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侠路相逢>第307章 秘闻

  京师, 醉霄酒楼。

  一个月后,危兰与方灵轻从合州赶到北京城,与陆炳约在了此处见面。

  她们两人率先到达目的地, 坐到了二楼雅座,一边饮酒闲聊, 一边听着楼下大堂的台子上伶人们演出的新戏。

  这出戏讲述的是几个少年侠客,分别出身于武林中几个不同的普通门派,原本满怀着一腔热血, 欲要并肩行走江湖, 行侠仗义,哪知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以后, 却被侠道盟的种种不合理的规矩挫磨了心性, 再没了初出茅庐时的雄心壮志。

  台上的伶人,皆来自于远近闻名的清和戏班;而此戏的著者, 则听说是如今在文坛武林都大名鼎鼎的琢冰居士。

  词好, 故事好, 唱念做打俱好,于是自然而然地,这戏每唱一段, 就引得满堂喝彩。酒楼里的客人不说全部,至少十之七八都鼓起了掌。

  陆炳进了酒楼,找到了危兰与方灵轻两人,坐到她们对面之时,这戏刚好演到一半。他细听了一阵, 随即淡淡地看她们一眼, 道:

  “你们约我到这里来见面, 就是为了让我听这出戏?”

  危兰道:“如果陆指挥使不喜欢这儿, 我们换一家酒楼,大概也能听到这出戏。”

  方灵轻接着笑道:“但倘若你是不喜欢这出戏,那我们待会儿也可以请他们再唱点别的戏。”

  陆炳道:“就算是别的戏,内容其实殊途同归。”

  方灵轻道:“你都听过啦?”

  陆炳道:“琢冰居士的话本,向来都是流传得极广的。”

  危兰道:“既然如此,那么陆指挥使不妨再听听别的。”

  陆炳道:“别的?”

  危兰微微侧首,目光往下望向一楼大堂的众多客人们,低声道:“听听他们怎么说。”

  最近这一两年,琢冰居士写了好几篇新话本,都与江湖有关,与侠道盟有关。只不过那些话本故事的主人公没有任何一位是侠道盟五大派的弟子,而无一例外都出身于那些在江湖上并不起眼的小门派。

  要知琢冰居士所著之书,本就极受人推崇,加之危兰与方灵轻还有渺宇观的众多弟子们有意动用关系,于是京城也好,其他州县也罢,各地的茶馆酒楼,基本上日日都在演出琢冰居士的这几个本子。

  但凡是江湖子弟,总要外出行走,想不听见都难。

  而这些江湖弟子无论是何身份,是何年纪,是何性格,也都总能在这些戏里的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如此一来,仿佛许多浑浑噩噩在黑暗里行走了许久的人,骤然看到金乌破云,一缕光向着他们照来,令他们瞬间醍醐灌顶开了窍,思考起了不少他们以前从来不曾思考过的事。

  现如今的江湖,早已不是几年前的那个江湖。

  陆炳如危兰所言,仔细地听了一会儿楼下大堂的客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半晌道:“你们倒确实做了不少事。”

  方灵轻笑道:“既然要合作,我们当然得让陆指挥使看到我们的诚意。”

  陆炳若有所思一会儿,继续观察起那些客人们的种种反应,突然一笑道:“当年蒙元铁骑夺得我汉家天下,从此天下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却并无太多人反抗。直到红巾军举起义旗,九州各地响应的百姓居然数不胜数,如此看来,有些事情只须有一个契机,有几个领头人,倒是很快便能震动山海。”

  何况,这江湖人士本就比普通百姓更有反骨。

  但危兰想了一想,却摇摇头道:“这些年来本盟五大派的弟子确实做了不少仗势欺人之事,早已不是当初一心一意为了天下苍生奔波的侠义君子,但……他们倒也还不至于像蒙元朝廷那般倒行逆施,残害百姓,陆指挥使举的这个例子……恕危兰不能苟同。”

  陆炳打量了她片刻,道:“不错,毕竟五大派里还有你。”

  危兰微笑道:“不止是我。不说别的,这出戏的著者也是一样。”

  陆炳狐疑道:“哦?那琢冰居士也是你们侠道盟的人?”

  危兰颔首道:“是,她也是侠道盟五大派之一的弟子,是我们的朋友。”

  陆炳确实没有想到,这侠道盟里甘愿放弃自己地位权力的五大派弟子竟然还真不止危兰一人,他一愣,又思索了一会儿,遂郑重向危兰、方灵轻问起了她们接下来的计划。三人商讨得极为认真细致,直到半个多时辰过去,楼下的戏已唱到尾声,他们这才渐渐谈妥一切。

  随后,陆炳站起身来,整了整衣裳,刚走出两步,突然又停下步来,回首笑道:“本官方才提起蒙元朝廷,是因为想起了最近江湖上的一个传闻。”

  危兰点点头道:“我晓得陆指挥使说的是何事。”

  陆炳目光移动,看向方灵轻道:“方姑娘,现在是应该这么称呼你吧?此事真相,你可知道?”

