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侠路相逢>第160章 说书

  带着暑气的风吹了一夜, 翌日黎明,危兰和方灵轻便各自收拾好情绪,与陆炳告别, 继续出发前往浙江。

  那数名锦衣卫还跟着她们同行,这亦是陆炳的吩咐。

  在人群之中, 她们都没有再提昨晚之事。

  而接下来的一路,她们之间的相处便又自然而然地恢复到了去年末与今年初那个时候的感觉,两人无论是说话聊天, 抑或是共同练武, 偶有肢体触碰,危兰再不会顾忌避讳。

  渐渐的, 当她们抵达宁波, 已是夏天的尾巴。

  听说最近俞大猷与杜铁镜都在宁波。

  四人再次见了面,彼此对坐, 危兰和方灵轻很快将所调查到的真相全部说了出来, 旋即道:“我们也把角田煌押了来, 俞将军倘若有什么想要问他的,待会儿就可以问。”

  俞大猷思索片刻,抱拳道:“好!危姑娘与方姑娘一路辛苦, 先歇息几天吧,这件事便由俞某来处置。”

  方灵轻笑道:“要打仗吗?”

  她很想舒展舒展筋骨。

  俞大猷笑道:“会,但没有那么快。”

  一场战役的准备不会简单,危兰和方灵轻的武功虽高,但在打仗这方面, 比起俞大猷而言, 还是外行, 因此她们自然完全不去插手战场上的事, 只等着对方什么时候有需要她们的地方,她们再帮个小忙。

  就在等待的期间,危兰见到了两个熟人。

  两名侠道盟烈文堂的属下。

  危兰看见他们两人所携带的那一袋文书卷宗,已知他们前来所为何事。

  在侠道联合盟中,烈文堂的职责乃是奖赏刑罚,惩恶扬善,清除武林中的奸邪败类。

  而每一年,江湖中需要烈文堂来处理的事务那么多,堂主一个人是绝对忙不过来的,是以烈文堂众多成员各自皆有分工,一些并不是太复杂严重的事务,都由这些成员来调查处置。

  但即使是小事,事后他们也会将调查处置的过程与结果一一记录在册,交由堂主观看。

  倘若堂主对某桩案子心怀疑虑,遂会重新开启调查。

  如今夏末秋初,大半年已经过去,危兰现在的确是应该是开始慢慢翻看今年的卷宗,给予批复。

  这是一件必须认真的事情。

  她点燃一支意和香,将卷宗摊开放在梨花木长案上,独坐在木案边,旋即先抬起双眼,透过那正在燃烧的袅袅香烟,看向站在一旁的方灵轻,道:

  “轻轻,我一时半会儿忙不完,你若是觉得无聊,不如出去逛逛?”

  其实不必危兰说,方灵轻只用看一看桌上那犹如小山丘般的卷宗,也知道恐怕接下来好些天危兰都不会得闲。

  尽管方灵轻很喜欢和危兰待在一起,但她那是喜欢和危兰聊天谈话,喜欢和危兰到处游玩,假如危兰有要事须办,她傻傻地等着旁边,彼此都不出声说话,那还有什么意思?于是她正要点头,准备出门去玩,忽然间想起她先前答应过危兰的赌注。

  她而今需要了解什么是“情爱”。

  然而她们这一路,从夏又到秋,方灵轻想了许久,还是不知道究竟该到哪里去了解,怎么去了解。

  不过她记得,她幼时生活在屏翳堂,有时候父亲处理公务,母亲虽然不懂,但会坐在静静坐在一旁陪着父亲。

  她心念一动,当下决定也留在这里,陪一陪危兰,遂道:“兰姐姐,你忙你的吧,我这会儿懒得出门,只想休息一会儿。”

  休息是假。

  方灵轻倒想要试一试,就这样什么事都不做,陪伴着对方,到底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起初,她凝视着危兰专注的面容神情,又观察到危兰每翻开卷宗新的一页,眉目都会有些细微的变化——这确实让她觉得很有些趣味,甚至很有些愉悦。

  然则时间逐渐变长,在不知不觉中她倏地忆起了从前自己处理屏翳堂事务之时的情景,一封封文书大部分也是得经过她的手,由她来批复。

  她的确很不喜欢过去在屏翳堂生活的那些日子,但此刻回想起那时候,那么多的事务,桩桩件件,千丝万缕,复杂错综地纠缠在一起,最后却在她的手里逐渐理清的那种感觉,还是会让她感觉到喜悦。

  不亚于她终于学会了一门上乘武功的喜悦。

  可这段时间让她感到开心的事还有很多,从前那种感觉她自然也没有再怀念,直到这会儿,曾经的回忆骤然涌上心头,这令她再看着危兰处理公务的模样,她竟登时觉得烦躁了起来。

  她发现,若是只陪一小会儿还好,可这样静静陪伴的时间一旦长了,她还是会很不高兴。

  哪怕她陪伴的对象是危兰。

  危兰批完几个案子,会偶尔抬头看一看方灵轻,忽觉方灵轻的神色似乎有异,奇道:“轻轻,你怎么突然皱眉了?”

