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完结】>第二百五十九章 噗噗船 ...

  “莫名其妙的。”罗英觉得自己夫君越老越糊涂,一向靠谱的儿子怎么也好像被带歪了,果然是跟不靠谱的老爹待久了吗?

  尉迟兰也想不明白什么船边走边修,还能让竺年这么高兴的。

  按以前竺年对质量的要求,边说是边走边修了,正常使用三年内出问题,都要从图纸开始返修的。

  正巧钱银在鸿胪寺闲着没事,就找过来自请任务:“我去探探?”

  尉迟兰只恨自己走不开,当下就同意了:“去吧。”等半天,见钱银不走,“还有事?”

  钱银对尉迟兰始终觉得隔了一层,说话没对着竺年说这么痛快,略带一点别扭地说道:“经费?”

  尉迟兰就很吃惊:“鸿胪寺没钱吗?”

  钱银比尉迟兰更吃惊:“我要带徒弟们去,鸿胪寺就一个清水衙门,哪来的钱?”

  他们只是挂靠在鸿胪寺下面,户部又不知道他们是干嘛的,不会给他们额外批钱。

  他也不是鸿胪寺的主管,不能说要多少钱就要多少钱。

  尉迟兰就把笔放下了:“银鱼的账不是走的亲卫营的?”

  鸿胪寺只是给银鱼有个明面上的身份,额外再给一份工钱。亲卫营那边才是大头。每年的福利待遇类似钱银这样的,相当于一名三品官员。另外银鱼的功绩不小,竺年可没忘记。碍于银鱼的性质,包括银鱼成员本身的性格,他们最后没有把功绩折算成官职,给了爵位,且给了实实在在的土地。

  他们的收入不低啊。而且竺年对他们格外照顾,几乎包办了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开销,到手的俸禄和其它收入都可以直接存起来。

  钱银着瞪着眼看尉迟兰,不太想说自己把钱花哪儿了。

  尉迟兰倒也不好问,吩咐小张公公从私库里拿了钱给他:“不够再来拿。”

  钱银接了钱就跑,装满了铜钱的箱子在他手上轻若无物。

  亲自拿了钱的小张公公用手比划了一个动作,只能感慨:“钱大人的武功深不可测。”

  同样的经费,一般用铜钱比较多。金子虽然也通用值钱,但是花起来得先兑成铜钱。

  可铜钱是真不轻。

  尉迟兰听着,揉了揉额角:“好多事情得等糕儿回来了再商量,尽想着玩儿去了。”

  小张公公笑了笑:“殿下肯定不是瞎闹腾。陛下……”陛下不太靠谱,“辰王不也在嘛。”

  宋华怎么样,他不知道。

  宋星在研究方面,向来是靠谱的。

  两人聊了两句,权当是休息了。接下来尉迟兰还有大堆政务需要处理,小张公公倒是可以光明正大摸鱼,坐在后侧的小桌子上改功课。

  这位立志当先生的大太监,暂时没法去小学教书,就把空下来的精力放在教育新入宫的宫人们身上。

  新入宫的太监不需要再净身,规矩方面得格外严格一些。

  眼看着竺年和尉迟兰要登基,后宫里头的规矩也得改一改。

  这两位对一些方面没那么讲究,对另外一些方面讲究可多。

  尉迟兰倒也没等太久,钱银的办事效率向来是可以的,出去没两天就传回了一本画册,上面画着一艘奇怪的冒着黑烟的小船。

  备注一行小字:无需人力。

  尉迟兰一看,勉强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又等了五天,才等到竺年回京。

  一号码头上,挤满了人,都是听到消息之后,跑过来准备看新闻的。

  但是没过多久,就有码头的保安队出来维持秩序,把围观的人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前面危险,退回去退回去!”

  虽然感觉扫兴,很多人还是往回退,但总有那么一小撮人不听指挥,反着往前冲的,被逮住了还嚷嚷:“怎么危险了?让我看看!你们藏着什么不让人看呢!”

