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盗墓笔记后传-张家守陵人>第151章 史学家的探究

  出门以后,我慌不择路的汇入人潮中,麻木的跟随行人往前走,不知该何去何从?

  “他会不会知道电话是我打得呀?”想到这儿,我一拍脑门,心想:“糟了,刚才忘了交待那个店员,如果起灵哥有回电话过来,不要告诉他电话是我打的。”

  我郁闷的想返回去交待一声,刚走两步,又停了下来,把这个念头原地打消了。首先起灵哥有可能并不会再回电话过来,他的好奇心也没有那么重,或许还会以为是胖哥的恶作剧或是打错了之类吧!

  再来我刚才已经情绪失控,现在又回去郑重交待,这不是惹得那个美女店员更加疑心。算了,还是算了!我摇了摇头,选择回身往前走。

  我漫无目地走在文物一条街上,来回徘徊,直到感觉再也走不动了,才回到入口处,准备叫车回去。没想到萧容却早已等在路旁,摇下车窗招呼我过去。

  “你怎么知道我在这儿?”我不可置信的走过去问道。因为我写在桌上的纸条只是写了去找朋友,并未具体提及潘家园这个地方。

  萧容冲我笑了笑,示意我先上车。

  我点头上车后,他才说:“你在北京也没什么朋友,不是到这儿找他,又能去哪呢?”

  我抿嘴一笑,他的话竟让我无力反驳。而且不止是北京,我寻思,就算在别处,我也没几个朋友了。

  “人缘真的好差啊!”我心里默默感慨了一句,对自己屈指可数的人际关系挺无语的。

  “不过看你这模样,没找到人是吗?”萧容抬头看了一眼后视镜中的我,问道。

  我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有些忧心的答道:“是啊,不知道他会跑到哪去?”

  “子琳,他是成年人了,当然是想去哪就去哪,你也不用太过于担心。”萧容一边开车,一边安慰我。

  “我胖哥为人洒脱,处世也豁达,但他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贪财,看到好古董就走不动道。这两年他们业内虽然不会那么乱,我就怕他管不自己,去趟了不该趟的浑水。”我默默地与萧容说出自己的担心,但我也不知道他是否知道胖哥的底细,所以没有说的太明显。

  萧容又看了我一眼,随后笑道:“你倒挺了解他的。”

  我苦笑了一下,说:“我对谁都挺了解,就是不了解自己。”

  萧容听罢,将车缓缓停在路边,扭头过来,郑重其事的说:“你想了解自己什么?我想我可以解答。”

  他的话让我有些不好意思,于是拍了下他的椅背说:“知道你最懂女孩子的心,快走啦!”

  萧容听了忙罢手,解释说:“您这话可要说清楚,我声明只了解你一个人罢了。”说完扭动过去重新启动车子,往前驰去。

  我对他的话不置可否,此时心里还乱的很。一方面被刚才那个电话闹得失魂落魄,一方面又正焦急等着吴邪那边的回复。过了许久,才发现萧容载着我走得并不是回住所的路。

  “你这是要带我上哪去呀?”我好奇的问。

  “上次不是跟你说了,孙教授在北京嘛,我带你去见见他,顺便把那些弄不明白的古文字交给他。”萧容回我道。

  我想这种事早些解决也好,不然总卡着进度,老师的笔记也无法再往下研究。

  车子最后停在一条老街上。所谓的老街,是真正具有历史风尘味的那种。他将我带进胡同里,七拐八拐后,停在一户四合院门口推门进入。

  里面院子很宽敞,有几个人正蹲在地上晒书。见到萧容和我进来,忙起身跟萧容熟络的打了声招呼。

  萧容点点头,然后问:“孙教授和潘教授在吗?”

  其中一人指着内堂说:“都在里面呢!”

  萧容回头示意我跟上,我们俩进了内堂,还没到里室就听见一阵激烈的争吵声传了出来。萧容无奈的冲我一笑,凑到我耳边悄悄说:“孙教授和潘教授师出同门,两人脾气都十分古怪,却又大相径庭,所以非常合不来。”

  这时争吵声音停止了,门口的帘子被掀开。孙教授板着脸看着我俩,随后对萧容说:“你小子还没进门就开始说我的坏话了?”

  萧容忙赔笑道:“晚辈不敢,这不是怕您俩讨论的太过投入,吓到子琳嘛!”

  孙教授冷哼了一声,然后对我说:“丫头,你怎么又跟这小子混在一块了?他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劝你离他远些。”

  “嗨,我说孙伯伯,不带你这样在女孩子面前说我坏话的哈。我这好不容易树立的形象,都被你破坏了。”萧容又好气又好笑的埋怨道。

  “哼~”孙教授瞪了他一眼,扭头回到书桌,继续看他的资料。

  看的出来,萧容和孙教授的关系其实挺亲密的。受了他一顿冷眼的萧容一点也不在意,朝我无奈的笑了笑,随后我们才走进去。

  这时书架后面探出一个脑袋,见到我俩后,脸上的褶子瞬间开了花,忙出书架后面闪身出来。笑着对我俩说:“你们来得不巧,孙老头儿驳不过我,正生着闷气呢,你俩这不撞在枪口上么?”

