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沈令君>第16章 往事

  崔鸳言罢,将金龙箭托于掌心,左仆射崔宁之、郎中令霍棋忙俯身叩首,道:“得令!”

  赵珚亦抬袖一礼,郑重应道:“太傅教诲,朕,定谨记于心。”

  赵珚口中说着,心内百感交集。她感叹于沈浔的细致思虑,沈浔定是忧心尚未亲政的幼帝镇不住朝堂,于是早早谋划,备下书信央求崔鸳携金龙箭入宫,替她代言政令。有金龙震慑,又有沈浔政令,朝廷即便失了尚书令,也无人敢趁机作乱。朝纲稳固,对付外敌方能全心全力,无后顾之忧。而更让赵珚感叹的是,沈浔竟时时不忘上一世赵珚托孤之言,视幼帝安危、江山社稷远甚于她自己……

  想及此,赵珚禁不住喉头哽咽,双目微红。

  崔鸳面色凝重,望向众人,声音轻颤:“浔儿之意,我已代为言之。还请诸位,寻得贼人,及早救出浔儿……”

  自接到沈浔书信,崔鸳又惊又急,她是沈浔阿母,最忧心的,莫过于沈浔安全。

  “郡主放心,我等必尽全力!”

  沈溯忙上前一步扶住崔鸳,宽慰道:“阿娘保重,莫要急坏身子。”转而向众人言道:“我同阿娘入宫,携了家兵三百,听候调遣。今日正旦,外祖弋阳公主往沈府去,本欲待浔儿归来,同享晚宴,却未曾想……”沈溯轻叹一口气:“外祖闻讯,亦心急难安,家兵中有大半乃外祖府上侍卫军,奉外祖急命前来。”

  沈溯在朝中任廷尉左监,掌刑狱,官职仅次于廷尉正。溱国刑狱官,除廷尉正一直坐镇帝京,廷尉左监、右监常年去往各地郡县署衙巡视、监督,以确保地方司法公正,防止冤假错案。今日过午,沈溯方赶回帝京家中,与家人团聚。

  赵珚闻言,对着沈溯道:“有劳廷尉左监。”继而摆出君王架势,对众人下令:“即刻起,便按太傅所言。崔宁之,值守衙署,同尚书右仆射一道,代太傅处理一切政务;霍棋,率禁卫军严守宫廷,若有任何人居心叵测胆敢趁机作乱,立即捉拿;沈溯,你领沈府家兵三百,与朕之亲卫御林军一道,着力寻找太傅;陈砚,你掌管举国军事,务必严令各处要塞驻军时刻警惕,且调一队精兵随时待命,必要时支援营救太傅。”

  众人听言,皆拱手应道:“臣等,得令!”

  某处旧屋,窗门紧锁,黑暗无光,空气中弥漫着难闻湿气。

  沈浔被困于屋内。她依旧身着朝会时的官袍,只是进贤冠早已滑落,发髻散乱,几缕青丝,凌乱垂于双颊。沈浔身子一向纤弱,被人劫持,又中了迷尘,昏迷许久,方缓缓醒来。

  沈浔只觉额内剧痛难忍,饶是她素日隐忍自持,此刻也禁不住痛苦出声。她深深吸了口气,缓过这阵疼痛,费力抬起双目看向四周。模糊视线,隐约瞧见屋内陈设皆已蒙尘,似是闲置许久无人居住。她背靠木柱,被人反手紧缚。沈浔试着动了动手腕,谁知稍一动作,腕间便似被割裂开,一阵钻心疼痛,让她双眉紧蹙,本就苍白的脸庞、双唇顿时血色全无。

  突的,屋门“吱呀”一声,有人走进屋来。待至跟前,沈浔看清,来人正是孙尧。孙尧见沈浔转醒,冷笑一声,道:“令君终是醒了。”

  沈浔撇过脸去,不欲答言。

  孙尧蹲下身去,凑近沈浔脸颊,饶有兴趣地端详着沈浔面容,边看边道:“啧啧,人人皆传,溱国尚书令花容月貌,看来所言非虚。”

  沈浔见他举止轻浮,怒目相视,斥道:“孙校尉自重!”

