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其它小说>【全本精校】瓷王>第51章

  在林家,林沐风是最清闲的一个。柳若梅主持家里的里外大小事务,朱嫣然经常要与皇族中人迎来送往,还要常常进宫拜望宫里的贵人们,俨然成了林家的外交部长;朱允秀对医术产生了浓厚地兴趣,每日里跟在孙羽西地身边,在林家办的“慈善回春堂”里坐诊,忽兰带着轻云和轻霞负责府中内眷地一应用度,沈若兰忙着带孩子。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自己地女儿身上,而朱默研则全力掌控林家的所有产业。

  大明瓷行的一应事务都交由了朱默研,柳若长光荣的退休了,做起了逍遥自在的富家阔少。每日喝喝酒,听听曲,倒也不亦乐乎。

  林沐风跟徐昭雪的事情已经挑明,得到了青年皇帝的认可。徐家正在忙于筹备女儿地婚事。

  一切就这样安逸地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日子飞逝。因为不世功勋引发的追捧浪潮渐渐划归平静。可就当林沐风即将从大明社会公共视野地风口浪尖上淡出之时,青年皇帝又颁下了一道诏书:建文3年4月初十,皇帝将御驾亲征出海征讨燕王叛逆朱高煦,诚靖王林沐风统兵伴驾,右丞相、中山王徐辉祖和右丞相方孝孺率群臣监国。

  一时间,举国震动。平日里没人注意的南京造船厂的埠头上,这才吸引来了众多的眼球。这个时候。人们才惊讶地发现,不知在什么时候,朝廷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海船和战船建设。一眼望不到边的新建的五桅战船、六桅座船、七桅粮船、八桅马船、九桅宝船,成数列一字排开,陈列在南京造船厂地埠头广场上,蔚为壮观。

  没有人知道,林家也在南京造船厂出资购置了数艘七桅商船,林家产业的总负责人朱默研正在不断调度瓷器、琉璃和丝绸等货物。准备借机随队远航做趟远洋买卖。其实,有不少嗅觉灵敏的大商贾们,也各自通过不同的关系和渠道,购置自己商行的货船,暗中做好了出海的准备。

  朱允炆要去海上拔掉他的眼中钉,去炫耀大明的武力和国力。而林沐风则想趁机率着自己地私家船队和大明的官方船队到海外去探险一番,也顺便做一趟海上旅行。这一来一去,起码要花费数年,有数年的时间远离朝堂的纷争,这是他非常高兴的事情。

  而且,他心里还隐隐有一个异样的念头。

  ……

  ……

  宫里,勤政地青年皇帝多在御书房里安歇。当朱允炆听完林沐风的“絮絮叨叨”,不禁皱了皱眉,“沐风啊,你要组商队随大军出海。朕可以理解。朕原本就有意要派大明水师护卫大明商队去海外蛮夷扬威一番,可——你这将所有的家眷都带走。这是要做什么?”

  林沐风微微一笑,躬身一礼,“皇上,臣是大明子民,臣的根在大明,臣的家在京城,皇上、太后都是嫣然的亲人也就是臣的亲人,臣能跑到哪里去?臣不过是想啊,臣想带她们出海去游览一番海上风景,她们多没有出过海,嫣然昨晚可是跟臣念叨了一晚上……”

  朱允炆哑然一笑,点了点头,“说的也是,你还能跑到哪里去?你在海上转悠几天也得回来。不过,你要带家眷,朕也要带上如烟。”

  林沐风愕然,连连摇头,“皇上,万万不可,皇妃不可轻易出宫,这不合朝廷法度……”

  朱允炆一瞪眼,“你带娇妻美眷众多出海遨游,朕就带一个妃子就不合法度了?只许你诚靖王风流快活,就不许朕与如烟出海散散心?”

