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宦娘(GL)>第123章 

  年后

  昌平帝依旧是病恹恹的样子, 但也是又缓了过来。太医院一直随时候着给皇帝把脉,也算是暂时无事。

  废后圣旨下了之后。

  六宫妃嫔都动了心思。

  静妃首当其冲,但是却有心无力。

  她是有那个心的, 但是二儿子失了斗志。

  她苦口婆心,二皇子却是不愿意听她的。

  二皇子妃是个明事理的。

  二皇子也是喜欢她。

  他幼时讨厌陈画屏, 说到底还是因为嫉妒, 嫉妒父皇偏疼, 如今长大了, 又经历了这一场宫变,更是没有什么心思。

  他年少渴望父皇疼爱,既然没有, 就顾好自己的小家。

  那个位置好是好,但是若是如同大皇兄一般赔上全家, 二皇子还是觉得不值。

  因此二皇子对于静妃的话, 视若罔闻。对于昌平帝的病症,更是无动于衷。

  他甚至都不愿意进宫, 生怕发生上次的事情,伤了自己妻儿。

  反倒是三皇子,每日都进宫当孝顺儿子。

  五皇子虽然不再是嫡子,但是看着并没有什么不同。

  也是和三皇子一般, 整日去看昌平帝。

  只不过兄弟二人去不去看是一回事,昌平帝看不看他们二人又是另外一回事。

  昌平帝年纪大了, 总顾不过来那么多。

  三个儿子,其中两个他是不想理。

  另一个是顾忌着忠勇侯,一时半会理不了。

  面对大臣们整日催着立储, 也是搪塞过去。

  早朝也改成了三日一回。

  废后之后, 昌平帝犹豫再三, 下了另一道圣旨。

  立赵妃为后。

  陈画屏成为了嫡出的公主。

  后宫之中,再无嫡子,只有嫡女。

  因为身体原因,昌平帝虽然不能时长留恋后宫,但是却也是偶尔召见后宫嫔妃。

  皇后对此并无干涉,只是告诉后妃,不要让皇帝过度劳累。

  除了后妃之事。

  宫内近日还有一事

  原先的总管太监元池上任没到半年,就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被贬到了监察院。

  不知所觉的人只以为这位是失了圣心。

  知道的,心想这位怕是皇上有意提携。

  监察院是什么地方?

  司礼监在十二监内算是顶好的,但是和监察院那么一比,又是差了很多。

  而且现在崔正已死,监察院空缺了不少位置。

  昌平帝让人去,保不齐是要培养下一个崔正。

  至于皇帝身边新的的红人,叫盈年。

  听说是一直御前做事的。

  在御前待了几年,如今李咏祥死了,元池被贬,才轮到了他。

  相比于元池,盈年倒是不让人惊讶。

  宫内众人还没有摸清元池脾气,又换了人。

  和元池想比,盈年对这份差事做的更是得心应手。

  可见陈画屏当日没有挑错人。

  盈年最近是忙的不行。

  元池去看他的时候,还看见腰间崭新的荷包。

  上面绣着漂亮的花纹,一看就是极用心的。

  元池观察仔细,一看见盈年就打趣道:“哟,几日不见,盈总管换了荷包。”

  盈年摇头笑道:“不过是深宫寂寞人。”

  这话说的倒是不错。

  深宫寂寞,他一个太监,总不能一个人一辈子。

  只是这些不足外人道也。

  他说起了别的。

  他打量元池:“看元大人今日这一身可真是威风。”

  皇帝虽然没有给元池品阶较高的官职,但是赐了服。

  飞鱼服是二品赐服,如今元池不过是四品,就穿的上这飞鱼服了。

  虽比不上崔正当日穿着的蟒服。

  但是盈年却觉得元池穿上比崔正精神。

  元池笑,说道:“倒是便宜你了,这第一眼让你仔细瞧了。”

  盈年说:“那我就不看了,还是留着吧。”

  这话说的没头没尾,也不说留给谁。但是两人心照不宣,即便是话不说明,也都明白对方的意思。

  元池笑,笑的着实情真意切,甚是嚣张她道:“自然,她说我穿红衣最是好看。”

  这些自信,她还是有的。

  这个她别人不知道是谁,但是盈年却知道,那人是公主。

  他面上不显,只是同笑。

  但是心里着实是有着几分羡慕。

  他入宫多年,自然晓得,宫内最不易见真情,如今元池遇见了,倒是难得。

  只是不知道是福是祸,毕竟那位不是身份普通的。

  元池说盈年聪明,倒不是信口捏来,他是真聪明,想的也多。

  昌平帝召见,元池耽误不得。

  元池和盈年进了御书房。

  昌平帝看见她,道:“看着确实是比在宫内来的好。”

  锦衣华丽,又有元池的好颜色加持,这一身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元池道:“奴才能力有限,在宫内为陛下办事,总不如宫外自在。”

  昌平帝觉得这话说的舒心。

  越发觉得自己的决定没有错,他要慢慢的将元池培养成为第二个崔正。

  昌平帝给元池一张纸。

  盈年将纸递过去,元池看向手里的纸。

  上面写了几个名字。

  元池将这些名字读了几遍。

  记在心里,随后抬头看向昌平帝:“皇上有什么吩咐。”

  昌平帝道:“你可知道这些人?”

  元池:“有些认识,有些不认识。”这些人有些或多或少的和五皇子有些关系。

  还有一些人,元池并没有听说过。

  昌平帝摆了摆手。

  盈年带着人退了下去。

  御书房只留下元池和昌平帝二人。

  昌平帝道:“崔正死的突然,你从崔正那里知道大皇子造反,可还知道别的?”

