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三世青云劫[古耽]【完结】>第187章 卷6.5通敌

  当初,跟着世子来到红狼镇的还有二十多个门客和策士。

  他们这二十几个人是跟随世子时间最长的门客。其中被大家默认为首席策士的石闵最为不满。

  以往世子在军务上,公务上有什么事情会找他们商量。可自从姜肃一来,他们都成了吃白饭的摆设。

  用晚饭时,石闵听婢女说:“今天下午姜先生出门,被侍卫监视,受了气。回来晚饭都没用。看来,世子也不是真器重他呢。”

  石闵想:“所以世子不是重视他?而是不信任他?看来,该去会一会这个姜肃了。”

  宅中,空月水榭,屋内。

  灯火通明。

  牛皮卷铺了满地。

  姜肃指着地图说:“大概看起来是没错,可是红狼关成了最前线,孤立无援,这样可不行。”

  “先生看,要如何调派?”

  “龙千山是番人,擅长打旷野,不擅长攻城。所以决不可跟龙千山在红狼关外开战。虽然我听说他手中有些什么异术妖兽,可都是传闻,也许只是世人怕了,以讹传讹的。那端王世子玄虽能教他,可毕竟攻城不易,他远道而来不熟悉情况,只要据守不出,耗也能耗上两年。”

  “嗯,有道理。只是守城,这城内粮草……”

  “所以,你现在就要开始把百姓往豫东腹地疏散,减少城内消耗。多备粮草和牲畜。”

  “好。”

  姜肃又指着地图上红狼关南北两处,问道:“这两个地方,白刺城和黄狐城有多少守备军?”

  “这两处不是要塞。白刺城有三千多守备,黄狐城只有不到一千人。”

  “立刻从豫东调兵。这两处,可在龙千山抵达红狼关外后,从南北两边夹击龙千山。”

  “可是,如此一来豫东就会兵力不足。”

  “如果守得住红狼关,豫东根本不需要兵力!如果守不住红狼关,豫东势如破竹。”

  两人一直商讨到天快亮,姜肃还在纸上,帮他重新标画,备注兵力。标出行军路线,战时如何互相支援。

  元冲已经困倦至极,和衣而卧睡在厅堂地上。

  元冲醒来时,姜肃俯在案上,睡着了。脸下面还压着重新标绘的布防图。

  元冲把将姜肃直接抱起,送到卧房内。

  姜肃醒的时候总是很严肃,不苟言笑。此时,睡着的脸庞像个乖巧少年。

  一缕细发垂下来。腰封也松了,对襟的衣领微微敞开着。脖颈和锁骨在眼前一览无余……

  元冲胸膛里揣着怦怦乱跳的兔子,他忍不住伸手。他第一次见姜肃就觉得他瘦弱的样子十分楚楚动人,忍不住想要靠近,想要攥在手里,想要对他做些什么……

  元冲指尖才碰到发丝,就紧张得手心都渗出汗来。

  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些画面,一些他十六七岁跟着兄长和军中同袍看过的画册,一些妙不可言的图画……

  姜肃的面容在自己眼前美得如此活色生香……

  他拆了他发冠,手指顺着发丝滑到鬓边,又从耳后回到下巴,嘴唇……

  从出生就横冲直撞的一个人,此时像个贼儿一样,偷偷地,俯下身去,轻轻碰在那唇上……

  清晨,天刚亮。元冲从屋里出来,小童在门口站着。

  元冲喊:“执盏,你跟我来。”

  “是,世子爷有什么吩咐?”

  元冲带着执盏来到自己书房,走到书架边,取下书架最上层一个檀木小盒。从里面拿出一块腰牌,递给执盏,“这个腰牌给姜先生,他想去哪儿都行。”

  “是。”

  元冲来到军中点了两队轻骑,他要亲自回一趟豫东。

  姜肃昨天步行了大半日,回来惹了气没用饭,夜间骑马又没穿氅衣。还通宵画图。

  此时,醒来只觉得浑身发冷,没有力气。他把自己裹在被子发抖。

  执盏端了热水进来,“姜先生?”没人答。

  “已经正午了,姜先生还没起来?”他放下铜盆进到卧房。

  “姜先生?”执盏走到床边,只见姜肃脸色苍白,在被子里发抖。

  偏偏这时石闵来拜访,他在厅堂等了半个时辰,姜肃才出来。

  石闵本就等得不耐烦,又看见条案上放着一块镶银边红漆的通行腰牌,中间一个大字“元”。那可是七王给“元”字辈嫡子的最高等级的腰牌。可以随意进出豫东地域内任何地方。城门、军营、府衙畅行无阻!

