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捡来的小郎君>第16章 科举

太和殿内,赵乾坐在龙椅上,脸上还带着一丝苍白,不时轻咳几声,看来之前受的伤还没完全恢复。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刘公公挥了挥拂尘,用尖细的嗓子喊道。

礼部尚书潘秉诚转过头与身侧的官员耳语几番,犹豫了一下,然后站出来,说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哦?说来听听。”赵乾挑了挑眉。

“不日便是科举之期,先前陛下曾说亲自出题,不知?”潘秉诚有点胆颤,实在是没办法了,离科举还有七日。

赵乾恍然大悟,“确有此事,朕差点忘了。题目朕已想好,不过,此次朕打算将科举交由阳武王来主持,你们礼部在旁协调。”

潘秉诚倒心里颇为不爽,每年科举都是交由他们礼部负责,如今倒要交由赵凌风,有种自己的职位被人夺去的感觉,面上则不显,恭敬地回道:“是。”

“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赵凌风回道。

赵乾微微颔首,“你倒是从没让朕失望过。”

散朝后,秦晏在前面走着,忽然听到后面有人在喊自己,不由得转过头去。只见潘秉诚小跑上前,花白的胡子随风扬起,稍显宽大的官帽摇摇欲坠,所以只好用手扶着,带着一丝喜感。

“秦侯爷,且留步。”潘秉诚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秦晏停下脚步,不解地看着潘秉诚,问:“尚书大人?”

潘秉诚扶正自己的官帽,笑了笑:“想请侯爷喝杯茶,不知有没有空?”

秦晏摇摇头,“没空,府上还有事,便先行一步了。”说完,便抬脚离去。

看着秦晏逐渐远去的身影,潘秉诚捋顺自己打结的胡须,长叹道:“再不回来,老夫也不帮你了。”

此时,在离京不远的官道上,一男子正骑在马背上,打了个响亮的喷嚏,“到底是谁在惦记着本王?”

赵凌风与梅邺慢慢悠悠地走在后头,低头商量着什么。

“外祖父,你说父皇今日此举,这是何意?”赵凌风不解地问,实在不懂为什么赵乾会突然决定由他主持此次科举,之前也没见他有任何表态。

梅邺皱了皱眉,“这个老夫也不知,不过总的来说,此事对你有好处。”

“什么好处?”赵凌风问。

“结识一些学子,积累人脉。”梅邺说道。

赵凌风了然地点点头,“多谢外祖父提醒。”

离科举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赵凌风也开始忙起来,好在先前礼部已经准备好一切事宜,后面只需要再打点整理一下就行。

考试之期如约而至,考生们围在礼部衙门前,看着紧闭的大门,念念叨叨。

闻玉依旧是一副处变不惊的模样,因为他根本不在乎结果,而在他身旁的人,却低着头与友人说着悄悄话。

“子文,我知道试题。”一位身着红色衣衫的男子,压抑着喜悦,低声道。

被唤作子文的男子,稍显意外,“不是吧?”

红衣男子见子文一副不信的模样,附耳在他旁边说了几句。

闻玉微微侧过身子,细细听着。

子文警惕地看了眼闻玉,拉着红衣男子,悄悄说道:“你说的这个,我也知道诶。”

红衣男子微愕,“怎么回事?难不成你也去姓徐的那个人那里买的?”

“嘘”子文冲红衣男子比了个噤声的手势,“心照不宣。”

闻玉没再细听二人如何得题的经过,嘴边扬起一抹嘲讽的笑。

大门从内打开,人群开始涌动,闻玉退到最外边,待所有人进场后,他才缓缓走动。

落座之后,闻玉拿起笔,正准备作文,就看见自己右上方的人正勾着头,藏在桌下的手正在袖子里拨弄着。

赵凌风负手走过来,看见那人的动作,对着身后的侍从摆了摆手,侍从会意,将那人拖了出去。

顿时,考场掀起小小的波动,有的人开始把左手放在岸上,原本躬着的腰开始挺直。

“这才是会试,在座皆为举人,都是从乡试中走出来的,应知晓考场纪律。”赵凌风双眼微眯,沉声道。

闻玉垂眸,书院重名,五年内,他已参加院试、乡试,顺利考取举人,是以,秦晏知晓后才会让他来参加此次科举。

忽然,只见一位衣衫褴褛的少年,面上青紫交错,脸上早已干涸的血迹凝结在一块,瘸着腿,慢慢地走进考场,对着赵凌风跪下,重重磕了个头,说道:“王爷,有人贩卖考题。”

赵凌风眼皮一跳,呵斥道:“胡说八道!”这次可是赵乾亲自出的题目,考试之前,除了他与赵乾,再无第三人知晓。

“王爷,这是草民亲耳听见的。”少年严肃地说道,“草民也是参加此次科举的举人,借宿在客栈时,听闻几位公子在讨论试题,说是一百两银子便在一位大人那里买到了考题,草民说要去揭发他们,却被他们找人揍了一顿。”

众人皆停笔,伸长脖子看着。

“荒谬!”赵凌风冷哼一声,没有再给少年说话的机会,挥了挥手,示意两旁的侍卫堵住少年的嘴,将他拖出去。

“慢着!”潘秉诚走进来,出声阻止道:“本官也发现,此次考题泄露。”