  然后人们就听到“噗通”一声,附近茶楼上有人叫:“落水了!”

  沃水上有专门的水上救生队伍。一号码头是京城最重要的货运码头,时至今日已经承担了超过一半京城进出物资的需求,各种安保力量绝不是姜卓时期只看脸。

  人刚掉下去,就被经验丰富的救生员用竹竿怼上了岸,他们人都没下去。

  被救上来的人跟个落汤鸡一样,直接被人跟小鸡仔一样提溜走了。

  客运码头本来人就多,货运码头平时本就不允许让人靠近。

  码头附近的楼上又不是谁都有钱能上去,梨园精舍那段的沿河步道更是只有里面的住户能走。

  好在人们对于落水还是充满了敬畏,很快就被疏散到了压根就看不到的距离。

  有些人不愿意错过第一手热闹,就坐在广场边的小食摊上。

  一群人乱哄哄闹腾了一阵,才知道陛下和皇后都来了,太子、姜王等重要成员也都来了。

  当下没有人再敢闹腾,又纷纷觉得这么多大人物到场,他们竟然还能留在这里,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不过很快,就有车队从清理出来的空地驶入码头。

  就在众人还在猜测车队里究竟是谁的时候,沃水上传来“噗噗噗”的巨大声响,一艘黑漆漆的小破船像个奇怪的玩具一样,从码头上噗噗过去,在一众高官勋贵的瞩目下,开过了一号码头。

  竺年在船头一边忙还不忘记一边朝着岸上挥手喊:“开过了,我争取停到抱月居去,你们别等!”

  “别废话了,快来看看这个怎么停下来?”

  “转舵啊!”

  “你行不行?”

  “小叔叔你赶紧让开!别添乱!”

  “我来!”

  “小爷爷冲!”

  “这时候还冲个屁,要刹住!”

  “你搞得破船没考虑过怎么停?”

  “这破船我一个人造的?”

  “图纸我八百年前就给你了,结果你就给我造出来个这?!”

  “吵什么吵!撞上了!”

  在岸上等着的尉迟兰急得头发都要发白,还好祖孙三代吵得凶,技术还是过硬,主要是小破船的速度着实有点慢,只是剐蹭了一下抱月居的小码头就停稳了。

  竺年把缆绳抛到岸上,钱银接过把缆绳在桩上缠紧。

  尉迟兰就已经飞快地过来,把竺年给抱紧在怀里:“吓死我了。”

  抱月居的小码头说起来就在距离一号码头不远,但要是走岸上的路线得弯弯绕绕好大一圈。尉迟兰这么快冲过来,还是这边船多,直接踩着船过来的。

  有勋贵和武将自持功夫不错,也想跟着学,最后都变成了沃水水上救生队伍的业绩。

  没人顾没人问的竺瀚坐在船尾,看着自己的一群落汤鸡臣子:“诸位爱卿不需要这么热情地来迎接朕。”

  果然有了媳妇忘了娘……爹。

  被送上岸的大臣们只能规矩行礼,然后在学校先生的带领下,先去宿舍换上干燥的衣物,免得真的冻出个好歹来。这会儿河水可凉!

  罗英带着剩下的朝臣,是规规矩矩乘坐车马绕到抱月居来的。

  竺年他们还没从船上下来,抱月书院船舶专业的师生们,就已经着手把这艘噗噗冒黑烟的小船运进船坞。

  要说抱月书院原本确实是个比较单纯的,一心教导考官知识的书院,但这不是有个现成的船坞、码头,甚至连作坊都有嘛。

  竺年留下来的工具等等,小而精,有些还是定做的,价值不菲。

  他毕竟是太子,要以天下民生为重,京城都连着好几年没回来,这些东西要是没人用,那也太可惜了。

  最后抱月书院就在征得了竺年的同意后,开办了这么一个船舶专业。

  平时上课有现成的船坞,小船不够折腾,一号码头就在边上,多得是大船。

  虽然比起研究战舰、海船之类的其它学校的船舶专业看上去不太起眼,但目前大梁的水上运输,主要就是靠着这些中小船只。

  竺瀚已经从船上下来了,尉迟兰也没跟进船坞去凑热闹,看到罗英过来,都往前迎了一步。

  罗英先看了一眼竺瀚,确认自家老头子没事,就问:“穗穗呢?”