  除了不能调兵。

  他跟着世子五年了,别说这种腰牌,就连可以随意出入军中的腰牌都没有。

  可是,姜肃正发烧,坐在厅堂只觉得头晕目眩,垂眸闷声喝茶,只答不问。几乎都是石闵在自说自话,没说一会儿就聊不下去了。

  石闵愤愤离去。到了自己屋子一通发脾气,“太狂妄!目中无人!气死我了!”

  石闵回到自己屋子,叫来几个相熟的门客言说此事。那几个人听说姜肃竟然有银边红漆“元”字腰牌,红眼病都要犯了。

  “一个羸弱的流放之人,世子竟然把他当座上宾,简直当神明供起来!”

  “确实无礼!要好好教训一下这个姜肃。”

  石闵道:“如今世子眼中只有姜肃,把咱们都不放在眼里了。”

  “都说他有宰相之才,我看未必!诗文写的倒是华丽,可说不定就是个绣花枕头。”

  “不好办。他无官无职,没机会揪他错处。平常门都不出,不跟人来往,没机会整治他。”

  “确实不好办。”

  鞠唯文在一旁说:“我有个主意!石先生听听看。”

  石闵说:“鞠先生请讲。”

  “我有一个愚弟,一直在红狼城城防任职。自从世子到了红狼城,他在往来商人身上查到过姜肃的诗文。当时以为只不过是外人仰慕姜肃诗文,互相传抄,或者抄去卖给书斋。并没深究,如今看来……”

  ……

  执盏终于等到石闵走,重新沏茶进来。

  姜肃又在榻上睡着了,脸上惨白。

  执盏摸了摸姜先生额头,转身出去,跑到空月水榭外面,跟小侍卫说:“快去请大夫,姜先生病了!”

  新来的两个小侍卫再不敢怠慢姜肃的事情,一个跑去给安统领送信,一个往医馆跑。

  大夫和安敬之几乎是同时到的空月水榭。

  大夫以为是家中亲人得了什么要命的急症,慌慌张张搭上脉,放下心来,说道:“先生体弱,受了风寒。有些发热。安统领不必太忧虑。我这就写方子。他若是冷,就生炭炉。若是觉得热,就开窗通风。不要一味捂着。”

  整整烧了三天,姜肃才清醒。

  安敬之把军务都搬到这屋里在处理,寸步不离。虽然事情都是下人在做,但是他在,这些下人多少也会更上心些,不敢怠慢。

  姜肃醒来第一句话却是:“元冲呢?”

  “世子三天前,亲自去豫东调兵了。他说写信说不清楚,要亲自跟王爷讲。”

  “哦。”姜肃忽然发现自己失礼了,刚才竟然直称元冲。

  “我扶你起来喝药。”安敬之端起桌上的药碗。

  “你放下罢,我自己来。”

  门口站着执盏立刻上前,给姜肃披上衣服,穿上靴子,扶他到桌前。

  姜肃问:“这几日都是你照顾的罢?还没问你叫什么?”

  “我叫执盏。”

  姜肃口中汤药差点喷出来,“谁给你起的名字?”

  “我七岁入府,十岁伺候世子爷,是世子爷亲自起的。”

  姜肃又是笑,“以他的文学造诣,没叫你‘端酒’就不错了。”

  执盏歪着头说:“世子爷经常叫我端酒啊!世子爷喜欢喝温酒,所以他喝酒时身边离不开人。世子爷说我心细,手脚轻快,都是让我伺候身边的。”

  “嗯,好名字。”

  “世子爷三天前,把我调先生房里了,只让我进屋伺候先生。他说那些下人粗手粗脚的,干活手重。丫鬟婆子又太叽喳,会惹先生心烦。让他们在院里干活就行了,别进屋给先生惹气。侍卫们也都个顶个是傻的。”

  “这是世子说的?”

  “是啊。世子爷原话!”

  安敬之在一旁听着,心中怅然若失。他寸步不离陪了三日。可初平退烧醒来,三句话离不开世子……

  院外有人吵吵嚷嚷。安敬之起身去看。

  院门外几十个兵卒,穿的是红色城门守备军服。跟穿蓝色的侍卫撕扯在一处。

  安敬之大声呵斥:“这是世子府,你们乱闯什么?”

  领头一人站出来,拱手说道:“回禀安统领,我是城门卫队正,鞠唯武。”

  安敬之眉毛都没动一下,只是个队正,比自己低着好几级,“冲到世子府内所为何事?”

  “姜肃通敌,我来拿人!”

  “不可能!可有证据?”

  “自然有。不过,安统领只是世子内卫,无权干涉军中的事吧?”

  “你要在世子府内拿人,自然就关我的事!”

  “好。今天清晨,我们在一个商人身上搜出一张牛皮纸,上面誊抄的是姜肃的诗文。”

  “誊抄诗文有什么问题?”

