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千年>第6章

  “兄长死后,你护佑我回会稽县接任,领虎符后,我与诸君言仲谋年幼,以将军自称。满堂赞许,只有你固执的向我行以君臣之礼”孙策顿了顿,“我幼时与你交好,却时至今日,再无闻一声阿谋,我一直以为是公瑾悲恸过度,怕触景伤怀。”

  “是不是当初在会稽,你就已经知道了?”

  (四)

  当初许贡三门客以流矢刺伤孙策,周瑜在悲痛时,也对三个门客的来历起了怀疑。孙策好独自行猎,而行至丹徒是一时兴起,缘何三门客就在丹徒埋伏袭之?可自己来时已晚,门客已被处死,死无对证。于是周瑜传亲兵追查,传回来的消息说,许贡死后门客四散,其中有三人辗转流离,入了丹阳。周瑜心中忽然有些不好的预感,命亲兵继续探查,最后消息说,丹阳郡守孙权在城西置一处住宅,安置起来。后来有一日,三人忽然不知所踪。周瑜心里猛的一震,似喜似悲不知如何分辨。他的手紧紧的抓着椅背,面无波澜的任由自己沉在黑暗里。伯符,你闭眼之时,可知道你的死正是伏在床边为你落泪的幼弟一手策划?而江东不能无主,周瑜于是强忍着痛意,一路护佑孙权掌控江东,直至今日。

  周瑜的声音里压抑着一丝痛苦:“为什么?”

  他爱你护你,与你如兄如父,你为什么谋害与他?

  孙权嗤笑一声,“大哥将我留在丹阳那日,存的难道不是对兄弟的防备之心吗?冠冕堂皇的兄弟之情人皆可言,可你敢说他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大哥为江东之主,我却做了小小一郡的郡守。我与大哥各有长短,缘何我就不能做一做这江东之主?”

  这一对貌合神离的君臣终于彼此露出了真容,周瑜抓着竹笛的指尖泛白,“我且问最后一句,刺杀伯符的事,是不是你亲口所言?”

  孙权弹了弹身上不存在的灰尘,停顿片刻开了口“不是,我那时年幼,心中对大哥满是敬仰。是与日俱,幸有程普在身边才想明白其中利害,便气的不行。在听闻许贡被大哥斩杀,而许贡门客却正好逃至丹阳时,我虽气愤于大哥将我抛下,却也未存杀心。我与他们嘱咐,你们于丹徒潜伏,勿杀之。我本想那时我已广招贤纳士,等大哥重伤,我便卸了他的位,让大哥见识我的治国之才不比他差。不知那门客竟阳奉阴违,一箭将大哥射死了。”

  周瑜闭眼不想再听,他一字一句的对孙权说:“南郡难守易攻,今日曹操败走,易卷土重来。而南郡首当其冲,臣请往南郡驻守,不日与曹军决一死战。”

  (五)

  建安十五年,对于赤壁之战后是否应该软禁刘备的看法,满朝文武各有所言,周瑜即使驻边,在这种情况下也简单修书一封,表明了应该以美酒珍宝软禁刘备,勿放其归蜀,同时提出了征战巴蜀的计划。彼时孙权已经听从鲁肃的建议,决定放刘备回去。周瑜的信一到,让孙权皱了眉头。“周瑜想要征战巴蜀,可考虑过江东现如今的困境吗?还是说他想借此机会拥兵离江东去了?”

  堂下的人不敢说话,只听孙权轻叹一声“终是离心了。”随即修书一封,言说命周瑜回朝点兵,不日出征蜀地。堂下的人不解,问道“将军既已答应鲁肃与刘备交好,又为何给周将军写这样一封信?”

  孙权的身影隐藏在黑暗里,沉默了片刻,他说“公瑾戎马半生,也该歇一歇了。”

  而此时周瑜回会稽途中路过舒城,眼看此季节又到桃花繁盛之际。他半生征伐,最深刻的记忆还是被安置在舒城。途中刚下过一场小雨,风裹挟着雨雾流过梨花淡白色的花瓣,有些清香也就黏在风里不肯散了。那时孙策和周瑜一骑红马一骑黑马并驾相行,兴致一起,实在地赛了一场。等二人跑乏了,发现已经到了官道以北的崖边,远处斜阳似火燃烧了流云,淌过天幕。

  孙策伸手勒了马缰,背对着周瑜说:“公瑾,若有一日天下为我所有,我要让山河安定,流离失所不再是百姓之苦;国家昌明,纵横六合皆朝我一国;四海一家,疆域随江河山川延绵不绝;天下太平,江山永固。”

  周瑜满腔的热血刚被火星燎了个口,还未等他把指点江山的年少意气挥发出来,孙策带着一脸笑回过头来,“公瑾,到那时我把江东与你,美人与我,可好”

  周瑜睁开眼,仿佛又看见那人长身玉立的模样,轻声说道:“好。”

  徘踏春色并好友

  驱驰十里赏青丘

  舒城少年未曾老

  入梦听鼓按吴钩

  ——《周瑜·定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