  林沐风苦笑一声,默默垂下头去。

  朱允炆呵呵一笑,“也不当紧,朕秘密让懿贵妃出宫就是了,不会让那些迂腐的臣子们知道的,宫里,也自然有皇后遮挡。朕这番御驾亲征,拔除叛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朕也想看看这传说中地广阔无边海域……这样吧,你速速去整军,大明水师已经在龙江港待命,你地神机营这回也带些人随朕出去,就是不知这些骁勇的铁骑能否适应海战……”

  “皇上,区区不到万人盘踞在海上于山国地燕王余孽,其实压根不需如此兴师动众,大军所至,怕不需要交战,他们就会望风而逃了。”林沐风嘿嘿一笑。

  朱允炆摇了摇头,“不,朕不仅是要除叛逆,还要借机臣服海外诸国蛮夷,兵力少了怎么能成?去吧——朕要小睡一会。”

第七卷 瓷韵流风 第316章 浩荡出海

  建文3年4月初十,和煦的春风带来了万物复苏的暖意和生机。南京龙江港船舶林立,旌旗招展,人声鼎沸。一列列的大明水师士卒列队站在战船的船板上,面色肃然。而黑盔黑甲的5000名神机营士卒也在指挥使郭奎的率领下昂首登船。经过了短时间的水上“培训”和适应性训练,这些马上的士卒们携带大量的瓷火器上船待发。

  数十艘7桅战船满载着2万大明战士,高高的桅杆上军旗飘扬,每一艘战船上都装备了林沐风研制的子母瓷火神雷三门,船头处都用鲜亮的铁皮包裹着,在绚烂的阳光下放射着耀眼的寒光。

  数十艘民间的商船和官方配置的粮船和补给船满载货物和物资,正在进行着最后的检修准备。无数船工来来往往,人头攒动,码头上喧闹震天。

  在众多5桅、7桅战船和商船、货船的护卫中,一艘超大豪华型的雕梁画柱的犹如一座水上移动宫殿一般的9桅包船静静地停泊在那里,船上密密麻麻的杏黄小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隐隐见衣甲鲜明的大内侍卫和锦衣卫番子们隐现其上。

  这艘宝船当然是朱允炆的龙船以及林沐风的帅船。该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除了必要的船工和侍卫之外,船上所载基本都是皇宫里地宫女太监和林沐风的家眷。

  这么庞大的出海必须要向天妃娘娘祭祀祷告。这是明人出海前不可少的重大礼仪之一。焚香、烧金纸、祝祷、把煮成半熟的猪、牛、羊三牲呈献在天妃神像面前,由道士诵经三匝。

  午时三刻,礼炮声九九八十一鸣。喧闹的龙江码头瞬间归为平静,鸦雀无声中,皇帝的仪仗缓缓而来,在满朝众臣和林沐风地陪同下,朱允炆缓步走到早已摆设完毕的巨大香案面前。上香膜拜。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朕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覆通衢者,诚荷天妃之神护佑也。神之灵固尝着于昔时,而盛显于当代。溟渤之间。或遇风涛,既迶神灯烛于帆樯,灵光一临,则变险为夷,虽在颠连,亦保无虞……”

  朱允炆恭恭敬敬地诵念着专职海事祭祀大臣撰写地文书,众臣和黑压压的船工民夫以及大明士卒们皆跪伏在地,林沐风暗暗苦笑一声。也跪倒了下去。

  ……

  ……

  百余艘各种船舰组成的大明海上远征军团顺着长江而下,其后还跟附着数十艘民间的商船,其中就有林家产业。

  船队出江,自江苏太仓入海。海面非常平静,无风无浪,船队平静地而快速的被西南风吹拂着向高丽和日本海峡航行而去。当先的旗舰招领着数十艘战船开路在前。御驾的宝船紧随其中,最后面是商船和货船,一溜船队绵延无边,在海上成一字长龙蜿蜒前进着。

  此行地目的地——燕王之子朱高煦所属的燕王余孽化身海贼,寄居在海外于山国,也就是被后世称之为独岛的一个小岛屿上,正处在高丽和日本之间。

  朱允炆带着他的如烟和一众宫女太监住在最高层,而林沐风的家眷以及林沐风的指挥部则设立在二层。下面两层是侍卫和船工杂役所居,以及存放给养的地方。

  林沐风出得装修豪华地船舱,靠在栏杆上向海洋远处远望着。晴空万里。大海上宁静无波。偶尔有几只海鸟嘶鸣着从船的桅杆顶部划过。

  一个秀丽文弱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处,似是张颖。他不禁苦笑。此番出海,他所有的家眷都跟了过来,就连沈若兰的妹妹玉霜,张风的姐姐张颖,还有那未过门地未婚妻徐昭雪也都以不同的借口和理由上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