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大周女帝(GL)>第130章 义务教育

  当成为天子的那一刻起,薛知景就开始感觉到自己的肩膀突然间便沉重了起来。

  万里江山和八千万子民,犹如实质一般压在了她的身上,她顷刻间便成了这片广袤大地的顶梁柱,从此,她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都将跟整个国运连接起来,她务必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地前行。

  领袖的地位,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耀,更是责任与承担。

  她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在思考,自己到底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王朝。

  萧烈歌经常见她坐在书房兼起居室的建章宫外的长廊上,像是在放空。

  建章宫等几个大的宫殿都是黄土垒成地基,搭建长条石块,生生比周围的宫殿都高出了好几丈。

  坐在这样高的宫殿的长廊上,自然是视线开阔的,特别适合放空。

  萧烈歌也会拿个托盘,装上一壶茶和一叠点心,过来陪她坐会儿。

  “我想要做个义务教育。”

  “?”萧烈歌一脸不明白的样子。

  薛知景随手拿起点心吃了一口,思考起来的时候,脑子供血不足,这点心可来得真及时。

  住进了皇宫,薛知景也只是让人收拾了一下,同时让神机营紧守皇宫,至于皇宫内部的宫人,却没有增加,皇宫所有的一切都维持不变,甚至还将后宫大部分的区域都锁着,反正也没有这么多人住。

  薛知景觉得,现在宫里面就住着她和萧烈歌,两百多个宫人,怎么也够用了。

  至于太监,那就更不用了,太监的出现,根本就是男性皇帝担心后宫出生的孩子不是自己的,才发明出来的,自己自然是不需要的。而且这么残害人类身体的事情,最好以后都不要有了。

  薛知景在哪儿,也不愿意让人跟着。所以,现在的皇宫,随意得很,不像以前的宫廷,规矩众多,结构复杂。

  至于危险?

  几千人的神机营将皇宫围得严严实实的,若真有危险,身边几个宫女能顶什么事儿?

  薛知景将那点心塞进嘴里,又喝了一口茶之后,才说道,“义务教育的意思就是,儿童必须来接受教育。现在的教育基本上是自愿教育,各个家族会有族学,或者各个乡会有一些老秀才自己建的私学,由他们进行儿童的启蒙教育。然后当儿童长大一些,便可以去一些名家大儒建立的书院学习,或者到我现在的皇家综合大学来学习。”

  萧烈歌点着头,表示自己知道。

  “这样的情况下,只有那些有闲有钱家庭的孩子才能够得到教育,大概一百个人能里面算一个人吧,这百分之一的概率里面,大部分也只能读个大概,毕竟老师的教育能力参差不齐,其中,又只有百分之一的人能试图参加科举,科举考试也是百里挑一。”

  薛知景说着,看向远方,“我想要在全国普及儿童的基础教育,所有的适龄儿童务必参加,年龄就在五岁到十二岁之间,不过这个耗费巨大,我初步算了一下,最多能支撑三年的义务教育。也就是说,如果普及义务的免费的儿童启蒙教育,我只能强制要求五岁到十二岁的儿童在学校念三年的书。”

  萧烈歌却有些古怪地问道,“有必要吗?所有人都要读三年的书有什么意义呢?读书识字一向都是贵族和重要仆人的特权,贵族需要治理国家,贵族的仆人需要帮助贵族管理财产。而人数众多的,比如辽国的牧民,大周的农民,他们没有读书识字的必要啊,学来做什么?”

  薛知景笑了笑,伸出食指虚空点了点她的额头,“你呀,思维还是有限制,不过我们不讨论这个,用你能听懂的话吧。自从上古仓颉造字之后,前人的思想和文化就有了载体,大家不用再用传唱的方式记录历史了,我们可以从文字当中学习到前辈们积累的经验,然后站在他们的经验之上,将知识和文化的边界不断扩展。到现在,造纸术和印刷术经过多番改进,已经可以达到,今日排演的剧目,明日就能大量印刷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的程度。”

  “可这些载体已经这么容易可以展现出知识和文化,但能看懂的人却寥寥无几,这多矛盾啊。”薛知景摊着手,叹了口气,“所有那些惊才艳艳的人,无不是饱读诗书的人,他们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才获得了这样的成绩。大周王朝八千万人口,九成九以上的人不识字,他们中再有多有天赋的人,却一辈子都无法展现出自己的才华来,这不是可惜了吗?”

