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历史衍生] 我的皇帝堂妹【完结番外】>第52章 . 我的天后堂妹 天后

  大唐是一个武德充沛的时代, 李治虽然不如太宗皇帝那样善于行军打仗,但他朝中猛将如云。将领们安定四方,开拓进取, 征发不臣, 胜多败少, 功绩赫赫。

  苏定方去世后,吐蕃趁机发兵侵扰吐谷浑, 被大唐和吐谷浑的联军击退,双方约和。

  但没过多久, 吐蕃又开始小规模地侵扰, 秦梦年也派出军队抵御。双方你来我往, 似欲要摸清对方的底细, 都克制地没有再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唐和吐谷浑的联系逐渐加强。先是大唐商队和以弘化公主为首的吐谷浑贵族通商, 后来大唐和吐谷浑增建主要交易茶、棉布和糖的榷场。

  秦梦年率领唐军的粮草之前一直由吐谷浑提供,后来经过友好协商, 秦梦年等将领决定以后无需吐谷浑提供粮草, 只让吐谷浑提供一片可耕种的土地, 以屯田供应军需。吐谷浑欣然答应。

  秦梦年率人开垦出五千多顷田地, 实现了粮草自给。后来秦梦年又在士兵换防之时, 慢慢增加了此地的军事力量, 新置了防守严密的几十处烽戍。

  吐蕃见在吐谷浑占不到好处,就派小股军队继续骚扰唐军干扰视线, 而吐蕃军队主力竟然翻越昆仑山中线,想要袭击于阗。

  安西都护裴行俭是文臣又是世家出生,看着像个软柿子。没想到两军相接,发现这竟然是个硬茬子, 吐蕃大败而归。

  此战后,裴行俭和秦梦年联手将边境线往吐蕃迫近,吐蕃一直处在下风,不胜其扰。

  上元二年春天,吐蕃派使者过来请和,无功而返。

  西南的吐蕃有安西都护府和唐与吐谷浑联军堵着门出不来。东北的安东都护府有薛仁贵镇守,虽然时有高丽余党起乱,但旋即被扑灭。

  大唐隐隐展露四海升平之相。

  武媚娘作为一国之母,每年春天要行亲蚕礼,采桑喂蚕,以示鼓励纺织之意。①

  去年十一月,武媚娘和李治来了东都没有回去,今年的亲蚕礼就在北邙山的南边举行。

  亲蚕礼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典礼,皇帝先农,皇后亲蚕。武媚娘行了十多年的亲蚕礼,但在她当皇后的第二十年,这次的亲蚕礼与往年不同。

  男耕女织。纺织在众人的观念中,自古以来都是属于女人的事情。因此,往年的亲蚕礼都是武媚娘率领六宫嫔妃举行。

  但是这一次,天皇李治下令让百官也参加。臣工不解,但皇命已定,只好硬着头皮参加。

  百官觉得这朝廷之上的变化日新月异,竟然让人看不懂,隐隐又有些心惊胆战,仿佛要发生预料之外的事情。

  亲蚕礼结束后,武媚娘回到宫殿,脱下繁重的服饰,换上便服,去探望李治。

  李治自从去年底犯了风疾,一直不见好。这几天愈加严重了,眼不能视,头重不能忍。

  “怎么样了?”

  李治躺在床上,一手紧握床上的护栏。李治病重这些天经常感到天旋地转,时常有要摔下去的错觉。武媚娘就让人在床榻的内侧装上护栏,让李治抓着。

  “你陪陪我。”李治说话有气无力,脸无血色。这些天他食欲不振,清减了许多。

  看着李治苍白消瘦的脸,武媚娘心疼地坐在榻上,握住李治的另一只手,骂道:“太医是干什么吃的,这点小病都多少天了,还没看好?”

  李治闻言咧嘴笑了下,手稍稍用力反握住武媚娘的手,虚弱道:“不干他们事情。”

  武媚娘道:“陛下想吃什么?”

