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完结】>第二百四十五章 棉花铺 ...

  “普通河道没法保持这样的稳定性。”

  “可以通过水车调节?”

  “纱线的质量现在看着还行,找专业点的来看看。”

  “纺纱的时间再久一点。”

  “纺纱可以用水力,用来织布行不行?”

  “织布的复杂度比纺纱高。我们找个织布机看看怎么运作的?”

  水力纺纱机的大小本就偏小,宋星还增加了纺锤数量,导致能够真正进去里面看机器的,就竺年和宋星两个人。

  其他人,包括竺瀚在内,都只能站在外面徘徊。

  他们在里面说什么,外头是听得清楚,但每一个字都听得明白,不代表知道其中的意思。

  只有竺婉反应迅速,叫了个宫人问了问,很快就去找了人来看。

  被叫来的不是别人,正是简姑姑。

  简姑姑是针线局出身,宫中的衣服料子大部分都是特殊工艺制成。需要自己纺纱的不多,但在质量上她的眼神足够老道。纺纱织布的经验,她也格外充足。

  简姑姑是很喜欢竺年的,行过礼之后,就笑呵呵地嘘寒问暖。

  竺年每年穿的四季衣服里,有不少是简姑姑设计的。

  她现在岁数大了,眼神不太好,已经不太亲自动手做衣服,刺绣什么的更不行。

  她已经不住在抱月居了,而是和一些其他老宫人一样,住在隔壁的梨园精舍里。这次竺年生辰,他们这些老宫人也来参加。虽然不能坐在高台上,但在台下也有他们的位置。

  竺年拿了个纺好的纺锤给她:“姑姑,您看看。”

  她拆开来看了看纱线:“这是用那个棉花纺的吧?”

  “是。我差人送来的棉布棉花棉线,您都收到了?”

  “收到了。家里和书院里全都穿上了棉袄棉裤棉鞋,用上了棉被褥,可暖和了。棉线也扎实,就是染色没有丝绸颜色鲜亮。我那儿还放了些样品,回头给送到东宫去看看?”她说着又笑道,“我在学写字儿呢。以后收到殿下的东西,姑姑就给你写信。”

  “那敢情好。”竺年在她的示意下,拉着线走出一长段路。

  简姑姑用最挑剔的眼光审视细细的棉线,一整个满满的纺锤下来,最后也没找到什么毛病:“很好。”

  她说完又去看水力纺车,看上面转得飞快的纱线和纺锤,感叹:“这可比手摇的快多了。”

  竺年对纺织工艺不太了解,就听她讲线有几种,每一种要怎么做,有什么用途;线该怎么染色,布料又该怎么染色……

  “全套都自动化还不太现实,半自动倒是可以试试。”纺织作为许多国家轻工业的开始,技术积累在大梁已经非常厚重,如果只是生产一些普通的布料,完全可以试着开办纺织工厂。

  随之而来的,自然也会有缫丝厂和丝绸厂应运而生。

  当然,一开始规模肯定有限,毕竟机器若是依赖于水力,会受到环境因素的极大制约。再加上降水条件的影响,产量并不稳定。

  不过,一步步来嘛。

  宋星不知道竺年在想什么,还在想自己的那些官服礼服,一件衣服得三年才能制作成一件,有时候一年也穿不了一次,衣服也不好穿。

  当然,该有的规矩必须有,只是有些衣服上用些金线银线的也就罢了,取鸟羽兽毛,就为了那一点颜色,是不是可以用别的来代替。

  可惜他对染料这方面没什么研究。

  他把自己的想法跟戴姯这么一说。

  戴姯同样作为科研人,也是差不多的实用主义的想法:“研究所再单独开个纺织相关的门类。针线局的老人应该不少的,就是这些人算是匠籍还是什么?他们是不是挂在工部下面?回头工钱是咱们所里出?”

  宋星估摸不准,但是他有绝招:“皇兄!”

