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其它小说>【全本精校】中国皇后全传>第二百七十一章 向氏北宋神宗赵顼皇后

  

  姓名:向氏

  生卒年:公元1048~1101年

  籍贯:北宋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一带)

  婚配:北宋神宗赵顼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1067年

  子女:一女燕国公主

  谥号:钦圣宪肃皇后

  公元1066年春,真宗时任过宰相的向敏中的曾孙女向氏,在盛大的婚礼后,热热闹闹地嫁给了宋英宗赵曙的长子颍王赵顼,正式成了赵顼的发妻,封为安国夫人。

  时赵顼已近18周岁,向氏比他年长3岁。

  次年正月,赵曙去世,赵顼继位。二月,向氏被立为皇后。此后不久,她便生育了一生中唯一的孩子燕国公主。

  赵顼年富力强,他所亲幸宠爱的嫔御之多,人所共知。而向氏大龄貌平,特别是年幼的燕国公主之死对她刺激很大,刚刚30岁出头,就已显得老气横秋。但赵顼不仅治国有方,而且极善处理复杂的家庭关系,对待向氏,他照顾得十分周全,千方百计不使她感到冷落孤寂。而向氏也秉性谦冲,心地宽厚,对丈夫的私生活从不横加干涉。所以不只夫妇间从来没有红过脸,拌过嘴,宫中嫔妃在她的影响下也一团和气,从未因争风吃醋闹过什么纠葛。

  后神宗驾崩,哲宗赵煦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向氏被尊为皇太后,她的表现依然是谦冲自律。

  高太后命人将曹太后原先居住的庆寿宫故宫修葺一下,作为向氏的住所,向氏推辞说:“哪有婆婆住在西边儿媳住在东边的?这是扰乱上下名分。”坚持着不肯搬迁。最后只是把庆寿宫的后殿改名为隆裕宫,后又改名为慈德宫供向氏居住。

  公元1092年,赵煦要选皇后,其他亲王也到了纳妃的年龄,向氏告诫向家族人不得把女儿参入应选。亲族中有人想以皇亲国戚的身份谋求官职,向氏一概不准。

  向氏的政治观点无疑是保守的,而她在政治活动上的表现比她的观点还要保守拘谨。从皇后到皇太后的20多年间,人们很少听见她对朝政发表过什么见解。这种拘谨和沉默,直到高太后的名誉受到伤害威胁时,才开始被她自己打破。

  高太后死后,赵煦改元绍圣,正式打出继承神宗变法事业的旗号,政局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法派分子接踵回到朝廷,章惇被任命为宰相,曾布、蔡卞等分居要职,新法全部恢复实施,对元祐年间得势的旧党大臣们的清算也以更加无情的方式展开了。吕大防、刘挚、范纯仁、苏轼等人被贬到最荒僻的地区加以编管,已死的司马光、吕公著等人的官职被追夺干净,章惇甚至建议追废高太后。

  向氏已经熄灯就寝了,突然听到这一消息,大惊失色,连忙起床,找到赵煦哭诉说:“我每天都侍候太皇太后,老天在上,哪里来的这种话?假若皇上执意这样做,日后还能有我吗?”赵煦的生母朱太妃也极力劝阻。赵煦自知理亏,拿过章惇的奏稿,在灯烛上烧掉。第二天,章惇、蔡卞又递上奏折,坚持己见,赵煦勃然怒道:“你们不想让我入英宗庙了吗?”扯过奏折,撕成碎片扔到地上。这就是历史上被称为“宣仁之诬”的一桩公案。

  神宗共生了14个儿子,其中有8个早死,这时在世的只有申王赵佖,端王赵佶,成国公赵俣、蔡王赵似、祁国公赵偲5人。赵佶异常聪明,天赋极佳,蹴踘骑射、笔砚丹青样样精通。由于他对向氏极其孝顺,每天都到向氏居住的慈德宫问安起居,虽说他轻佻浮浪的坏名声早已远扬,但在向氏的眼里却是个聪明好学、孝顺知礼的好孩子,对他的钟爱也远远超过了其他诸王。

  赵煦去世的当天,因他无子,由谁即位这个问题就迫在眉睫。时宰相章惇,提出要让“眼有毛病,不便为君”的神宗第九子申王赵佖即位,反对立轻佻浮浪的赵佶。向氏看出一贯擅长弄权的章惇有篡权阴谋,于是果断地立自己最钟爱的神宗第十一子端王赵佶为帝,是为宋徽宗。

  向氏执意立赵佶除自己的感情好恶外,不能不说还有一重为国家打算的动机。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20多年后正是这个她认为靠得住的好孩子断送了大宋朝江山。对此向氏难辞其咎。

  章惇等人仍对赵佶不放心,就奏请向氏垂帘听政,权同处分军国事,向氏再三推辞。赵佶却对向氏立己于不可立之中感激涕零,哭拜在地,乞求不已,向氏见他如此仁孝,很是感动,只好答应下来。

  向氏一上台,立即展开了摧新复旧的行动,提拔韩忠彦为宰相,恢复或追复范纯仁、文彦博、司马光等30余人的官职,苏轼等人也从荒僻之地移居内地。而章惇、蔡卞等人陆续遭到贬逐,一些被认为扰民害国的新法再度废除。朝廷上的政治气氛很快呈现出了元祐初年的样子,被称作“小元祐”。

  向氏喜气洋洋地看着朝政纳入到了符合自己愿望的轨道,而赵佶对自己更加孝敬,言听计从,更使她以为后事有托、前途有望了,谦冲好静的脾性再次回到身上。七月初一,垂帘听政不满6个月,她便放心满意地回到了内宫。

  次年正月十三日,向氏病死,终年56岁。谥为“钦圣宪肃皇后”,葬于永裕陵西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