  “人是一个王朝最重要的资源,浪费了多可惜啊。若是有这三年的义务教育,他们中最差的,便能看懂朝廷下发的诏书,看懂丽春院印刷的报纸,好一点的便可以做一些普通的工作,甚至能让这些普通的工作更有效率,再好一点的,或许能上皇家综合大学,到时候,能容纳几十万学子的大学校园估计都要爆满了。”

  萧烈歌看着薛知景一脸兴奋的样子,给她浇了一盆冷水道,“可,你知道这全免费的三年义务教育得花多少钱吗?好吧,我终于知道你为什么这么财迷了,这是花的地方太多了。”

  “是啊,得不少钱呢,不说别的,那些老师都得朝廷来养。”薛知景站起身来,笑了笑,“不过我想好了,我准备给朝廷增加一点营生,这些营生的利润便作为教育的专项基金,以后若是基金增长了,或许这三年义务教育能增加到四年、五年呢。”

  很快,萧烈歌就知道了,薛知景说的营生到底是什么了。

  什么?全城的粪便收归国有了?将招募贫民组建掏粪小队,每家每户每月交纳清洁费,掏粪小队每三日或五日去各家各户清空粪坑,然后将其运送到城外,售卖给城外的种地的农户和种菜的菜户。

  全城的供水也收归国有了?供水分为日常用水和热水,日常用水一个价,热水一个价,每日由供水小队推车全城供水。

  燃料也归国有?

  萧烈歌觉得,她家的薛知景,真是,脑子异于常人。

  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她是怎么惦记在脑子里的?

  特别是当她跟着薛知景一起去了城外的一个矿坑时,这种感觉达到了顶峰。

  带她去的时候,薛知景还跟她说是要去一个有趣的地方呢,不想却是一个石炭的矿坑。

  萧烈歌奇怪地说道,“石炭在我们辽国也挺多的,不过除了南京城之外,其它地方很少用,还是烧木柴比较方便,省时省力。”

  薛知景手里拿着一块石炭,黑乎乎的已经脏了她的手,她笑道,“没办法啊,大周的人口多,大部分的平原地带都需要被开发成农田,森林已经很少了,可是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火,怎么办呢,这个就是替代品了。”

  石炭,便是煤炭。

  “宫里和贵族们用的都是木炭,都是用木头烧制而成的,木炭无烟,还持久,有的还有香味儿。石炭又有烟还脏手,但已经是汴京城这样的城市居民能使用到的最方便的燃料了。”

  两人来的这个矿坑是一个地下的竖井,井口很宽,井口处还有一个古怪的铁制的大型机械,发着响声,冒着黑乎乎的烟。

  两人和一群侍卫走近的时候,从那大型机械后面走出来一个人,她似乎二十出头,穿着一身看不出颜色的布衣,头发包着,脸上黑乎乎的。

  萧烈歌还以为是个男孩儿,结果对方一出声却是个女声。

  “陛下!”

  薛知景笑呵呵地跟她打招呼,“宫旭阳,你好啊。”

  说着,薛知景转头跟萧烈歌介绍道,“这是宫旭阳,阿伊拉在工程学院的学生,技术能力不比阿伊拉差,这个蒸汽机,就是她复刻改进出来的。”

  萧烈歌点了点头,看了看那个所谓的“蒸汽机”,一时没明白是怎么回事。

  薛知景跟宫旭阳介绍道,“这位是萧先生,她在皇家综合大学带一个马球队,不过你们应该没有见过。”

  “萧先生你好!”

  “你好。”

  萧烈歌觉得有些古怪,这个宫旭阳虽然说话还比较礼貌,但似乎害怕见人一样,目光总是躲闪着,而且她说话的时候右手放在自己的身旁,手指在不停地颤动。

  “我们下井里去看看去吧。”薛知景笑呵呵地跟萧烈歌说。

  萧烈歌自然没什么意见。

  宽大的井口搭了高高的棚子挡雨,旁边是那古怪的“蒸汽机”,然后还有一个巨大的类似笼子一样的东西被吊了上来,吊起来那笼子的,竟是“蒸汽机”。

  见萧烈歌面色古怪,薛知景解释道,“这个蒸汽机,一开始只有一个图纸,是阿伊拉从一个大食商人手里买下来的,这图纸还是用羊皮纸绘制,据说是来源于千年前大食更西处的一个繁荣国度,前段时间我去工程学院,才发现宫旭阳竟然在实验室里面,将这个图纸上的蒸汽机给复刻了出来,我立刻就给了她一笔资金,让好钢好炭都供给她,这不,可以拿出来用了。”

  “这个有什么用啊?”

