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临安城美食录【完结】>第70章 酒蒸蛤蜊

  林稚坐在一张小胡床上, 面前摆着一个酿着米酒的青釉酒坛。

  前两日,宋家二郎来酒肆买琼液酒,问林稚有没有什么味道甜、适合小娘子饮用的甜酒, 说自家夫人——就是那位挑食的宋家新妇想喝。

  这时节没什么适合酿酒的应季水果, 却不缺糯米,林稚便让沈小七外出采买时捎些圆头糯米回来。

  先泡后蒸, 再放小曲,静置两三天就可以喝了。

  今日就是第三天, 林稚把酒坛启开,一股浓郁的甜香飘了出来, 尝一勺,甘甜好喝。

  糯米酒没什么度数, 适合饮用, 也适合做菜。把宋家二郎预定的糯米酒预留出来,剩下的用来做酒酿圆子。

  糯米粉加水揉成团, 搓长条,切小段, 再搓成小圆子。

  这活儿林稚熟,和当初做珍珠奶茶时的黑糖丸子没什么区别。

  想到珍珠奶茶,就想到春风楼,原以为程大娘子得了这方子生意会很红火,但通过这几天的见闻……好像并没有。

  摇了摇头, 林稚继续搓手中的糯米圆子。

  锅里加水加冰糖, 烧开,倒入小圆子煮至浮起, 再倒甜酒酿和一点兑水化开的藕粉, 这样煮出来的酒酿圆子汤汁粘稠, 口感也更丰富。

  给其他三个大忙人盛上一碗,四人围坐一团,一起吃这顿半上午的加餐。

  沈小七一边舀着酒酿圆子一边念念叨叨,“你们说今年什么时候会下雪?”

  “老天爷的事情,哪里是我们说得准的。”阿青道。

  “去年是冬至。”

  阿蓝道,“雪下得很大。前一天还没什么预兆,平常得很,谁知第二天一早,满城都是白茫茫一片——我记得特别清楚。”

  从前在慈幼局的时候,林稚最讨厌冬天,又湿又冷——如果非要说对冬天有什么期盼,大概就是那几场大雪了。

  “希望今年的雪能下得早些。”他咬着糯米圆子说。

  宋家二郎来取米酒时,听说林稚还做了酒酿圆子,十分心动,“劳烦店主郎君为我装上两碗。”

  “原是没打算卖这酒酿圆子的,被我们几人吃了不少,只剩下一碗的量了,给郎君补一碗藕粉如何?”林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宋家二郎没怎么犹豫,“好!店主郎君的藕粉也是极好的。我家夫人曾吃过一次,说清甜有味,小料也添得足。”

  林稚正好在添小料:“郎君这次想添些什么小料?”

  宋家二郎回忆着妻子的口味,“枣子碎、蜜豆、南瓜子仁、腰果、黑芝麻、甜杏仁,再来一勺桂花蜜。”

  “我家夫人有些挑食。”说了这么一大串,宋家二郎也有些不好意思,“劳烦小郎君了。”

  林稚当然知道这位宋家新妇挑食,摇摇头表示没关系。

  “看令正口味,似乎尤其喜欢干果?”一溜儿的瓜子仁腰果芝麻杏仁。

  宋家二郎点头,“正是如此。”

  于是林稚顺势推销:“前几日上了果仁蜜饼,是用核桃仁、榛子仁、扁桃仁、腰果仁制作而成。郎君要不要带一份回去?说不定夫人会喜欢。”

  一听里面的馅料就合自家夫人口味,宋二郎喜道:“如此,那便依小郎君所说,再来三份这果仁蜜饼。”

  林稚微笑点头。

  “明明只是来买两坛米酒,怎的又买了这么多东西回去?”宋家二郎走出酒楼,看着手中的大包小包,无奈地笑了。

  见米酒如此受欢迎,林稚如法炮制,又在院中酿了几坛,打算留着以后做菜吃。

  米酒入菜的做法很多,除了酒酿圆子和鸡蛋米酒酿之类的清甜小食,还有米酒羊肉煲、米酒鸡肉煲,还能用来做酒泡花螺。

  而其中林稚最喜欢酒蒸蛤蜊。

  葱段和蒜片用一点油爆香,加蛤蜊,加清酒,煮到蛤蜊开口,再放一把小葱碎和酱油,拌匀略煮,连汁带肉吃下去,味道鲜得很。

  店内的清酒都用来烤虾子了,林稚试着换成米酒,效果居然更好。

  想来大概是因为米酒味甜,能更大程度提升鲜味,让蛤蜊越发香浓鲜美。

  这道经过改良的酒蒸蛤蜊也很得高梦华的喜爱。

  “都说‘酒借蛤蜊香’,我看是‘蛤蜊借酒香’才对。”

  高梦华夹起深碗中的一只蛤蜊,先吸了壳内的少许汤汁,又吃了肉,只觉咸鲜的汁水在口腔流淌,满口鲜香回味无穷。

  连吃了几只蛤蜊,他笑道:“炊金馔玉、八珍锦食,依我看,都比不上这一只小小的蛤蜊。”

  经过这些天的相处,林稚已经大致猜出这位高先生的身份。

  衣着谈吐不俗,退休高官,钱多事少,经常来他店中捧场……几相相加,多半是原身那个造反爹的朋友。

  能愿意照拂他这个罪臣之子,高先生也是个良善之人。

  林稚道:“都说大隐隐于市,高先生果真是恬淡之人。”