  竺瀚说道:“跟弟弟他们在船坞里,要检测记录运行数据,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出来。”

  罗英又看向尉迟兰,不赞同:“刚才有多危险知不知道?那小船才那么点速度,还没穗穗游水快呢,你担心什么?别听他们瞎咋呼。”

  “母后,儿臣错了。”尉迟兰爽快承认错误,眼看着连只螃蟹都挤不进去的小船坞,就告了个罪,转身去把来凑热闹的官员们都让他们回去上班。

  官员们毕竟是拿着俸禄,既然老板发话了,哪怕再怎么心不甘情不愿,也只能回去自己衙门摸鱼。

  倒是码头那儿的人待得时间更长。

  京城向来不缺富贵闲人,还有机灵的趁机来这儿做小生意的。

  但最晚的还是竺年他们这一波人。

  什么华灯初上,尉迟兰在边上都等到月上中天了,一群人还没有一点散的迹象。

  他也顾不得,直接把竺年叫了出来。

  他倒是想进去来着,可这不是船坞太小人太多,压根进不去人嘛。

  幸好竺年应该是兴奋劲过了,还能听到他的叫声,游鱼一样从人群中“游”了出来,先腻腻歪歪地抱了一下,接着又腻腻歪歪地问:“等我到现在?”

  “嗯。”尉迟兰很满意竺年靠过来的分量,把人半搂半抱着走,“半夜了都,先休息。知道你没心思回宫,咱们直接在这里休息就是。”

  抱月居的建筑很类似新京的皇宫,能够容纳的人不少。

  说是改做了书院,他们自己住的那栋楼是一直保留着的。

  只不过已经很久没住了,多少有点不如常住的地方精心。

  深更半夜的,竺年也没顾及形象,直接就趴在尉迟兰背上要背:“简姑姑他们是休息了?”

  屋里头灯都亮着,几个年轻的侍从都是生面孔。

  尉迟兰背着他往楼上走:“忘了简姑姑他们退休了?”

  “啊!”竺年想起来了,“他们的养老院还是我出的图纸。”

  本来他是打算把梨园精舍那儿,当做宫中这批老人退休后的住所。毕竟他们在这一片也住习惯了,距离京城近,周围什么都有,还能上梨园听戏解闷。

  无奈宫中需要退休的人太多了,梨园精舍这边地方毕竟有限。

  这批宫人多数还是姜卓那会儿的,享有这么好的待遇,难免招人眼红。

  多番考虑之后,最终选定了在罗沱寺附近盖了个养老院。

  那边的疗养已经发展不错,但是要健康发展,还需要吸引新的人口。

  宫人们说是退休,大部分年纪并不大,很多都是出宫结婚生子的。他们照顾人的技艺无可指摘,很容易就能在以疗养为主题的罗沱寺附近找到合适的位置。

  宋浮留下的以治疗外伤为主的医馆,另外又带动了康复医院。

  如今附近已经不再是竺年去的时候的集市,而是变成了一个没有城墙的县城规模。除了看上去格外优势的医疗条件之外,其它生活必须的东西,该有的都有。

  至于没有城墙会不会不够安全?