  方灵轻托着腮道:“我虽然确是造极峰的人,可这事都过了两百多年了,我怎么可能清楚?所以我和兰姐姐也正在查。”

  陆炳道:“查出结果了吗?”

  方灵轻道:“哪有那么快?不过线索倒是有了。”

  陆炳道:“哦?”

  方灵轻笑道:“是一个朋友找出的线索,具体情况,我们还得问问她。如果陆指挥使好奇,那就请你再等等,迟早有一天江湖上正邪两道都会知道,那么到时候陆指挥使你自然也会知道。”

  陆炳沉吟少顷,不再说什么,飘然而去。

  很快,危兰与方灵轻便望不见他的背影,但她们两人却仍未起身离开,继续坐在原处闲谈说话,不过一会儿,只见楼梯处走上来一名十六七岁的少年与两名总角年纪的孩童,看见她们笑了笑,脚步向着她们走来,拱手唤了一声:

  “危师姐,方师姐。”

  危兰与方灵轻这才立刻起身,与对面的少年与孩童见礼招呼。

  旋即,方灵轻又疑惑道:“怎么是你们?前两天我们收到的可是江师姐的信。”

  陶青珩道:“我二姐忙着呢,没办法,只能托我来找你们了。”

  方灵轻道:“是你们也一样。你们来得正好,我和兰姐姐有话要与你们说。”

  陶青珩点点头道:“那你们先说。”

  危兰道:“去年我们和蔺师兄、江师姐商量着是否在江湖上办些小报,这事他们应该也已经告诉你们了?”

  用传奇话本引导江湖群豪的方法,终究是有些太过迂回。先前危方二人与蔺远照、江濯雪闲聊之际,遽然想起,这自古及今朝廷官府都会有一种邸报,主要记录皇帝谕旨与官员奏议以及各种朝政大事,抄送给朝野上下各大官员知晓,尤其是在本朝,甚至还设立了通政司专门负责邸报事务。

  那么江湖武林之中,为何不可有同样类型的小报?明面上是记录江湖最近所发生各种大事,实则她们便可以时不时写几篇文章论述武林形势,渐渐地在江湖群豪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

  正好,江濯雪如今已成为侠道盟天玄门的门主,而天玄门的职责本就是打探收集江湖消息,便由她负责办理发行此报,最合适不过。

  只不过大明朝廷虽允许民间自办报房,但管理极为严格,因此今日她们与陆炳所谈的合作计划里,便包括了此事。陆炳思索半晌过后,点头言道,若她们所办的小报只谈江湖武林事,而不妄论朝廷政务,他便可以答应她们的要求。

  此时听完危兰所言,陶青珩也想了一想,便点头道:“过些天,待我见到二姐之后,就把这事告诉她。”

  方灵轻笑道:“好,那我们的话讲完了,现在该我们听你说了。”

  陶青珩亦笑道:“你们听说过徐佑这个名字吗?”

  危兰道:“略有耳闻,此人极擅鉴赏书画以及其他古物,任何名家字画与前朝旧物,只要经他法眼一观,他就能立即判断真假与来历。”

  方灵轻道:“而且,前些日子悟尘大师的遗物出现在了民间,被不少文人墨客看过,他也是其中之一。也正是他,亲口断定那本册子里的所有文字,都绝对是悟尘大师的笔迹。”

  陶青珩道:“不错,其实在最初,这个消息流传出来以后,本盟不少弟子先去向少林寺询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谁知寺中僧人们竟一问摇头三不知,谁都不开口说话。而少林寺毕竟不同于别的门派,在江湖上的威望非同一般,他们既不愿说,就算是侠道盟也拿他们没办法。所以,本盟又有不少弟子特地打听起了那本册子究竟都被哪些文人墨客看过。”

  “你们也晓得,这事在江湖上闹得这么大,但凡是正道人士,几乎没有谁希望创立本盟的那五位英雄前辈和商霓雁有什么关系,他们都想证明此事是假的,于是一拨又一拨的侠道盟弟子找上了那些文人询问,而那些文人被问得烦了,干脆藏了起来。前两日,我二姐刚刚打探出徐佑如今的居住之地。”

  危兰闻言沉吟道:“可是……那本册子是我叔父想办法让他们看到的,他们的确不一定知道什么,我们又何必再去打扰他们?”

  陶青珩道:“本来我们师兄弟姐妹几个也是这么想的,但现在看来……至少那位徐佑先生应该知道一些事情。”

  危兰道:“为何?”

  陶青珩道:“前不久,在徐佑还未藏起来之前,有两名金虹阁的弟子也找上了他,问他究竟是怎么看到悟尘大师遗物的,因为问得不怎么客气,双方有了口角,他一气之下,说出了金虹阁第六代阁主私下里干的龌龊事。”

  方灵轻蹙眉道:“金虹阁?他们的阁主现在都已经传到第十几代了吧?”

  陶青珩道:“是啊,所以那两名金虹阁弟子只当他是胡乱说的,一点没信。但我二姐打探到此事以后却很是奇怪,倘若徐佑说的不是气话,而是真话,他一个士林文人,怎么会清楚那么多年前的江湖秘闻?”

  那么,他是否也同样清楚,两百年余前侠道盟与造极峰之间的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