  孙尧正欲再说些什么,忽听得身后响动。他转过头去,看清来者,忙站起身,俯首施礼。

  来者身着鲜亮襦裙,裙长曳地。发髻三枝金色梳形簪,前额、两鬓涂成红色,双眉勾起,薄唇紧抿,带着凌人盛气,缓步走至沈浔面前。她居高临下地睨了沈浔一眼,一双狭长丹凤眼透着冰冷寒意。

  沈浔抬眸,静静望向来人。心下了然,果真,是她!

  来者看都没看孙尧一眼,只冷声令道:“你,出去。”

  孙尧拱手一礼,退出门外。

  “沈令君!”来者蹲下身子,抬手捏起沈浔下颚,迫使她直视自己双目,“不知令君,可还记得孤?”

  乐央宫议事殿。几位臣子已按赵珚所言,领命而去,各司其职。

  沈溯扶着崔鸳,道:“阿娘不若先行回府。”崔鸳摇头,双目含忧:“我如何放心得下,我且留此处,等候消息。”一旁的赵珚,亦担心崔鸳熬坏身体,于是道:“乐央另有偏殿,乃太傅留宿居处,郡主若不欲回府,可去偏殿暂且休憩片刻。”崔鸳静默须臾,而后微微颔首。

  沈溯搀扶崔鸳,往议事殿门外去。经过案几时,崔鸳瞥见案上摆放的舆图,朱笔圈出的豫王封地赫然醒目,她不由停了脚步,伸手轻抚舆图,叹道:“真所谓,物是人非……昔年,豫王尚未受封去国,曾与时为太子的文帝一道,在宫中读书。文帝之父溱庄帝与我阿母乃嫡亲兄妹,是以,我也得以入宫习读。年少岁月,学堂里,我们一齐受学官考问,下学时,亦曾一起玩闹。如今,文帝已逝,而豫王他……”

  听闻崔鸳念及往事,赵珚与沈溯心中,皆五味杂陈,垂手默然。

  “也曾记得,豫王去国,未多时便纳了王妃,二人感情甚笃。王妃诞下一女,之后多年,再无所出。二人视此女为珍宝,宠溺万分。却未料想,北戎屡犯,彼时朝廷尚无力抗衡,无奈之余,文帝只好学那汉初,嫁女和亲。当时,宗室中,唯有豫王之女年龄适宜。文帝便下了旨意,令豫王女嫁往北戎。大概,便是从那时起,少时情谊,再也无存。”

  赵珚听着,突的心下一动,恍惚间,似有一条线,在她眼前若隐若现,一切事端,似乎都因着这条线,逐渐明朗起来。

  崔鸳说罢,轻轻摇了摇头,转身便要出殿。赵珚忙上前一步,握住崔鸳衣袖,问道:“郡主可还记得,豫王之女未嫁时,可有封邑?”

  崔鸳思忖片刻,道:“有!豫王甚宠其女,未待她及笄,便上书请求文帝册封她为郡主,且择一富饶之地赐作封邑。此事有违祖制,文帝念及旧时情谊且豫王只此一女,应允其请求,但,未在朝中宣扬。不过文帝曾私下与我亲言此事,叹豫王对女儿太过宠溺。”

  “封邑何处?”赵珚急问,一时间心跳加速。

  “离帝京不远,就在涅阳郡。彼时还未有和亲之事,豫王得了旨意,便在涅阳郡为爱女建郡主府,历时三年建成,却未曾想,豫王女未及在府中居住一日,便接下一纸和亲诏书,远嫁北戎王族。”

  ……

  原来,如此!

  豫王、 反心、祁连一战、孙尧、通敌、北戎王族……一切的一切,将之串起的那条线,就是豫王之女,嫁与北戎王族和亲的,郡主赵瑗!

  赵珚恍然。正欲奔向舆图查看涅阳郡路线,却见霍棋从殿门外疾步而至。霍棋对着赵珚俯身一礼,欣喜道:“陛下,议郎郭予,归来复命!”

  作者有话要说:

  新岁将至。

  与国内时差十几小时的作者菌,感受不到新春气息,叹气。

  预谋写个二人尚是幼小只时,庆贺新岁的番外。

  赵珚:马上就可以去救太傅啦,阿浔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