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霸道王爷的娇憨小侍卫>第38章 紧锣密鼓

  元和三年七月,军饷案告一段落后,太后将玉玺递交给皇帝,皇帝正式开始行使权力。

  就在众臣以为一向懦弱又无能的皇帝能玩出什么花样时,皇帝接连下的两道政令就让众臣们心惊不已。

  第一道,南军大帅戚丹程交出军印后,回京组建军机处。

  这是皇帝的第一项政令。

  此项政令一出,首先便遭到世家一派中枢大臣的反对,因为文臣直接被排斥在军机处外了。

  文渊阁大学士刘宏泰道:“陛下,军令如山,怎可由一群莽夫做决策!”

  皇帝笑呵呵的道:“刘爱卿说的有理,既然如此,尚宫学将开设讲武堂。

  朕想好了,以后退役的老帅们呢也不用守在边陲了,就回京给学子们讲课。

  爱卿们做了一辈子文官,有时间也去学学带兵打仗之道,同时呢,将军们也能和爱卿多多交流为政之道。

  爱卿不是要入军机处吗?先过了讲武堂的考试再说。”

  大臣们闻言一噎,向来都是他们给学子们出题,老了老了,竟还要再入尚宫学!还要考试!到底还有没有天理啊!

  他们私以为皇帝这是在报复他们!

  世家子弟在军中锻炼的不少,但真正杀敌立功的却还是少数,大臣们只得闭嘴遵令。

  如果说第一项政令皇帝要分化中枢大臣的权利,那第二项政令则直接动了世家的利益。

  第二道,无朝廷允许,私自开采矿脉者以叛国罪论处!

  经国家授予采矿权者,除金银不得随意开采流通,其余矿脉则十之二三需以官价优先售与朝廷。

  这样的明文规定在大启是从来没有过的。

  因为当初先皇为了回馈世家的出资,给人分了地,至于土地怎么使用却是没有明说了。

  民间采矿者,特别是盐铁一项,一直是暴利,而有实力组织开采者除了朝廷只有世家了。

  此令一出,世家们纷纷跳出来道:“陛下,大启建国至今都没有如此行事的!陛下是要罔顾法度吗?”

  而寒门出身的官员则斥责道:“国之根基怎可掌握在世家手中?

  纵观历史,哪朝哪代都没有这样的规矩,朝廷早该收回采矿权,甚至土地权!”

  面对质问,皇帝凤眼如刀般的看向世家一派的大臣。

  九旒珠帘摇晃中,却是少有的露出强硬态度:“大启建国至今一直沿袭前朝法制。

  世家是有功,先皇也对诸位表彰分地了,但经历军饷一案,朕不得不重视!

  金银铁器本就是国之利器,怎可私自开采?

  此案中银矿一事更有重臣兼皇子参与,众多朝臣官员更是为了一己之私,武门斩首!

  十年寒窗,一朝被斩,有命作,没命花!简直可笑之极!

  朕给你们一月时间,收拾好已开矿脉,届时,朕会派兵封山。

  另,三司即日起需重修法度,昭告天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一声声三呼万岁中,世家派的文臣们面面相觑,寒门派代表则喜笑颜开。

  后宫,皇太后看着连下两道政令的皇帝都惊讶了。

  她看着皇帝道:“虽然哀家也想整治世家,但就光矿脉一条就动了他们的根基了呀。”

  皇帝闻言没有回答,而是将赵嵩交上来的盒子递给太后,太后一看也不由悚然。

  皇帝看着太后沉声道:“世家拥有如此巨额财富,若我赵氏皇族不能令他们满意,他们是否也能随意换掉?

  这天下还没太平,现在可不是他们随意玩弄的时候!”

  太后闻言,看着日渐威仪的皇帝,不由沉默不语。

  皇帝的政令下的虽快,但实施起来还是困难重重的。

  不了解其中缘由的官员学子纷纷罢朝罢课。

  当官员中有人喊着皇帝与民争利的口号,触柱而死后,太学兼尚宫学的书生学子们都开始在皇宫外罢学静坐。

  士兵们拦在皇宫外,却频频遭遇学子们冲撞。

  世家代表的官员们不由扯着胡子笑了笑,就看皇帝要如何解决此事。

  丹壁上,只听皇帝道:“朕今日看天气似乎要下雨,让巡城卫给学子们送些吃食雨伞,免得冻坏了错过今年的秋闱。”

  大臣们闻言一愣,没想到都这样了,皇帝居然没有发怒。

  接着,众臣们又听皇帝道:“朕这几日看着奏折批阅的速度明显慢了很多,之前砍了一大批贪官污吏显然不够用啊,礼部尚书何在?”

  礼部尚书出列道:“臣在。”

  “金科举子选拔可开始了?”

  “陛下,秋闱在即,礼部已在审核考题中。”

  “很好,朕要选拔的是朝廷栋梁,这次若再出现黄石府科举案的情况,你这礼部尚书也别想当了。

  退朝!”

  如此轻飘飘的语气不仅让礼部官员们捏了一把汗,更让其他官员们嗅到了危机。

  若是学子们不能参加秋闱,那涌入皇城的将是谁?寒门学子!

  直到此刻,他们才真正体会到了皇帝的打算。

  无论是组建军机处还是打压世家,皇帝是要分权,扶持新贵!

  原以为他们的皇帝是只绵羊,谁知竟是匹眯着眼的狼!

  元和三年九月,会试即将开始。

  有了皇帝点名,礼部尚书更是不敢怠慢。

  不仅出题的官员被御林军锁在礼部官衙处,连试卷都层层封存,直到开考前一刻才能打开。

  而参加会试的学子们则一个个被官兵排查着。

  考场对面的酒楼上,赵嵩看着这架势,不由担忧道:“还没开考呢,学子们就要先被吓出个好歹来。”

  邻座的何田光则摸着胡子笑道:“殿下可知这也算是考验学子的一关啊,能留下来的定是狠人啊!”

  赵嵩则摇了摇头道:“大人先看着,本王也接了调令协助礼部科考一事。”

  何田光拱了拱手道:“殿下辛苦,看来礼部那帮老小子们这次是真急了,竟连殿下都派上了。”

  赵嵩洒然一笑,带着人便出了酒楼。

  突然,人群中有人指着骑在高头大马上的赵嵩道:“大哥,那不是程公子吗?”

  一旁的人笑道:“什么程公子啊,那是当朝三皇子,延平郡王!

  欸,你们是不是刚从外地而来,是哪里的学子?”

  沈博闻言愣愣的看向沈峥,沈峥却笑道:“在下与舍弟乃泉州学子,想是舍弟见了延平郡王英武的样子觉得面善,兄台勿怪,哈哈。”

  那人听了点了点头,便又转过身去排队了。

  而沈博也在兄长的提点下回过神来,兄弟两心照不宣的只相视一笑。

  沈博看着那人的背影心想,怪不得他会不惧官员施压帮助他们。

  只是,虽然沈博早就猜测程公子定身份不凡,也没想到那人竟是延平郡王啊!

  沈博看着来皇城参加会试的学子,在一众佼佼者中,他不敢轻慢任何人,但他一定要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