  要知道罗沱的康养主要是以退伍军人为主的,山里头就猫着一支军队,城里头日常巡逻的也是正经的军人,而不是普通衙役。

  竺年事情太多,把这一茬给忘记了。

  其实类似的养老院已经逐步在大梁推广,取代原本的福寿堂。

  由于福寿堂是纯朝廷和地方出钱,只有一些地方财政比较好的地方,才会维持得相对好一些。但也只是维持,地方官员很少会主动调查需要到福寿堂去养老的老人,更别提主动把他们接到里头养老。

  人们的观念也是一个问题。

  目前普遍认为让老人去福寿堂,那是子女不孝。要是老人被子女送进福寿堂去,多半这家人以后想嫁女儿娶媳妇儿都难。

  有些老人更是情愿在家饿死,也不愿意“败坏名声”。

  这在竺年看来,主要还是福寿堂的设施太差,导致大家都觉得送老人进福寿堂是吃苦等死去的。

  罗沱那边的养老院就是一个标杆。

  养老院不仅要给老人们养老,给老人们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还有合理搭配的营养餐食,各种多姿多彩的老年活动。

  养老院的房子干净卫生明亮,还有各种不同的选择。譬如单人间,夫妻、姊妹、兄弟同住一个房间等等。

  院内就有轮值的大夫等等。

  当然,想要得到这些良好的服务,除了年龄在七十周岁以上老人之外,其他得花钱才能住。

  对,得花钱。

  条件特别好的养老院,花钱比住客栈还多。

  这件事情在竺年只是画了一张不太难的图纸,但落在尉迟兰手上,已经看到了整个大梁养老的改变。

  更好的养老条件,以及带来的老年病的专门研究和护理等等。放眼整个大梁,着实提供了不少的就业岗位。

  每一年的统计数据并不明显,但只要把时间跨度拉大到五年十年,就能看到老年人口的明显增长。

  竺年在洗澡的时候就睡着了,迷迷糊糊感觉到尉迟兰在亲自己,咕哝了一句:“累。”又睡了过去。

  “嗯,不闹你。”尉迟兰吹熄了灯,在黑暗中摸了摸他略显突出的骨头,明显长途海上航行都没有让他瘦下来,这两个月在苍陶瘦了很多。

  这艘不需要人力的船,现在看着又小又破,甚至还不如人跑得快,但将来会给整个大梁整个天下带来什么?

  尉迟兰略微收紧手臂,又控制着不让竺年感到束缚。

  他怀中的这个人,大概真的是天上的星星下凡来的。

  大梁何其有幸,他尉迟兰又何其有幸?

  很多人把噗噗船当做一个竺年他们搞出来的小玩意儿。毕竟竺家是有奇技淫巧的家族传统的。

  造船这个行业,又是圈子比较小的。

  很多人只知道这船能装很多货,那船坐起来平稳。至于船是怎么造出来的,是谁造出来的,某些细节是谁改良的,大部分人是一问三不知的。

  要不是那艘噗噗船,有事没事在沃水上噗噗过来噗噗过去,还有一群人经常在上面大呼小叫,京城每天那么多新鲜事,怕是早就把噗噗船忘记了。

  至于整个大梁的造船业和机械专业的精英,在这一两个月内都齐聚抱月居,导致抱月书院其他专业的学生都不得不搬迁到城外农院借教学楼上课的事情,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作为朝廷的官员,优中选优,加上层层考核选拔出来的,哪怕不懂造船,看太子殿下甚至连继位都往后推了,再傻也知道这艘小船不一般。

  等有些人转过弯来,就开始弹劾。

  这时候已经是冬天。

  竺年带着一身脏污回宫,脏衣服还没换下,就听到尉迟兰说起:“这有什么好弹劾的?等等,他们弹劾谁?弹劾我?”

  “弹劾别人我就不跟你说了。”小殿内温暖如春,尉迟兰接过竺年的脏衣服,感觉沉甸甸的,就去掏口袋,“你把扳手还是榔头带回来了?”

  竺年喜欢在作坊里做事的时候,会和其他工匠一样,穿那种口袋非常多的马甲,方便放很多工具和小零件。

  这种马甲现在一年四季的款式都有,不仅匠人们喜欢,连一些文人们也很喜欢,主要是轻便又方便带东西。

  竺年“啊”了一声,一只脚刚踩进浴池,立刻转过来,“赶紧拿出来,是给你的生辰礼物。”

  他看到自己的手湿的,就缩了回去,指指放东西的口袋。

  尉迟兰就从几个口袋里分别掏出几个绿皮青蛙和一个黑漆螺钿的盒子。

  他看到盒子,还感觉有些怀念。以前竺年就特别喜欢做各种螺钿的器物,尤其是家具。现在倒是很多描金的,不过也不是竺年设计,更不是他自己做的了。

  绿皮青蛙大大小小,摸上去冰冰凉凉:“铁做的?这是什么?”

