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都市情感>昔川>第35章 8.2否定

  林屿回房之后整理了画材和参考,双手捧着材料箱往家里的工作室走。

  有假肢的生活他还不太习惯,偶尔取物也会因为控制不好而掉落。但林屿对失败不厌其烦,只想很快很多地做康复训练,回到十几年前与常人无异的样子。

  工作室里的长卷被林屿重新摊开,旅行后新的创作状态使他颇有信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屿才发现绘画的进度并没有因为装了假肢就变得飞快,甚至因为身体的生疏和兴奋,进度还放缓了许多。

  作品彻底地完成用了接近一个半月的时间。工作室窗外的秃枝悄悄地萌发了新芽,室内的暖气逐渐罢了工,城市里洋溢起温暖的朝气。徐匀一塌糊涂的书法也随着气候变暖,在矫正的过程中开始舒展起来。

  林屿发觉身边的一切都在往上坡走,唯独他的恋情发展在向下滑坡。

  顾生自从父亲生病,就把画廊全权委托给了表姐顾逸,自己回主公司打理家业。林屿在进行创作的一个多月中,一次都没有见到他。

  考虑到顾生很忙,林屿也鲜少主动联系。导致两人间的短讯和电话少的可怜,和过去做普通朋友的时期相比更为寡淡。

  这样的时间久了,林屿看着平淡如水的讯息,生出一种怪异的感觉。

  他渐渐发现顾生发信息的频率很固定,隔三天一次,都是在下午六点左右,以问他“今天过的如何”开始,和“注意休息”结束。而电话则是每五天一次,沟通的话题也是攀谈日常琐事,大约聊上一个小时,通常以顾生还有工作挂机。

  林屿隐约感觉到,顾生好像把与自己的交流时间列了表。如果在顾生选择交流之外的时间打扰他,他一般会不回信息,或者隔几天在固定的交流时间回复。

  一次林屿有急事没有找到顾生,有些置气地问,是不是与他沟通还得预约。顾生在电话那头顿了好久,才抱歉地说没有的事,如果以后林屿找他都会尽快答复。

  自那以后好几天,顾生都很快地处理了林屿的信息。然而这个承诺只坚持了半个月,他就又变回了以前按固定时间交流的状态。

  林屿对此颇觉无奈。他想起高中的时,顾生也有类似这样的毛病。当面交流妥帖且高效,一旦用手机联系就有些困难。虽然信息发出去他一定会回复,但秒回这样的字眼好像在顾生的字典里从未存在过。

  林屿在完成作品的这段时间,常去康复科例行看诊。一次在医院遇到了心理科的陈益净医生。就把顾生回复信息的状态告诉了她,想询问是不是自己太没有安全感。

  陈医生闻言露出了一个尴尬的表情。她翻看着林屿的病例说,“不是你的问题。他是这样的性格。”又问林屿,“顾生有没有和你说过他总是被甩的事?”

  林屿回想起在晓山,遭遇分手时的顾生落魄地说,他在感情里“从未主动提过分手”,还问林屿“怎么做别人才感到被珍重”。

  林屿疑惑又迟疑地点了点头。

  陈医生思考了一会儿郑重地说,“顾生的情况得让他自己对你解释,比较复杂。”看着一脸担忧的林屿又道,“但我想他对你应该是很特殊,很努力的。你要是受不了他,离开的时候也委婉一些。”

  林屿惊讶地说自己没有要和顾生分开的意思,又问陈医生怎么会这样讲,顾生难道有什么心理问题吗。

  陈益净摇了摇头说,“你得和他多沟通,他不是有心理问题,只是。。。不算特别正常。”

  林屿担忧地追问医生有什么不正常,医生只说,“这是你们的私事,我不便多管。”

  林屿一头雾水地从医院里出来,反复琢磨后,还是给顾生去了电话,且拨打多次后才被对方接起。林屿犹豫着告知了顾生方才与陈医生聊天的疑问。

  顾生在电话那头安静了好久,最后没头没尾地问林屿,“你觉得我不正常吗?”