  方灵轻起身笑道:“没什么,我只是休息够了,又想要出门走走。”

  她没有解释她心里的想法。

  既然这会儿危兰在忙正事,她也不欲打扰危兰。

  反正这件事可以在以后作为一个佐证。

  “情爱”果然是很没有意思的。

  随即,方灵轻走出屋子,上了大街,今日天高气爽,她在温和的阳光之中逛了约莫一盏茶时间,忽听路边有人呼唤了一声“云姑娘”,她循声望去,只见左前方一家酒肆的二楼,临窗坐着三个人影。

  正是杜铁镜与杨栋、杨梁三人。

  方灵轻便也进了这家酒肆,旋即三楼,走到他们面前,道:“你们怎么都在这儿?”

  杨梁道:“我们兄弟两人难得见一次面,所以我告了两天假,准备这两天和我大哥好好聚聚,没想到先在这里碰到了杜大侠,又遇上了云姑娘你。”

  杜铁镜道:“我是来这儿听书的。前不久听江湖朋友们谈起,这家酒肆的说书乃是一绝。”

  方灵轻笑道:“是吗?那不介意我也坐在这里听听书?我正愁没有好玩的呢。”

  杨栋道:“云姑娘请坐,正好今日我请你喝酒,我早就想谢过你之前对我的教导。”

  方灵轻疑惑道:“教导?我什么时候教导你了?”

  杨栋道:“之前我对庙堂江湖迷茫了许久,若非云姑娘为我指点迷津,恐怕我现在都还在糊涂。”

  杜铁镜好奇道:“那是何事?”

  杨栋想了一想,遂将自己先前之所以产生迷茫的缘故,以及方灵轻开导他的话,都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与此同时,前方大堂正中央,一名身着青衫的说书先生手执折扇,也口若悬河地讲起了书。今日他讲的乃是与台州官军抗击倭寇有关的故事,自然勾起浙江百姓的兴趣。

  这浙江沿海一带,倭寇对于台州的侵犯最是严重,直到台州新上任一位知府谭纶,虽是文人进士出身,却晓畅兵机,堪称文武全才,数次领兵大败倭寇。

  说书先生讲起谭纶作战的经历,讲得是滔滔不绝。

  连杜铁镜也不由得被吸引住,一心二用,一边听他的故事,又一边听杨栋的讲述。

  最后,那说书先生话锋一转,道浙江境内不但这位谭知府才略惊人,还有一位去年刚从山东调来的宁绍台参军戚继光,亦是良将奇才。最近,在谭知府的支持之下,戚参军正在台州训练精兵,想来离灭尽倭寇之日不远。

  方灵轻听到这儿,小声嘀咕道:“他这是在说书呢,还是在帮着官府征兵呢。”

  杨梁笑道:“若今日这位先生这么一说,真能多些有志之士与我们并肩作战,那倒是好事。”

  果不其然,旁边几张桌子的客人全都听得热血沸腾——江湖人自不必说,甚至还有读书人耳闻谭纶“刃血渍腕”的事迹,亦有投笔从戎之心。

  恰好杨栋和杜铁镜的话也在这时谈完,杨栋笑道:“但愿他们今后都不会像我一样,为自己的选择迷茫。”

  杜铁镜道:“人生于世,要度过那么多年,经历那么多的事,怎么可能永远不迷茫?其实曾经我也觉得,无论我在江湖做多少惩奸除恶的小事,都比不上我师兄在战场上的功劳。幸而我师兄同样开导了我,一个人不管身处何方何地,不管是何种身份,只要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己心,便已足够,所以我想通过后,便不再后悔。”

  他说着顿了顿,忽然看向方灵轻,笑道:“云小友,恭喜你也终于想通了这一点。”

  杜铁镜是为数不多知晓方灵轻真实身份的人。

  因此当他在杨栋的口中知道了原来方灵轻竟还有那样不凡的见解之后,他确实很为方灵轻感到欢喜。

  谁知他转过头,刚刚把这句恭喜说完,却蓦地察觉到方灵轻的眼神闪烁,似乎心思并不在此,他忍不住问道:“云小友这会儿在想什么?”

  方灵轻托着下巴,幽幽道:“我能想通,也要多谢你和俞将军对我的教诲。可惜,最近又有另外一件事在困扰我。”

  杜铁镜道:“哦?还有什么事?”

  方灵轻道:“这件事肯定不能告诉你。”

  杜铁镜闻言沉吟片刻,正要继续说话。

  而前方大堂中央那名说书先生一直在与附近客人们闲聊,众人七嘴八舌,不但称赞着适才说书先生提到的谭知府和戚参军,此时又夸起了另一位名将浙俞大猷将军,只道自从俞将军升任浙江总兵以来,这几个月百姓们的日子好过了不少。

  方灵轻遂突然笑道:“不提我的事了。你师兄可真得民心,什么时候让我和兰姐姐再跟着你师兄上一次战场?”

  杜铁镜笑道:“我听师兄说,再过些日子,的确应该会有一场战要打。”

  作者有话说:

  本章关于谭纶和戚继光的描写基本属实。

  因为这一卷的背景是嘉靖三十五年,而俞谭戚的首次联合作战就是在这一年,他们成为共同的好友也是在这一年,在我个人心中这是嘉靖三十五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了,毕竟他们三个人的名字就代表明朝波澜壮阔的抗倭史——所以在这卷的收尾部分我还是想要稍微提一提,稍微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