“潘尚书。”赵凌风唤道:“尚书应该知道,此次是由陛下出题,除了陛下与本王,再无旁人得知,尚书大人的意思是,本王泄露考题?”赵凌风目光眼露锋芒,直逼潘秉诚,这个老家伙,怎么都拉拢不到自己的阵营。

潘秉诚故作惶恐地回道:“臣不敢,还请王爷看看这份文章。”说完,从袖中拿出一张纸,递给赵凌风。

赵凌风低头细细看着文章的内容,脸色一沉,这题目,便是之前赵乾给他的。

“这是前日,臣在一位举人手中买来的,一百两。”潘秉诚解释道。

“不可能!”赵凌风难以置信地说道,这题到底是从哪泄露的?

“此事还需陛下亲自定夺,来人,将这位公子押入宫中,还有在场所有考生,随我一同入宫。”潘秉诚吩咐道。

话音一落,考场开始闹腾起来,有的人开始急急忙忙的想要丢掉自己怀中的纸条,可刚一丢下,就被旁边的侍卫捡起塞入怀中,根本没办法。

“我看谁敢!”赵凌风气急败坏地说道,“尚书大人,此次科举由本王主持,还望尚书大人莫越俎代庖了。”

不一会儿,就看见一群太监走进来,为首的太监说道:“奉陛下口谕,传阳武王,潘尚书以及众考生进宫。”

于是,一群人浩浩汤汤地走进皇宫。

御书房内,赵乾看着岸前的众人,面带冷色,“方才潘爱卿已将此事告悉于朕,你有什么要说的?”这话是对赵凌风说的。

赵凌风上前,对赵乾拱手道:“父皇,儿臣冤枉。”

赵乾挑了挑眉,“科举题目只有朕与你二人知晓,难不成是朕?”

此时,潘秉诚上前,将买题的学子之名写在纸上递给赵乾。

赵乾拿起纸,细看一番,而后拍桌,气得咳嗽起来,刘公公赶忙上前拍着赵乾后背,“陛下可要注意身子。”

赵乾推开刘公公,将纸狠狠摔在赵凌风眼前,说道:“总共近百考生,买题的便占了四成,一人一百两,你阳武王就这么缺钱吗?”

“儿臣冤枉!”赵凌风掀开下裳跪下,直呼道。

赵乾怒极反笑,依着方才的记忆,点了几个名字。

被点到名字的人皆上前一步,头埋得很低,身子微微颤抖。

“你们都说说,是在谁那买的题?”赵乾眸里压抑着怒火。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你推我,我推你。就是没人开口。

“再不说全部拖出去砍了!”赵乾不耐地说道。

“草民是在王爷那买的,考试前一天,王爷身边的徐东大人找到草民,说王爷看中草民的学识,但今年考题较难,便说让草民早些准备好。”一人战战兢兢地说道。

“草民也是。”众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荒谬!”赵凌风嗤笑一声,“徐东前几日偶感风寒,一直卧床,根本不可能出去。”

“哦?是吗?”潘秉诚适时出声,击了击掌,就看见两个侍卫拖着一个人走进来,而后问赵凌风,“敢问王爷,这人是谁?”

赵凌风看清那人长相,分明就是徐东,面色一沉。

“昨日臣亲眼看见他在诸位学子中间贩卖考题,是以才亲自带人将他抓住。”潘秉诚缓缓说道。

“阳武王,你还有什么话要说?”赵乾阴沉着脸问道。

赵凌风看着徐东红肿的嘴唇,唇边还留着血,双眼迷离,一看便是受过刑罚。此事早已清晰,赵乾一开始便在算计他,看来赵乾已经开始忌惮他了。

赵凌风闭上眼,头重重地磕在地上,“儿臣知错了,王妃多年未有所出,四处寻医问药,府里的花销越来越大,儿臣没办法,才出此下策。”

“念在你是为王妃才如此,且有悔过之心,朕便不再多加追究,今日起,回府闭门思过一个月,没有朕的允许,不准踏出王府半步!”赵乾说道。

“可是儿臣手上的事物”赵凌风话还没说完便被赵乾打断了,“这个不用你操心,明日云儿便回来了,交给他便是。”

一听到赵凌云的名字,赵凌风眸里闪过一丝警惕,多年不回京的人,突然回来,是为何?

“听见了没?”赵乾问道。

赵凌风收起心头的杂绪,恭敬地回道:“儿臣遵命。”

“至于你们。”赵乾目光瞥向跪在桌前的学子,“方才念到名字的,除去功名,三年内不得参加任何考试。”

“谢陛下。”那些买题的学子眸里泛着星光,不停地磕头,喜忧参半。喜的是命保住了,忧的是三年之后才能再考,他们这里面有的已过而立之年,好不容易多年才考取举人,如今又要从头开始,想想都累。

“至于剩下的。”赵乾犹豫了一下,“明日回礼部官衙继续考试。”

“谢陛下!”余下的人激动不已,余下的也才几十人,竞争一下子少了许多。

走出御书房后,闻玉看着蔚蓝的天空,白云随着风轻轻移动,带着一丝不羁的自由,心里下了个决定,而后快步朝宫门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