  林屿很肯定的给了否认的回答。他听到了顾生在那头小声而温柔的轻笑,顾生又用柔软的语气问林屿,“如果我每天都固定和你联系,你还会觉得难受吗?”

  林屿想了想说不需要,说只要想联系的时候顾生能接应到就好了。

  顾生沉默了一会儿,林屿好像听到顾生泄气似的叹了口气,说,“那样可能不太容易。”又说,“我忙完了这一阵再和你详细说这件事。”

  林屿点点头说了好,说很想他。顾生说他也是。准备挂机的时候林屿又听到顾生吞吞吐吐的声音,好像是说,“我对这段感情很认真的,你可以相信我。”

  林屿莫名的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想起那个托盘里随意摆放的戒指,以及旁边整齐收纳的首饰盒。让他想起它们待遇间的天差地别。

  但林屿还是默默地对着手机说了“好,”说“我相信你。”

  林屿和顾生通完电话,又接到了顾生的表姐顾逸的讯息。

  顾逸说顾生把许昌老师和新生艺术家的展览项目全权交与了她。她需要到工作室来考察一下林屿的作品,是否符合这次项目的展览要求。

  林屿和她约定了在工作室会面。顾逸过了一会儿发来核实信息问道,“你的作品是在顾生家创作的?”

  林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了是,说他目前尚未有自己的工作室。顾逸过了很久才发来一句,“那我会很认真地看看的。”

  不禁让林屿有了些微的紧张感。

  事实上林屿见到顾逸的时候更紧张了。顾逸早年留学,是从独立艺术家转为策展人的,看起来张扬而有气场。与顾生的沉稳老练不同,她显得聪明和活泼。

  她对林屿每一步的创作逻辑都进行了质疑,以及对他背后的思考和调查进行了评估。林屿被问了很多答不上来的问题,也没有阐述出作品更深层次的思想。

  顾逸全程看画的速度很快,她掠过了林屿的装置和小幅绘画,只对十米的长卷表达出,“比较有感情”的评语。

  考察完作品后两人沉默地坐在顾生家的会客厅里,喝着阿姨端上来的新茶。顾逸扫了一眼林屿的假肢说,“最近装上的吗?”林屿点点头说是。她说,“那恭喜你了。”林屿只得说谢谢。

  顾逸没有和他多加客套,而是直奔主题说,“这个网络山水征稿是两个多月前,顾生突然要营销部加上的,许昌老师当时答应的也很犹豫。”她看着林屿的眼睛很坦荡地说,“我看了你的作品,很有感情,但是思考和创新的部分都比较薄弱。”

  她斟酌了一下言语最后说,“山一画廊的初衷是推广销售先锋艺术,许昌老师的作品是很符合的,但你的作品可能和我们的主旨不符。”她瞥了一眼面露茫然的林屿说,“我相信会有画廊关注你的艺术作品的,但山一画廊可能不太合适展出。”

  林屿闻言,感觉反应落在了言语的后面,只是不停地点头附和。

  顾逸说完后,林屿兀自沉默了片刻,理清了一些头绪,才遗憾地抿抿嘴朝顾逸说,“我知道了,麻烦你了,还过来一趟。”

  顾逸看着他也觉得有点可怜,但又没什么立场安慰他,只是放缓了语气问他还有什么想问的自己都可以回答。

  林屿乖顺地垂着眼睛本想说没有,可过了一会儿,他突然抬眼似乎想到了什么,问顾逸说,“网络山水征稿这个项目计划,是顾生什么时候提出的呢。”

  顾逸不解地看了看他,还是拿出手机翻找出了和顾生的聊天记录。

  “二月四日。山一画廊首展后的几天。”顾逸看着手机说道,又问,“这个有什么问题吗。”

  林屿闻言安静了下来。

  他想起自己在笔记本上画着好几颗星号的,在顾生家与他再次重逢的日期。

  正是二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