  高梦华笑笑,又点了几道其他小菜。

  把菜端过去的时候,林稚瞥见高梦华对桌坐着一个年逾五寻的老丈,同样在吃酒蒸蛤蜊。

  那老丈衣着清简,虽然眉头间刻着深深的皱纹,但依然能够窥见年轻时的俊朗容颜。

  只是那老丈吃着清口佳肴,眉宇间却带着淡淡的忧愁。

  林稚想了想,把离得最近的暖炉又添上了几块炭火。

  临安城的冬天很冷,还不到冬至,气温就已经跌破零下——门外的清溪结了一层薄薄的冰。

  林稚出去玩了一会儿踩冰,回来给四毛的窝续上棉被,往马厩里添上稻草,连鸡窝里都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垫草。

  做完这些,他洗净了手,回店内吃暮食。

  暮食是阿蓝做的盏蒸鹅,肥嫩的鹅肉切成长条,用盐和酱汁拌匀,撒些葱花,蒸熟后浇上麻油,鲜嫩多汁。

  吃了半碗青菜馎饦,沈小七忽然神神秘秘开口,“咱们店里最近来了个奇怪的客人。”

  林稚刚要说话,就听阿青道:“是不是那位每次来只点酒蒸蛤蜊的老丈?”

  “没错,就是那个老丈!”

  阿蓝笑道:“哪有什么奇怪不奇怪的,也许人家就喜欢吃酒蒸蛤蜊,恰巧小郎君的酒蒸蛤蜊又做得特别对胃口。”

  “好吧,是有这种可能。”沈小七嘀嘀咕咕,“但是这也来吃得太频繁了吧……我都瞧见三次了。”

  林稚插口道:“是不是很俊的一个老丈?我也看见过一次。”

  “那老丈约莫快六旬了,小郎君是如何看出俊的?”阿蓝打趣。

  林稚微微挑眉:“这叫美人在骨不在皮。”

  由此及彼,他又想到孟琼舟。等到孟少卿到了五六十岁,肯定也是个帅老头!

  这个帅老头尚且要等四十余年才能看见,那几人对话当中的老丈却在转天出现了。

  这下林稚是真有点好奇了,就算他做的酒蒸蛤蜊再好吃,也不至于夸张到这个程度吧?

  他斟了一壶麦仁冬饮子,给那位老丈送过去,“蛤蜊本性寒凉,老丈喝些这麦仁冬饮子,暖暖胃。”

  “多谢。”那老丈抬起头来,冲林稚道了声谢。

  知道他是在旁敲侧击询问自己,老丈叹了口气,“让小郎君见笑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吃食,何谈见笑。”林稚道:“只是觉得有些好奇罢了。老丈若觉冒犯,就当我没问过吧。”

  那老丈缓缓摇头,“没什么冒犯的。”

  “我的夫人还未过世时……”

  原来这老丈与夫人从小青梅竹马,感情甚笃,自成亲后,幸福美满地度过了人生的三十多年。然而后来变故突生,老丈的夫人害了呆症。

  “自她病后,行为举止与往常大不相同,人也变了许多。”老丈哀伤道,“但她依然喜欢做吃食,尤其是酒蒸蛤蜊,做得尤其鲜美可口。”

  “只是后来,我遍寻各个酒楼食店,却再也找不到记忆中的味道。”

  老丈抬头看向林稚,“店主小郎君所做的酒蒸蛤蜊,是最接近于她做的味道了。”

  没想到是这样一个悲伤的故事,几人听完都有些恻然,就连素常不羁的沈小七都收敛了一贯笑嘻嘻的神色。

  林稚忽然问:“老丈说,我做的酒蒸蛤蜊最接近婆婆做的味道?”

  “正是。”

  “但还不是完全一样?”

  “是。”老丈点头,“毕竟是两个不相识的人所做之物,不能完全一模一样,也在情理之中。”

  “能遇见店主小郎君的酒楼,吃到这样的酒蒸蛤蜊,我已经很感激了。”

  “您放心。”林稚道,“我们会做出一道和您夫人所做,味道一模一样的酒蒸蛤蜊。”

  “这……”老丈惊喜万分,“店主小郎君,真的愿意帮我这个忙?”

  “调整食方而已,不是什么难事。”林稚道,“老丈可否为我描述一下味道?”

  老丈仍然有些激动,“味道……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只记得那酒蒸蛤蜊味道很鲜美,是我吃过的最鲜美的一道菜了。就和小郎君店中的这道酒蒸蛤蜊差不多。”

  林稚点点头,心中却叹了口气,这个信息点就和没给一样。

  除了味道鲜美之外,是咸是淡,是酸是甜,一概不知。

  “我会尽力一试。”他道。

  老丈走后,先是阿青做了一道酒蒸蛤蜊,接着阿蓝又做了一道,要不是沈小七不会做饭,就差让他也做一道了。

  可转天那老丈一尝,都说味道不对。

  林稚有点犯难。

  这道菜做法简单,就算那婆婆所做口味再鲜美,也逃不过那几样调料,没道理他们几个人都无法还原出来。

  他仔细捋了捋思路:“呆症”就是后来的阿尔茨海默症,症状多为思维不清动作混乱,而他所做的酒蒸蛤蜊若说有什么特别之处,便是把清酒换成了米酒,如此说来……

  他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那位婆婆一定是把米酒当成了清酒,又胡乱放了什么调料,才误打误撞,做成了这道让老丈念念不忘的酒蒸蛤蜊。

  幸亏这道菜的调料不多。

  林稚又做了一份酒蒸蛤蜊,把里面佐味的薄盐,换成了一勺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