  李治没有食欲,摇摇头道:“我不饿。”

  “这不行,陛下起来吃饭。”武媚娘没有惯着李治,直接吩咐人上膳。

  “媚娘,我头晕,吃不下。”李治道:“让我躺着吧。”

  “不行,让人上些清淡好克化的粥,我来喂你。”武媚娘坚决让李治多吃些饭菜。

  饭菜上来后,武媚娘接过宫女端来的鸡茸粥,一勺勺喂李治喝下。李治喝了一些,竟然有了胃口,喝完这碗粥,又叫了几道其他想吃的菜。

  看着李治的胃口已经在恢复了,武媚娘这才放下心。有了胃口,说明病情有所好转。

  李治睡了一天,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媚娘。”

  “嗯。”

  “媚娘……”

  “你干什么呀?我刚睡着就被你吵醒了。”

  武媚娘睁开眼睛,外间亮着一盏微弱的灯,仿佛就像一轮小月亮,朦胧的金色月光如流水般淌内室内。

  她将被子给李治往上拉了拉,又拍了拍下他的后背,道:“睡觉。”

  “我找你说正事呢。这几日我病中想明白了,我这个身体以后怕是不能承担政务了。我要退位当太上皇。”

  此话一出,武媚娘顿时清醒了。

  “什么你要退位?”武媚娘压低声音惊道。

  李治安慰地拍拍武媚娘,道:“别大惊小怪,只不过早了几年而已。”

  昏暗中,武媚娘的眼睛盯着李治,用气音说道:“你傻了?你才四十多岁就想当太上皇?你难道忘了高祖皇帝是怎么当太上皇的,醉心舞乐,不理政事,终年住在太极宫。你还有那么多抱负没实现,万一……万一……弘儿将来变了,你怎么办?”

  人走茶凉,最多不出几年,这个太上皇就真的会被架空权利。

  李治:“不是有你吗?你摄政辅佐弘儿。”

  武媚娘不同意:“我是你的天后,弘儿有自己的太子妃。到那时,弘儿不一定听我的。”

  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小家后,大多与父母渐行渐远,不复幼时的亲密无间。

  李治叹息:“可……可是我实在没精力去上朝了。每日上朝,我都是强忍病痛。”

  武媚娘闻言,沉吟半响,最后叹了一口气道:“算了,随你。即使你退位了,我也绝对不会退。没有了权利,咱们就是被供在神龛上的佛像,以后想动都不能动,只能蜗居在一处。”

  李治劝解:“不至于此。弘儿仁孝,肯定不会有你所之忧之事。”

  武媚娘冷笑一声道:“太宗皇帝也孝顺。”皇权该拿还是拿。

  李治:……

  李治:“我退位之前把一切安排好。”

  武媚娘:“你放手去做,我在后面兜着。睡觉,别瞎捉摸了。这天下都是你们老李家的,退位即位和我一个姓武的什么关系,你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睡觉睡觉。”李治将武媚娘揽在怀里,道:“我过几日给弘儿说这个好消息,让他高兴高兴。说不定他登上皇位成了天子,得上天保佑,身子一下子就好了呢。”

  “哼。”武媚娘拆台道:“我也没见你身体好了多少。生病就要看太医吃药,平日多休息多吃饭。”

  “别说话,睡觉。”

  三天后,李治能下床走动。于是他坐着歩辇,来到合璧宫见李弘。李弘最近生病了,躺在床上喝药。

  屋内弥漫着一股药味,见阿耶过来,李弘强撑着起身要行礼就被李治叫停了。

  “咱们父子何必讲究这些虚礼。弘儿,你最近身体如何?”李治拄着拐杖坐到李弘身边。

  李弘双颊潮红,闻言笑道:“最近好些,只是咳嗽还没好。我听说阿耶身体大好了,心中欢喜。”