  薛知景说的那更西边的国度,便是古希腊,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便是古希腊一位数学家发明的。

  有人打开了那个笼子的门,薛知景笑着跟萧烈歌说道,“走,跟我一起坐一回这个时代第一台蒸汽升降机吧。”

  萧烈歌带着些对未知的不安,和薛知景一起跨进了那个摇摇晃晃的笼子,她抬头看去,笼子顶部,挂着很多粗壮的绳索,而那绳索则缠绕在顶部一个大的铁棍上,铁棍则跟那蒸汽机连接在一起。

  笼子里站着薛知景、萧烈歌、宫旭阳还有两个侍卫。

  薛知景呵呵乐着,宫旭阳面无表情,两个侍卫看上去也比较镇定,若是忽略他们有些颤动的手的话。而看上去最恐惧的,便是萧烈歌了,几乎这笼子一动,她就抓着笼子旁边的护栏,紧紧地抓着。

  薛知景按住她的手,安慰道,“没事儿的,这个蒸汽升降机用了有一阵了,一直都很安全的。”

  萧烈歌看了看底下,黑洞洞的,似乎隐隐透着光,不知有多深,便吞了口唾沫,“那个,我好像有点恐高。”

  薛知景:“……”

  蒸汽机底下被铲进了石炭,火焰熊熊燃烧,机器内部咕噜噜地响着,驱动着内部的一个圆球滚动,经过机械连接,驱动着那挂着绳索的铁棍转动,众人乘坐的笼子便嘎吱嘎吱地开始下降了。

  薛知景一手揽住萧烈歌的肩膀,一手握住她的手,试图给她安慰,萧烈歌反手就将她的手给握住,紧紧的……

  薛知景神色未变,轻声地在她耳边说道,“别怕,有我呢。”

  萧烈歌似乎是真的有些恐惧,声音都带颤音了,“越晃我感觉越害怕。”

  “很快就到了,真的没事儿,晃动都是正常的。”

  薛知景还是第一次知道,她的烈火公主竟然还会恐高。

  不过也是,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高楼大厦,最高的也就是三层楼,根本就让人感觉不到高度,不少人难得面对高度,自然会心生恐惧。那两个侍卫看起来也不怎么平静的。

  想来萧烈歌平日里也不怎么爬山吧。

  这个矿坑竖井有个十多丈深,很快也就到底了。

  底部自然是湿润泥泞的,打开升降机出去的时候,薛知景贴心地扶了一下萧烈歌,萧烈歌估计还傲娇了一下,不想自己看起来这么软弱,故意甩开了她的手。

  竖井底部还挺宽敞,周围有四条坑道,坑道都架着木条,还挂着油灯,周围放着一些独轮推车以及一些其它的物品。

  远远的,可以听见坑道深处有敲敲打打的声音。

  “陛下,萧先生,今天在挖这边,我带你们去看。”宫旭阳在社交上着实不是那么的圆润,走在前面带着几人前往,表达起什么来都比较硬邦邦的。

  不过薛知景不以为意,偶尔问宫旭阳什么,她回答不出来,也不怎么在意。

  坑道内憋闷,灯火也很昏暗,薛知景回身握住了萧烈歌的手,这回她倒是没有刻意甩开,薛知景对她笑了笑,还眨了眨眼睛。

  很快,走到了坑道的尽头,正是诸多矿工在工作的地方。

  他们用的非常原始的锤子敲击着石炭,然后装到框里,用独轮车推走,若有积水,便用桶装上也用车推走。到了坑道井处,都用蒸汽机拉到地面上去。

  薛知景询问了宫旭阳这个矿井每日的产量,宫旭阳精准地背诵了昨日的产量、前日的产量、再前日的产量……

  薛知景笑着打断了她,“我知道了,这个产量也算不错了。”

  宫旭阳硬硬地回答道,“要是蒸汽机能用来挖矿就好了,可惜,做不到。”

  “也不一定做不到,”薛知景说道,“像这样的矿井可能比较麻烦,但还有别的石炭,离地面很近,有可能一座山坡,将地皮挖开一层,下面就是厚厚的一座山的石炭。那个时候,架着蒸汽机,可不是能直接挖开那些石炭了吗?”