  就在边上的竺瀚就过来了。

  竺瀚肯定管不到这么细,但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让人记下来之后,等过完年官员正式开始工作,就可以安排下去。

  这点小事情,没什么人会反驳。

  在研究所和各地农院和技工学院已经开办了数年的现在,只要眼睛不瞎,就能看到这类学院拿出来的成果,以及对民生的切实改善。

  做人,无非就是衣食住行四个字。

  大梁建国四年,在吃、住、行这三个方面,给百姓带来的改变是非常巨大且直观的。

  相对而言,穿衣方面虽有改善,但并不大。

  当然,伴随着棉花的横空出世,已经可以看到百姓的穿衣方面会有长足的进步和改善。但毕竟刚刚开始,想要形成规模种植和生产,显然不是一年两年能够办到的。

  但,棉花的优秀显而易见。

  比起麻布,棉布更加柔软舒适,尤其是棉花的保温性是完全碾压麻布的。

  在各地衙门的主导下,一些种植苎麻生产麻布的区域,逐渐小面积试点种植棉花。

  在最初的几年,棉花都是百姓随意种植上一些,然后由当地衙门统一收购。

  渐渐的,各地开始出现一个叫做棉花铺的地方。有百姓拿着棉花去棉花铺统一加工。有直接换成各色棉布棉线的,也有干脆付一点加工的费用,拿了棉花的。

  棉花铺可以弹棉花做成棉被,有现成的棉袄棉鞋卖。有些条件不错的人家,开始用起棉花絮的枕头。

  等竺年和尉迟兰从姜地返回,出海去新京的时候,船上的一应织物,也大都换上了棉织品。

  他们这一回是从东萍府出发。

  东萍府经过竺婉几年的发展,城墙虽然还在原来的地方,但城的规模扩大了不小。

  类似京城,外围从最早的梨园,逐渐被北部的各类书院,西部的陵园之类的包围扩张。

  东萍府的地方没有那么开阔,往东州延伸过去的地方,从山上看下去更加明显。

  往海州的萍州去的道路,全都修建完毕。

  虽说山路不比平地,但极大改善了周围往来交通,很多物资人员往来速度快了很多。

  东萍府以前就是走水路便利,如今陆路这块短板补上,城内商贸繁华已经不下于大梁的任何一座城。

  巨大的海船比起在内河行驶的船,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大怪物。

  吴灲在自己两个年轻强壮的学生的搀扶下,勉强站稳,震惊地说不出话来。

  宋婉是在南泉见惯了海船的,也上去过,也出过海,但从来没有过长途旅行。

  她站在甲板上,双上扶着栏杆,感受船在大海上起伏:“果然活得长了,什么都能见到。我们家穗穗说的对。”

  “啊。”竺年想说活久见不是这么个意思,但想了想也确实是这么个意思。他刚想说什么,身边一串哒哒哒的脚步声,就开始提高嗓门,“果果!别跑!”

  “噢——”宋果果嘴上应着,跑得飞快,一瞬间就顺着桅杆往瞭望塔上爬上去一大截。

  竺年看得头疼得不行。

  小子从小就跟他不对付,这回还不知道怎么把他安全送到他们奶奶手里。

  “哥!你管管果果!”他下意识说完,才发现,“哥,你人呢?”

  瞭望塔上传来尉迟兰的声音:“我在上面!”

  宋婉看得笑弯了腰。

  吴灲也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不敢相信自己最稳重的学生竟然比个孩子还调皮,然后就张口:“芳儿,带先生上去看看!”

  小老头个子小小,中气倒是充足,把一旁的竺年听得差点没站稳,火上心来:“你们一个个的,够了啊。赶紧先回船舱把行礼收拾了。”

  海上长途航行,不比陆上和内河。

  除了同样不能带多少侍从,以及更加危险的风浪之外,海上旅行还会面临长时间不靠岸的问题。

  食物和淡水都是海上非常珍贵的资源。

  不过这个问题,在以近海航运为主,且往南大量的海岸线都有完善港口补给的前提下,倒也不算是太大的问题。

  他们选择在风浪较小的春日出航,海风非常冷。竺年很快把老的小的都给赶回船舱去:“一个个,也不怕冻坏了。果果,你鞋子呢!”