  李治宽慰道:“咳嗽好得慢,听医嘱乖乖喝药。我好了,你估计也快好了。咱们父子呀……不知道得罪了谁……身子都不行……”

  正因为父子二人都疾病缠身,李治对李弘更能感同身受,也在诸子之中最疼惜怜爱他。

  李弘道:“阿耶吉人天相,上天保佑,一定会健健康康的。”

  李治听了,笑道:“咱们父子都得上天保佑,都能健康长寿。”

  说完,李治看了眼周围,挥手让所有人退下。

  李弘面露疑惑之色,只见李治在他耳边小声说道:“我和你娘商量了,等你身体大好,我就退位给你。”

  李治是想今年把这个事情搞定之后再退位,但为了不把话说满,他就说等李弘身体好了再退位。

  一来呢,弘儿有了盼头就会好得快。二来万一事情处理的时间拉长了,留个余地省得将来打脸。

  李弘听了,大为震惊,张了张嘴,正要说什么。

  李治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拍拍他的手,打断道:“什么都不必说了,安心养身体。这事是我们父子的秘密。”

  说着,李治陷入二十多年前的回忆。那时他正年轻,身体又健康,连长孙无忌这位元老重臣他都敢斗上一斗。

  在立媚娘为后一事受挫后,他回到寝殿,坐在台阶上生闷气,弘儿就依偎在他身边,静静地陪着他。

  媚娘成功立后也有弘儿的功劳,这样乖巧懂事的孩子,谁会不喜欢呢?

  李治给李弘带来这个大地震后,感慨道:“我当皇帝一晃有二十多年了,弘儿你也大了。”

  李弘叫道:“阿耶……”

  李治笑着抬手拍了拍李弘的肩膀道:“我回去了,你好好养身体。”

  李弘正要起身相送,却被李治按下,道:“不必送了。”

  李弘的目光透过玻璃窗户,一直看着阿耶迈着蹒跚的脚步离开了绮云殿。

  这一刻,李弘意识到他的阿耶已经老了。

  前些年,阿耶和阿娘经常政见不合,有时会吵起来。但这两年呢,阿耶被病痛消耗了几乎所有的精力,政务都有阿娘处理。

  不知为何,李弘的眼泪蓦地流下来。

  李治出了合璧宫,坐上歩辇回到寝殿,开始琢磨从哪儿打开缺口。

  两天后,李治叫来中书侍郎郝处俊和李义琰。上次封武婧儿为泉州市舶使让李治觉得这两人或许是个突破口。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郝处俊和李义琰如往常一样面见李治,路上见宫中如此美景,二人心情舒畅,丝毫没有预料到李治竟然会放出这样的大雷来。

  “我想要天后摄政如何?”李治此话一出,郝处俊和李义琰都被震惊得不知道要说什么。

  摄政可不等于参与朝政啊?

  摄政是代替天子治理国家,这个词语是源于周公。

  成王年幼,周公践阼而治。

  郝处俊回过神来,立马道:“天子理外,后理内,天道如此。早年魏文帝曹丕临终之前下令,虽是幼主登基,但不许皇后临朝,以防外戚之祸。”

  “这天下是高祖和太宗皇帝打下来的,天皇怎么不将天下传给子孙反而传给天后呢?”

  李义琰附和道:“处俊说得都是忠诚之言,天皇您应该听从他的话啊。”

  两人苦口婆心劝说李治打消这个可怕的念头。

  李治沉默良久,最后才吐口说此事暂罢。

  两人走后,李治叹了一口气。他知道此事难度堪比废王立武,不过现在的朝中状况比当年好很多。

  当年他与关陇贵族相斗,如今他与伦理纲常相争。任何一次都不容易啊!