  “发条。你拧两圈,把青蛙放地上。”

  尉迟兰照做,然后就看到铁皮青蛙自己啪啪啪蹦跶,歪歪扭扭地一路跳到墙边,开始怼墙,两三下把自己怼翻:“噗!”

  “好玩叭~”蛮蛮少年的童年也得一点点补足呀~“我就做了这几个,全都拿回来啦~”

  螺钿的盒子也有个发条,拧紧打开之后就会出来音乐,是一首非常简单的脍炙人口的童谣。

  伴随着童谣,盒子里头两个小人儿会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小人儿五官没这么精细,但衣着打扮看得出是竺年和尉迟兰。

  竺年指指小人外面:“外圈是黑鸦和雪鸦。这两只都太黑了,我已经努力照着样子做,不知道你认不认得出来。”

  尉迟兰想摆出生气的样子,但眉眼都带着笑,看他泡在水里,就跟着坐在浴池边上:“我生辰你就送我些小玩具?”

  “噫!”竺年拿水泼他,“我花了好长时间才做好的,那你想要什么?”

  别的东西尉迟兰又不缺。

  尉迟兰一点都没考虑,直接下到浴池里:“想要年糕。”

  “噫!”

  “想要吃年糕。”

  “哎……你就不能再等等,我还想多泡一会儿澡。”冬天泡澡最舒服了。

  “泡啊,泡久一点。”

  尉迟兰一点都不反对,和竺年一起泡了很久。

  第二天,竺年一觉睡到大中午,起来和尉迟兰一起吃过午饭,下午才跟着一起到御书房里办公,抬手就拿到弹劾自己的一堆奏折,翻了几本看了看:“哦。”

  一般一天中有什么需要君臣商议的事情,都是在上午。

  下午的御书房里比较安静,除了他们两个,就只有伺候笔墨的小张公公,和两位轮值的大学士。

  本来除开老带新之外,御书房里轮值的大学士一直都是一个人。但是现在大梁的版图太大,又出现了很多新兴行业,哪怕是学富五车的大学士,也开始细化分类,不然容易脑子不够用。

  竺年手上拿着的奏折里写的什么,他们都是知道的,按照这位太子殿下的脾气,也不知道会怎么处理。

  竺年一直没吭声,默默把所有弹劾的奏折都看完。

  尉迟兰问他:“什么想法?”

  竺年的神色平静:“说我不务正业的,确实是在理上。现在天下的科研人员已经在起来了,我倒也没必要全程参与,偶尔去关心一下就行。”只是能够投身到技术变革中去,见证历史走向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兴奋实在难以扼制,他确实是有些忘乎所以了。

  “那另外这些反对你造噗噗船的呢?”

  “呵!”竺年一下没了好脸色,“就该让他们去体会体会当船工。什么不需要人力,就让百姓无以为生……哼!”

  想用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的那套来威胁他?做梦去!

  他还想发火,就听通报钱银来见,赶紧让人进来。

  钱银是知道竺年回宫了才来,一张口还是找他要钱。

  竺年就问他要多少,也不问他干嘛:“我给你写张条子,你自己去私库拿,看你是愿意拿金银还是铜钱,再搬点布匹?”

  尉迟兰就在边上默默看着:这钱银也没见有什么奢侈的爱好,怎么花钱这么凶?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在研究中发生分歧的解决办法

  糕儿╯▽╰:先听我的。

  糕叔╯△╰:先听糕儿的。

  糕小爷爷╯△╰:先听糕儿的。

  糕爹⊙△⊙:为什么?

  糕叔ˋ﹏ˊ:打不过你儿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