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家有夫郎种田忙>第238章 柿饼大卖

  蒋立大婚当日很是热闹,院子里贴满了红底黑字的喜字,在两个吹奏喜乐之人的带领下,蒋立和自己未来媳妇,以及去迎亲的人热热闹闹进了蒋家大门。

  因着徭役还未结束,今日来的宾客大都是婶子大娘和一些孩童,或是老者,壮年人极少。

  其中蒋子尧无需服徭役,是特意跟书院夫子告的假,蒋大哥跟蒋二哥也跟监督领头的官兵好说歹说,还给那人塞了些铜钱,今日也回来了。

  不过等旁人结束徭役后,他们还需多做一日活儿补上。

  拜堂成亲后,看着新娘子被送去新房,众人迫不及待的找了位置坐好,准备吃席。

  村里不是很富裕,也大都舍不得吃穿,每到谁家有喜事的时候,随礼钱的同时,也是他们为数不多可以改善伙食的机会。

  不过有些人家舍不得银钱,招待的饭菜并不怎么好,但再怎么也会有一道荤菜,这道荤菜往往就是众人的目标。

  有些菜刚一上桌,眨眼的功夫都被夹了个七七八八,反应慢一些的,这道菜连吃都吃不上。

  男子哥儿不同席,蒋子尧跟林清是分开坐的,蒋子尧跟蒋大哥二哥以及村里其他几人一起,林清这边则是跟蒋大嫂大嫂,几个孩子和村里其他两位婶子一起。

  虽然不坐在一起,两张桌子离得也远,但两人坐的位置比较巧,一抬头就能看到对方。

  今日蒋大伯家中备下席面一共有十道菜,其中有三道荤菜和一大盘炒鸡蛋,每道菜都用大盘装的满满的,算是很不错的席面了。

  饶是如此,那些荤菜一上桌,也有好几双筷子直朝盘子里伸。

  林清蒋子尧二人每日都是有肉食吃的,这会儿林清也不跟村里人抢,只伸着筷子夹了块豆腐慢慢吃。

  吃了一会儿,蒋大嫂给几个孩子都夹了些菜,让他们慢慢吃,跟林清说一声让他帮忙照看下,自己则是去了厨房。

  厨房内,大伯母正在煮面,里面还十分舍得的卧了两个鸡蛋,撒了细细的葱花,放了香油。

  “这是给弟妹做的吧,我给她送过去,”蒋大嫂笑着拿了双筷子,端起面碗,又让大伯母赶忙去吃饭,“娘,我来就行,您赶紧去外头吃点东西。”

  当时蒋大嫂跟蒋大哥成婚时,中午不能外出吃饭,就是当时小小的蒋立给他端了碗卧了鸡蛋的汤面过去。

  如今蒋立也长大成人,已然成家了,想到刚嫁过来时小小一只,再想想今日十分精神的大小伙,蒋大嫂心中有些感慨。

  蒋大嫂回来没多久,几个小家伙就吃得差不多了,下了席去玩,饭桌上不时闲话家常几句。

  林清跟村里另外两个婶子不太熟,只吃着自己的饭静静听着,只有偶尔蒋大嫂蒋二嫂说到他,这才回上一两句。

  饭后,村里人陆陆续续离开,留下满院狼藉,按说妯娌是要帮着洗涮收拾下的,不过林清如今身子不舒服,自然没有让他动手的道理。

  蒋子尧那边桌子上有酒,比他散的稍晚一些,等到他后,两人跟蒋大伯告了别,慢慢往回走。

  刚出院门不久,蒋子尧便伸手握住了林清的,林清扭头看看没有其他人,也放下心微微笑了起来。

  “你今日喝了多少酒?”

  “只喝了一点点,身上味道很重吗?”

  “没……”