  至于郝处俊提到魏文帝的例子,李治心中只想发笑。曹魏的江山可是被权臣司马氏篡夺的。

  若当年皇宫中的郭皇后是那位“女中之王”的郭女王郭皇后,恐怕是司马氏的阴谋就难以实现。

  李治不信任大臣。北周皇位就是被大臣兼外戚的杨氏所夺,而隋杨江山是被大臣兼姻亲的李唐所占。

  历历在目。

  至于武媚娘身后的外戚,李治想到此处又笑了一声。武媚娘与亲侄儿有杀父之仇,她的诸侄都无出色才干。

  武氏外戚中最能干最得人心的是永丰公主和秦梦年,但这两人的血脉与媚娘相离甚远。而且自己与媚娘有四个皇子啊!

  武媚娘知道此事的结果后,没有意外。女子摄政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这些臣子又不是李义府会同意才怪呢。

  这事虽然没有大肆声张,但却以光一般的速度传了出去。

  常乐公主听到后,风风火火地过来面见李治,一脸“小侄子被妖后迷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表情。

  “陛下,这天下是我们李家的天下,是阿耶和皇兄打下来的。武……皇后是给你灌了什么迷魂汤,让你将天下给她?”

  “那可是摄政啊!朝中难道没有能干的大臣,宗室难道没有贤明的王爷了吗?陛下你是怎么想的要将国家大权托付给外姓之人?”

  常乐公主苦口婆心地劝道,一副为李治着想的表情。

  外姓之人?李治听到后心神晃了一下,暗道就是这个出身微寒的外姓之人和自己一起并肩作战多年,两人生儿育女,朝夕相伴。

  若说这世上有谁是他信任的,那非媚娘莫属。

  常乐公主的政治敏感度不高,一向以皇家人自居。她和李治成为姻亲后,更是将自己的位置摆高了不少。

  李治不欲与她多谈,嘴上道:“我已明了,常乐无需多言。”

  常乐公主许是最近飘了,没有意识到她眼前之位文弱的男子是九五之尊,嘴上继续刚才的话题,念念叨叨道:“你就是个老好人,谁说什么你都答应。也不知道她有什么好,你竟然连这答应了……你呀……”

  李治只是笑笑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常乐公主仍然在为他操心出主意。李治有些不耐烦,轻飘飘地给了内侍一个眼神。

  内侍会意走上前道:“天皇,你该喝药休息了。”

  李治听了,面露歉意,对常乐公主说道:“今日不巧,咱们来日再叙。”

  常乐公主起身,再次叮嘱道:“陛下啊,你可长点心吧。”

  李治含笑点头。

  武媚娘知道此事后大怒,这个不知所谓的常乐公主竟然在李治面前说她的谗言,还插手他们夫妻的事情。

  说她谗言的人坟头草都有两丈高了。常乐公主简直就是在武媚娘的雷区蹦迪,找死!

  武媚娘正好又见赵悦儿对自己行礼漫不经心,于是她将赵悦儿骂了几句,将人关到内侍省,给这对母女一个教训。

  武媚娘讨厌赵悦儿一副被娇惯坏的模样,故令人只送给赵悦儿生食,让她自己开火做饭吃。

  武媚娘她自己舂米洗衣劈柴做饭样样都做过,吃苦耐劳摸打滚爬。她一向偏好欣赏自立自强精明能干的女性。

  杨妙音经常为太子下厨熬药煮粥,房宜蕙则会做些荷包衣袜过来孝敬。因此同为儿媳,她对这两人感官不错。

  而赵悦儿呢,一不能辅助显儿,二不能孝敬父母,天天拿腔作势,挑金要银,喜好奢华。在加上她那位母亲,这两人着实令武媚娘厌恶。

  赵悦儿被关起来后,众人都没有吭声。李显是被武媚娘的怒气吓到了,而且他自己也觉得王妃对阿娘不大尊重,受惩罚理所当然。

  李治则是偶然听了一嘴,心道婆婆管儿媳天经地义,就抛在脑后了。

  其他人结合周王妃和常乐公主的言行,不敢触霉头,假装不知道。

  即使最宅心仁厚的李弘也说不出什么求情的话。这个弟妹着实不成样子,吃一个教训也好。

  可谁也没想到,周王妃竟然死了。

  死得匪夷所思。

  内侍省每天都往院内送生食,虽有克扣,但只是想让周王妃多吃些苦头以讨天后欢心。

  谁知周王妃竟然死了!

