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游戏竞技>轮回之魔神>第六十一章 休整

更新时间2010-8-7 18:16:37 字数:4471

 1839年3月3日

  金辰在绍兴城外的校台上,主持了建国仪式,便正式向整个华夏宣布汉国建立!

  阅兵仪式完结之后,金辰在绍兴的鸿图楼招待了各国友人。酒宴结束之后,汉国外交部部长赵忠国与各国友人开始了密谈。

  其中的内容包括,西班牙等国对汉国主权的承认,同时签订了一封更加详细的贸易合同。

  南洋诸国中新罗是直接宣布臣服的,还表示愿意向汉国纳贡。因为新罗人对英国人的强大有着贴身体会,新罗使节看到汉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后,认为只有依靠汉国这块大山,才可以活的更安全些。

  除此之外,南洋诸国中,有很多面孔都是身穿鞑子长衫和马褂的南洋汉族的小国使节,这些使节基本上都是南洋地区,在一些岛上建立的小国家。

  其中安南的态度是最恭敬的,因为他们已经跟汉国西南面的边境接壤,态度不好不行。

  至于柔佛这个国家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英国人已经将其收为保护国,迟早会将其吞并。

  而兰芳共和国,早在施凉化作海盗纵横南海的时候,就打过交道。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兰芳共和国!

  这兰芳共和国的国土面积在整个南洋也算比较大的了,整个婆罗洲大半都是兰芳共和国的国土和势力范围。

  按理说,兰芳共和国在南洋应该算比较强大的势力了。可自他成立以来,一直遭受到荷兰人的打压,若不是荷兰人顾忌鞑子王朝的势力,恐怕早就将其吞并了。

  这兰芳共和国的体制也不是中央集权制度,而是类似于内阁,元老会一类的制度,分别有几个强盛的大家族和无数中小型家族把持朝政,有威望最高的大族族长作为总长。

  汉国的意外崛起,也让兰芳共和国内部产生了矛盾。一些人认为汉国乃是金贼,鞑子才是正统,汉国不可能持久,应该坚决抵制。这一种思想,在前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也有人认为,汉国已经占据了整个南方,实力已经相当的强大。而兰芳共和国面对荷兰人和英国人强大压迫,已经越来越乏力,只有借助汉国的实力才能够让兰芳继续生存下去。

  除了这两种思想外,也有骑墙派和中立派,他们认为可以同时向鞑子和汉国称臣,得到保护,反正隔着个大洋,也不怕两面不讨好。说起来,这鞑子王朝也从来没有承认过兰芳共和国。

  相对南洋诸国对汉国的态度,汉国对南洋诸国的态度也有些说不清楚。

  金辰对那些身穿长衫和黄马褂的小国使节很不痛快,连带着看兰芳人也不顺眼。

  若不是汉国刚刚建立,恐怕金辰会直接将这些讨厌的家伙扔到海里去喂鱼。

  宴会过后,金辰曾经私下说过这么一句话。

  “来我汉国,身为汉人,身穿夷服,不当为汉子。”

  意思是说,你们身为一国使节,在自己国家里穿什么都无所谓。可你来到我的汉国,身为汉人,竟然还穿着鞑子的服饰,没有资格当汉人了。

  这句话后来传到了南洋各国的使节那里,一时间,让他们诚惶诚恐。他们背后的王国中有些不过占据了芝麻大的地方,人口几万,兵不过千。有些干脆就是来凑个热闹,根本没想到这汉国还有这么一个讲究,要是惹的金辰不高兴了,说不定就派人将他们给灭了,那绝对是相当轻松的事情。。

  这些小国里,不乏跟海盗有直接联系或者干脆就是上了陆地是小国正规军,下了海就是“无业游民”,对汉国海军大臣施凉,这个杀光、抢光、烧光南洋海盗王的大名,那是“久仰久仰”啊!

  还没等他们缓过气来,就有使节吃了闭门羹,守门的卫士说不接待鞑子。

  这消息一传来,那里还不明白啊,当下直接都换了衣衫,穿上了汉服,这次到没人拦他们了,可接待员对他们的态度也是不冷不热的,一时间,便有人感叹,这小国使节就是没有尊严啊。。。

  汉国建立后在整个华夏和东南亚地区造成了极大的轰动和影响,尤其是鞑子本族的子弟们,都是相当惶恐,生怕那一天汉人打进京城将他们全杀了。

  这出来混的,始终要还的。

  鞑子入关杀了这么多汉人,而且对汉人的态度一直都是对待牲口的态度,以己度人之下,他们也认为自己要是汉人,肯定不会放过鞑子。

  更何况,鞑子们早就知道汉国对鞑子赶尽杀绝的政策,试问,他们能够安心的下吗?