  别的元池真不知道。

  自从她和崔正说开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和崔正联系。

  两人一个在宫外,一个在宫内,自然也没有什么交集。

  再见就是她要了崔正的命,既然是杀人,崔正总不能死之前将这些告诉他。

  元池摇头:“不知。”

  昌平帝也没有瞒着她,说道:“除夕家宴那日,朕让人给老五准备了酒。”

  元池闻言微微抬头。

  皇家的酒自然不是普通的酒,皇帝赐下来的酒。

  元池都不用想,就知道,那是鸩酒。

  昌平帝眼中没有父子亲情,只有着帝王狠厉。

  元池想,若是哪日老皇帝敢给公主酒。那这酒她一定亲自原原本本的再给皇帝端回去,不仅如此,还要亲自喂到他的嘴边,逼着他喝下去。

  昌平帝说着这些。

  元池心中盘算。

  昌平帝话完。

  元池道:“奴才愿为陛下分忧。”

  “你可知道忠勇侯和五皇子的关系?”

  元池:“知道。”

  再过一个月,忠勇侯家的小姐就要成为五皇子妃。

  昌平帝不愿意看到这幕,元池也不愿意。

  赵妃让她早日处理了几个皇子。

  元池答应了她,自然记得。

  只是如今昌平帝都不能轻易动了五皇子。

  元池也没有下手,只是观察。

  昌平帝道:“朕现在动不了老五,也动不了忠勇侯了。”

  他看向元池,元池仍旧是那句话:“愿为陛下分忧。”

  其余的便也不多说。

  她既然想不出来,不如跟着昌平帝走。

  总归是殊途同归。

  昌平帝道:“你去查清楚忠勇侯到底带了多少人入京,再查清楚这些人和五皇子的关系。”

  后宫朝廷,自是一体。

  废后虽然被废,但是性命犹在。

  元池没有从前朝查,反而另辟蹊径。

  去查废后在后宫亲近之人。

  不过三日时间,她真查出来了两位。

  两位皆是嫔位。

  其中还有三公主的母妃宋嫔,另一位也是陪着昌平帝从王府出来的老人,姓辛。

  辛嫔无子无女,废后进了冷宫之后,五公主由她代养。

  元池看着手里手底下人送来的写满这些事情的纸。

  回想那日在皇帝那里看见的纸张上面写的名字。

  发现里面并没有这个姓。

  她思索片刻,叫来常乐。

  昌平帝如今只让她当了四品官,元池知道,他有考察自己的意思。

  按部就班并不能让昌平帝看见自己的能力。

  杀了纸上的那些人也没有什么意思。

  元池觉得有意思的是,能给皇帝找出来他不知道的,暗地里支持五皇子的人。

  那才是本事,能让人刮目相看不说,还能斩草除根。

  常乐跟着元池出了宫,如今在监察院任职。

  元池是他直属上司,元池降了位分,他自然也跟着降了。

  虽然是降了,但是也没有心生埋怨,反而是高兴。

  高兴元池愿意带着他。

  若不是元池公公,他怕是不知道,当监察院的人,比当司礼监的人要威风的多。

  常乐道:“大人有何事?”

  元池:“去让邓六带着人去崔正书房一趟。”

  崔正死了之后,元池让人封了那个地方,前几日没有时间,一直没看。如今有时间,她想知道崔正书房里面还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

  她以为自己知道的很多,今日听见昌平帝要毒杀亲子的事情,还是觉得自己知道少了。

  不然的话,这次倒下的不只是一个大皇子,元池还能顺带着一个五皇子。

  可惜了,元池心中琢磨,真是可惜。

  常乐闻言道:“是。”

  元池又嘱咐:“去监察院找几个几个文官,我有用。”

  常乐看了看天色,问:“今日就要吗?”今日天色有些晚了,就是常乐去找,人家也不一定还在监察院。

  这事不急于一时。

  元池道:“明早叫来。”

  元池从监察院出来,想着要不要去找公主。

  天色不早了。

  元池穿着常服,在京中逛了一圈。

  买了只好看的玉镯,又找了几家首饰店铺,发现实在是没有好的,才带着玉镯进了公主府后门。

  彼时天都黑了。

  元池不知道后门晚间不点灯笼。

  白日还好,黑天了就有些模糊。

  她思索再三,怕自己摔了公主心疼,遂又决定走了正门

  不过又想到前门实在是有些远,她想早点给公主看自己新衣裳。

  她又转身下定决心,还是后门。

  元池正要开门,就看见身前寒光乍现,元池转身,就看见赵平带着一个男人看着他。

  今日多云团,云遮月。

  月都被挡住了,实在是光不多。

  几人都没有看清对方。

  元池堪堪看清对方是赵平,另一个男人却没有看清。

  赵平道:“你闲着无事,走什么后门,又不是没有正门。”

  她走近了,才发现是元池。

  于是收了刀剑,不解说道。

  元池看着她身边的男人,同样疑惑道:“你深更半夜,带着男子找公主干什么?”

  不怪元池没有看清,那男的站在赵平身后三尺有余,赵平又站了距离元池三尺有余,元池当真是没有看清。

  只能模糊看见是个男子。



  赵平没有坏心思,也不磨叽,她道:“这位是我在衢州救的一个官员,听说治水不错,公主说要见他。他如今当在衢州,不该在京城,怕显眼,所以我带着他今晚走了后门。”

  而且虽然刚才天黑了下来,但是赵平想此时距离三更半夜,还差着呢。

  元池闻言看向那人。

  那人走进几步道:“元池公公,多日未见,别来无恙。”

  元池眯着眼睛,看着这人走近,才看清这人赫然是梁王叛乱之时,被留在衢州的倒霉蛋屈子坤。

  作者有话说:

  这章算是过渡章了。

  没有分卷的习惯,不然再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