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红楼之晴雯重生记>第112章 谏言

  谁知这日薛宝钗并不在蘅芜苑, 却是回了她母亲那里。

  自修建大观园以来,薛家人早搬离了梨香院,在荣国府东北角上寻了一处沿街的院落居住, 仍然有门与外界直通, 薛蟠出入亦颇方便。

  薛宝钗初一这日跟着贾母去清虚观打醮, 原是欢欢喜喜过去, 结果却憋了一肚子气回来。宝黛两人身在局中,只为些有的没的琐事闹腾,她却素来是个聪慧早熟的, 看得清清楚楚, 贾母和张道士联手演这么一出戏,只是为了给薛家看的。

  宝钗心中深知薛家和王家都是盼着她嫁给贾宝玉的, 一力鼓吹“金玉良缘”。只是贾母在清虚观中借着张道士提亲之事, 已是发了话的,说甚么贾宝玉“命中不该早娶”,要过几年才提及亲事。如今贾宝玉不过十三岁年纪, 便是过几年也自是无妨, 但是她薛宝钗比贾宝玉尚大了一岁多,眼看就要是及笄之年了,女孩家哪里等得起?

  宝钗不好直接提自家的婚姻之事,只好向薛姨妈说道:“这清虚观打醮, 我和妈原本都是不欲去的, 谁知老太太一力邀了咱们去, 未尝不是为了看这一出戏。老太太已是发了话, 说宝兄弟不宜早娶。咱们家的事情, 也不必拖着,以我之见, 不若早些寻个法子搬出园子去,好生整顿家业才是正经。”

  薛姨妈慌忙道:“我的儿,休要起这等念头。你进这园子居住,原是贵妃娘娘下的旨意。如今若要搬出,岂不是抗旨?”

  宝钗笑道:“说是贵妃娘娘下的旨意,但是姨妈每月都可入宫见娘娘,焉知这懿旨不是应了姨妈之请呢?如今若想搬出园子,却也容易,只说要为哥哥娶亲,诸事忙乱,我须回家帮忙打理,也便是了。”

  薛姨妈道:“虽是如此,但你姨母心中疼爱你,你这般岂不是拂了她的面子?”

  宝钗冷笑道:“姨母那边,不过是不喜林妹妹,故意推了我出来与林妹妹打擂台罢了。我好端端一个人,平日里规规矩矩也不曾做错甚么,为何要平白被人拿了当枪使?”一面说,一面哭出声来。

  薛姨妈见宝钗这般模样,也觉得心酸。宝钗亦是她亲生的女儿,她昨日听贾母说宝玉不宜早娶,要迟几年才娶亲,心中也颇为焦灼。只是她一个寡妇人家,唯一的儿子又极不成器,诸事皆仰仗贾王两家亲戚,如何敢逆了王子腾和王夫人的意思?

  当下只得百般哄劝宝钗,又道:“你且再忍忍。你宝兄弟和林妹妹这几日也在怄气。他们三日一小吵,五日一大吵的,每每都是你宝兄弟先低头,故而你姨母分外不喜。说不定这吵着吵着,表兄妹之间的情分也无了,老太太的心思也淡了,事情也便有转机了。何必赶在这节骨眼上急急要搬出来,若是得罪了你舅舅和姨母,咱们家日后又该如何?”

  宝钗听了,只得含泪依了,又和薛姨妈说了一会子话,才没精打采回了园子。

  这边晴雯送了绢子之后,只觉得了却一桩心事,神清气爽,回头寻贾宝玉复命。

  贾宝玉听了喜不自胜,晴雯抿嘴笑道:“林姑娘还有别的话哩。”

  贾宝玉忙问是何话,晴雯笑道:“林姑娘说了,她自是想调理好身子的,不过有句话唤作病从心生,她这身病多半是被宝二爷气出来的。故而要与宝二爷约法三章,若是宝二爷一一都遵循了,她心里松快了,这病自然而然也就好了。”

  贾宝玉听了,信以为真,忙道:“究竟是何事?你赶紧说来,莫说三件事,就是三十件事,只要她发话了,我必是肯的!”

