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同尘>第102章

  诉兰看了她很久。

  诉兰,番外一。

  我叫诉兰。

  我是在当今皇帝少年时被家里送入宫中求富贵的妃子。那年我十八岁。

  水一方十七岁。

  暮渊十八岁。

  晁坤十七岁。

  嗯,对,我与水一方,暮渊,晁坤,我们早就认识。那时候楚京有三大家族,诉家是百年名门,位列第一,水家是新兴起的第二大族,稍没落的晁家刚刚换了家主,还在百废待兴,位列第三。皇帝暮渊打小就是尊贵的二殿下,被送到国子监上学。那时候他哥哥,也就是未来的太子殿下暮尧,已经有了先帝亲派的老师教导,离开了国子监。

  没过多久暮尧忽然离开皇宫,暮渊自然而然被推到了人前。先帝放弃暮尧以后,暮渊便以胡族进犯的速度加封为太子然后入主了东宫。

  他当时惊恐得不得了,问我们他未来会不会是傀儡之君。我们三个笑着告诉他怎么会呢,他将是名正言顺的新君,正当风华,无人垂帘,是要大杀四方,成为千古帝王的。

  暮渊加封了太子,先生们自然也就都围着新的太子殿下转悠。当然,国子监的学生们也都围着他转。他是东宫,是太子,是未来的陛下。

  但当时在我们几个人中间,他只是暮怀殷。

  暮渊是他的名,怀殷是他的字。

  我们来自楚京的名门望族,自然走到了一起。甚至于在暮渊还不是太子的时候,我们就是最好的朋友。未来暮渊登基,我们便是他的臣子。

  从前四个人喜欢胡闹,在楚京中垄断了霸王的名号。但惊慌失措的暮渊失去哥哥又加封太子后,明白了谁也靠不住的道理,便开始尝试让自己镇定下来。他把自己关在殿中整整三日三夜,出来后便同我们说,他要努力做功课,未来要做一代明君。

  那年四个少年站在国子监后山之巅,遥望金塔,意气风发。作为最好的朋友,我们愿意为暮渊实现他的理想。于是我们发誓,会辅佐他成为一代明君,让大楚迎来中兴。

  一定有人会想,虽然本朝允许女子入仕,但也仅存在于上层贵族阶级。朝中官员上千,女子为官者不过一二十,且无一居于高位。我们四人有两位都是女子,而晁家自身尚在挣扎,何谈辅佐。

  这话便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因为那时候国子监出了一位奇才,所有的先生们都赞叹其才高八斗沧海遗珠,将她夸得天上有地上无。那就是国子监自设立以来走出去最优秀的学生,水一方。

  她是奇才,三岁背诗五岁成章,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别人家的小孩顶着将将能挽成小包子的发髻,才刚开始学穿针的时候,她已经有模有样地穿着男子式样的小袍子,跪坐在大堂里同先生们辩驳四书五经了。

  啊,真是难为情,那个穿针的就是我。

  而她总能将先生们说得哑口无言,到处翻古书去寻找能驳倒她的经典。

  她是我的闺中密友,手帕之交。

  有人夸她名字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有人夸她才学好,金声玉振,七步之才;当然更多人夸她样貌好,仙山姑射,洛水之神。当然这些赞美也都配的上她,她比这些词汇更加耀眼。

  只我总想她不好,觉得许多烦恼。她喜欢吃甜,总缠着我买糖人,每次的糖人还非要我亲手给她画;晚上睡觉压我肚子,还有胳膊腿儿气管子,早上起来除了脑袋都是麻的;拉我逛街也不知节制,但凡我多落两眼的东西扬手就买,一条街买下来两个小厮都抱不过来;出门在外一定要挑选礼物,每次回来都将各种名贵的脂粉绸缎捧到我面前。

  她还有许多不好,实在说不过来,很不幸的是,这些别人都不知道,只有我知道。

  我们其余三人中,水一方最不喜欢晁坤。她同我说晁坤心术不正,阿谀取容,甚是不屑。晁子婳平日里怎样迎合暮渊我们心中都有数,只是我听闻他家中待他甚是苛刻,甚至达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我曾无意中撞见他更衣,当时慌乱之下依旧瞧见他背上伤痕无数。

  我们四人两男两女,很明显不可能“和平共处”,只是其中的弯弯绕绕还是超乎了我的想象。晁坤的目光总落在暮渊身上,开始我们只以为他曲意逢迎,后来才察觉他是真心喜欢看着暮渊。看暮渊跪坐蒲团上,和先生对答如流的样子,看暮渊用膳时,和我们提箸举杯的样子,看暮渊闭眼时,长长的睫毛搭在眼睑上的样子。

  暮渊的确生得极其俊美,对于一个皇子来说,他几乎拥有众人羡慕的一切。完美的大哥,尊贵的身份,充足的钱财,英俊的外貌。然而总有一些东西是他这个身份依旧得不到的,比如说一个姑娘的心。

  暮渊的目光常落在水一方身上,四人心知肚明这样的目光只会落到未来的皇后身上。于是晁坤有时候也看水一方,目光中除了些许嫉妒,更多的还是自卑。

  水一方对那两个男孩的暗涌漠不关心,她的目光永远只落在我身上。

  纯净的,大胆的,放肆的,热烈的。

  他们三人目光一环扣一环,最终全都落到了我身上,如狼似虎虎视眈眈。我......我谁也不敢看,我只好看书,看饭,看针线。

  对于暮渊,我知道他会是一个好皇帝,从当年他被定为储君后说出“我心在民”的时候。他不是在说空话,他常拉我们跑到街市中,跑到巷子里,跑到高塔上。我们看底层百姓最真实的生活,看他们如何同上面的人打交道,看他们如何挣扎着求生,看他们衣食住行四季冷暖。

  他看完总是沉默,眼里流露出深深的难过。

  水一方不同,她也触动,但她更多的是在观察的过程中尽力相助,回到学堂后便埋头写下策论文章,有设问有解答,条理分明拆解清晰,提出的也都是踏实可行的办法。她拿给先生看,先生批驳她多事,现在当以考试,做官为主。

  水一方又拿给我看,我笑着为她揉一揉在闹市中被撞到的肩膀。

  我知她志在朝堂,心怀万民。我愿她一展锋芒,振翅高飞。

  那时候我们四人青春磅礴,风华正茂。

  那时候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