  柔和的阳光下,两人身影慢慢靠近,低语一句句传来,直到在前方拐了个弯儿,两人的影子重叠在一起,投射在一旁的土墙上。

  接下来的日子跟以往没什么两样,平静中带着惊喜,自从蒋立成婚后,蒋子尧每日从书院回来都有带吃的以外,还会隔三岔五给他带个小玩意。

  有时候是书肆新上的书,有时候是在回来路上看到的竹编的蜻蜓,还有一次带了个巴掌大小,通体圆润细长白皙的长颈瓶,往里面插两三朵花儿煞是好看。

  最得林清心意的还要数他淘到的一本做点心的书,让林清看的入了迷。

  蒋子尧也不含糊,隔日就给他买了不少做点心的工具和食材回来。

  在路修好后的下一个旬假,蒋子尧迫不及待的花了八十两银子将一匹马,带有车厢的马车,以及一只有奶的母羊带了回来。

  羊奶是用来给林清补充营养的,为了去除里面的膻味,蒋子尧还特意买了杏仁跟羊奶一起煮。

  家中草料不管是鲜草还是干草,都是用蒋子尧异能催生出来的,不知道是不是带有能量原因,这只羊每日产奶量不少,足够两人早晚每人各一大碗还有剩余。

  有时两人喝不完了也会让徐婶子带回去一些,有时候林清兴致上来了也会尝试用羊奶做点心,有时也会喂喂家中骨头和虎子,一点都没浪费。

  从村头到县城的路修好之后,蒋子尧每次往来也觉舒适不少,虽比不上现代的汽车,但比前些时候舒服数倍。

  因路变平,以及将牛车换成了马车,他每日花费在路上的时间也少了很多。

  蒋子尧还在旬假和空闲时间自学了骑马,等他学好后,往来家中和县城就更加方便,每日花在路上时间不过半小时,四分之一个时辰。

  早上也能抱着林清在暖和的被窝里多躺一会儿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当两人多添了一床被子,又将后院存放银子的地窖挖好,把火炕下的银子转移了地方后,便开始着手搬到火炕房间。

  这日蒋子尧把火炕房间打扫干净,又往火炕下添了几把细柴,还没等屋内温度上来,蒋大伯蒋大哥二哥蒋立四人就从外边走了进来,面上是掩盖不住的喜色。

  蒋大伯背上还背了个背篓。

  他们忙活一个秋天晒的柿饼卖出去了,如今正是给蒋子尧和虎子们送当初说好的分成。

  带着几人来到堂屋,蒋子尧给每个人倒了杯热茶,便坐在林清身旁,听蒋大伯兴致勃勃的讲述这次卖柿饼的经历,蒋立时不时跟在一旁补充,蒋大哥蒋二哥虽没什么言语,但脸上也能明显看出喜色。

  当时柿饼还没晒好,蒋大哥蒋二哥两人便去服徭役,修路了。剩下的就交给蒋立,蒋大伯,大伯母,蒋大嫂,还有三婶,二嫂身上。

  大伯母一家同时还得准备小儿子蒋立的婚事,忙的这叫一个昏天地暗,整日都是脚不沾地的。

  今年天气也给力,中途没遇上雨水,日头也好,柿饼刚好赶在蒋立成婚前两日晾晒好,品相也都不错,也没几个发霉的。

  蒋立成婚过后,两家便商量着怎么卖柿饼,最后还是蒋立,蒋大伯二人每日用家中养了快一年的牛拉着几筐柿饼去镇上卖。

  他们事先打听好别家价格,用他们三家院子里柿子树上柿子晾晒的柿饼,就跟人家的一个价钱,从山上辛辛苦苦背下来的,品相好的一斤就多卖两文钱。

  先是在镇上卖了几日,销量不太好,旁人觉得他们柿饼好是好,但价格太贵了,两人不想便宜了卖,便去了县城,租了个摊位。

  等蒋大哥二哥修完了路,也跟着一起,分作两个摊子,离得不远,一开始卖的价格一样,后来就这个摊子品相差些的比那边低一文,那个摊子品相好些的比这边低一文。

  于是两边摊子卖的还算不错。

  不过今年他们辛辛苦苦把山上柿子都背下来了,家里满满一屋子柿饼,靠他们每日几筐几筐的卖,得卖到什么时候?

  这时就有个大老板,说是采购什么的,尝了一口他们的柿饼,感觉味道,品相都不错,就全包了。

  也不算压价,品相差些的就按照比市面上低一文算,品相好的比市面上高两文,分别是二十四文和二十七文。

  几人合计一番,便应下了。

  品相差些的一共有238斤,品相好一些的足足有2364斤,两者一共卖了69两又540文,那人还说明年若有这等品相的柿饼还可以找他,约好了明年再来。

  再加上之前零零散散卖的九两又七百文,一共是79两又240文。不过一个秋日就挣了这么多银子,就连蒋三叔开的肉铺也要一年多才能挣到这么些!

  他们几人在算了账后,几乎都要呆住了,哪怕这些三家一分,蒋子尧跟白虎的两成,蒋二哥家三成,蒋大伯家人多出力也多占五成。

  他们分到手的银子也是很可观的。

  要知道,往年一年能攒五六两银子已经很不错了!

  算好账后,几人也不耽搁,马不停蹄的跑来告知蒋子尧这件喜事,再给人送银子来了。

  说完这些,蒋大伯笑得合不拢嘴,赶忙将装有银子的背篓往蒋子尧身边推了推,“这是你和白虎它们的那份,一共是十五两又848文,子尧,你数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