  同时,那些为鞑子工作的汉奸们也同样心惊,这汉国对汉奸走狗的政策同样也是杀无赦,除非他们肯出售自己的田地以换取活命的机会。

  这种政策,对汉奸们来说是不可以接受的。他们做汉奸,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名利吗?

  如果他们投靠了汉国,首先他们本身就有污点,除非像谭麒麟那样大气的将整个福建送给对方,不然,肯定是前途一片黑暗。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鞑子朝廷内部终于统一,决定在蒙古招募五万精骑南下,包括常年驻守在盛京的三万旗军。这三万旗军可都是骑兵,是鞑子真正的核心主力。

  以前之所以没有动用蒙古或者盛京的旗军,主要是因为复杂的政治斗争和鞑子政府腐朽的反应速度,这才让刑天军成了气候。

  同时,南方多是群山峻岭、江河丘陵根本不适合大规模的骑兵运用。如今汉国势力已成,肯定会想办法向北扩张。

  而中原地区,却多是一马平川的平原,非常适合骑兵作战。

  想当年朱元璋也是先攻蜀川,在取秦岭,在西北地区练就了精锐骑兵方才将蒙古人赶出了中原!

  在鞑子们的认识里,中原地区正是他们的用武之地!

  在往后了说,无论是吴三桂,还是太平天国,都没有攻取中原地区,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骑兵,没有骑兵又如何在平原地区对抗鞑子骑兵?那不是扯淡嘛!

  也就在鞑子王朝内部达成共识的同时,太平天国内部也不安稳。这洪秀全,杨秀清在加个萧朝贵,整天装神弄鬼,要不是攻下合肥这座大城,暂时缓解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恐怕很难说者太平天国会不会内讧,导致四分五裂。

  好在除了这三个神棍外,太平天国能打的将领还有不少,像石达开,林凤翔都是难得的将才。

  他们已经开始向河南、湖北地区渗透,只是这两个地区人口密度极大,鞑子兵力雄厚,又有鞑子名将驻守,可以说举步艰难。

  太平天国到了这个地步,实际上已经走在了钢丝线上,随即都有可能从天上掉下来,摔个粉身碎骨。

  这其中的原因,跟内部因素和政治主张有直接联系。现在太平天国的不少士兵和将领都投靠了汉国,许多被强迫信仰拜上帝教的民众也纷纷向南逃离。

  整个太平天国的大部分力量其实已经被汉国给渗透了,这一点就连神棍洪秀全自个也明白的一清二楚。

  最初,太平天国和刑天军,就像两个磁铁,不断吸纳着反鞑子的义士。

  可随着刑天军不断壮大,太平军却被牵制了发展,又没有根据地作为后勤基地,这磁铁的吸引力大为减弱。

  反之,刑天军因为经营得当,步步为营,一点点的吞噬鞑子的血肉,壮大自己的力量,磁铁的吸引力开始不断增强。

  到了汉国建立的时候,双方形成吸力漩涡已经不在一个档次上了。这太平天国充其量,只是“江湖”上的一个小漩涡,而汉国已经是大洋里的超大漩涡,只需要一个回合,大洋里的超大漩涡就可以吞了江湖里的小漩涡,这是没有任何侥幸的结果。

  可以说太平天国已经没有前途了,如此,最终导致了洪秀全宣布建国,成立了太平天国,并且纳了上百个貌美的妃子,整天醉生梦死。

  反观杨秀清和萧朝贵就精明的多,他们早就跟汉国有了暗中的联系,进行了部分财产转移,为自己留了个后路,这太平天国要是垮了,最多逃到汉国去,最不济也是个富翁。

  连杨秀清和萧朝贵这样的人都暗中投靠了汉国,这太平天国内部的风气可想而知,这些人之所以没有立刻投靠汉国,一方面,汉国需要他们来分担压力,为自己赢取发展的时间。一方面,他们内心也有些舍不得手中的权利,至少他们在太平天国还算个人物,可到了汉国,就什么都不是了。

