回来的时候手上提着好大一吊肉,还有一笼小鸡崽,我一问,才知道二狗他媳妇儿以后准备养鸡哩!”

  “我今天还看到雨生了,雨生今早把他媳妇儿从隔壁杏花村接了回来,他那媳妇儿我们都知道,嫌雨生穷才跑回娘家住的。嘿,这一大早俩口子是脾气也不闹了,好得跟刚成亲那时候似的。”

  ……

  村里人的情况村里人都知道,如果只是一个有异常,大家许是不会注意到,但是一下子这么多人都有异常,那可真是奇了怪。

  他们便是想破脑袋都想不通,为什么有的人过着过着突然就成村里人上人了,又是养鸡又是买肉。

  这让村民们很难接受其中落差,尤其是在有人发现这些发财的人竟然连划地要用的积分都比无故比其他村民高出一截的时候,所有村民都坐不住了,纷纷往沈舒家里去。

  划地的积分谁涨谁落在村里可是大事,村里这么多双眼睛盯着呢,其他的事儿一概可以不管,但这事儿不行。

  村民们商量过后,一致决定去找沈舒,他们需要沈舒给他们一个交代。

  然而,他们还没走到沈舒家里,就碰到了发财村民之一——沈二狗。

  村民们立刻逮着沈二狗逼问个中详情,沈二狗如实回答道:“还不是村长之前召我们到村口,问我们谁愿意跟着他做鬼菇酱那事儿。”

  “你们猜周家出了多少?整整一百两银,就那么‘哐’地一下,放在村长院里。”

  “村长说,发财要为村子做贡献,所以我们一人交了半锭银子,这才涨了土地分。”

  ……

  村民们闻言霎时惊呆,这这这……这当初沈舒召他们到村口,问他们要不要帮忙做酱的时候,也没说会赚这么多啊?

  要不是村里有人发了财,他们早把这档子事给忘了,怎、怎么还能这样呢?

  “你们诶……”沈二狗得了便宜还卖乖,他故作痛心疾首的摇了摇头,实则按捺不住内心窃喜的说道,“村长一心为了咱们村子,结果他有事儿你们都不愿意帮,我们可是真心想帮村长的,原本也没想着发财,嘿嘿嘿……”

  村民们心里难受归难受,一听到沈二狗说这话,当场忍不住踹了他两脚,嘿个屁,当初他分明是奔着发财去的,哄鬼呢!

  只是,再怎么踹沈二狗,他们也发泄不了心中的苦闷,一个个悔得肠子都青了,当初他们怎么就不知道举手呢?

  哪怕不为发财,只为挣个小钱,改善一下全家的伙食,他们也应该举手的。

  此时,终于有人想起,那天他们本来是想举手,可冯氏三言两语打消了他们的念头。

  也就是说,如果冯氏不开口,一百两银也有他们一份……

  “都怪石生他媳妇儿,非要跟村长顶嘴,搞得我们也不相信村长。”

  “当初就不应该听那婆娘的话。”

  “哎,再有机会,我一定跟着村长干。”

  “那村长家咱们还去不?”

  ……

  去?

  去个屁。

  沈二狗都把话说完了,他们去了只会让自己没脸。

  于是,村民们既是眼红又是懊恼的看着发财的村民这段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他们脑子里生出一个无比大的念头,那就是下次沈舒再有事儿找他们,他们一准积极响应,绝不比别人跑得慢。

  *

  此时,县城。

  周家酱铺红火开张,引来清河县百姓无数关注,早在酱铺开张之前,周老爷就命人把“平梁村肉酱”的名头打出,并搞出这是富绅员外们最爱的肉酱这种隆重噱头,把百姓们的胃口吊得足足。

  不到卯时,等在周家酱铺门口的百姓就已经将马路挤得水泄不通,马车都不方便通行。

  县城里的百姓虽然称不上是富裕,但自问买罐酱还是买得起的,一个个怀着莫大期待,想尝尝上层老爷们爱吃的酱是啥滋味。

  一到卯时,周家酱铺按点开张,伴随着不知是谁说的那么一句“开了,开了,铺开了”,酱铺门口一下子挤满了人。

  只见,一个个精致小巧的封口陶罐规整摆放在古朴木质橱架上,每个陶罐都贴着雪底黑字的平梁村肉酱的标签;酱铺伙计连夜赶工将几大坛子的野香菇酱按罐分装,另将一大桶没分装的野香菇酱被设在铺前,好让香味溢出。

  乍一闻到这香味儿,百姓们还愣了一下,只觉这味道与自己之前闻到的味道都不一样,可很快他们便顾及不上许多,因为……这酱居然才三百文一罐!

  三百文多么?很多,再加点可以买上一令纸。

  但三百文若能尝到富户老爷们平日里尝的东西,他们觉得值。

  “给我来一罐。”

  “我也要。”

  “我也要一罐!”

  ……

  很快,上百罐野香菇酱被一抢而空,周家赚得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