  晴雯便道:“一来是要你孝敬老太太。老太太是最疼爱孙儿、外孙女的,凡事也肯为你做主,你若是气坏了她,将来有了为难之事,又去寻谁做主呢?”

  贾宝玉连连点头道:“这个自然,自该如此。便是老太太不肯疼我时,身为孙儿也务必得诚心诚意孝顺着,更莫要说老太太这般疼我了。”又问:“第二件事呢?”

  晴雯道:“第二件事,便是要你从此改了这爱偷吃丫鬟嘴唇上的胭脂,爱和丫鬟们拉拉扯扯的毛病。”

  贾宝玉奇道:“我从小便是如此,连老太太也是准了的。如何这时反倒不许起来?”

  晴雯佯怒道:“你到底听还是不听?”

  贾宝玉忙道:“听听听!但凡林妹妹发话,我无有不听从的。”

  晴雯这才转怒为喜,道:“我知道二爷心中必有疑惑,但是这里头有一个道理。二爷自小便喜欢同女孩儿混在一处,喜欢女孩儿平日取用之物,老爷听了,难免不喜。二爷却觉得惟独这般才显得孤标傲世,超凡脱俗,是也不是?但如今世人当众不敢说二爷,背后未必觉得二爷做的对,私底下未尝不在笑话二爷是酒色之徒呢。”

  贾宝玉道:“世人庸俗无知,只管由着他们说去,又与我甚么相干?”

  晴雯道:“虽是世人庸俗,但我如今读了几天书,也知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之语,二爷难道不知吗?更何况,事情若是传了出去,脸上无光的,又何止二爷一人,连我们这些做下人的,听到人指指点点,也觉得颜面无光呢。更要紧的是,二爷娶亲之后,将来的二奶奶难免要四处交际应酬的,便如同现下的太太、琏二奶奶一般。二爷难道忍心让将来的二奶奶被人说闲话吗?”

  贾宝玉顺着晴雯的话想下去,一想到将来若夙愿得偿娶了黛玉,黛玉去外面交际应酬之时,会被其他贵夫人看轻,或是背后嘲笑,忍不住心如刀割,遂道:“既是如此,我应了便是。第三件事又是甚么?”

  晴雯见他前两件事都应了,心中甚喜,方缓缓道:“第三件事,二爷听了必然不喜,但此事干系重大,若是这一桩不肯依时,只怕先前种种,尽是水中月、镜中花了,二爷不可不慎啊!”

  贾宝玉听她说得郑重,越发不耐,催问道:“究竟是何事?你只管说来,我不生气便是。”

  晴雯才道:“第三件事,便是要二爷努力读书,留意经济仕途,早早考出功名。我知二爷必然不喜这个,但这里头有个缘故。”

  贾宝玉听到这里,慢慢回过味来,脸色转冷,道:“这必然不是林妹妹说的话!她要说时,连我也同她生分了。我知她甚深,她必然不会开口说这个。”

  晴雯见宝玉回神,忙跪在地下道:“不错。这些话都不是林姑娘说的,都是我杜撰出来的,假托了林姑娘的名义而已。但林姑娘不会开口说这些话,二爷难道就不肯替林姑娘着想吗?”

  宝玉道:“我素来不喜经济仕途,林妹妹也深知我的,为何说我不肯替她着想了?”

  晴雯道:“二爷是个聪明人,咱们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如今二爷的婚事,将来老太太想来自是愿意遂了二爷的愿的。只怕太太有别的想法。虽说太太是晚辈,诸事都要听从老太太的意思,但太太是二爷亲生母亲,便是老太太,也不得不忌惮一二,难道强行娶了新妇进门,倒让新妇暗暗受婆婆的气吗?”