  宫旭阳的手指颤动得更快,像是在急速思考,“那就需要将蒸汽机进行改进,现在这样不行。”

  “你可以再思考思考,我可以让你去见工部负责石炭勘测的官员,找一个好开采的石炭地脉。到时候你要多少资金,多少伙计,我都提供给你,只要你把东西做出来。”

  “让我想想。”

  终于出了矿坑,两人的身上都沾染上了石炭的黑色,薛知景接过身边人给递来的布巾给萧烈歌擦脸上的脏污。

  萧烈歌好奇地问道,“你还没说,今天来这儿是带我看什么呢,不会是带我历险来的吧?”

  薛知景没忍住,笑了,“我真不知道你恐高啊,我不是故意的。这个石炭矿是离城里最近的一个了,还有好些远一点的。这些石炭矿都是供应汴京城的燃料的。以后这些矿山矿坑我都要收归国有,收益作为教育基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来看看,宫旭阳的这个蒸汽机到底改进成什么样子了,今天看来,不错哦。”

  “那个宫旭阳,好像有些古怪。”

  “她呀。”薛知景看着不远处去周边的房屋里找东西的宫旭阳说道,“她是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思维方式异于常人。不过这种异于常人的症状虽然让她的日常生活有些不便,却带给她不同寻常的创造力。比如这个蒸汽机,已经是千年以前的古人制作的,早就失传了,她却凭着一己之力将其复刻了出来,简直是天纵之才。”

  薛知景估摸着宫旭阳是有后世被称之为学者综合征的阿斯伯格综合征,这是自闭症的整个大类中的一种,后世认为他们有一些脑神经上面的异常。不过此时并没有一个名为阿斯伯格的医生为这种症状命名,薛知景也从来不认为异常就是病,反而很看重对方的才华,愿意为对方创造适合的条件。

  接着,薛知景又看了看宫旭阳记录出来的,关于这个石炭矿的各种信息,然后才和萧烈歌一起回了城。

  回到宫里之后,薛知景将工部下面的几个相关部门合并了,组建了一个地质局,专门去各地进行地脉勘探,主要勘探石炭和石油。这个时代对于这部分能量的利用率很低,利用量也不多,找到一些矿便够用了。

  除了准备资金要进行义务教育之外,此时的升平元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便是新开的恩科。

  这一期恩科,薛知景明明白白地说道,女子也可参加,女子若想参加,各地和家族中人不得阻挠。

  只不过薛知景清楚得很,在这个女子几乎没有人身自由,没有自由财产的时代里,她们的束缚可不仅仅只有不让她们参加科举这一条。

  所以她特地在汴京城外,皇家综合大学不远处,开辟了一个女子院,专门提供给全国各地前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女子居住。

  只要是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女子,不论年龄、不论贫富、无论婚否都可以免费居住,并且按月提供基本的生活费,并且还会提供老师进行科考的辅导工作,女子院更是有禁军把守,以免除各种骚扰。

  有臣子质疑这种行为,是否会有很多其实并不来参加可靠的女子,蹭进去住,希望可以为这个女子院设立一些限制。

  薛知景不以为意,她不想为这个地方设立任何限制,就算有那么几个真的想要占便宜的女人进去蹭吃蹭喝也没关系,但不能为此设立限制而导致一些女子失去了科考的可能性。

  建房的工程队都是之前建过综合大学的,建房速度快质量好,很快就跟建起了有诸多小院儿的女子院。

  女子院的信息也随着丽春院在各地的宣传剧目、书籍、小报而传播了出去,丽春院甚至可以为偏远地区的女子提供车船,供她们前往汴京城。

  不过就算如此,来的人也不算太多,也就两百多个人,大部分还都是十几岁的少女。

  这两百多个人,对比起全国的科考人数来讲,可以说,只是个零头了。

  薛知景很重视这个女子院,女子院的经费国库只出了很少的一部分,这还是为了让官员们可以重视女子院才这么做的,大部分的经费都是从薛知景自己的腰包里掏出来的,足以见得薛知景有多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