  已经有竺年肩膀高的宋果果仰着脖子:“芳哥也没鞋子!”

  尉迟兰赶紧一把抄起宋果果,怕小孩儿挨揍。

  小孩儿挨揍倒是没什么,要是他被连累晚上不能上床睡,那就不好了。

  他们坐的一艘是特意制作的海运客货两用船。比起普通的货船,和尉迟兰上次乘坐的军舰,正经客船的船舱会更加宽敞明亮。

  宋果果睡的舱室是高低床的四人间。中间有桌子和柜子。

  要不是小孩儿太皮,他本来可以住单人间,或者更宽敞的两人间。

  但现在只能和自己的护卫,以及竺侯、郑锦师徒住一个屋。

  有竺侯看着,宋果果翻不出天去。

  尉迟兰顺着指引,回到自己房间的时候,竺年还没回来,祁二宝和祁杨已经把屋子整理好了。

  祁二宝看到他进来,就说道:“穗穗还在太皇太后那里。惯用的东西都收在这边床头柜里。船舱里地方小,东西没都拿出来,需要什么别的再叫我。”

  “不用那么麻烦。”尉迟兰问,“其实你放这儿,我和糕儿自己整理就行。今天晚上到岩岛可以下船走走,阿杨没坐过海船,要是难受,就去医务室拿晕船药。”

  祁杨的脸色确实不怎么好看,但还不至于晕船:“没事,我多动动还好些。倒是您,赶紧把鞋子穿起来吧?”

  尉迟兰就拧了热毛巾,擦干净了脚,穿上鞋袜。

  等竺年回来的时候,已经完全是个体面人了。

  竺年的眼神先落在他脚上:“好的不教,尽起坏头。”

  “我也没干嘛。”两人平时在上都皇宫里待着,身边没别的孩子,他能教坏谁来着?

  郑锦是跟着竺侯跑得影子都没有。

  宋果果也就六岁的时候和太皇太后一起来住了半年,剩下的时间不都是在京城,就是在苍陶。

  “学好三年,学坏三天。你没事多给他们布置点功课。”竺年简直头疼,谢过祁二宝端过来的热茶,在桌边坐下,把房间的玻璃窗往边上推开一条缝,“去新京得在船上待一个月,等过两天看他们还有没有这精力蹿。”

  “有竺侯在呢,我去添什么乱?”尉迟兰只对教竺年感兴趣,看祁二宝和祁杨出去,伸手把窗户关小一点,“还说我呢,你自己怼着窗口吹风。不冷?”

  竺年拉他在自己身边坐下,钻进怀里抱住,感觉自己被温暖包裹住:“先生在,不冷。”

  尉迟兰喉结滑动了一下,视线落在舱室内能够容纳两人的大床上,抬手就把窗户关紧了:“爱撒娇。”

  偏偏他就特别吃这一套。

  船队早上起航,中午尉迟兰和竺年顺理成章地错过了午饭,别人也不以为意。

  为了这次远行,两人忙碌了非常久。

  倒是不需要他们亲自准备行李什么的,但作为大梁的太子和王爷,他们手上的权力要暂时处理一下。

  交给合适的人,安排具体的联系通道,背后的监督体系等等。

  他们手头进行的一些需要长期追踪的项目,更需要着意安排,不能因为他们人一走,项目的进度就放缓,乃至于搁置,更甚者毁于一旦。这是他们不能容许的。

  为了这次出行,他们连续忙碌了几个月。

  反正海上航行没有那么多事情,太皇太后直接下了令,让他们休息,自然没有人会去打扰。

  但是到了傍晚,船队进入岩岛海湾停靠,祁二宝把人叫起来,看到那一室的凌乱,还是忍不住吐槽了一句:“你们……精力旺盛啊?”

  竺年现在也是厚脸皮了:“你和二嫂再生一个呗?”

