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都看到了吗?!”贝林厄姆顾不上被对方捏得死紧的胳膊,“我刚刚怎么跟你说的?你还好意思说我是舔狗,啊?”

  雷纳激动得脑袋像颗番茄,“拜托——!!那可是哈兰德计划!是我们学校王冠上的珍珠!”

  当特洛德大学经常被称为“那个计算机大学”,就是因为它的计算机专业是当之无愧的王牌——甩第二名十条街那种。而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研究更是汇集了大批天才和精英,成为毫无疑问的先锋,是走在行业最前沿的开拓者。

  “哈兰德计划”及其成果是其中影响力最大、最受瞩目也最神秘的产物。这个词总是会在大众快要忘记它时出现在这样的新闻里:当特洛德大学邀请全球各地顶尖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参与会议,研讨哈兰德计划在AI自主学习和进化方面的最新成果……

  具体什么成果呢?不好意思,不公开。

  这可让不少人挠心挠肺地难受,能否被邀请甚至成为判断研究者水平的参考。

  “我知道罗伊斯教授很厉害,我真的没想到他竟然是第十三期的成员……”贝林厄姆呆呆愣愣的。

  “Jude,冷静点。”如果不是他的声音还在抖的话这话或许更有说服力一些。“你要不看看这到底是什么,他们这种签了保密协议的,不可能给你关键的东西。”

  “我当然知道!”贝林厄姆挤开他的脑袋开始在键盘上敲敲打打。“就算是这样,也能学到不少了。”

  雷纳把吃了一半的晚饭丢在桌上,拖着椅子坐到他身后。

  “这东西也太老了吧?”他很快看出不对,“现在谁还这么清洗数据?”

  贝林厄姆皱起眉,手停在鼠标上,“我感觉它年纪比我们还大——可能20年前的人会这样搭建神经网络?”

  “而且这算法还是残缺的,我这样随便一扫都能看出来,你得先把它修补好……”

  “修补好再优化。不行,我要去图书馆带几本书回来。”

  雷纳自觉地把校园卡递给他,“你头发还没干,小心感冒。”

  他在10点的时候接到了室友的电话,“Gio,帮我买点吃的,谢谢你。”

  “还没吃晚饭?你什么时候回来?”

  “12点之前。”

  11点59分的时候贝林厄姆回来了,和他借的12本书一起。

  “我本来挑了13本,谁知道你的卡额度跟我一样只剩6本了,我就在借记室把其中一本看完了走的……”

  雷纳哼笑一声,“穆夏拉没骂你?”

  贝林厄姆翻个白眼,“他骂了。他说他怎么每次当志愿者都那么倒霉总是遇到我,我说那是你应得的。”

  他把书放下后打开了当特洛德好室友打包的披萨。

  “……我去看了反向传播算法。它的非线性很强,具备高度自适应性,适合多层神经网络。只是要成千上万次地输出误差来反馈调整系数,运算量非常大,以至于超出了当时的算力,但是现在嘛……喂,你有没有听我说话?”

  雷纳已经开始津津有味地翻看他带回来的书了,“我现在觉得罗伊斯教授在逗你玩呢,平时大家做东西都用还原论特征的算法,给个非线性特征的练练手,挂个哈兰德的名字,就能唬得你一愣一愣的。”

  “……”

  贝林厄姆也就记着披萨是他买的才没把它砸对方脸上。

  “哇哦,你别这样看我。我承认我刚刚也被唬住了,但是想想我们的资源吧,不说数据处理,采集就够你喝一壶的了。”

  “……”

  贝林厄姆的指节轻轻敲着桌子。

  “我会有办法的。”

  雷纳抬头看他,对方视线转向窗外。

  新的一天已经到了,但当特洛德还灯火通明——这里的教室和图书馆都是24小时开放的。

  “Gio,拜托。

  “那可是哈兰德。”

  罗伊斯发现,贝林厄姆最近在他的课上心不在焉。虽然被抽问后的回答一如既往的无可挑剔,但他好像特别喜欢和他的同桌——那个叫雷纳的美国小子,也是个成绩好的——窃窃私语。

  他播放了一个贝叶斯网络算法的视频,不动声色地走到毫无察觉的二人附近。

  “我全喂给它了。”这是贝林厄姆的声音。

  雷纳看起来非常抓狂,“……他妈的!你胆子也太大了!这要是让院长知道了——”

  罗伊斯觉得这句话有些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