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不时响起爆竹声,平常一到晚上就静下来的村子,今日格外不同。

  晚饭,李凤煮了一锅饺子。

  难得早早点了油灯,平日阿爹都是赶着最后那点日光吃晚饭。

  李凤见俩人神色各异,随口一问:“怎么了?”注意到哥儿红红的嘴唇:“是不是烫到了?”

  油灯泛着微弱的光,不大的灶房里清楚照到他脸上的关切。

  慕栖摇头,赶紧否认:“没有,阿爹我饿了,先吃饭好不好。”

  摸清这位中年哥儿性子,他撒起娇来越来越顺。

  盛的满当当饺子端上桌,旁边还有调配好的酱汁。

  终于吃到心心念念东西,他早忘了刚才那点窘迫,但想起昨日没搞清,就巴巴去问阿爹,家里什么时候包饺子,又对自己嫌弃起来。

  因为这里的人过年不吃饺子,只有相似做法的食物,也不叫这个名字。

  在阿爹奇怪目光中,他撒了谎,说小时候小爹爹每次过年给他做,就以为要吃这个。

  李凤听过慕栖阿爹不是李家村人,没有丝毫怀疑,以为只是其他地方习俗,再得知有很好寓意后,大手一挥,决定也包饺子吃。

  对慕栖来说,小时候过年包饺子是件很幸福的事,一家人一起忙碌说说笑笑。

  昨晚,也让他想起从前的事,不过,那个地方除了朋友,没有让他留恋的人。

  “小栖,吃的时候小心点,里面有铜钱呢。”李憬书见他眼神飘忽,轻声提醒道。

  慕栖回过神,发现夹着的饺子快掉下来了,赶紧一口咬住,含含糊糊道:“知道,但我一向运气不好,肯定不会咬到。”

  不得不说他运气确实不好,都快吃到底了,也没见一个铜钱影子,旁边李憬书倒是连中两招,好在他吃东西细致,没磕到牙。

  夹起碗里最后一个圆滚滚饺子,慕栖不禁有些丧气,看来财神不眷顾他。

  刚要一口咬住,李憬书突然将自己的碗推过来,“我也还有一个,要不我们换换?”

  阿爹已经吃完,铜钱还剩一个,不是在自己碗里就是小栖那,他都想要说辞了,如果在夫郎碗里刚好顺了心意,没有就夸夫郎运气好,自己沾光。

  如此,两种结果都能让他高兴。

  慕栖没什么异议,在对方含笑目光中,缓缓咬下去,直到牙齿碰到硬硬东西,挑开肉馅,一枚洗干净的铜钱露出来,瞬间眉眼绽开了。

  原来他也能有好运。

  目的达成,李憬书垂下眼眸慢慢将夫郎碗里的饺子吃了。

  村里开始走亲戚串门,李憬书爷爷奶奶不在,李凤娘家倒是有人,母亲还算康健,同是李家村人,但有些距离。

  李家村以前是俩村合并而成,显得比旁的村子大很多。

  像往年一样,李凤拿了肉和两包糖,除了这些,还特意包了只卤好的鸡,慕栖把做好的辣椒酱和卤肉酱都带了一罐,吃完早饭便往村西头去。

  李憬书没跟过去,年后没几个月就要考试,李凤直接了当带走家里哥儿,留他一人。

  因为要出门见长辈,慕栖特意绑了这里小哥儿发型,竖起来的高到头顶,垂下来的散落在肩膀上,显得活泼俊俏。

  李憬书看着小夫郎,帮他捋了捋他额前碎发,心情好了不少,“早点回来。”

  “书房抽屉里有好吃的零食,你饿了就吃,等我回来给你带东西。”

  笑盈盈把秘密说完,慕栖拿着剩下东西,摆摆手,跟着李凤出门。

  格外好的天气,人的心情也会变好,他拿的东西少,跟上步子倒不难。

  从来到这里,其实很少出门,一来没有认识的人,二来对很多村民印象不好,不愿去打交道。

  小村落空气新鲜,景色优美,大多都是土坯房或茅草屋,只有几家青砖瓦房,极为明显。

  路过一块水田,李凤停下,对身边好奇张望的人说:“这是咱家水田,等天暖了,稻子就能种下。”

  慕栖还是第一次来,对这特殊的耕种地有点好奇,想到以前网上看过稻田养鱼说法,抬头问,“里面可以养鱼吗?”

  李凤点点头,“自然可以,等插秧后放些鱼苗,够咱自家吃,也不用去外买。”

  上回慕大山带了的鱼,李凤发现慕栖很喜欢吃,憬书也不排斥,如此说来,一家人口味倒也一致。

  听到李凤的话,他乐呵呵道:“稻田里长出的鱼,那肯定很好吃。”

  “还可以,跟平常吃的有些不一样,到时候我做些你尝尝怎么样?”

  说完又有些心疼,慕栖的表现,显然是没吃过,即便再穷苦人家,生活在有山有水地方,再怎么说,也能吃到鱼。

  可见张翠花真不是个好东西。

  他不知阿爹所想,心里想象着稻田鱼味道。

  风顺着水波划来,慕栖抚了抚碎发,抬头望向更远方,不禁感叹,家里这块地好大啊,有这么多田地,李家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走吧,迟了你外祖母该念叨了。”

  村里有些路不好走,他怕拖后腿,拉着阿爹袖子,到的时候还算早,如李凤所想,远远地看到院门口坐着个年迈的老妇人,目光直直的对着路口。

  没走到跟前,李凤先叫了声,老人纹丝不动,他赶紧几步走上去,直到站在跟前,也没有反应。

  李凤心下有些急切,抬高音量喊道:“阿娘。”

  妇人直愣愣的眼睛动了动,见状,李凤赶紧蹲下身,“阿娘,凤哥儿来了。”

  “凤哥儿。”瞬间,妇人像是有了鲜活气,一边喃喃重复着凤哥儿,一边拉着人往家走。

  李凤心里不好受,年前他来过一次,那时候老人家精神气还不错,远没有这般。

  他牵住妇人的手,侧身指着慕栖,“阿娘,这是栖哥儿,憬书的夫郎,您当时出不了门,还没见过呢。”

  慕栖赶紧走上来叫人,老妇人一手拉一个,神情看着正常多了。

  听到动静屋里人出来了,走在前头的是个个子很高的中年汉子,后头是个年轻人,从长相一眼能看出俩人关系。

  如他所想,来人正是老妇人儿子和孙子。

  前面的是李康,李凤的哥哥,后面是李康的儿子李明磊。

  俩人身量都很高,不,应该说是一家人都很高,李凤也是高个子。

  他们对慕栖很是温和,让他少了些紧张。

  “秀云正在炒菜,先进屋喝口水。”李康搀扶着妇人,招呼着往里走。

  一进来慕栖就闻到饭菜香,院子看着大,却摆放了许多东西,他没有乱看,跟着人进屋。

  “就是年纪大了操心,年前明磊那头忙,晚回来些时日,娘就日日不得安生,吃不好睡不好,等人回来,身子骨也差了。”李康叹气道。

  一旁的李明磊没说话,面上却很愧疚。

  这几年他跟着商队走商,到处奔波,哪有具体归期,原本写信说了大致归期,最后却给耽搁,当时信传不出去,这才让家人担心。

  李凤知道这事,年轻时他也在外奔波过,知道人回来了就放了心,没想到却让老人家担忧至此。

  李凤心里沉沉的,想着年后再去县里抓几副药。

  一家人坐在堂屋,李凤怕慕栖待得不自在,叫他去灶房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