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人渣【完结番外】>第二章

  “高学长。”范洛自从知道他的名字后,便这么喊他。有时语气一软,就像那些会发嗲的细嗓小姐,让高沉浑身都不自在。

  高沉不太喜欢范洛这个人。只是范洛逢见人,总笑得人畜无害,露出他那颗招人待见小虎牙,让人不忍心将他拒之千里。

  他有些怀疑自己是范洛在这里交到的唯一的“朋友”,范洛平时除了找他以外,便不会去找其他人。

  这个想法,没过两日,就被现实否认了。

  高沉租的公寓位于商业街,尽管房子很小,厨房和卫生间齐全后剩余的空间只容得下一张桌子一张床,但房租对普通学生来说,依然是个不小的数目。父亲解决他在这里的一切开销,包括房租。他这位不识人间疾苦的公子哥,在这里过着无忧无虑,轻松而散漫的生活。

  独自去商场买饮料的时候,他碰见范洛和一个漂亮的亚洲女孩一起逛街。

  范洛看见他,举起两只手朝他挥着,笑得眼睛弯成半月形,喊:“高学长!”三步做两步跑上来,“高学长,你怎么一个人来这里?”

  正听音乐磁带的高沉,几不可闻地吹出口气,摘下一只耳机说:“我家在附近。”

  范洛微笑说“是吗”,指指站在原处不好意思走上来的亚洲女孩:“要和我们一起去玩吗?”

  “不了,我就要回去了。”高沉推拒说,把那只耳机又戴回耳朵里。拿着手中刚打开,还没喝上一口的可乐,准备走人。

  来了个走路莽莽撞撞的路人,不长眼地撞了高沉一下。高沉手中那瓶可乐,便这么晃荡出来,洒在范洛白色的上衣上。

  不长眼的路人,没有要道歉的意思,迈动两根白竹竿似的长腿,自顾自走远。

  高沉对着那个路人的背影,骂了一声“操”,随即问范洛:“你没事吧?”

  范洛低头望着白衫上的一片湿褐,脸上满是愁容。

  高沉看了看手中握着的“罪魁祸首”,有些不好意思:“不然你去我家换身衣服?”

  在电梯里,高沉问范洛:“刚刚和你在一起的女孩是谁?”他没有要八卦的意思。只不过,范洛话非常多,一进公寓楼就不断问关于他的事,他不想让话题持续围绕在自己身上。

  “她啊。”范洛回答得轻描淡写,“一个隔壁班的同学嘛。”

  “你突然放她鸽子,不怕她生气吗?”

  “我衣服脏了,也没有办法。又不能穿着这身脏衣服跟她一起去玩。”

  “你可以让她一起跟来,等你换好衣服再走。”

  范洛自以为了解高沉地说:“我以为高学长,不喜欢陌生人来你家。”

  “我不会在意这么多,一个学校的,不会很反感。”高沉随口地一应。没想这句话就此埋下隐患。

  火热的加州,依然会有倾盆大雨的冬季。

  可能去过一次高沉的家,借过高沉一件衣服穿,范洛就自认为和高沉很熟。

  一个下大雨的中午,范洛跑到高沉的班级去找他。高沉趴在课桌上睡着觉,范洛边喊着“高学长”,边用两只手摇着他的肩膀。

  “谁啊!”高沉大力推开摇着他的那只手,抬起头去看这个不要命的人。

  范洛缩着肩膀,被他粗鲁的声音吓了一跳的模样,小心地看他。

  换做是常人吵醒睡着的高沉,早被他一顿臭骂。因为是这个好像生来就很没眼力见的小子,高沉的怒火倒没痛快地撒出来。

  他用不满的态度问:“你干嘛?”

  范洛停顿半晌,想起自己来干嘛了,他怕高沉不耐烦听他的长篇大论,用极快的语速说:“昨天晚上下大雨,雨水漫进了我住的房子里。地板被泡坏了,房子的门上长了蘑菇,屋顶还漏雨。房东说房子要修,把房租退给我,要我自己再换个地方,这段时间我没地方去,可以、可以跟你合租吗?”

  他懂得提快语速,却不懂省去没用的废话。连同他那些废话一起听进耳朵里的高沉,半张着嘴,睁大了眼睛。惊讶以及反感地想:这人还真是一点也不客气,一点也不委婉,一点也没意识到他们之间,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正好达到“认识”程度的关系,就断然提出了“合租”要求。

  高沉正要一口回绝,便听范洛哀求般地说:“我在这里没什么朋友,能找的只有你了。我又不能,到女朋友的家里去住……”

  高沉直率拒绝的话,在看见他可怜巴巴,仿佛求人收养的小狗一样的表情后,咽了回去。

  “我租的房子,房租很贵。”

  范洛说:“没事,多贵我都会给的。”

  “那天你看到了,只有一张床。”

  他低眉顺眼地说:“你要是不喜欢我和你一起睡,我打地铺好了。”

  高沉叹出一口气,收拾了一下桌上的课本,趴到被他当作课本的枕头上,准备继续酣然大睡。

  范洛他身旁站了会儿,弯弯腰轻声地:“高学长?”

  高沉眼皮也不睁一下,老大不耐烦:“还没放学,你要我现在带你回家?”

  范洛知道他这话是同意合租的意思,兴奋得语气跟着轻快起来:“那我放学再来找你~”

  他转过身走了两步,便听高沉喊了一声:“过来。”

  范洛又将头扭回来,高沉像他招着手,唤小狗似的唤他过去。

  范洛听话走过去,高沉清楚明白地告诉他:“下次看见我睡觉,不要那么大力摇醒我。”

  范洛重点了两下头,笑着说:“我明白了,我下次摇轻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