  萧容朝他点点头,然后低头提醒我一声:“这就是潘教授。”

  “潘教授好。”我礼貌的打了声招呼。

  “好好。。。”潘教授笑眯眯的将我俩请到茶桌前面,完全不理孙教授脸色铁青。我打量着这个潘教授,年龄虽与孙教授差不多大,但无论从着装打扮还是精气神都要比他年轻许多。

  他穿着一件宽大的花色短袖衬衫,再配七分裤,脚上夹着人字拖,头发虽已稀疏花白,却抹着发油梳的根根分明。

  三人分别坐定后,萧容好奇的问:“潘伯伯与孙伯伯刚刚在争论什么呢?”

  “哦,我们对司马迁在创作《项羽本纪》这篇文章时的态度持不同的观点。”潘教授递给我俩每人一杯茶,然后给自己也倒了一杯,眉毛轻轻扬了扬,不以为然的说道。

  萧容意味深长的看了我一眼,又问:“是吗?这可是《史记》中的名篇,不妨把二老的各自的意见说出来,也让晚辈可以参悟一番。”

  潘教授爽朗一笑,指着萧容说:“你小子说话不诚恳,我不爱听你说,我倒想听听这位丫头的看法?”说着扭头盯着我。

  “啊?”我一紧张差点把茶水都给洒了,没想到喝个茶还得被拉去问问题。更惨的是,两位前辈刚为此吵了一架。我现在若回答的稍有偏差,不仅得罪一方不说,恐怕又会重燃战火,怎么这么难啊!我只不过是想喝口茶而已。

  我求救似的望着萧容,正迎上他同情又无可奈何的目光。只得硬着头皮问潘教授说:“不知两位是如何意见相佐呢?”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关于项羽的几大事件,并从中反应了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我的看法是太史公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不仅仅是为了记叙事件,而是在同情西楚霸王这个人物。”

  我点了点头,赞同道:“您说的不错。”

  潘教授笑着说:“然后孙老头就觉得作为史官应以客观记述为己任,不应该掺杂着个人的情感。而我认为史官不仅是记述者,也是时代的参与者,发表自己的观点没毛病啊!”

  听到这儿,我大概明白了,原来他俩争论的主题就是围绕着司马迁写《史记》时究竟该不该掺杂着自己的私人感情和观点。

  “丫头,你认为谁说得对呢?”说着潘教授满怀期待的看着我。

  这问题显而意见,并没有正确的答案。我没有料到,原来即便已经修炼成潘孙两位专家级别的人物,还会为一个没有答案的观点而争论不休,这是否也侧面的反应了,无论何种学术,都有它的两面性,存在着求同存异的一个过程。

  我收起了思绪,朝书桌上的孙教授瞟了一眼,发现他眼睛虽盯着文件资料,事实上却一页未翻,唉,这老头儿。

  随后说:“这事啊,我是这么看的,身为一个史官的确应该摆正自己的身份,实事求是的记叙,不该掺杂私人情感,免得影响后人。”

  潘教授听我这样说,明显有些失望。

  “但是呢,史官也是人,是人就会有情感。若是把文章写得冰冷又刻板,恐怕也打动不了人心,没人会看的吧!”说完我又探头看了一眼书桌前的孙教授。他正若有所思的样子,可能察觉到了我的目光,抬头也看了我一眼。

  我假装没看着,又说:“说起大史学家还有三国的陈寿啊,此人身为蜀国人,在晋朝一统天下后不也将曾经的故国称之为伪朝,而奉魏和晋为正统嘛。相比之下,司马迁敢在汉朝的天下同情昔日高祖皇帝的宿敌,已经是可敬可佩了。所以我觉得无论他是什么身份,都得先谋生存而后发展,个人私情在时代宏流中不过是微不足道的润色罢了。至于笔下之人的功过是非,后人自有慧眼去分辨,这是晚辈的一点拙见。”

  萧容忍不住拍了拍手,捧场的说:“子琳,你说的太好了。”

  潘教授的眼里对我升出了几分欣赏之意。这时孙教授终于忍不住渡步过来,自顾自的倒了一杯茶,吹了吹,没有说话。

  萧容和我相视一笑,他适时递上了我们整理出来的古文字拓本。两位老教授终于休战,各自拿出放大镜一起端详起来。

  他们看到那些文字后,都非常吃惊的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孙教授更是严肃的问我们:“这是从哪儿弄到的?”

  萧容也不隐藏,直言是从于老师笔记中获得。于老师在史学界的地位可是举足轻重。把他的名号搬出来,两位教授自然再无二话。

  他俩看了许久,最后将放大镜一放,两人对视了一眼,潘教授说:“这字啊,恐怕比夏商之前的甲骨文还要早咧。”

  “那得要追溯到什么时候呢?”萧容追问。

  “古华夏的部落时代。”孙教授答了句。

  作者有话要说:

  预告预告,下一章闷神要来寻妻了。古文字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胖哥究竟去哪儿了?寻宝之路是否要马上开启了?继续看下去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