  贾宝玉听她说得直白,竟隐隐直斥王夫人之非,陡然变色道:“大胆!”却见晴雯直挺挺跪在那里,高昂着头,一脸镇定,仿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模样。

  晴雯生得既美,性子又倔,贾宝玉素来知道她性情,一向是极宠爱她的。此时见她这番模样,心中早软了,放柔声音说:“你说的皆是大逆不道之语,所幸眼下只有你我两人在,出得你口,入得我耳,听过算过,更无一个人知晓,故而也不算大错。你还有甚么话,只管一并说出来罢。”

  早伸手过去,一把将晴雯从地上拉起来,道:“此时更无第三个人在。你不须这般模样,心中有甚么话,只管说出来便是。”

  晴雯道:“除此之外,太太也是宫中贵妃娘娘的生母。端午节贵妃娘娘赐了节礼下来,二爷的节礼是同宝姑娘一样的,难道二爷心中就不曾疑惑过吗?若是有朝一日,娘娘一时兴起,下了懿旨赐婚,二爷又该如何打算?”

  贾宝玉听她这般说,背后惊出了一身冷汗,忙问道:“依你之见,此时又该如何是好?”

  晴雯道:“若是拖到这个时候,只怕木已成舟,便是大罗金仙也救不回来了。但我想着,如今二爷年纪甚小,又是一个白身,就算说出甚么话来,府里也是无人当回事的。但二爷只要自己立得住,真正干出一番事业来,最好如东府里敬老爷那般,年纪轻轻便中了进士,就算闹着要出家当道士去,也没有甚么人有力量阻止了。”

  贾宝玉细细咂摸晴雯言语里的意思:“你的意思是说,叫我早早考了功名,然后先发制人?”

  晴雯道:“二爷果然聪慧,一点就透。实不相瞒,这些日子里,我时常为二爷的婚事发愁。我是个没甚么见识的下人,不过也曾跟着老太太、太太看过几出戏,看那人情世故,世间万事皆是一个道理的。故而想着,除非二爷自己立得住,早早考了功名出来,不必倚仗家里,也有些力量了,那开口说出的话自然也就做得数了。到时候二爷再多结交些朋友,最好都是些翰林清贵,抢在头里,由他们家的夫人保媒主婚,岂不比只依靠老太太一人势单力孤的更好?”

  贾宝玉沉默良久:“你可知天底下的读书人千千万万,多少人皓首穷经,也不得进学的?更不要说甚么举人进士了。”

  晴雯道:“虽是如此,但是二爷聪慧异常才华横溢,连学塾里的先生都称赞过的,那些凡夫俗子自是不好比的。再者林姑娘的父亲便是探花出身,潇湘馆那里许多藏书,听说皆是外头花钱也买不到的万金之物。二爷只管用功学习,时不时向林姑娘讨教学问,老太太和太太见了二爷这般上进,心中必然欢喜,连带着心中也更欢喜林姑娘。说不定不等二爷蟾宫折桂,便抢先请人说亲促成此事了呢。”

  贾宝玉不知不觉竟被一个小小丫鬟说服了,缓缓点头道:“好丫头,你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想不到你竟有这般见识!”

  晴雯倒被他说得不好意思起来,道:“其实我假托了林姑娘,编出这三件事来,固然是为了二爷着想,一心为二爷好,却也有几分自己的私心。我等虽只是小丫鬟,却也是人,也有脸面。二爷每每偷吃我们唇上的胭脂,在二爷眼中不过玩笑之举,但外人看起来,难免觉得我们这些丫鬟太过轻浮,一来二去,传出的名声难免不堪。还有二爷既已说过甚么‘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就不该这般撩拨人,若是有小丫鬟会错意去,到时又如何收场?”

  贾宝玉听她说得恳切,竟是自己从未想过之语,不觉有些羞惭,低头细想,又无可辩驳,讪讪道:“你说的有理。先前是我想差了。”

  又道:“好丫鬟,你既是事事不忘为我打算,我岂能辜负你的心意。你说的这三条,却也不算甚么,我答应你便是。”

  晴雯却不依不饶,道:“二爷事事总是随口应下,转眼即忘的。不如把这三件事写下来,挂在墙上,日日抬头便可看到,这样才好呢。”

  贾宝玉见她娇俏的模样,又知她皆出自对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哪里舍得驳她的话,竟由着她铺纸磨墨,自己提笔写下“孝顺”、“谨行”、“上进”六字,共计三个条幅,贴在怡红院小书房梁柱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