  在这种风气之下,就连石达开都看的开了。他已经认识到,无论太平天国如何,已经跟他没有关系了,他毕生的目标,就是推翻鞑子,至于谁做皇帝,已经不重要了。

  而汉国初步成立之后,金辰也成了个大忙人,他时常召集手下高级军官和文官进行商议,便将整个南方划成了三个军区,又下令新建二十个步兵师团,同时征集数百万的精壮,组成生产兵团和预备兵团,以及工兵团。

  这关系到汉国整体的战略部署,不可不慎重。

  首先,浙江、江西、福建将被划为华南军区,广东、广西、海南划为岭南军区,湖南、贵州、云南划为西南军区。

  目前,这三个军区的主官人员还没有定下。

  除此之外,金辰准备在湖南地区招募十个野战师团,分布在江西、湖南、贵州三省的长江沿岸一带。其组成师团的组成部分由李义麾下的第四、第五、第六师团抽调基础骨干编成。

  剩下的师团中,则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这五个省,各自新建一个野战师团,补充当地的军事力量,威慑地方残余的世家势力。

  最后的五个师团,有第一师、第二师作为骨干,在浙江、江西、福建三省招募新兵组成,其中有两个师早在福建刚被金辰拿下时,就开始招募,招募结束后,方才开始训练,已经训练了半年左右,已经初步具备战斗力,只是金辰还没有给这两个师团正名,故而还处于预备军团的状态。

  除了新军的组建外,金辰准备在整个南方强行整编生产兵团,并明文规定,但凡满十三岁的孩童,必须进入生产兵团两年磨练,方才算成年,可以自由的选择加入军方或者到社会上干其他的事情。

  初步估计,头三年,将陆续整编五百万精壮,分为三个年龄段,十五、二十五,三十五。

  然后,进行刷洗。体质优异者,可进入预备军团进行军训,或入正规军团或入军事学院。

  其余则全部编入生产兵团,进行工作分配。

  这些工作有纺织工厂、矿物业、农业。

  表面上看,似乎跟一般的农民、矿工、工人没有不同,可实际上差别很大。

  以前的农民都是个体户,自家种自家的田,你管你的的,我管我的,我的肥料是我的,我的水渠还是我的。

  现在,经过分配以后,将大家的肥料集中起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分配,水渠也是如此,大家每天作息的时间,农具等都进行统一的安排和分配。

  工厂也是如此,如果按照以前,依据这个时代南方纺织厂的规模,一个纺织厂几十人就不错了,而百人以上也算大工房了。

  可进行了分配以后,千人、万人的大型纺织工厂将出现,这不但加快了效率,同时也将集中众人的智慧,更好的发明和改进旧的或者新的技术。

  其中,也包括了矿物业,有国家出资,建造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的大型采矿厂,同样进行分配挖掘矿物。

  如此以来,汉国就需要大量的财政和管理人员来进行操作,然,汉国草创,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官员来进行操作,怎么办呢?

  最后,在金辰于众军官和文官们的商议下,决定将部分产业交给那些世家地主们经营,同时有国家监督。

  等三、五年后,在看看效果如何。

  金辰的眼光很高,他知道一个国家的崛起,是建立在轻工业的基础之上,所以他便不准备马上扩建和新建军火工厂、火yao工厂、炼铁厂、火炮厂等军工业。

  汉国目前的军事力量足以自保,应该以整个战略大局为重。

  所以,汉国首先应该大量发展农业、纺织和矿物业这三个领域,让百姓们都有饭吃,都有衣穿,让军工业的基础,各种矿物有足够充裕的储备之后,才进行大规模的发展。

  不过,为了满足三十万师团的枪支和弹药需求,金辰还是准备在江西建立几个大型的工厂,以应付缺口日以扩大的军需补给。

  这些问题都有了统一的思想后,金辰又下了命令,将前段时间开赴西南地区的所有预备军团简化、分割后,成为当地的治安守备部队,以及建立类似监督、巡查的机构。

  这些西南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看似二十几万的预备军不少,但分割下去,其实每城每县,也没多少人。

  总的来说,在政治上,汉国将以发展农业和经济为主。在军事上,则采取战略防御的状态,以太平天国为挡箭牌,不求什么,只要能抵挡个三、五年的时间,等汉国有了一定基础,金辰相信华夏这个天,必将姓汉!

  起点中文网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