  看守的内监见院内连着几天不见炊烟,又隐隐有异味传来,就开了锁推门进去一看,发现周王妃的尸体都快腐烂了。

  内监吓坏了,连滚带爬跑去告知天后。

  “什么?周王妃死了?”武媚娘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她凤目含威,盯着内监。

  内监汗如雨下,求饶道:“天后,我们每天都往里面送食材,虽然粗陋,但绝对饿不死人的……那小院子我们没见升起一次炊烟,还……还以为周王妃不会做饭,吃生食呢……天后饶命……”

  武媚娘起身道:“带我去看。”

  武媚娘跟着内监去了囚禁周王妃的院子,抬眼扫了四周,石臼、石磨、水井都是能用的,院中角落里堆放着劈好的木材。

  屋内有腐臭传来,武媚娘停住脚步,让女史和太医一起进去查探情况。

  过来一会儿,两人出来禀告:“周王妃确系饿死,屋内散落着稻米、粟米、油盐,还有一些腐烂的青菜。”

  武媚娘的脸色变得不可思议,她本以为周王妃或死于疾病毒虫,或被别人暗害,没想到死的这么窝囊。

  “你去井中打一桶水来。”武媚娘对女史说道。

  这位女史是掖庭奴婢出身,自然会打水。“哗啦”一桶清水被打了上来。太医主动上前尝了尝,道:“井水甘冽,可食用。”

  武媚娘面上的怒气一闪而过,抬脚离开,边走边道:“拉出去埋了。”

  众人吓得战战兢兢,听到这话,不知道该怎么做。这可是周王殿下明媒正娶的王妃呀,她的母亲还是常乐公主呢。

  最后还是内侍省的长官备下重礼,探了武媚娘身边女史的口风,才下了决定。

  “拉出去埋了。”

  旁边的小寺人不明所以道:“啊?”

  “宫女死了怎么做,她就怎么做。”长官如是说道。

  周王妃死了,此事非同小可。众人畏于天后威严,不敢公开讨论,路上相逢以目示意。

  “你知道吗?”

  “你也知道了。”

  “就这么死了?”

  “谁说不是呢。”

  ……

  武媚娘没打算把这事瞒着李治,这事也瞒不了李治。

  她直言以告,李治也是不可置信,甚至怀疑是媚娘的手笔。

  武媚娘一看李治的表情就知道他怀疑自己,斩钉截铁地否认道:“不是我。”

  李治脸上露出懊恼的表情道:“这叫什么事啊?这竟然都能饿死!媚娘,你也是……这叫我跟常乐怎么交代?”

  死的可是常乐公主的亲生女儿啊!

  武媚娘道:“你跟常乐公主不需要交代。这事是我做的,我给常乐公主交代。”

  李治还以为武媚娘会给常乐道歉补偿,没想到武媚娘的下一句话大出他的意料。

  “贬驸马都尉赵瑰为括州刺史,常乐公主永不能进宫,并与赵瑰随行前往括州,即刻出发,不得有误。”武媚娘眉目刚毅,语气沉稳,丝毫没有愧色。

  “媚娘,此举怕太过……”李治面有不忍之色。

  武媚娘怒道:“刚刚正好。显儿是未来皇帝的弟弟,陛下的同胞兄弟可都留在长安?你我百年之后,显儿很可能会外放做官。他需要的是一位能协助他的王妃,而不是一个在有井有粮有盐有柴的情况都能饿死的无用之人。”

  李治听了一愣,道:“随你。但显儿那边……”

  武媚娘道:“我会为显儿再聘一位聪慧美丽的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