  由于这次应该会在新京待上几年,跟随的人都是拖家带口的。

  船上还有几个和宋果果差不多大的孩子,但更多这些人家的小孩儿,都被集中托付在京城的学校中。

  长途旅行和急剧的气候变化,大人都得喝一壶。所有上船的孩子都经过了御医的严格体检。

  其实太小的孩子本就不适合长途旅行,更大一点的孩子要是能够得到这么一次去海外的经历,那是非常可贵的。

  除了这些人数不多的小孩儿之外,船上还有从各个书院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学生和先生。

  他们都集中在另外一艘船上。

  竺年他们从船上下去的时候,这些师生们已经全都在岩岛的码头上排列整齐。

  “趁着离天黑还有点时间,感兴趣的可以跟我来参观一下码头。”

  为首一个身高普通身形偏瘦的汉子,举着一块刚拆下来的红色头巾,扎在一根竹竿上摇。他说着,注意到了竺年他们,挥着小竹竿飞快跑了过来:“殿下,您可来了!”

  “朱小飞!”竺年伸手拍了拍黑了很多的亲卫,“你怎么在岩岛?”

  “别提啦。本来是要去东萍府接你的,这不是来的时候遇到点小麻烦……”他说着压低了声音,“等一会儿再说,我先带着他们去见识见识。”

  “行,去叭。”

  朱小飞说完,又给尉迟兰行了行礼,才一溜烟跑开。

  宋婉和吴灲他们,对岩岛很感兴趣,朱小飞让人抬着步辇跟着。

  码头上虽然道路平整,但有些地方没有护栏,偶尔会有散落的货物,比起三轮车什么的,还是步辇更安全一些。

  这些大部分自诩见识广博的师生们,原先觉得一号码头,就已经是全天下最大的码头了。

  早上他们到东萍府码头的时候,就被震撼了一下,但因为东萍府码头虽然水深足够,海岸线却还是偏短,又涉及军港,不能让他们参观,上船就走了。

  他们完全没想到,就在距离东萍府一天不到的航程的地方,就有一个那么大的海港。

  那么多的人在码头上忙碌。

  货物堆积如山,甚至挡住了太阳。

  人们操纵着各种大大小小的机器和推车,将货物运送到该去的地方。

  一艘艘船停靠进码头装卸货物,大部分船员会趁机给船上补充食物和饮水,等货物装卸完毕,他们就连夜把船开出去,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在此之前,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有岩岛这么一个地方。

  “他们晚上也行船吗?”

  “我们以后晚上也要行船。接下来会连续在海上航行十天,才能到达下一个港口。”

  “是南泉吗?”

  “不是。这一路我们都不靠岸。大梁近海有很多不错的岛屿,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善的贸易体系。周边有其他地方的人,会来跟我们交易。”

  竺年他们没有跟全程,稍微听了听,看了一下港口,就去附近落脚吃饭。

  他们错过了午饭,着实有些饿了。

  尉迟兰还惦记着海钓,又觉得这会儿天气有些冷:“等再往南一点,晚上咱们钓鱼?”

  “行啊。我们可以去岛礁附近,那种地方鱼多。”竺年吃完,突然就笑,“想到比钓鱼更好玩的事情了。上次时间太短没来得及,这次可以教你开船。”

  他说的开船,当然不是马上就让尉迟兰上手实操。而是趁着海上航行这一段,先带他认识船上的各种设施,区别不同船只。

  尉迟兰对这些并不陌生,以前看竺年画过图纸,做过模型,甚至竺年造一些内河小船的时候,他还帮忙打过下手。但看到实物肯定是很不一样的。

  尉迟兰一听,就立刻把钓鱼抛到了脑后:“等到了新京,我弄条小点的海船,咱们有空就出海钓鱼,就咱们两个。”

  “好啊,去近点的地方应该没事。”弄个小帆船,问题不大,“咱们可以在新京好好玩一阵,奶奶管得特别好,应该没我们什么事。”

  这几年太辛苦了,有时候觉得还不如在姜卓手底下那会儿。至少给人打工,偷懒摸鱼属于日常操作。

  不像现在,自己要是偷点懒,都觉得是亏本。

  两人吃完饭,就有人按照他们的要求,带着在岛上看防御工事。

  战事的痕迹不明显,但能看到一些。

  想到朱小飞先前没说完的,竺年就问:“有人来攻岛?”