  “普通诗文自然是没什么。可是有几句字首连起来是‘红城西三万北八千。’这不正是我们城防兵力部署吗?我自然要来将姜肃抓回去问清楚!”

  安敬之才不信他鬼扯:“拿来我看!”

  “安统领,这样重要的证据,我当然不能随身带出来。要不这样,等我抓了人,安统领跟我一起回军营大牢,慢慢看!”鞠唯武说完一挥手,身两旁的兵卒就往上冲。

  “休想!”安敬之拔出佩刀,其他侍卫也纷纷拔刀出鞘。

  身后一个声音不大不小不软不硬地说道:“敬之,我随他们去!”

  安敬之转身:“不行。那军中大牢什么地方,进去容易出来难,世子又不在……你这身子……”

  “国法家规,君臣父子。敬之,你都白学了。”姜肃绕过安敬之,走到院外,“走吧。”

  鞠唯武还算懂点事儿,当着安敬之没有给姜肃上刑枷,“既然姜先生肯配合,那就不上枷了。走!”

  又跟另外几个人说:“你们几个去屋里,把姜肃所写的诗文都带上。”

  军中大牢,安敬之虽然品阶高,可是在军中却无话语权。只能托人找相熟的牢中看守善待姜肃。

  一个叫阿肆的小看守跟安敬之属下一个侍卫是同乡,答应帮忙照顾姜先生。

  安敬之跟着鞠唯武到军牢值房,看搜出来的牛皮卷。

  巴掌大的牛皮卷,芝麻大的小楷抄得密密麻麻。

  鞠唯武说:“这些诗文,安统领应该很熟吧?”

  “所以,这商人仰慕初平才华?”安敬之故意装傻。

  “这些诗文单独看起来没什么,但是安统领仔细看这上面的抄写方式。”

  安敬之没耐烦,问道,“你就直说吧?这诗文到底怎么了?”

  “这几个地方的墨迹,看似是无意的。但是有墨迹的地方把诗文断开,再看这几些字。红城,西三万,北八千。”

  安敬之问道:“你是说,姜先生用这些诗文,传递情报?”

  “证据确凿。”

  “这牛皮卷是你亲自搜出来的?”

  “是。”

  “商人可有招供?”

  “没有。他说他没有这种东西,不知道哪儿来的。”

  “商人叫什么名字?他家底应该很容易查清楚。”

  鞠唯武说:“提审犯人?安统领,这不太合适吧?若是有一日,内侍卫抓了跟我有瓜葛的什么人。我去找内卫大牢提审人,安统领也不会同意吧?”

  安敬之一笑,“鞠队正!”安敬之这三个字是咬着后槽牙说的,既强调他的姓,又强调他的职位比自己低。

  “你这个姓少见呐,我记得……世子府上有一个门客好像也姓鞠,叫什么来着……”

  鞠唯武面色有些难看。

  “哎,世子府上门客也太多,一时想不起来。昨夜酒吃多了……要不,鞠队正,你提醒提醒我?”安敬之又故意说了他的职位,提醒他跟自己的差距,“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我确实管不到你头上。可是,世子府上的人,可都归我保护……这万一哪天有什么人失足落水啦,出门被什么泼皮无赖打一顿啦,可都难免……”

  “张铁山。”鞠唯武到底年轻不谙世故,心中一慌,脱口而出,“商人叫张铁山。”

  安敬之拍拍他肩膀,转身走了。

  内卫到军牢提审犯人确实不合军规。他也不想太为难鞠唯武。只要有了名字,就好办多了。

  鞠唯武回到大牢,关押姜肃的牢房里换了全新的干草,能闻见干草清新味道。干草上还有一床新的被褥,甚至有茶壶和茶碗……

  鞠唯武站在牢门口笑道:“行啊。姜先生人缘不错啊。”

  姜肃不理他。

  “反正过两天认证物证齐全,就送先生上路!就当是死囚特殊待遇吧!”

  姜肃说:“本朝祖制,百姓死刑要三复奏,就算你们不认龙千山是皇帝,也要报给七王!”

  “这是军中!什么祖制,什么百姓!你现在是战时通敌的逆罪!!”

  “把茶壶茶碗给我收了!你们不怕犯人打碎茶碗畏罪自尽吗?”

  “是。”

  姜肃淡淡的如同说别人的事情,“就算是军刑,也要本地统帅批复。难道你们不等世子爷回来就敢擅自执行?”

  鞠唯武冷笑:“你不用得意。就算世子爷回来舍不得杀你,战前通敌也是大忌!到时候把你撵出红狼城,你又能去哪儿呢?”

  鞠唯武慢悠悠转身离开,扔下一句:“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除了诗文一无是处。迟早也是横死街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