  冲到临时向导的一名士兵就说道:“是。几个红毛人,应该是更西面来的。新京那边似乎和这些红毛人有打过交道,也不知道怎么就跑咱们这儿来了。”

  “那他们跑挺远的啊。咱们损失了多少?”

  “没损失什么。神火炮一轰,他们直接就退了。亏他们跑得快,不然就让他们全都留下来。”

  看着天色不早,一行人还是回到了岛上的住处。

  岛上的环境不比船上好多少,一些刚到船上还觉得新鲜的人,真有回到船上去睡的。

  朱小飞看得直发笑:“要不了几天,他们就会后悔了。”船上再好,哪有脚踏实地好?

  岩岛港口的布置,很像峪州军营。

  朱小飞没去竺年他们屋里头说是,而是带他们去了其中的一间会议室。

  小楼外面有重兵把守,会议室门口也有人站岗。

  屋子里面是一张巨大的桌子,上面是一块非常精致的沙盘,显示了整个大梁的海岸线和近海岛屿,包括海外的一部分地区。

  “红毛人的事情听说了吧?”朱小飞一脸严肃,指着海州的海首港,“我这次本来是想从海首直接坐船到东萍府去接你们,正好有一队货船从海首到梁州去,要在岩岛停靠。我想着从岩岛到东萍府的船多,就直接过来了。”

  他这么做可不是吃饱了没事干,而是为了省时间。

  没错,哪怕是在海上绕上两天,也比走陆路穿越阳海渊要来得快。

  那条道已经算是条件不错了,但毕竟是阳海渊。山路崎岖,高低落差大。他一个人倒是问题不大,骑个驴子都行。但他要带的东西不少,运货的话,那条道实在是不太行。

  “没想到半途就碰到了红毛人的海船。他们应该是在那边徘徊了一阵。我一开始还以为他们是迷路了,还是听着信儿来找咱们做生意的。没想到他们是海盗。我这两天在岛上,找了各地的兄弟们汇总了一下信息,发现周边的一些港口,都有这些红毛人的身影。有些是被袭击了,有些是做生意,不知道是不是同一拨人。”

  长相相似的人有很多,不能单凭长相特征就把一个族群确认为敌人。

  只能说幸亏他们有神火炮,在确立补给的港口岛屿的时候,他们在防卫方面做得很到位。若是实力相反的话,他们的补给岛被人清洗了,说不定还不知道。

  大海茫茫,也只能做防御,没办法有效追踪敌人。

  “这样下去还是危险。岛上人手有限,岩岛这边人多倒是还好,别的地方可不太行。他们大可以集中更多的人去攻打。”干脆在海上照面的话,他们倒是一点都不害怕。

  他们对自己的造船技术有着绝对的自信。哪怕是商船,也会配备必要的武器。

  庞大的船队一出门,要是这都敢惹上来,和找死没什么分别。

  尉迟兰觉得情绪太紧绷,就打趣道:“那龙王爷说一声,让这些小贼自己送上门来。”

  “龙王”还没说话,朱小飞先笑弯了腰。

  竺年气得不行:“少相信这些有的没的,要相信科学知不知道?”看着对比大梁陆地格外孱弱的海外岛屿,他还是愤愤,“他们要是撞在我手里,非得把他们的船给拆了!”

  竺年说的是气话,哪怕是朱小飞也觉得不太可能:“被削了这一次,他们应该会老实很多,大概会装成商人吧?”

  他是海军,家里头又做一些生意,见多了一些贱皮子,不知道什么叫规矩,非得别人摁着头“教”,才会老实做人。

  不管是跑海上的商人,还是跑陆地的商人,有些真就是和当初西马村差不多,半商半盗的多得是。

  然后在离开岩岛的第六天,竺年的小地图里出现了代表红毛人的红点。

  作者有话要说:  先生(+ω+):哦,龙王显灵了。

  糕儿(-ω- ):……

  先生 ( >ωω